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读书不如不读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女儿的学校周末发回一张广告,她说是老师发的“通知”。这张“通知”上面写着,北京某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十本世界名著,是新课标的推荐必读图书,有插图版和注音版两种,十本总价一百九十元。
“通知”上这些书,我家里都有,有些书目还有若干种版本,其中的大部分她也都读过。我藏有的版本,一般都是经典版,出版社正规,翻译家专业,译文品质上佳。“通知”里的这家书商做的书,我看完了介绍之后,就明白了,这是一套我最反感的“缩写本”。
我一贯强力反对名著缩写本,尤其反对这种书商出版的低劣丛书。这类图书多为图书公司非专业编辑的胡编乱改本,除了名字相同之外,内文就不知伊于胡底了。这套书我没有亲眼目睹,类似的丛书却看到太多了。书商为了赚钱,组织一些研究生或业余写手开夜车黏贴剽窃窜改,炮制出一堆乱七八糟的书稿。这些人文学水平本来就低,又要赶工,通常把原著改得只剩下一地鸡毛。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是通识。我们的出版界,包括中小学语文教育界的很多人,总有一种荒谬的念头,他们认为小孩子理解力差,读不懂名著,把世界名著浓缩,改编成几个不伦不类的故事,再插几幅图,就可以当作牛屎牌大力丸喂养给小孩子了。这种故意贬低小孩子的理解力的恶劣行径,我不知道反对了多少次。我要一再强调,小孩子的理解力通常情况下远超这些“教育工作者”。小孩子的智力如果得到有效的激活,他们的未来不可限量,而“教育工作者”永远只是“教育工作者”。一些“教育工作者”自己都患有严重的厌读症,一辈子读的经典加起来不到二十本,平时看看电视翻翻报纸,却总是理直气壮地贬抑自己的学生,认为他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他们会找到各种理由不读名著,工作忙,没时间,没精力。其实,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一生至多三万六千日,没有人的时间比别人多,也没有人的时间比别人少。时间是人世间最公平的分配了。没人可以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宽厚一点说,他们自己找借口不读书也就算了,但是,无论如何都没有权力去贬抑小孩子,而寻找心理平衡。在我们这个国家,任何一个庸俗的成年人,都具有无知无畏的勇气,总认为自己面对着小孩子就一定掌握了绝对真理,可以脸不改色心不跳地随口胡说,随口教育小孩子。我跟他们的想法完全相反。此前我也写文章谈过,我从来都觉得成年人应该向小孩子学习,要学会谦卑地看到小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一个成年人,他的人生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变数了,也没有什么突飞猛进的希望了。相反,小孩子永远具有最美好最远大的未来,起码他们的身上蕴涵着美丽的理想。每个父母,每个成年人自己都应该好好想想,你自己有什么?
我自己常常在女儿的身上,照见自己的浅陋来。
小孩子的各个不同年龄段,确实是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培育,但是把名著缩写成简陋的故事当成浓缩液喂养给小孩子,企图揠苗助长的方法,不仅是错误的,而且贻害无穷。
我昨晚为女儿找书,她突然说要读《汤姆沙耶历险记》和《哈克贝里芬历险记》。在网上书城一搜,我就迷糊了。各种出版社和出版机构,各种类型的版本,琳琅满目得简直让人无所适从。我可以自吹为专业人士,乱花迷不了我的眼,我要沙里淘金,找出相对满意的版本。第一是要全译本,第二是要名家名译,第三是专业的出版社。搜寻了好久,终于找好了。接着,女儿又说要看《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和《凡尔纳科幻小说全集》。我又找了很久,很久。我看到的大多是减缩版、改编版,而我要的是全译本。我找,我找,我再找,总算找到了全译本。我收藏,但是还不敢下手,要稍后抽空了解一下,才能下决心,因为出版社不是很有说服力,译者也没有听说过。不过,退而求其次,虽然不是名家名译,但起码是全译本。
