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华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病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 目的:探讨艾灸穴位联合按摩预防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将8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0例采用艾灸穴位联合按摩的方法,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水肿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上肢水肿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肘横纹处周径和上臂围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穴位联合按摩可预防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
【关键词】 艾灸;穴位;按摩;淋巴水肿;预防;护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8-0347-02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中医称为“乳岩”,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约有13万人被诊断为乳腺癌,在许多城市中,乳腺癌成为妇女恶性肿瘤发病之首位。目前,手术治疗已成为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方法[1]。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根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43.4%[2]。由于患肢肿胀、变形,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还使患者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乳腺癌术后同侧上肢水肿的病理基础是手术及放疗等因素造成局部小血管和淋巴管减少、受压、变窄,血液、淋巴液回流障碍。中医认为主要是术中金刃戕伤血脉神经,脉络瘀滞,气血运行不畅所致[4]。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术后腋窝血管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变,且有上肢水肿者较无症状者腋静脉收缩期最大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流速的峰值明显下降。放射性核素扫描也表明患肢淋巴流量明显低于健侧[5]。乳癌术后手臂淋巴水肿后应早期治疗,现有的治疗措施主要着眼于阻止恶化以及改善症状,对晚期严重的上肢水肿效果欠佳。我们尝试应用艾灸穴位联合按摩的方法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6月~12月,我院乳腺科住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80例。入组条件:①根据国家抗癌协会指定的TNM临床分期标准I~Ⅲ期的乳腺癌患者;②行改良根治术并清扫患侧腋窝淋巴结;③化疗周期≥3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
1.2 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术前进行健康宣教、心里指导、术后的肢体功能锻炼等。
1.2.2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肢进行艾灸穴位联合按摩。根据中医的经络理论,取患侧手厥阴心包经上天泉、曲泽、内关、大陵、劳宫、中冲等穴。对准相应穴位,贴上百笑灸,双手拇指在相应穴位及其周围区域轻轻按摩。采用百笑灸法,以局部皮肤发红、温热感、无灼痛为宜,并询问患者的感受,随时调整距离,冬季时要注意保暖。化疗前1天开始,每天上午施灸一次,每个穴位灸约5min,灸后再次沿着经络走行按摩各穴位。4次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效果。
1.3 评价指标
手臂水肿程度评估使用手臂五点周径测量法:腕横纹处周径、前臂围(腕横纹上10cm)、肘横纹处周径、上臂围(肘横纹上10cm)、肩围。双侧手臂周径相差2cm以上即水肿[6]。轻度:患侧上肢周径比健侧粗≤3cm;中度:患侧上肢周径比健侧粗3~6cm,水肿范围影响到整个上肢;重度:患侧上肢周径比健侧粗≥6cm,水肿波及整个上肢包括手指。术后第2个月末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1.7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等。
2.结果
2.1 两组术后患侧上肢水肿情况
患者术后第2月末,实验组上肢水肿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表1)。
3.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是由于“气滞血瘀”,一旦瘀血形成,不仅阻滞经脉,使气机运行不畅,还会加重瘀血程度,形成恶性循环[7]。依据祖国医学“气滞血瘀”的理论,运用艾灸“温而通之”的原理,借用热力和药物的作用,使局部的皮肤充血及毛细血管扩张,增强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从而促进炎症、浮肿、渗出物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对虚寒及经络瘀滞引起的病症效果较好[8]。同时艾的药性不仅可通过体表穴位渗透到体内起治疗作用,又可通过呼吸进入人体,醒脑安神,通经活络。再者,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经。有文献报道[9],心包经有疏理上肢之功效,可治疗该经经过部位的热、虚、风、寒证。配合按摩能疏通经络、活血散瘀。西医认为按摩是增加肢体的运动量,促进淋巴液流动,从而减轻上肢淋巴水肿[10]。现代研究证明推拿可改善外周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11],对淋巴液的回流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只要我们严格区分水肿的性质,把握好适应症,按摩治疗乳腺癌术后同侧上肢的淋巴水肿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目前临床上防治本病应用最广泛的就是气压循环驱动泵,其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外部压力促进水肿上肢的血液、淋巴回流,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按摩的可行性。近年来,国外也积极倡导全身“按摩”——淋巴导引法,认为其对促进淋巴回流改善术后水肿有积极意义[12]。本研究结果:实验组未发生水肿37例,轻度水肿3例,无中、重度水肿发生;对照组未发生水肿28例,轻度水肿9例,中度水肿3例,无重度水肿发生。这与步玉兰等人[11]的研究结果相似。综上所述,艾灸穴位联合按摩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常兴华,李仕国,王志军.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诊治进展.现代肿瘤医学.2009.568-570.
[2]唐磊.淋巴水肿治疗仪在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治疗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6.841-841.
[3]赵玲.理气活血汤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30例.新中医.2008.90-90.
[4]刘立公,顾杰,沈雪勇.古代文献中心包经及其腧穴主治的统计报告.上海针灸杂志.2005.29-30.
[5]陈宝莹.于军;如何鉴别肿瘤直接引起的淋巴水肿[J].医学争鸣;2010年02期.
[6]石丹.王维;早期康复治疗促进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姚萱.程自强;西黄丸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28例观察[A]西黄丸临床应用研究论文集[C]2009年.
[8]雷秋模;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治疗[N].家庭医生报2013年.
[9]步玉兰 朱松颖 管姣姣.血淋巴激活仪对乳腺癌术后早期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及治疗作用[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6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
[10]周登芳、张金凯、唐丽丽;按摩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探讨.北方药学,2011.
[11]周文红、张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8,43(7).
[12]王天峰、林本耀;乳腺癌腋清扫后上肢淋巴水肿成因及预防;中国肿瘤,2000/9(1).
论文作者:何文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7
标签:水肿论文; 上肢论文; 乳腺癌论文; 术后论文; 淋巴论文; 穴位论文; 艾灸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