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面病害养护及修补技术论文_周红强

公路路面病害养护及修补技术论文_周红强

淄博市公路管理局淄川分局 山东 淄博 255000

摘要:本文针对公路路面病害养护及修补技术,结合理论实践,先分析公路路面中常见的病害,并提出路面病害的养护技术和修补技术的具体应用。得出根据公路路面病害特性,选择与之相适的养护技术和修补技术,对改善路面质量,保证行车安全有重要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公路路面;路面病害;病害养护技术;病害修补技术

引言

在公路路面投入使用一定的年限后,难免会发生各种病害,对公路路面的使用年限和车辆行驶的安全性有重要影响。引发公路路面病害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施工因素、环境因素、设计因素、管理因素等。不同病害尤其独特的特点,需要采用与之相适的养护技术和修补技术才能降低病害对路面质量的影响。基于此,本文结合理论实践,对公路路面病害养护及修补技术做了如下分析。

1、公路路面常见的病害

1.1路基翻浆

当路基底部毛细水上升到一定位置后,就会引发路基翻浆病害。毛细水的上升可此时路基上的土层受到水的浸透后发生冻结现象, 在解冻时,路基土层中发生从上到下化解,融化水继续渗透【1】。如果公路路基施工中采用了透水性比较高的材料,则对路基造成的影响比较小,如果采用了透水性比较差的材料,则会路基造成严重的破坏,在车辆不断碾压下,会导致公路路面发生严重的弹簧现象,从而影响交通运输能力,也不利于车辆的安全通行。

1.2路基推移和车辙

引发路面车辙病害的主要原因是载重大的车辆反复碾压路面,导致路面的变形向持久性方向发展,在长时间碾压下,就会在公路路面上形成带状的凹槽。推移和车辙病害,对工路面的平整度有较大影响,当车辙深度超一定范围时,就会在车辙内形成积水,致使车辆发生滑移等交通事故。

1.3路面裂缝病害

公路路面裂缝病害的形式比较多,常见的裂缝形式有:龟裂、网状裂缝、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等。其中纵向裂缝出现的概率最大,主要呈现两种形式,一种在车道部位,多呈现纵向条带状,裂缝两侧在路堤内部;另一种是路肩和紧急停车带裂缝,主要呈现为月牙状,容易引发路基滑移,危险性比较大,一旦发现必须及时处理。

2、公路路面病害养护技术

2.1微表处理技术

此种养护技术适用于高等级公路路面的养护中,养护材料为改性乳化沥青、矿物填料、水、细骨料的混合物。将配置好的材料通过摊铺装置均匀的摊铺在公路路面上,操作比较简单,可根据路面病害的的种类、位置、病害程度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养护。如果于2000年就开始使用微表处理技术对公路路面进行养护,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此项技术愈发成熟,养护效果越来越好。通过微表处理技术养护的公路路面具有更好的平整度,路面耐磨性和防滑性也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2.2同步碎石封层技术

是一种预防性公路路面养护技术,具体做法为:在需要养护的路面上铺设碎石、乳化沥青等材料,再利用相应的机械设备做碾压处理,使其在公路路面上形成比较均匀的碎石层保护层。如果公路路面磨损比较严重,则利用此项技术,既能提升路面的牢固性和耐久性,也不会对路面造成损坏,对处理路面病害,提升公路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

2.3稀浆封层技术

稀浆封层是公路路面病害养护中常用的技术之一,养护方法为:使用继配合理砂、凝胶材料、乳化沥青等按照特定的比例进行配制,得到具有流动性的混合料,将其均匀摊铺在病害路面上,形成封层结构。由专业的摊铺机完成摊铺工作,无需碾压。此种养护技术主要应用路面老化严重、裂缝等病害的预防和治理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裂缝修补技术

使用灌封法对裂缝做添堵处理,避免雨水进入裂缝,侵蚀路层结构。主要应用在路基性能较好,并且路面病害可修复的公路路面养护中。比如:在进行路面裂缝病害和纵向裂缝病害处理中,就可以应用此项技术。但如果是因路基沉降而引发大裂缝,则不宜采用此种方法。此种路面病害养护的重点和难点是确保修补材料的质量,以提升修补效果。

