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一致性_市场经济论文

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一致性_市场经济论文

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具有一致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有一论文,市场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二者具有一致性。这首先是由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决定的;其次,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商品和交换,这就为市场经济提供了客观条件。世界各国和我国经济发展也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具有一致性这一理论命题提供了实践证明。

关键词: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一致性 规律 商品 条件 实践

长期以来,一些经济学家包括一些资产阶段经济学者在内,都认为市场经济本身就具有资本主义属性,一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也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它只能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相联系,与资本主义是同义语,因而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水火不相容的。这种思想必然在经济工作中排斥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市场机制的作用,这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

其实,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而具有一致性。

一.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来看,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具有一致性

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果从协作和劳动交换方式来划分,可分为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是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正如人类社会不可能从手工劳动为主的落后生产力水平一下跳入高度自动化、电气化的先进的生产力水平一样,也不可能避开商品经济阶段直接从自然经济阶段进入产品经济阶段。马克思曾指出,如果“物质生产条件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种种交换关系还不具备的时候,就想消灭交换价值,那么是一种“唐·吉诃德的荒唐行为”①只有商品经济充分发展,才能为向产品经济过渡创造条件,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的历史过程。

历史表明,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独立发展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然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却是任何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某个特定国家可以运用革命的手段在较短的时间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甚至可以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废墟上开始社会主义建设。但是,绝不能用强制手段消灭商品经济。把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看成是资本主义的特有范畴而加以否定,必然会遭到客观经济规律的惩罚。不仅如此,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特别是象我国原来商品经济不够发达的国家,只有经过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充分发展,才能把经济真正搞活。实现经济的现代化和生产的社会化,大幅度的提高社会生产力。就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商品经济也还有一个发展过程,只要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产品还没有极大丰富,还没有达到按需分配的程度,商品、货币关系就不能马上消灭。由此可见,不论是经济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是经济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经历商品经济发展阶段。

再从商品经济本身来看,它同其他事物一样,也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它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两阶段:一是初级阶段,或叫不发达商品经济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简单商品生产阶段。从原始社会末期到封建社会就属于这一阶段。这一时期虽然也存在商品经济,但这种商品经济始终末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经济形式,市场从来没有成为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方式和经济活动的主要调节者。而在全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自然经济。二是高级阶段或者叫发达商品经济阶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市场经济阶段。可见,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当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要走向市场经济。这说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说它们有联系,就是它们都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具有商品经济的一般共性,说它们有区别,就是因为它们发展的阶段和程度不同,并不是任何条件下的商品经济都称为市场经济。商品经济在原始社会就有了,在古代和中世纪都有相当发达的商业城市,商贾云集,市场繁荣,但那时还不能说是市场经济。因为,当时有封建壁垒,统一的国内市场都难以形成,更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照市场的需要配置资源。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不仅有统一的国内市场,而且形成了强大的国际市场,市场体系发育得比较完全,市场已经成为配置社会资源的主要普遍形式。商品经济已经在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商品经济同其他事物一样,不可能停止不前,永远停留在不发达阶段,也不可能脱离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超越高级发展阶段而直接跳入产品经济阶段。既然,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必须经过商品经济阶段,而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必然要发展到高级阶段,这说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不仅与社会主义不存在根本矛盾,相反,还具有一致性。

二.从商品、市场经济存在的条件来看,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具有一致性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存在都要具备一些必要的条件,没有一定的条件就不可能产生相适应的事物,即使有了某种特定的事物也不会长久存在下去。正如鱼必须要有水这个条件才能生存一样,商品、市场经济也不例外。由于市场经济存在的条件,也就是看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回答是肯定的。众所周知,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一个是社会分工,一个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从商品生产存在的第一个条件来看,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存在社会分工,而且由于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每个生产企业不仅要为别的企业提供产品,也需要别的企业为本企业提供产品,为了满足各自的需要就要产生交换,要交换就要有市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社会分工,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条件。商品生产存在的第二个条件,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呢?从所有制结构来看,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这就表明,存在不同的所有者,每一个所有者都有自己的物质利益,它们之间的经济交往,也要采用商品交换的形式。问题是公有制内部有没有商品、市场经济存在的条件,要不要实行商品交换的形式,这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论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设想社会主义国家首先从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产生,在那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全社会单一公有制,因此,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可是客观事物的发展与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预料的情况不同,社会主义国家首先不是产生在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产生在经济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或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在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还不能实现单一的公有制,而是存在公有制的多种形式,即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以及混合公有制。既然存在着公有制的多种形式,也就是意味着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还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它们之间相互需要对方的产品,就必须采取商品交换的形式。这个问题早在本世纪30年代就被斯大林解决了。他提出,两种公有制并存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但是,他认为全民所有制内部的生产资料不是商品。长期以来我国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持这种思想,按照这种思想所建立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企业缺乏活力,已成为制约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内部究竟存不存在商品交换关系,我国理论界从50-60年代就开始了探索。不少人认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内部生产资料也是商品,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关系也是商品等价交换的关系,全民所有制内部企业为什么存在商品关系呢?理论界有许多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我国现阶段的全民所有制还不成熟,还带有集体所有制的性质,各国有企业还存在自身的局部利益。