我对非全译本有偏见。女儿从学校带回来的广告里这些书,都是缩写本。我虽然没有读过这个改编本,但是此前翻阅过的大多数改编版,给我造成了强烈的感受:读了这些垃圾,还不如干脆不读。前两年,对我自己造成一次小小情感伤害的,是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杜雷插图版世界名著”。我极喜欢《堂吉诃德》和《巨人传》,见这套书的目录里有《堂吉诃德》,匆忙下手。拿到书,我才发现是改写本。《巨人传》在中国我见到不下十几本,只有上海译文出版社成钰亭翻译的是全译本。《堂吉诃德》情况好一点,有杨绛、孙家孟等好几位的全译版本,可以供像我这样的爱好者对比选择。而哈尔滨出版社那个插图版名著,我买到手之后,简直是“出离了愤怒”。一般的读者,尤其是“望子成龙”的父母,哪里能明白这种版本的害处?小孩子读了,没头没脑的,以为堂吉诃德带着桑丘,不过就是去跟风车打了一架。再翻故事版《巨人传》,不过就是庞大固埃到巴黎玩,一泡尿淹死三十七万巴黎人而已。故事一减缩,一改编,大多数就是这样可怕的情形。
一般来说,书商做这种书的主要目的是赚钱。赚钱不是什么耻辱的事情,但要对得起良心,要赚正当的钱,尤其是当你们面对着无辜的小孩子的时候。这些名著,为什么很多图书公司喜欢一出再出呢?核心秘密就是,这些书都过了版权保护期,不受国际版权保护,书商无需额外花钱购买版权。
这些书确实值得一出再出,好吧,我不反对书商出版这些书的优秀全译本。他们为什么不出版优秀译本呢?还是为了赚钱。打着改编的名号,国内那些优秀翻译家耗费心血的译作,就可以肆意抄袭而不支付稿费了——这又省了一笔开销。译林出版社总编李景端曾写过一篇文章《“李斯”原来是李鬼》,揭露书商雇佣枪手“汇编”译文的恶劣行径:“近年来翻译界冒出两个‘最牛’的‘翻译家’,一个是能译十几国文字的‘李斯’,一个是一年出二十多本译著的‘龙婧’。”
这样的书,不仅涉嫌严重侵权,而且可想而知的难免错讹百端。
学校里的普通语文教师,平时每天工作很忙,如果认真按照教材的要求上两三个班的语文课,每星期都要改作业,批作文,哪里还有时间阅读作品?但是,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自己都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有什么能力指导自己的学生呢?语文教师的日常技能训练就是阅读,理论上每天都要阅读两个小时以上,实在没有时间,也起码要保持一个小时。好的音乐家要曲不离口,好的武术家要拳不离手,才能保证自己的专业能力不受荒废。语文教师也需要这样的训练。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古典名著的阅读不可偏废。打个比方,古典名著是内功,练气;现代作品是武术,摆架子。两者融会贯通,旁及历史和哲学著作,慢慢地就会观物自然、思想圆润了。
优秀的中学教师不是没有,上星期我就收到湖北某中学王磊光老师寄来的信,里面有一篇他写的作文选序。我读了很感动,觉得这位王磊光老师是真心想为自己的学生做点有益之事。他的序文写得也很好,真诚,不伪饰,不浮夸。看得出来,他自己在课余也读了很多书。他说,因为喜爱莫言的作品,连我写的近四十万字厚书《莫言评传》也读了。中小学语文教学界,能多一些像王磊光这种努力阅读,踏实做事,而不总是把责任都推给“体制”,力所能及地把好的作品、好的品质传递给自己学生的老师,也许我们不能一下子推翻什么僵化的模式,但是我们做到了基本的人性,也可以问心无愧。教育更多是细节,而不是口号。一点一滴地积累,积小善而成溪流。小孩子,如果一年读十本世界名著,到高中毕业可以积累一百本。这个数字不多,但能读下来就也不错了。
很多语文教师和父母,都不知道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阅读,并且想当然地认为小孩子的阅读要弄得浅显一点才能读懂。这种误导,确实将会贻害无穷。
从阅读的角度,我个人推荐语文教师和父母们一定要找名牌出版社,找经得起推敲的好译本,让孩子读到不受污染的,没有地沟油的,没有被酸雨腐蚀过的,没有被“转摘引”重组的真正的好书。
说起来,《小王子》我至今没有看到满意的版本,虽然国内出版了无数种,我自己也买有七八种。算来算去,还是中少社出版的柳鸣九先生的译本可能更准确可靠些,是从法文直译,但略少童趣。译林出版社的《小王子》一书收入了圣·埃克苏佩里另外两篇《战机飞行员》和《夜航》,封面译者署名林珍妮、马振骋,但《小王子》和《战机飞行员》的译者是林珍妮,马振骋只是翻译了这本书里的《夜航》。林珍妮这个译本很一般,我对照过英文,深为她的随意和增减而遗憾。因为封面署名的误导,我曾以为这个版本的《小王子》是马振骋翻译的,颇有些意见,后来得到网友的指正,才仔细察看,发现了上述真相。
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周克希版《小王子》,也是从法文直接译出的,看起来词句推敲比较认真。然而,周克希是数学教授,他虽然热爱文学翻译,法文估计也通,但中文能力不够圆融,精确而略少余韵。另有一本群言出版社出版了“中英法六十周年彩色纪念版”,译者署名为洪友,译笔也还忠实。
