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是新中国60年民族工作最宝贵的经验——专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杨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论文,民族政策论文,新中国论文,专访论文,最宝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杨晶,男,蒙古族,内蒙古准格尔旗人,1953年12月出生。1976年8月入党,1970年12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曾任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旗长、书记,自治区统计局副局长,自治区旅游局局长,自治区团委书记,哲里木盟盟委书记,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现任国家民委主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 新中国60年民族工作成绩显著
记者:杨主任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采访。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您作为国家主管民族事务部门的领导,能不能首先向广大读者简要回顾一下60年来我国民族工作走过的历程。
杨晶:首先感谢您及各界朋友对民族工作的关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把民族问题作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坚持把民族工作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在各个历史时期适时作出正确决策和部署,保证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正确的道路上胜利前进,民族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核心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这一时期,党和国家彻底废除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制度,使我国各少数民族得以以中华民族大家庭平等一员的地位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而且,从民族地区多种经济社会形态并存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各民族共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全面重申党的民族政策,实现了民族工作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和工作重心的转移,民族工作迎来了又一个新的春天。这一时期,党和国家召开了全国边防工作会议,以及西藏、云南、新疆、内蒙古、青海、海南岛等系列工作座谈会,颁布了民族区域自治法,并出台了一系列帮助民族地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政策措施。这一系列重大举措,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迈开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步伐,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鲜明提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重要思想,深刻揭示民族问题的科学内涵,并把发展作为现阶段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核心,实现了民族工作的与时俱进。这一时期,党和国家先后两次召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并作出实施沿边开放、“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我国进入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新形势、新任务,鲜明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民族工作主题,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开创了民族工作的新局面。这一时期,党和国家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制定了《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出台了关于支持西藏、新疆、宁夏、青海等藏区,云南边境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等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此外,还专门制定实施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少数民族事业等国家专项规划,颁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这一系列重大举措、重大部署,给少数民族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和巨大实惠,民族地区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
2 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
记者:您认为60年来,我国民族工作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积累了哪些最值得总结的经验?
杨晶:概括地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就是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60年。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基础设施条件普遍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民族地区GDP由1978年的324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06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17倍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07元增加到13170元,增长了30多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8元增加到2008年的3389元,增长了19倍。
我国民族工作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概括起来,最根本的有三条:
一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60年民族工作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在艰辛探索、长期实践和反复比较中,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性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拯救各民族、解放各民族、团结各民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繁荣各民族、发展各民族、振兴各民族。我们要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二是必须坚持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不动摇。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既全面考虑了我们这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事实,又全面考虑了我国56个民族在发展水平和文化风俗上存在多样性与差异性的基本事实,具有历史和现实的科学依据,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实践充分证明,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成功的,经受住了各个时期各个方面的检验和考验,得到了各民族群众的真心拥护,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在国际上也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当然,我们今后还要根据形势的新变化、实践的新发展、人民的新期待,实现民族政策的与时俱进,推动民族政策不断发展完善和贯彻落实。
三是必须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不动摇。这是新世纪新阶段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抓住这个根本,就要充分发挥民族工作在增进团结、凝聚力量上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抓住这个根本,就要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把握住“两个共同”,就把握了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时代特征,就把握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前进方向,就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开创民族工作的新局面。
3 民族工作必须要发展和团结两手抓
记者:新中国60年取得的成绩,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事关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您认为具体在民族工作中应如何处理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杨晶:稳定和发展始终是辩证统一的。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的社会局面,发展无从谈起。发展是稳定的基础,没有发展所带来的充裕的物质文化条件,稳定的局面也只是暂时的、不能长久的稳定。我的理解,在民族工作领域处理稳定与发展的辩证关系,要突出把握好两个方面:
第一,统筹好维护民族团结与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关系。民族工作必须是发展和团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团结是硬任务,是第一职责。民族工作首先是做好巩固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的工作。只有抓好了团结,使民族关系融洽和谐、社会安定有序,才能服务好发展这项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没有团结稳定,一切无从谈起。另一方面要看到,当前民族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仍然是民族问题的集中体现,是实现民族平等、团结、进步的最大障碍,必须通过发展来解决民族地区的一切困难和问题。要通过推动和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为民族团结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要在“共同”二字上下工夫。共同,就是各民族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我们要看到,虽然纵向比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横向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民族地区人均GDP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中毛入学率、在校大学生比例等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我国的贫困面呈现越来越向民族地区集中,贫困人口越来越向少数民族集中的趋势。当前,全国贫困面72%集中在民族地区,其中少数民族又占52%。这是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问题,实现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没有保证。