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与教学分离”改革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_高考论文

“考试与教学分离”改革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_高考论文

“考、教分离”改革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关键论文,人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要改革考试内容,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这些改革思想和举措为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现实来看,全面落实《实施意见》,不断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真正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解决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问题,使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培养走上科学的素质教育之路,而突破口就在于进一步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实行“考、教分离”。

      一、厘清考与教的关系

      升学考试本来是选拔学生的有效路径。为了使考试合乎学生学习的实际,一开始,考试招生的设计是“教什么,考什么”,其用意是合理的。但是,随着升学考试的演进,这种“教什么就考什么”的设计发生了异化,变为“考什么,教什么”,逐步形成了一种应试教育。升学考试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指挥棒,制约着教育教学。应试教育以机械记忆、崇尚书本的求同答案为主,严重抑制人的创造力,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对此,党和国家早就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政策来加以改变,但改革成效不尽如人意,应试教育问题日益严重。对此,笔者认为,解决应试教育问题要从其根本原因入手,“对症下药”。

      分析来看,在教育领域造成应试教育弊端的根本原因是招生考试内容与现行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直接挂钩,那么,其解决途径就是“考、教分离”。具体来说,中考内容要与初中教育教学课程内容相分离,高考内容要与高中教育教学的课程内容相分离。

      中考、高考的内容应该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中高考应该是对学生学习潜能和倾向的测试,重点考评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学术能力发展取向。例如,美国的SAT能力倾向考试、TOEFL英语水平考试,前者侧重学生能力水平高低,后者侧重学生能力发展方向。中、高考录取的标准应是学生毕业合格成绩加上学生考试成绩,如果有特殊需要,招生学校可以自主增加某种特别考试或面试。初中、高中的毕业成绩以合格为标准,不追求更难、更高、更多的成绩,但是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因此,初中、高中教育教学应是一种着力于培养全面“合格”学生的教育教学,学校不能增加教育教学内容的数量和难度,由此形成教与考的良性发展。

      以能力水平和取向为测评标准的考试内容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也可借鉴我国历史上科举考试的好做法,如进行经世致用的综合性策论考试,涉及各种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知识的运用能力),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这样的考试与各种课程的教育教学相关,但又并不形成对应的挂钩关系。学生要取得好的成绩则需要平时的探究、创新学习和实践,有了这些学习和实践,才能视野大、思路宽、立意高、立论实,表现出创新与创造的能力,取得好成绩。所以,组织各方面的专家研究编制中考、高考以测评能力水平和取向为标准的题库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使升学考试内容与学校教育教学的课程内容相脱钩的关键环节。

      二、考、教分离的实施方略

      如何实现这种“考、教分离”的改革呢?这必须从改变有关观念和做法、端正思想入手。

      (一)改变使升学考试内容与学校教育教学的课程内容挂钩的观念和做法

      在现实中,许多人认为挂钩是理所当然的,“教什么,不考什么”似乎是说不过去的,甚至存在这样的看法和做法,即为了加强某门课或教育教学内容,把它纳入升学考试中来。例如,新课改中就存在这种现象,一些学校新课改推进到一定程度,就不再继续,原因是等待以新课改为内容的升学考试设计方案出台。这种看法和做法实际上是在把新课改纳入应试教育的轨道:考试包括什么、重视什么,就加强教什么。这既伤害了学校的教育教学,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为什么“减负”多年无效?其根本原因也是“考、教挂钩”。为了引起重视,就把更多的课程、知识点纳入升学考试,学生的学业负担当然加重了。那么怎么办呢?就是把这些试验性的课程、知识内容纳入毕业合格考查的范围,只要求学生了解、掌握,而不简单、机械地纳入升学考试,解放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空间和精力去从事他们感兴趣的创作、创造、创意、发明活动。

      (二)端正对初中、高中阶段教育性质和任务的认识

      长期以来,人们坚持这样的观点,即初中、高中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阶段,在教育教学任务上初中要为高中输送新生,高中要为大学输送新生。在高中阶段,由于高等教育还不能普及,不能保证所有高中毕业生都上大学,于是高中还肩负另一任务,即为社会培养合格的职业劳动者。而实际上,在应试教育盛行之下,高中为社会培养合格职业劳动者的教育任务已经被弱化、甚至虚化了,高中学校之间的竞争集中在高考升学率上。因此,升学考试与初中、高中的教育教学就紧密挂连在一起。

      只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看作不断高升的“学段”,而其对人的发展的内在关系却被忽略了,是教育的误区。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这些教育学视角的“学段”,对应着人的发展阶段。设计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教育也是基于人的发展需要,人的发展阶段需要这样的教育教学来实现其发展目标。因此,小学教育不单纯是为初中教育做准备,初中教育不单纯是为高中教育做准备,高中教育也不单纯是为高等教育做准备,它们都应该是为人的阶段性成长、发展服务的。在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即生长、教育即发展。小学的任务在于培养发展合格的小学毕业生,初中的任务在于培养发展合格的初中毕业生,高中的任务在于培养发展合格的高中毕业生。由此可见,使中考、高考的内容分别与初中、高中教育教学的课程内容相分离,进行发展性考评就成为必然的选择了。

      (三)推进考试招生社会化、科学化改革

      所谓社会化,就是将现行的考试招生工作交给专业性的社会机构来进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从其中脱离出来,改变其目前既是“当事人”又是“裁判人”的双重角色。这样也有助于防止和惩治升学考试中的舞弊和腐败。学生高中毕业后自主参加相关学习能力考试,申报大学;而大学则依据学生高中毕业合格的成绩和学习能力考试成绩等自主录取。这样,大学的自主招生就能水到渠成地开展起来。近年来,在试行的大学自主招生中出现了一些舞弊、腐败问题,这主要应归因于对自主招生的监管不到位。任何好的“改革”,如果没有监管、制约,都容易出问题。

      所谓科学化,就是组织有关专家对中考、高考的测评题库进行研究、建设,研制出真正能够客观、全面地测评学生发展潜能的工具。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有关创造力、智力、兴趣、态度、个性、人格等方面的测评工具研制经验和方法,在试验基础上实现标准化,并配以科学的评判和衡量方法。在评阅试卷方面,也要重视专家化,选择各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评阅。在解放前和改革开放之初的高考阅评中,有许多发现人才、破格录取的“范例”,这些大都是由知名专家作出的。所以,提高阅评队伍的专家化水平也是实现科学化的重要方面。

      (四)要坚持以创新为导向的升学考试录取

      升学考试以学习能力水平和发展潜能为测评内容,这其中要坚持以创新为导向,就是要使试题的效度、信度集中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测评上来,用创新来引导升学考试。为此,要取消各种形式的高考加分,因为这容易滋生舞弊、腐败。对于在某些方面作出优异成绩或具有特殊贡献的学生,可以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但不可转化为高考分数,因为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行为,无法转换。只要考生体检合格,没有政治、法律和道德方面的明显错误记录,就应依据其升学考试成绩进行录取。由此,真正使升学考试成为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的重要保障。

标签:;  ;  ;  ;  

“考试与教学分离”改革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