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身心医院 四川南充 637700)
【摘要】目的:分析彩超对下肢骨折术前深静脉血栓筛查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7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36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彩超下肢静脉血栓筛查,分析彩超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结果:对下肢骨折患者367例进行术前彩超检查发现,其中有31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44%;其中有较为严重的患者有2例,占到5.44%;小腿肌间筋脉血栓8例,占比为21.78%。有1例患者超声检测,可显示血栓近端活动度。结论:下肢骨折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可能性极低,同时术前进行彩超筛查有重要意义,可为安全进行手术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彩超;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1-0062-02
下肢骨折为深静脉血栓的重要诱发因素,骨折后患者由于卧床时间较长、下肢血流会逐渐缓慢,进而使得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持续提升。对产生深静脉血栓患者救治不及时,极易出现肺栓塞,因此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筛查十分重要。调查发现研究临床治疗和预防深静脉血栓文献较多,但筛查方式研究较少[1]。因此本研究主要分析下肢骨折术前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筛查上。现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7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367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彩超对下肢骨折术前深静脉血栓筛查的意义,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7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367例为研究对象,男183例,女184例,年龄21~75岁,平均(49.75±6.19)岁,其中有胫腓骨骨折患者124例,踝骨骨折患者142例,股骨骨折101例。
1.2 方法
采用我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探头频率为5~10MHz,依据患者具体骨折位置,指导其采用正确位置进行检查。沿患者静脉解剖分布行走,依据自下而上的顺序采用连续检查,主要观察:下肢深静脉内径,管腔内血栓形成情况、血栓范围。同时要按压肢体远端、观察在呼吸状态下的远端肢体,深入了解血栓情况、管腔血管充盈度。最后检查结果要和远端肢体挤压试验相互结合验证。
1.3 观察指标
分析彩超内深静脉血栓情况,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标准为:血栓阻塞位置管腔出现增大,管腔内部出现强弱不一的实性回声,同时采用探头对管腔增压时会出现部分压瘪、完全没有出现压瘪。处于闭塞时,彩色多普勒以及脉冲信号中并不显示血流信号,部分闭塞时会出现血流充盈性缺失,周边出现缝隙流血信号,急性期血栓近端会随着血流搏动出现轻微上下浮动。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3.0处理数据,以χ2检验计数资料(%、n),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对下肢骨折患者367例进行术前彩超检查发现,其中有31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44%;其中有较为严重的患者有2例,占到5.44%;小腿肌间筋脉血栓8例,占比为21.78%。有1例患者超声检测是可显示血栓近端活动度。
3.讨论
临床分析可知,深静脉血栓为下肢骨折常见并发症,治疗和处理不及时常引发肺栓塞。有研究分析认为,深静脉血栓主要形成机制和制动后静脉血液高凝速度,以及静脉内膜损伤有重要关系[2]。骨折后患者需卧床制动,会造成下肢血流缓慢,进而提升深静脉血栓发生机率,严重影响手术进行。
本研究发现,367例患者中,小腿肌间筋脉血栓8例,占比为21.78%。且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较轻,甚至并没有出现临床症状。出现此种现状多是因为交通分支较为广泛,因此可使得患者出现下肢肿胀[3]。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出现后,长时间没有救治便会使得血栓向近端持续扩展,影响主干静脉正常功能,甚至于产生近端深静脉血栓,引发各种并发症。因此彩超筛查下肢深静脉血栓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小腿肌间静脉,通过此种方式防止出现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4]。
同时也有发现其中有较为严重的患者有2例,占到5.44%。此问题分析后可知,因此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年龄、病程。其中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患者可能会造成高凝状病态。需要十分关注的为,研究中出现1例患者超声检测是可显示血栓近端活动度。出现此种原因为在血栓形成初期,并没有和静脉壁紧密相连,因此对患者进行手术、移动麻醉会使得血栓脱落,提升肺栓塞风险[5]。同时检查时一定要最大程度防止出现对其加压,进而避免出现血栓脱落。
正常检查中,深静脉血栓有隐蔽性,因此十分容易出现治疗延误。此种原因多为骨折后受到组织创伤以及炎症影响,使得淋巴回流障碍、肢体肿胀进而出现水肿,此种症状和深静脉血栓相似极易混淆。因此临床治疗中单纯将临床症状为诊断依据进行判断,准确率较低,一定要借助辅助检查方式对深静脉血栓进行诊断[6]。静脉造影为有创检查,且检查费用较高,部分患者会出现造影剂过敏的问题。彩色多普勒检查为无创检查,可以对患者进行实时检查和重复使用,提升诊断准确率,现阶段已经发展成为静脉造影的替代技术,为诊断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检查方式。有研究表明,手术创伤并不会是的深静脉血栓风险提升,在骨折创伤出现时,便已经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提升,在下肢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前可采用常规深静脉彩超检查。
综上所述,下肢骨折患者有较高深静脉血栓风险,因此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前一定要进行彩超筛查。初步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部位和活动程度,最大程度降低手术风险,预防致命性血栓塞发展。
【参考文献】
[1]常德勇,马同敏,杨辉,等.下肢骨折术前深静脉彩超与下腔静脉滤器防控肺栓塞的临床意义[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8):843-845.
[2]吴淑华.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1):139-140.
[3]刘永立,程富礼,景小博,等.血浆D-2聚体预测学龄期儿童下肢骨折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意义[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7,6(7):526-529.
[4]鲁会田.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24):104-105.
[5]张淑媛.螺旋CT静脉成像对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的筛查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6):828-829.
[6]王玉,张小军.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排查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作用[J].当代临床医刊,2017,30(5):3440-3441.
论文作者:范玉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0
标签:下肢论文; 患者论文; 静脉血栓论文; 血栓论文; 静脉论文; 术前论文; 彩超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1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