因此,一方面,国家要继续从财力、物力、技术等方面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发达地区要加强对民族地区的支援,积极帮助民族地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民族地区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把国家和发达地区的帮助同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起来,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无论是国家的帮助、发达地区的支援,还是民族地区的自力更生,都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都是为了实现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4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政策,这对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现在有一些学者指出,民族文化应让其自发发展,刻意扶持少数民族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会强化民族差异,不利于培养他们“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也不利于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杨晶: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化,是我们国家民族平等政策的体现,是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不存在什么刻意不刻意的问题,更不存在不认同国家、不认同“中华民族”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加强文化设施、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国家实施了两馆一站建设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两新工程等,建立了文化馆(站)、图书馆、出版社、博物馆、艺术表演团体、民族语文翻译机构等各级各类工作机构,创办了《中国民族报》、《民族画报》、《民族文学》等一批报刊,基本建成了功能较齐、语种较全、覆盖面较广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新闻出版体系和广播影视体系。此外,创办了民族院校,并在高等院校开设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专业,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人才。
二是积极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国家投入巨资对西藏布达拉宫、拉萨三大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等民族地区大批国家重点文物古迹进行维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少数民族都占了很大比例。新疆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大批少数民族典籍文献得到抢救、挖掘、整理和出版,一些濒临消失的文化得以保存。
三是积极推动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国家通过设立重大文化项目,如中国艺术节、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骏马奖、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为少数民族文化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展示机会,扶持发展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推出了大批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和文化人才。
四是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在全国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等政治生活中,在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方面,在文化教育方面,在网络通信方面,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民族自治地方广播电台每天用20多种民族语言进行广播。
五是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交流活动。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已有100多个少数民族艺术团体走向世界。在中法文化年、中俄国家年、中华文化非洲行等重大活动中,少数民族文化都绽放异彩,产生了良好反响。
6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增强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提高了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向心力,对于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前不久,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这对于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将迎来新的春天。
5 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
记者:我国民族工作下一步工作重点和目标是什么?
杨晶:2008年9月,针对近年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民族团结是国家长治久安、兴旺发达的保证,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握工作重点和要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进一步加大维护民族团结工作的力度,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努力营造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氛围;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维护好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民族政策法规的研究制定,推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进一步做好“十二五”时期民族工作的调研,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干部人才的培养使用力度,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总之,我们将以一流的精神状态、一流的工作作风,全力做好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各项工作,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我们看到,新中国60华诞,正是中华各民族大团结的新高峰,正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新起点!
6 推动人类学民族学理论研究和民族工作有机结合
记者:实践是理论产生和发展的源泉,理论反过来又可以指导实践。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与我国民族工作的关系十分紧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类学民族学为制定民族政策、进行民族识别、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和思想支持。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为促进人类学民族学发展做了很多工作,作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会长,请您给读者介绍一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的有关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杨晶:1992年,国家民委成立了中国都市人类学会,通过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这一平台,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并于1993年作为中国唯一的学术团体正式获得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的常务理事地位。2000年,中国都市人类学会成功举办了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中期会议,获得联合会执委会及世界各国专家学者的信任和赞誉。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都市人类学会于2003年7月成功申办了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
2007年3月,为进一步调动和整合国内外的学术资源和学术力量积极参与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的筹办工作,进一步推进和发展我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国家民委在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自成立之初,就得到了包括中国人类学会、中国民族学会等在内的权威学术团体,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国内著名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广大人类学民族学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参与,共同承担起承办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的艰巨使命,为举办一届“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大会共同努力。
在为期六年的大会筹办过程中,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组织召开了多次筹备动员会议、学术准备会议和专题研讨会议,研究部署大会的学术准备和相关工作。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还委托国内学者编写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百年文库》,组织权威专家开展了《中国的民族事务》、《中国的民族文化》、《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发展》等三个重点课题研究,系统收集、整理、总结了我国人类学民族学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发展成果和中国经验,为提高我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学术水平、培养人类学民族学后续研究人才、完善我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期间,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牵头起草的《昆明宣言》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可,顺利获得通过,这是人类学民族学百年历程中第一次在世界的舞台上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对提高我国学术话语权、扩大我国学术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期间,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通过会见、致辞等形式,充分肯定了人类学民族学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充分肯定了我国人类学民族学学者的理论成功和政策贡献。这也是对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工作的极大肯定和鼓舞。随着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的胜利闭幕,国家民委将支持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在我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和实践领域发挥更加广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