心脏彩超用于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邹运兰,魏琳华

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西宜春 336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彩超用于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90例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9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心脏彩超检查,比较分析其心脏彩超指标差异。结果:两组受检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VDs)及左心房内径(LAD)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心衰超声指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心脏超声具有显著价值,联合心衰超声指数诊断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心脏彩超;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心衰超声指数

慢性心力衰竭为临床常见危急重症,可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内分泌疾病、心瓣膜疾病及慢性肺部疾病等多病因引起,尤其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多合并多种病因,预后较差,尽早明确对延缓疾病进展有着积极意义[1]。心脏彩超为心脏疾病诊断的主要仪器,能够动态显示心脏搏动、结构及血液流动等,为探讨其在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笔者对我院近两年收治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90例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相关诊断标准;男50例,女40例,年龄44-80岁,平均(60.38±4.44)岁;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11例,Ⅱ级27例,Ⅲ级44例,Ⅳ级8例;原发病:高血压性心脏病52例,冠心病17例,肺心病6例,心肌病15例。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9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男50例,女40例,年龄45-80岁,平均(61.17±4.30)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受检者取左侧卧位,经由我院高年资医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探头频率2-4MHz,探头放置于心尖搏动处,充分检查心尖四腔心切面。对各房室内径、左右心室外侧壁厚度及室间隔进行测量,冻结图像后分别选择左室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双平面Simpson方法对左室射血分数进行测量,及时存档图片。所有数据均测量3次,取平均值。

依照超声心动图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各项目分值之和即为患者心衰超声指数值。LVEF:30%-50%或者节段性运动异常记1分,LVEF≤30记2分;心瓣膜反流或狭窄,中度记1分,重度记2分;房室重构,IVS/LVPW≥13mm、56mm<LVDd<66mm或者LAD≥45mm记1分,LVDd≥66分或者右房室大记2分;左室充盈指标,D/S<1或者E/A=1-2,DT﹥220ms,E/A<0.5,D/S≥1,DT=150-220ms记1分,DT<150ms,E/A﹥2,D/S﹥1或者出现闲置性改变记2分。分数越高表明心衰越严重。

1.3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t检验分析对比;计数资料以检验分析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心脏彩超指标比较

观察组LVEF明显小于参考组,LVDd、LVDs及LAD明显大于参考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脏彩超指标比较

2.2两组心衰超声指数比较

观察组心衰超声指数为(6.20±0.56),参考住心衰超声指数为(0.46±0.0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为临床常见高危疾病,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推进,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持续升高。研究表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与心室、心房受累关系密切,其中左心衰竭为初始症状,由于患者心脏供血不足,因此肺部内可出现一定淤血,肺活量明显下降,进而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及咳血等表现,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3]。在临床诊断中,左心衰竭后继发右心衰竭、全心衰竭及严重广泛心肌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且多病因心力衰竭发生率较高,因此临床医生需结合病史、病因、体征及客观检查等准确诊断。

心脏彩超能够准确判断心脏各房室内径大小、室壁厚度、室间隔、室壁阶段性运动和整体运动、瓣膜结构及功能、心内异常结构等,从而辅助诊断心力衰竭。有学者研究认为LVEF在多病因心理衰竭的诊断中特异性不高,无法作为单一确诊指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LVEF、LVDd、LVDs及LAD等指标与健康人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表明患者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为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笔者同时纳入超声心衰指数进行观察,准确测定心脏内径、室壁厚度,同时通过各瓣膜舒张期、收缩期的血流速度、时间、流速时间及加速度积分,从而更加准确全面的评估患者心功能。观察组心衰超声指数显著大于参考组(P<0.05),证实了心脏彩超诊断的准确性。

总之,心脏彩超在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中具有显著价值,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积极的指导意义;然而本次研究受时间限制,并未对患者治疗后心脏彩超变化进行评价,尚待日后深入分析。

参考文献:

[1]施洋,李澜,邢晓雪,等. 心肌纤维化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1):87-90.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1095.

[3]王斌,田兆兴,郑亚安,等.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6,28(12):1090-1094.

论文作者:邹运兰,魏琳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心脏彩超用于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邹运兰,魏琳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