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_李钦红

论

商丘市第六中学 河南 商丘 4760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1-058-01

历史学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提高公民文化素养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历史学科特点而言,历史最基本的特点是过去性,学习历史的真正意义是从历史中获得一种思维观念与方法,理解历史的演进,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根据历史发展的规律,逐渐形成对本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历史及其发展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史书万卷,字里行间都是"家国"二字。什么是"家国情怀"?《汉语大词典》中有"家国"一词,释义为"家与国。亦指国家"。《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北宋大儒张载亦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清时期顾炎武也写到,"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从古至今,中国社会都强调家国同构,家国一体,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放大。家国情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传统美德,表现为个体成员对家庭宗族的身心依附、对故土山河的眷恋守护、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承续、对家国民族的责任担当。

中学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历史教学的基本教育理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使历史教育成为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里面也强调要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文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对历史学科教育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概念。

这就可以看出国家对历史学科教育地位的重视,凸显了高中历史课程作为人文学科所特有的教育功能。提高"人文素养"的大旗已高高举起,家国情怀教育必然成为重中之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对"家国情怀"做了非常明确的界定,即课程目标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更是体现了"家国情怀":要求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笔者认为,家国情怀是学习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是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是从人文研究的真、善、美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的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了解世界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国情怀"的教育,符合中华文化的传统教育理念,及党和国家对历史教育的要求,更是符合我们的教育对象--青少年学生的成长需求。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十几岁的青少年,在初中阶段,他们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突飞猛进,极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网络媒体信息发达,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的情况下,他们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通过对身边学生的访谈和观察,发现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三观"的形成现状堪忧,很多学生的思想已经或多或少的受到社会不良行为思想的影响,急需教师们重视和引导。如何引导青少年们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是全体教育工作者们的使命,更是需要历史这门极富德育功能的课渗透"家国情怀",培养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意识和德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把舵护航。

但是目前看来,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学校充斥着"功利主义"的历史课堂。长期以来,历史教育不被重视,而升学压力和学校对成绩的排序,使家长、学生甚至历史教师自己在历史教育活动中充满了"功利主义"的行为,只是为了应对分数升学而进行的历史教学,忽视甚至没有"家国情怀"的渗透培养,使学生思想僵化,学习兴趣缺失;还有一种情况,很多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虽然意识到要进行"家国情怀"教育,但是仅仅停留在对教学大纲的要求理解,缺乏智慧和策略,把"家国情怀"的培养当作课堂的一种可有可无的"点缀",无法达到"家国情怀"的"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这些现象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更是与党的社会主义办学目标相违背,使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丧失。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渗透"家国情怀"的教育,不仅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更是是极具必要性和重要性的。笔者希望广大历史教师们意识到"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使历史教学活动真正的发挥德育教育"前沿阵地"的优势地位,使"家国情怀"渗透到我们的学生思想成长中来。

论文作者:李钦红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7

论"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_李钦红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