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不断发展,地质灾害对人们日常生产活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了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需要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正确评估,本文介绍了我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要义,分析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地质灾害评估中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问题
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重要性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指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和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的估量。我国《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中,将滑坡(如图1所示)、泥石流(如图2所示)、崩塌、地面沉降(如图3所示)、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几种易出现的地质灾害纳入了危险性评估的范围[1]。
图1 滑坡
图2 泥石流
图3 地面沉降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政府系统的把握某区域的区域地质情况,为该地区的城市规划、市政建设、环境保护等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资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工程建设的重要一环,关系着工程选址、工程建设规划、招商引资、工程施工方案的确定、工程安全规划等各个方面,对整个工程建设的成败具有重要影响,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利益;工程建设是无法避开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危险性评估的,良好、准确、深入的地质危险性评估能为金融机构的投资决策提供重要引导,对规避投资风险,扩大收益具有重要意义;工程建设势必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提前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将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加剧的地质灾害情况公之于众,并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是保障建设区居民知情权,对社会负责的表现,十分必要。
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应注意的问题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一个要求高、相对复杂的过程,必须对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加以注意,才能提高评估的可靠性,更好的发挥评估的作用。
2.1 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重视程度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十分重要,对政府、工程单位、投资机构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也直接关系着建设工程的成败、施工安全、工程周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每一项建设工程都要充分引起重视,成立专门的地质灾害评估小组,采用高水平、经验丰富的评估人员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或者聘请专业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机构进行严格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供专业的、可靠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并最好相应的规避、防护措施[2]。
2.2 确定地质灾害评估级别和评估范围
2.2.1 确定评估等级
在我们国家,通常根据工程拟建区及其评估区的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拟建工程的重要性、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级别,确定评估等级,如表1所示。
表1 评估等级
根据地质灾害发育、地形与地貌类型的复杂程度、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岩性变化稳定程度、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好坏、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等影响因素的强弱,依次递减,将地质灾害的复杂程度分为复杂、中等、简单三个级别。建设工程的重要性一般分为重要、较重要、一般建设项目三个等级。由地质环境的复杂程度等级和工程的重要性等级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等级:重要建设项目无论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如何,评估等级都列为一级;较重要建设项目,根据地质条件的复杂、中等、简单讲评估等级分别列为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建设项目中,地质条件复杂的评估等级为二级,地质条件中等、一般的评估等级均为三级。所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首要任务是根据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工程重要性确定评估的级别[3]。
2.2.2 评估工作主要内容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严格的依据《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进行。评估范围的确定,首先要根据对工程项目的影响程度划定直接影响区、间接影响区,将直接影响区作为评估的重要区域作重点评估,间接影响区作一般性评估。评估时,最好能适当的扩大评估范围,提高评估的可靠性。
评估工作的主要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评估工作的主要内容
2.3 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最终目的是要做出危险性预测评估,为投资建设的方向、小大提供决策依据,并为工程建设的地质危险性做好相应的规避和防护措施。确定了评估的等级、范围以后,要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近年来,我国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危险性、带来的经济损失程度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列为三个等级,具体概括为: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地质灾害危险大,造成的损失大;地质条件中等,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中等,灾害危险性中等,造成的损失中等;地质条件简单,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小,灾害危险程度小,造成的损失小[4]。
根据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地质灾害损失的划分一般为:地质灾害威胁3人,经济损失小于100万列为危害小;威胁人数在3~10之间,经济损失在100万~1000万元之间为损失中等;威胁人数超过10人,预估经济损失在1000万以上的为危害大的地质灾害,损失大。
2.4 多收集原始资料,提高评估的可靠性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应该独立机械的进行,要认真研究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内、外部的基本情况,尽可能多的掌握相关综合资料,搜集、整理前人的评估报告、考察数据为评估提供参考,提高评估的准确性[5]。具体地说工程建设项目的地质评估应至少有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小项目,至少有项目的工程总平面布置图及简单的文字说明)。其次,在与采用地质灾害评估有关的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的内容应以1:20万区域地质或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内容相一致。其三,应收集到相关地区的地质灾害调查或区划报告。总之,评估时,严格根据野外调察情况及收集成果资料进行,不夸大、不缩小危险性,确定评估区域可能存在、爆发的某种、某几种地质灾害,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发挥评估的实用性。
2.5 地质环境条件中关于水文地质、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地形地貌的复杂性、人类工程活动的程度的确定依据
基本思路要从影响工程建设以及工程建设对周边地质环境的影响出发,如工程地质性质,并非场地有了软弱岩土、膨胀土甚至强膨胀土,就一定是工程地质性质不良,如场地有强膨胀土出露,但它只作为高层建筑的基础,就很难说是工程地质性质不良。反之,当其分布于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边坡上,对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影响很大,当然属于“工程地质性质不良”。对地貌类型也一样。如某场地位于小片峰林山地边,工程建设只限于谷地,且峰林山体未发现有不稳定岩体,这时如认为峰林山坡陡,地形复杂,就把一个三级或二级评估升高了一个级别,显然是不合理的。水文地质条件中如场地下伏地下水丰富,但工程建设不抽排水,建筑物基础均远高于地下水位,这时也不应将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定为不良。
2.6 地质构造问题首先要论述清楚评估所处的区域地质构造位置,这要参照区域地质构造纲要图或1:20万区域调查报告或者1:20万区域水文地质志的介绍,严格按区域构造单元划分来确定评估区所处的构造单元。对于面状工程,要说清楚与相邻较近的深大断裂的距离;对于线状工程要说清楚工程所经过的主要断层和褶皱构造。通常,作为与评估报告关系比较密切的小范围内的构造往往不引起重视,如与边坡有关的岩层节理、层理产状等,与危岩有关的节理等,在地质构造一节中也应评述清楚,不要在后面的预测评估中才突然出现相关内容。
2.7 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要注意与地层岩性的区别,地层岩性主要是说清楚地层是什么、岩性是什么即可,而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着重要说清楚评估区内岩石的组合特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其可以是多地层相同性质的岩石组合,但作为多层岩性是不能合并为同一个地层的。
2.8 膨胀土地基胀缩评估通常针对评估区内的土体具有膨胀性时才进行此灾种的评估。评估中应按工程概况明确建设工程哪些设施基础置于膨胀土之上,其埋至深度,明确基础砌置深度与大气急剧影响深度(这个对于此灾种评估至关重要,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确定)的关系,进而才可能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
2.9 评估报告中的防治措施一定要与评估的灾种以及建设项目所处的位置相结合,要有针对性。比如同样是人工开挖边坡,所处位置与拟建工程的相互位置关系不同,其危险性不同,不能千篇一律地套用同一个模式来防治。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工程建设不断扩张,做好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越来越重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重要性决定了其在评估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一些关键问题,文章以地质危险性评估的重要性为前提,从加强评估的重视程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级别、范围的确定、危险性预测评估、加强原始资料的收集及报告编制中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为我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文章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姚磊.龙门山断裂带彭州段生态地质环境调查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D].绵阳师范学院,2016.
[2] 胡旭芳.基于GIS的线性工程地裂缝灾害危险性评估[D].长安大学,2016.
[3] 张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评述[J].世界有色金属,2016(18):62-63.
[4] 刘宇.地质灾害实时监测与信息管理集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5.
[5] 潘文燕.密涿高速公路北京山区段地质灾害特征及危险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
论文作者:毕先才,卢本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危险性论文; 地质灾害论文; 地质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工程论文; 程度论文; 等级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