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理念下谈水利工程中生态修复论文_姚杰平

自然理念下谈水利工程中生态修复论文_姚杰平

乌兰察布市水库移民和机关事务管理办公室 012000

摘要:伴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中生态修复引起人们重视。在过去的发展中,由于还未形成一个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使得一些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本文主要对自然理念下水利工程生态修复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自然理念;水利工程;生态修复

引言

水利工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具有重要影响。要真正落实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必先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减少扰动自然生态系统,同时对已经损伤的系统进行修复。拟自然理念的引入,使得人们在强调自然界的自我修复功能的同时,也注重人为修复,如制定河川治理工程措施、打造园林化景观,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自然理念下生态修复工程的基本要求

1.1安全要求

在水利工程生态修复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按照规范要求,制定一系列的修复方案,同时也要在遵循生态治理原则的前提下,对水利工程进行适当的修整和改造,为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开展奠定施工基础。除了需要采取相关的技术手段来进行修复施工之外,还需要注意在该生态区域内避免外来物种的入侵,要控制生态环境内部的平衡,这样有助于生态系统快速恢复稳定。

1.2因地制宜要求

我国是一个地域广袤的国家,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各有不同。在水利生态修复工程设计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面对不同地区采用相应的措施,不可完全照搬。以河川生态系统修复为例,在中部,生态河流建设偏向园林亭台风格;在沿海地区,更加接近原生态风格;而在东北地区,生态河流建设修复技术还没被广泛接受,还需多加普及。因此在生态修复设计中,还应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和公共决策水平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在改造中,充分考虑利用当地地理和社会条件,也以此来促进水利设计耐用性的不断增强因地制宜地确定方案,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拟自然理念。

1.3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要求

在水利工程生态系统修复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能够对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进行充分的考虑,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由内部多个部分共同组成,这些组成部分在整个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着非常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在水利工程生态系统修复方案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对生态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恢复进行综合考虑,要能够做到对生态系统组成以及周围环境充分的了解,以此来满足修复方案的整体性要求。

1.4尽量减少对生态植被的破坏

水利工程的一系列施工操作,免不了会对周围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因此在完工之后即使对被破坏的生态系统采取了一系列的修复操作,但是经过修复之后的生态系统与原来完整的生态系统之间必然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不管是在生态平衡还是在自我调节方面都不如原生的生态系统。因此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要能够尽可能减少对生态植被的破坏,要能够将施工区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施工面积的利用率。

2自然理念下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2.1保护表层种植土,维护其原有生态系统

针对生态修复工作而言,最为重要的即为土壤资源,土壤的数量、质量以及种类,都直接决定了生态修复的后续效果。在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中,往往会因为“三通一平”的工程,开挖弃渣堆,使得土地遭受到不可逆转的损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后期生他修复的过程中,首先要将填埋的废渣等结构挖出,再进行一定的施肥处理避免种植植被后,却无法确保植被吸收水分、养分。所以,整个生态修复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步骤即为做好水土修复工作,也是其重要前提。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减少对现有生态植被的破坏,维护原有生态系统是最有效的生态修复途径。水利工程施工扰动面大,原地表植被被扰动破坏后,将散失其生态功能,被施工裸露地所取代,不仅造成水土流失,而且增加植被重建难度。水利工程施工虽然在征地红线范围内进行,但并非红线范围内可以随意进行施工扰动。

2.2经济林过度开发生态修复技术

开发一系列的经济林,可以进行生态修补技术,这样既具有经济价值,收入还可以。在实际运营的情况下人们重视的往往都是对于经济价值自身的财产问题,而忽略对于生态的问题,因此可以在加大经济林的开发和修复,建立循环的模式,防止水土流失或者是产品质量降低,建立良好的循环模式,在土地间实行轮作利用,进行一体化的开放,最大程度实现生态村的建设建立。建立起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整个的物质间的良性循环,对于生态流域的水利工程建设环境有所提高,也提高了对于当地居民的经济效益。

2.3自然退化生态修复技术

水土流失是水利工程生态中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而导致水土流失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水利工程生态系统的退化,为了对该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需要加大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对于一些盐碱地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的地区,可以采用稻草植被覆盖的方式来处理,并且可以对周边区域采用围栏封育的方法来减少植被的损失率,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建一些具有保护意义的水利工程项目,以此来加强对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

2.4工程防护技术

在建设整个的工程防护时可以进行施工环节的保护,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护坡、开渠等方式进行整个的防护措施。运用防护技术,在进行施工汇总建立截水沟,实现排入废水或者弃水,在取料场进行水土保护工作,在建设成本消耗巨大以及原料需求的角度上所以可以采用沿线取材方式,从而减少水资源浪费,这样在施工过程中,所以要根据合理的参数,制定实际状况,制定合理的开采方式,防止因为取料区开采程度不同,而造成的资源浪费,进行一定的行为规范,制定规章制度,防止水资源的流失,这样才能对后期的绿化做一定的准备,给表面进行排流,提供一定的途径,也要建立一定的排水渠道,在完成作业的时候进行控制开采量,做好淤泥的清理工作,及时做到整平,为汛期排洪泄洪做到一定的准备。一定的合理开采,控制开采量。制定一定的相关手续,然后向国家或者是有关部门提出申请,部门经过允许后才能进行合理、科学开采。

2.5重视新型生态修复技术的使用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边坡裸露的现象非常的常见,同时边坡裸露也是现阶段水利工程施工中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实际生态修复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给予边坡处理足够的重视,要能够采用一些新型的生态修复技术来进行处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阶段常使用的一些新型修复技术有喷混植生、植生槽等,这些技术在实际使用中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结语

总之,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效率,要重视加强生态修复技术的运用,通过生态修复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不仅提高了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同时也保证了生态环境质量,作为相关工作人员,在有效的研究相关技术过程,要不断加强实践能力,从而才能确保相关工作有效开展。进一步为生态建设和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远洋.浅析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有效运用[J].民营科技,2018(11):99.

[2]廖承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45(7):136-137.

[3]谭经平.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有效运用[J].科技风,2016(22):121.

论文作者:姚杰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1

标签:;  ;  ;  ;  ;  ;  ;  ;  

自然理念下谈水利工程中生态修复论文_姚杰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