首先,各国有企业在经济上有所有权,因而必然有其自身的经济经济利益。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无论是生产,还是流通都按指令性计划办事,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一切收入往上交,一切开支往上要,企业经营好坏,与企业和职工的经济利益没有联系,严重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对全民所有制的具体形式要进行改革,这就是要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将全民所有制的生产资料交给各个企业去支配。这与马克思的设想是不同的。马克思当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只存在全社会组成的自由平等的生产者联合体,社会和个人之间是一种直接关系,不存在中间环节,不存在企业。现时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则表明,人们还不可能在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之后,立即在全社会范围内直接组成一个自由人联合体。由于旧的社会分工仍然存在,企业作为一种资本主义社会遗留下来的生产组织形式,仍需要被利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服务,这就是说,生产还需要以企业为单位独立进行,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还必须交给企业使用和支配。这样,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就形成了双重所有,即国家所有企业和企业所有。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生产资料在法律上拥有所有权,企业在经济上拥有所有权,即对国有企业的生产资料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置的权力,国家要从企业获得利润和税金,企业要获得经营利益。这样,国家在法律上的所有权和企业在经济上的所有权才得以实现,也就是说,各国有企业也是不同经济利益所有者。如果企业经营好坏,不与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挂钩,就必然会同以往那样失去活力,既然承认,各国有企业是不同经济利益的所有者,当然,它生产的产品也就不允许别人无偿占有,它自然也就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和商品生产者以及市场主体了。

其次,现实的全民所有制内部存在着多层次性,每一层次也是经济利益不同的所有者。例如,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现在还分中央、省、市、县范围内的“全民”所有制。中央以下的每一层次的国有企业除了要上交给中央一定的利润税收外,地方政府也要从国有企业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企业也要取得一定的经营利益。可见,属于地方政府管辖的国有企业,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利益所有者,因此,国家不能无偿调拨地方国有企业的产品,各层次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也只能通过商品交换的形式。同时,各层次的国有企业自然条件各不相同,自然条件好的就可得到级差收入,但由于它们都是不同经济利益的所有者,所以也不允许国家无偿调拨,这样各企业也会出现经济利益的差别。要承认这种差别,也只能采用商品交换的方式,并且这种交换还要通过市场来实现。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商品、市场经济存在的条件,在社会生产力没有高度发展,还没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之前,这个条件是不会消失的,因此,商品、市场经济必然要存在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这就充分表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具有一致性。

三.从世界各国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具有一致性。

市场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它不是资本主义的专有物,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这表明市场经济不仅与资本主义是相容的,而且与社会主义也具有一致性。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都可以运用市场,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市场经济与当今世界社会化的生产力水平是相适应的。市场不仅是一般的经济手段,而且是促进现代生产力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它能够使社会资源从经济效益较低的部门转移到经济效益较高的部门;物资从供大于求的地区流向供不应求的地区;资金从投资环境差的地区流向投资环境优越的地区;技术从高新技术密集地区流向能促使技术成果尽快转变为商品的地区;人才与知识从不重视和利用的地区流向有利于知识的发挥和人才成长的地区。大量事实说明,凡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就比较快,凡是不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经济的发展就停滞不前。当今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之所以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正是在科技革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作用。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包括亚洲四小龙的腾飞,也主要靠发展市场经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市场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把计划经济当成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总是想在一条非商品化、非市场化的道路上搞社会主义,结果这条道路越走越窄,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重大挫折。在短短几年间,前苏联解体,原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政局相继发生剧烈变化。造成这种历史悲剧的最深刻的经济根源,就在于这些国家在长时期内实行高度集中的僵化计划体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以致使许多人对社会主义丧失了信心。

长期以来,我国也是采用前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模式,使企业失去了活力,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社会实际上从1957年开始到1978年20年时间,长期处于停滞和徘徊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②从1978年以来到现在不到17年时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明显改善,即使出现了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和国际变幻的冲击,我们也顶住了各种压力,保持了政治的稳定,求得发展,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我们改革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引入了市场机制,增强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生产发展了,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增强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心。以上是就全国而言的,从局部来看也是如此,哪些地区,哪些部门,哪些企业最先进行改革,引进市场机制,它的经济活力就比较强,经济效益也较好。我国农村改革为何取得巨大的成绩,就是因为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大部分农副产品的价格放开,实行市场调节。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工业产值已超过1万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3,主要也是靠市场机制,我国经济特区和东南沿海开放地区为什么能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也是由于最先引进了市场机制。

历史已清楚证明,资本主义国家搞市场经济,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延缓了资本主义灭亡的进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市场经济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强大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拒绝搞市场经济就是自甘落后,就会挨打甚至垮台。可见,搞不搞市场经济,已经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大问题。所以,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历史的必然。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当然它们之间并不是没有矛盾,但这是属于非本质,次要的矛盾,通过国家的强有力宏观调控是可以克服的,是能够使市场经济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地向前发展的。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105页。

②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述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85页。

标签:;  ;  ;  ;  ;  ;  ;  ;  ;  

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一致性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