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的中西医治疗分析论文_于庭

胃脘痛的中西医治疗分析论文_于庭

哈尔滨市南岗区哈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 要】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常同时兼有泛恶、脘胀、嗳气、大便不调等症。是多种原因导致胃气壅塞不通,不通则痛的病证。主要包括现代医学中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胃痉挛,胃黏膜脱垂,胃息肉,胃憩室,胃神经官能症,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憩室等疾病。

【关键词】胃痛;治疗;中西医

1治疗思路

1.1西医诊治思路

胃脘部疼痛,相当于西医症状诊断学中的上腹痛,多属慢性疼痛。临床首先应据不同的疼痛部位,大致区分不同的疾病。一般而言,慢性中上腹痛常包括胃、十二指肠疾病。

1.2中医辨治思路

胃脘痛的部位在心下胃脘,尚可分为上脘、中脘、下脘,其位置明确,为剑突下至脐上的中腹部位,起病或急或缓,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其疼痛性质常因病因病机不同而异,如胀痛、刺痛、隐痛、绞痛、钝痛、闷痛、灼痛等,但以胀痛、刺痛、隐痛最常见,除疼痛之外,常伴有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嗳气吞酸等,发病常号隋志不畅、饮食不当、劳累紧张、季节变化等因素有关。一般根据病史、体格检查,结合上消化道X线检查、纤维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见有胃、十二指肠黏膜炎症、溃疡等病变,即可明确诊断。

2治疗

2.1西医治疗

2.1.1明确诊断,对因治疗

治疗胃痛不能单纯对症处理,明确诊断后对因治疗才是治本之法。如:①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应采取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案;②由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胃痛,应嘱患者中止服药;③由胃酸分泌增多而引起十二指肠溃疡者,予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阻滞刺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2对症治疗

疼痛症状剧烈或病势较急者,在进行必要检查的同时,还可给予适当的止痛处理,可使用以下药物:①抗酸药物:如碳酸氢钠、碳酸钙、氢氧化铝、铋剂等;②解痉止痛剂:如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等;③H2受体阻滞剂: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④质子泵阻滞剂:如奥美拉唑(洛赛克)、兰索拉唑等;⑤止痛剂:可用一般止痛药或弱阿片类药物,如口服可待因、丙氧氨酚等。对一般处理无效者,排除穿孔情况下可肌内注射哌替啶等。

2.2中医治疗

2.2.1气滞证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本证为木克土,肝气失疏,横逆犯胃,病性为实。证为气滞,而气滞因于肝郁,理气、疏肝相辅相成;就症状与病机的关系而言,肝气犯胃之病机为本,疼痛症状为标,标本俱急,故应在疏肝理气治其本的基础上,辅以止痛治其标。可选柴胡疏肝散、金铃子散、越鞠丸等加减治疗。柴胡疏肝散重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肝胃不和证;金铃子散功在疏肝泄热,行气止痛。适合于肝气郁滞、气郁化火证;越鞠丸重在行气解郁,适合于气、血、痰、火、湿、食等郁结证。临床应根据六郁的偏盛加减运用。常用药物柴胡、白芍、枳壳、陈皮、青皮、香附、木香、佛手、香橼、川芎、丹参、甘草等。

2.2.2胃寒证

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本证为寒邪犯胃,气机不畅,不通则痛,病性属实。证为外寒内郁,根据“寒者热之”“逸者行之”之则,治当温散胃寒,并合理气和胃之止痛之法以缓其标急,如此则标本同治。若胃寒较轻者,可局部温熨,或服用生姜红枣汤;胃寒较重宜选良附丸合香苏饮加减,功在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适合于外感寒邪或过食生冷,以致寒凝气滞所引起的胃痛。常用药物为高良姜、香附、紫苏茎叶、陈皮、甘草、干姜、白芍、吴茱萸等。

2.2.3胃热证

清胃泄热,解郁和胃。本证为热邪犯胃,或其他邪气郁而化热,胃气失和,病性属实,“热者寒之”,予清热之法祛邪泻实;肝郁化热,或肝气犯胃郁而化热是本证最常见的病因病机,故常合理气解郁法以和胃止痛,标本兼顾。本证可选泻火清胃、泄热通降的泻心汤加减治疗。常用药物为黄连、黄芩、陈皮、青皮、枳实、芍药、丹皮、栀子、仙鹤草、郁金等。本证苦寒之品不宜久服,以免苦寒败胃,苦燥伤阴;配伍用药时应使邪有去路,可于方中酌加分利之品,使热邪从二便而出,但用药忌刚宜柔,药如枳实、槟榔、厚朴、茯苓、泽泻等。

2.2.4瘀血证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和胃。本证为瘀血内阻,胃之气机不畅,不通则痛。治以活血化瘀之法以“泻其有余”;血瘀常因气滞而成,血瘀又可致气机不畅,故活血化瘀常与理气法同用,气滞瘀血得除,则胃气自和。本证宜选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丹参饮以活血化瘀的丹参为主药,辅佐檀香、砂仁行气止痛,全方功善行气化瘀,尤其适合于气滞血瘀之胃痛。失笑散功专活血祛瘀,散结止痛。常用药物为丹参、檀香、桃仁、红花、莪术、川芎、赤芍、炮山甲、当归、香附、枳壳、木香等。

2.2.5食滞证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本证为食积停滞,阻滞气机,不通则痛。病性属实,应消积导滞以“泻其有余”,并合和胃止痛法标本兼顾。本证可选保和丸加减。该方消食和胃,功擅消导,其性平和,适合于胃痛而食积不甚者。常用药物为半夏、陈皮、神曲、莱菔子、鸡内金、谷芽、麦芽、山楂、枳壳、槟榔、木香、茯苓、连翘等。若气滞较甚,胃脘疼痛不减者,加理气和胃的枳实、木香、陈皮、香附、槟榔等;若食积化热,证见舌红、苔黄、便秘者,加荡涤通腑的大黄、芒硝;若面食积滞较甚者,重用炒麦芽、炒谷芽、神曲等,肉食积滞甚者加生山楂等。

参考文献:

[1]王焕忠.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1年11期

[2]赵芳,盖丽娟,于强.急性胃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年06期

[3]渠玉梅.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脘痛40例[J].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12期

论文作者:于庭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7

标签:;  ;  ;  ;  ;  ;  ;  ;  

胃脘痛的中西医治疗分析论文_于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