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输入是外语学习的基础,也是外语教学的关键所在。我国外语教学应认识到输入假说在语法教学和语言输出方面的局限性,借鉴其中的合理部分,结合外语教学实情,以学习者为中心,提高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质量和数量来改善听力、阅读教学;因材施教,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
关键词:输入假说;外语教学;学习者中心;语言输入;因材施教
20世纪80年代,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了“监察理论”,包括(1)语言习得与学得假说,(2)监察假说,(3)自然顺序假说),(4)语言输入假说和(5)情感过滤假说。对于输入假说,Krashen赋予其极其重要的地位,认为它是“监察理论”的核心。本文介绍了“监察理论”中的语言输入假说,探讨了其积极指导价值及局限性,以期对外语教学有所裨益。
一、Krashen 的语言输入假说
(一)语言输入假说的主要内容
Krashen 认为人类获得语言的唯一方式是“理解信息或接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
所谓“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指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的难度应该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水平。Krashen把语言学习者当前已掌握的语言知识水平用“i”表示,把语言发展的下一个阶段用“i+1”表示。Krashen认为只有当语言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材料属于“i+1”时,才能对语言学习者有积极作用。
(二)语言输入假说的基本条件
Krashen认为语言的输入必须满足四个基本条件:
1.语言的输入必须是可理解性的,这是二语学习者接收语言输入的前提条件。
2.语言的输入必须是大量的。
3.语言的输入应该既有趣又相关。要使语言学习者更好地习得语言,教师在提供语言输入材料时应将重点放在内容的表达和信息的传递上。
4.语言的输入应非语法程序安排。以语法为基础的输入是枯燥乏味的输入,势必会降低可理解输入的质量。而教师也无需过分担心语言学习者的语法错误,因为随着语言的大量输入与内化,这些语法错误会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逐渐消失。
二、语言输入假说的局限性
许多理论在建构初期并非完美无缺,同样Krashen的输入假说在促进语言学习者学习语言,在充分提高学习者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方面也存在局限性,受到国内外学者的质疑和批判。
(一)忽视语法的功能
Krashen认为语言的输入应该是大量的含有丰富结构的自然输入,而不应是以语法为基础的输入,并认为语言学习者的语法错误会随着语言的大量输入与内化而趋于消失。
我国著名学者王初明教授认为,“不许外语教师教语法,这是走极端。语法不是要不要学的问题,而是怎样学才能更好发挥语法促学作用的问题,是什么时候学的问题”。
(二)忽视语言输出的作用
Krashen的输入假说忽视了语言输出的作用。Krashen特别指出,“输出对于语言习得没有任何作用”,这一观点在现在看来显然是不合理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国外学者Swain的观点:
Swain认为要使语言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达到较高的程度,仅提供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还远远不够。她指出,语言学习者要在使用语言交流时做到既流畅又准确,就务必在“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可理解性语言输出”。
国内学者文秋芳教授的观点:
我国著名学者文秋芳教授和外语界的专家们一直在研讨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近年来,文秋芳教授先后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产出导向法”。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假设包括:(1)输出驱动假设;(2)输入促成假设;(3)选择性学习假设。文秋芳教授提出的“产出导向法”正是基于Krashen等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的理论建构。但当我们有了新理论,就意味着我们要完全抛弃原理论吗?显然不是,这里的关键在于怎么用,怎么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Krashen的“输入假说”,尽管它有局限性,但我们应理智地分析与对待这一局限性,借鉴其合理成分并将其运用到我国的外语教学。
三、语言输入假说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一)提高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数量和质量改善听力、阅读教学
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从语言输入的角度阐述了语言输入的合理要点:可理解性、大量、有趣、相关,为改善听力、阅读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指引。那么,教师应该如何采取具体的措施呢?
首先,在课堂内教师要用英语讲课,并在课下不断训练自己的发音使之更标准,而当老师发现学生没反应时,就要考虑到自己的语言输出是否恰当,并进行调整。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要多提供有趣、相关的可理解性语言材料供学生阅读。
其次,在课堂外,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和学校图书资源使学生实现更多、更标准的语言输入。此外,教师应根据学生兴趣和学习实情,在学校图书馆中选取英文小说或剧本向学生推荐,使学生通过阅读来丰富外语语境知识,扩充语言知识。
(二)因材施教,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
教师要通过平时的测试和观察来了解哪些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处于“i”,哪些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处于“i+1”,并分别对语言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在课堂外提供比他们自身语言知识水平稍高的语言材料,使语言知识水平高的学生不断进步,继续提高自身语言水平;使语言知识水平低的学生逐级提升自己的语言知识水平。需要说明的是,将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进行分级并不是对学生进行优劣划分,在班级内进行优等生和差生的区分,而是从真正能提高学生语言知识水平的角度来因材施教。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对每位学生都以“爱”为前提来进行因材施教,坚决避免、杜绝任何歧视学生的行为。其次,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尤其要对语言知识水平暂时较低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
结语
尽管Krashen的“输入假说”并非完美无缺,但正是Krashen的“输入假说”理论引发了我们对语言学习的思考。我们既要认识到“输入假说”的局限性,又要充分运用其合理之处促进外语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Izumi, S. 2002. Output, input enhancement, and noticing hypothesis [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4): 541-577.
[2]Krashen, S. 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 Longman.
[3]舒白梅,向宗平.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王初明. 外语是怎样学会的[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5]文秋芳. 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5.
作者简介:赵长顺(1994-),男,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18级研究生,专业为学科教学(英语),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
论文作者:赵长顺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语言论文; 假说论文; 学习者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水平论文; 知识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