2.5薄层罩面技术

在路面上铺设一层厚度在1.5~2.0cm热沥青混合料,避免路面病害发生进一步恶化,对提升路面结构的平整度和行车的舒适性有重要作用。此外,还能对路面做补强处理,比较适用于交通压力较大的公路路面病害养护中【2】。

2.6路面再生技术

如果公路路面发生较大的病害,就可以利用路面再生技术进行养护处理,具体做法为:将病害路面进行翻挖处理、破碎处理后,加入相应的稳定性材料,在常温下完成拌合作业,并将拌合好材料应用在路面基层和底基修补中。主要原理是利用沥青再生的特性,沥青经过一定的时间后会发生脆化和老化,此时沥青的组分发生变化,按照再生的原则,恢复原来路面沥青材料的性能。

3、公路路面病害修补技术

3.1路基翻浆修补技术

在路基翻浆修补时,要先挖开发生翻浆病害的路基,直到路基底层1.2m的深度,将翻浆土全部剔除,然后采用分层填筑法重新回填,在底层回填时,填筑材料为粒径小于3cm的天然砂砾,填筑厚度控制为40cm,填筑完成后进行夯实碾压操作,确保填筑的强度,并对夯实的密度、压实度进行检测,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上层填筑。在中间层填筑时,采用粒径小于5cm的天然砂进行填筑,填筑方法同上。在最上层40cm填筑时,用25%的粘土+75%的天然砂砾进行混合填筑,并进行夯实处理,最后铺筑路面【3】。

3.2路面推移和车辙病害修补技术

针对连续长度小于30m,深度小于8mm的车辙,修补方法为:先将车辙中和周围的尘土全部清除,然后进行洒水润湿处理,最后对车辙病害部位进行烘烤和耙松处理,将和原路面相同的材料填补到车辙中进行碾压密实处理即可。

针对连续长度超过30m,深度在8~30mm的车辙,需要挖除路面上面层和中面层,并用和原来路面相同的材料重新摊铺。对于路基层质量比较差引起的推移和车辙病害,在重新摊铺前,要对损坏的路基进行处理,才能提升车辙处理效果。

针对持续程度超过30m,且深度超过30mm的车辙,要采用挖补修补技术进行修补。挖掉层面和路基,重新做路面基层,并铺设新的面层。如果路面表层磨损比较严重,则要采用铣刨进对路面做清除出来,并重新铺设沥青混凝土,以形成新的路面。

3.3路面裂缝病害修补技术

如果裂缝的宽度大于5mm,发生错台、啃边等问题,则要先用铣刨机清除上层和中层路面及路基,并对裂缝进行填补处理,按照开槽密封法对裂缝进行修补,此后再沿着裂缝铺设一层玻璃格栅。重新摊铺路面中间面层,每隔5m设置1.2的玻璃格栅,此后再进行上层 摊铺。如果裂缝的宽度小于5mm【4】,则要采用开槽密封法和贴缝工艺进行裂缝处理,开槽标准要确保裂缝和材料的粘结度,促使裂缝表明形成的密封层形状为T型,此后用空压机把缝槽中的杂物清理干净,确保裂缝修补处干净整洁。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理论实践,分析了公路路面病害养护及修补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公路路面病害是客观存在的,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为保证公路路面性能,提升车辆行驶的安全性,需要根据病害成因和特性,选择与之相适养护技术和修补技术,才能有效控制病害对公路路面的影响,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张丽.高速公路路面病害成因及养护技术措施[J].中国公路,2018(21):104-105.

[2]祁永明.高速公路路面病害成因及养护技术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41(08):57+59.

[3]贾晓明.公路路面工程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J].山西建筑,2018,44(11):153-155.

[4]衣松杰.高速公路路面典型病害养护维修对策研究[J].智能城市,2017,3(05):150+190.

论文作者:周红强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6

标签:;  ;  ;  ;  ;  ;  ;  ;  

公路路面病害养护及修补技术论文_周红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