《小王子》一书在中国内地的畅销,是惊人的奇迹,他的书已经过了版权保护,可以随便出版。我自己也喜欢这本书,所以买了好多种。虽然不是特意收藏,总是想找到更满意的译本。说老实话,对比到最后,我暂时认为,还是柳鸣九先生的译本最合我的口味。最忠实的,恐怕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的周克希先生的译本。有朋友指出,现在最新的译本,是旅居德国的儿童文学作家程玮翻译的。我因为没有看到样书,不能置评。
很多人莫名其妙地排斥“通俗文学”,这很奇怪。但是,优秀的畅销书,也是好作品中的一种。我就一直推荐《哈利波特》七卷本为中小学生必读,另外,我还推荐《达芬奇密码》《消失的符号》这种畅销书。只要写得好,畅销书有何不可?现在大陆也流行日本女作家吉本芭娜娜的《厨房》,青山七穗的《一个人的好天气》等情感小说畅销书,流行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我觉得,学生们如果有时间,也照样可以浏览,开阔眼界。另外,幻想小说的开山鼻祖《指环王》三部曲,与其齐名的《纳尼亚传奇》七卷本,都值得推荐。学生时代,多些幻想,保持着美好的梦想,是最幸福的人生经验。只有邪恶的教育,才会整天想方设法去摧毁这种想象力。如果阅读有成,像我自己就很喜欢的《巨人传》《堂吉诃德》《三个火枪手》等经典巨著,也值得推荐。
惟阅读时,千万不可努力去寻找中心思想,做那笨驴刨食的傻事。真正的阅读,是放松的,倾心的,自由自在地漫游在这些作品所创造出来的美妙幻想世界里。
前不久世界读书日,很多领导都出来忽悠,很多书商也出来忽悠,好像大家都明白了,中国人的读书量太少。以数量来算,并不见得准确。有人读了一百本,可能都是乱七八糟的垃圾。有人可能一年间只是反复阅读《红楼梦》《战争与和平》《大师与玛格丽特》,但他得到的收获反而更多。读书,有没有所得,有没有价值,还得看读什么,并且领会到什么。
那么读什么呢?做书的朋友都知道,现在市面上最好销的两类书,一种是财经类,包括跟财经有关的垃圾小说,例如《杜拉拉升职记》等;第二种是教育类,那就多得无法数了,学龄孩子的父母在这方面花的冤枉钱估计是数不胜数。另有一些小说原创如××中文网等网站,里面神神鬼鬼,胡编乱造的垃圾作品,更是堆积如山。有人一创作就是“一套”,一套字数以千万计。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每天干十几个小时,这种小说也有写了好多“套”的超级大作家,比我知道的一个写剧本的朋友推出的“大作家超级写作软件”还神奇。我纳闷得很,这么庞大的字数,这么漫长的篇幅,不知道他们自己有没有时间看完自己的小说?里面逻辑错误自己能不能发现?错别字有没有时间改正一下?故事里的人物性格会不会相互冲突?故事情节连不连得上?那些在网站上胡乱点击的看客,真的已经读书破万卷了?
我们可以想想,中国古代所有经典加起来,总字数可能还不如这些小伙子大姑娘创作的“一套”小说。那些所谓的“穿越”或者现在新流行的“修真”小说,简直是堆积如山啊——堆积在硬盘上。难道读了一套或者几套这样的东西——印出来洋洋洒洒几十卷——就叫做读书吗?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过去拜访过一位前辈历史学家夏曾佑,他对夏曾佑精熟好几国语言极羡慕,说自己只懂得中文,书都读完了。按照清代大儒的看法,宋代以后的书不能算是书,宋代以前的经典加起来字数确实不多。《全唐诗》四万多首,两百万字不到。德国女汉学家莫宜佳教授卓有慧识,对钱锤书先生的著作深有研究,她认为中国传统的中短篇叙事文学,以唐五代最佳。我珍爱的一套书《全唐五代小说》,是上海师大李时人教授编的,五卷本,也不到两百万字。可是,这《全唐诗》和《全唐五代小说》里,有多少了不起的佳作啊。看客们少读一套“穿越”或“修真”小说,用来认真看一套《全唐五代小说》,如何?所得一定甚多。
所以,读书还有个有效无效的阅读的问题。我的这些看法,××中文网的朋友肯定不会同意,那些胡乱买了卡,在网上一有闲就随便点击一下的看客们也不会同意。传说××中文网的工作人员,自己都要注册很多马甲,五十到一百个,自己每天顶帖。复旦大学一名研究生去××中文网实习,其师姐令他立即注册几十个马甲来顶帖,要自己顶得热火朝天。我听他说这件事时简直惊呆了:这样下去,且不说弄虚作假的问题了,这些小伙子大姑娘长此以往,会不会弄得精神分裂?三五个马甲我能想象,十几个马甲自己顶自己的在很多社区里都有存在,但很容易就自己顶冒了。几十个乃至上百个马甲,难道不会搞混乱吗?看来,那些只写一两个字,三五个字的,例如“沙发!”“顶!”之类的网友,可能大多是自摸自顶的勇者。真的勇者,敢于一个人在网络上自己顶自己,而且顶得热火朝天。这些工作人员无疑是世界上阅读量最大的了,我同样不知道这种阅读的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