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天台县始丰中学
摘要:我校是全国十大高效课堂示范学校,从2010年开始实行以“打造本道课堂,提升生命质量”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改革。其核心载体是“学习小组和导学案”。本文阐述的是我在“三生五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英语教学
我校本道课堂推行“三生五学”的教学模式,“三生”指关注学生、生活、生命。 “五学”指独学、合学、展学、查学和评学五个学习环节。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的一个载体。小组划分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学习能力等,每班分成六个组,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是被管理者。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互帮互助的合作交流中积极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真正做到课堂高效。笔者试着在具体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就如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教学活动及其小组合作学习成效进行了阐述。
一、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课前预习活动即独学环节是课堂有效开展的保障,就是学生围绕导学案的内容,自己查阅课本或借助其他的英语学习工具,独立思考,完成导学案上的随堂笔记部分并思考独学指导这块内容,在不懂的地方用双色笔做好标记。为课堂教学中的合学做准备。
1.合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合学包括对学和群学两个部分。对学就是两人小对子的。先由两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讨论那些在独学中没有解决的疑问,以达成共识。再由“师徒结对”进行“师教徒”的帮扶。群学是小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四人组成一组的围绕主题讨论交流,主要是来探讨他们在对学中留下的疑难问题,并试着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教师在合学之前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反馈,在对群学过程中深入学生,督促与指导每一个学生真正参与到讨论与学习中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白哪些知识学生都会了、哪些知识少数学生不会、哪些知识多数学生不会,为下面的展学做准备。例如:在教新目标八年级(上)Unit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section 2a-2d)这一课时,通过独学环节,学生基本上能准确拼读本堂课中的生单词及熟悉课中出现的重点短语及句型,2d部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易懂。下一步就需要对子间的活动讨论“未来天台的变化”这一话题,学生们的兴趣盎然,思维也活跃了,经过反复操练 能熟练地正确运用导学案中设计的句式Tiantai will be -----,There will be----来描述对天台未来的预测。 还有通过对子间的讨论与帮扶,并仔细观察2a与2b部分的句子,找出规律,能区分more、less、 fewer 的用法并通过举出更多的例子以达到准确地运用。2c部分则有点难度需要四人组共探究,编出类似的对话。而对预测未来环境的讨论并作汇报这一内容实际上是对课本内容知识的深化和延伸,也是难点。
2.展学中的小组合作运用
展学分为小展示与大展示。小展示是由学习组长组织的八人小组展示,组员将学习成果在组内作展示汇报,同时教师将各组学生解决不好或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集中,如仿编对话,预测将来的环境话题等等,再根据本堂的重点,难点及易错等点方面进行小组展示分工。各组长根据分配的主题内容,组织组员讨论最佳的展示方案,同时进行展示的分工,确定主展者、辅展者、总结拓展者、记分者。要求每组在板书时做到有主题、提纲式、留有空白。组员按照分工在展板前进行简短的预展.期间教师要不断深入到各组活指导学生讨论与展示,及时了解他们的准备情况,并作指导与答疑。为下一步的大展示作铺垫。例如:在教新目标八(上) Unit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section 2a-2d) 这一课时,我就根据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及本课的重难点、易错点。分为五个展示主题(六个组),即: 展示主题一: Talk about the future of Tiantai ; 展示主题二: Listening (2a &2b) ; 展示主题三:Make conversations like the one from 2c ; 展示主题四 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 from 2d ; 展示主题五: Report ( Discuss about the environment in ten years )
提示如下:
A: What’s your prediction in ten years?
B: I think there will be more pollution.
C: I think there will be fewer trees.
Name
Predictions
Lily
Report:
In my group,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predictions. Xx thinks
Xx thinks Xx thinks As fome, I think
I think our predictions are interesting!
这六个展示主题衔接自然、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接着是大展示也就是聚焦展示,各小组按照一定的顺序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汇报,它是一堂课中最精彩的部分。通常由一位学生引入,中档学生负责主展,几个同学辅展,上档学生负责总结、拓展。展示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熟知展示内容,讲解时声音要宏亮,语言要流畅、规范,切忌啰嗦,准确把握时间。在整个展示过程中要注意生生互动,也就是说听展者在展示者展示完毕后,如有疑问,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学生也可以进一步质疑或补充。当学生探究停留在浅层次的表达上或者质疑对抗迂回不前,甚至偏离主题时,教师就要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例如,上述展示主题三大展示中,由主展者负责先展示2c 中的对话,然后让其它组的对子根据板书中的思维导图模仿编对话,思维导图如下: :
再由上档学生对每一对展示者做总结与拓展,学生在小组合作与互动中不断地操练There will be …的句型,使之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深化,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对于常用英语课堂组织用语都能达到熟练地运用与表达,这一点是传统英语教学中所无法达到的 效果。
大展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次提升,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与主宰者,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展示,使课堂灵动起来,同时享受到成就感。
查学即 当堂检测。为了检查整堂课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教师根据导学案上设计的当堂检测题(总分10分),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先批改每组组长,再由组长批改组员的习题并打上分数,然后算出小组的平均分。若小组平均分达到7分,则表明这堂课已达标;若小组平均分低于7分,则表明这堂课不达标。例如,在教新目标八(上) Unit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section 2a-2d) 这一课时,我设计的当堂检测题是这样的:看表格,填上适当的词(10 分)。
In 100 years…
(1)There will be ___________ houses. (2)There will be ___________ pollution.
(3)There will be ___________ schools. (4)There _____ more people.
3. 查学中的小组合作运用
(5)There will be ___________ snow. 检测结果是只有一组学生平均分低于7分,其他五组都在7分以上,效果不错。不达标的小组要马上进行反思与互查,互帮互助,直到达标为止。让学生养成学思结合的好习惯,在反思中不断提升。
二、小组合作学习成效
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变从“以教为中心,以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生为中心,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使课堂高效、生命绽放,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素养。
1.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轻松、快乐、高效
通过培训小组长,营造了安全、温暖、和谐的学习环境,带动了每个组员的 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动机,学生学习劲头更足了,心情也愉悦了。笔者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由此可见,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核心的高效英语教学是深受学生欢迎和追捧的,学生心情舒畅了,学习效率自然也提高了。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高效英语课堂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使得每个组员意识到我是小组中的一员,“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团队意识得到加强,促进了他们良好品质的养成。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与表达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成了学生们展示的舞台。他们每天对展示方案的设计都需要一定的组织能力。并且在展示时要将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思路分析清楚与透彻,还要进行归纳与总结。这样,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这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英语课堂最基本的学习形式。只要我们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并在我们的英语教学实践的运用中不断地发展与完善,我们定会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傅永曙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五法》 《安徽教育》 2007. 3
2郑士强 《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写真》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4. 7
3李炳亭 《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 2011.6
论文作者:裘雅珍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1月总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
标签:小组论文; 学生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课堂论文; 高效论文; 主题论文; 这一论文; 《成长读本》2017年1月总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