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适应性论文,中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如何对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作出正确的诊断,并给予适当的学习指导,笔者于去年对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详见《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教育导刊》1997年第1期)。 现继续调查分析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研究学习适应性对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并且探讨对全体中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的方法,以期进一步为教师有效指导中学生学习提供对策性建议。
二、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随机选取广州市某中学初中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共305人为被试,其中男生166人,女生139人。
(二)调查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修订的《学习适应性测验》(含全国常模),对全体被试进行测查诊断,并将被试在期中考试中的语文、数学、英语等三科成绩总分作为学习成绩指标,进行学习适应性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调查时间为1996年11—12月。本研究采用SPSS for windows
6.1统计软件包上机处理数据和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学习适应性的总体发展水平
表1 学习适应性与学习成绩等级分布情况(N=305)
等级学习适应性学习成绩全国理论比率(%)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1.差等
9 3.0 19 6.2
7
2.中下 5718.7 6722.0 24
3.中等 14045.9 12440.7 38
4.中上 8527.9 8427.5 24
5.优等 14 4.6 11 3.6
7
平均等级 3.125
3.003 3
卡方检验 X[2]=20.17 P<0.001 X[2]=7.96 P>0.05
从表1可知,被调查的305名中学生其学习适应性的总体发展水平为一般,平均等级略大于中等“3”。从各等级分布情况来看,有78.4 %的学生其学习适应性达到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这说明目前大多数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发展正常,但还有21.6%的学生其学习适应性仅处于中下或差等水平。可见,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是处于学习适应不良甚至适应困难的状态。
从表1还可知,经卡方检验, 本次调查所得的学习适应性等级分布状况,极其显著地优于全国理论分布(P〈0.001),并呈集中趋势,即中上、中等者明显较多,中下、差等者相对较少。但应看到,学习适应性达到优等水平的学生只有4.6%,明显低于7%的全国理论比率。
表1还显示,被调查的305名中学生其学习成绩的平均水平属中等“3”,只达到中下或差等水平的学生占了28.2%。另外,经卡方检验, 学习成绩等级分布状况与全国理论分布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见,目前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水平属于一般,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学习成绩不良的状态。
针对目前中学生学习适应性水平和学习成绩水平不高、部分中学生存在学习不良现象的现状,笔者认为,要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和学习成绩水平,有效减少学习不良现象,学校和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全体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指导,由于学生之间的学习适应性发展水平很不一致,因此,对那些学习适应性总体发展水平低下的学生,更要给予个别的精心的学习适应性指导,以帮助他们求得改进和提高。
(二)学习适应性各因素的发展水平
从表2看出,被调查的305名中学生在学习适应性各因素上的发展水平多为一般,其中,在12个因素之中有10个因素的平均等级略超过中等“3”,只有2个因素(即“学习计划”和“独立性”)的平均等级未达到中等“3”,仅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可见, 中学生学习适应性各因素的发展并不平衡,有的方面较好,有的方面则较差。
从表2我们还可看出,在12个因素之中,“学校环境”、 “朋友关系”的发展水平较高,平均等级分别为3.50和3.34,其不良率(即中下或差等)也较低,分别为12.5%和15.7%,而“学习计划”、“独立性”的发展水平则较低,平均等级分别只有2.96和2.90,其不良率也较高,分别为31.1%和35.1%。
这表明,目前中学生普遍能积极利用学校环境,良好的朋友和同学关系也有利于学习,但未能有计划地独立地进行学习。可见,对中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性指导时,其重点应该是学习计划性和独立性的培养与提高,此外,在应试方法、家庭环境方面也应加强指导。
表2 学习适应性各因素的等级分布情况(N=305)
等级 1.差等 2.中下 3.中等
人数 % n
%
n
%
n
%
因素
1.学习热情 9 3.0 52 17.0138 45.2
2.学习计划 12 3.9 83 27.2128 42.0
内 3.听课方法 6 2.0 51 16.7115 37.7
4.读书和笔记方法6 2.0 49 16.1116 38.0
容 5.记忆和思考方法3 1.0 43 14.1132 43.3
6.应试方法 10 3.3 57 18.7130 42.6
量 7.家庭环境 15 4.9 56 18.4137 44.9
8.学校环境 11 3.6 27
8.9115 37.7
9.朋友关系 11 3.6 37 12.1129 42.3
表 10.独立性 19 6.2 88 28.9117 38.4
11.毅力 2 0.7 46 15.1142 46.6
12.身心健康10 303 62 20.3107 35.1
分 Ⅰ.学习态度(1-3)
10 3.3 74 24.3123 40.3
量 Ⅱ.学习方法技术(4-6)7 2.3 54 17.7130 42.6
表 Ⅲ.学习环境(7-9)
15 4.9 51 16.7111 36.4
Ⅳ.身心健康(10-12) 13 4.3 62 20.3128 42.0
等级 4.中上 5.优等 平均排
人数 % n
%
n
% 等级序
因素
1.学习热情 84 27.522
7.2 3.19 8
2.学习计划 68 22.314
4.6 2.9611
内 3.听课方法104 34.129
9.5 3.33 3
4.读书和笔记方法 110 36.124
7.9 3.32 5
容 5.记忆和思考方法 108 35.419
6.2 3.32 4
6.应试方法 91 29.817
5.6 3.16 9
量 7.家庭环境 78 25.619
6.2 3.1010
8.学校环境104 34.148 15.7 3.50 1
表 9.朋友关系 92 30.236 11.8 3.34 2
10.独立性 68 22.313
4.3 2.9012
11.毅力90 29.525
8.2 3.30 6
12.身心健康84 27.542 13.8 3.28 7
分 Ⅰ.学习态度(1-3)
85 27.913
4.3 3.06 4
量 Ⅱ.学习方法技术(4-6) 101 33.113
4.3 3.19 2
表 Ⅲ.学习环境(7-9) 101 33.127
8.9 3.24 1
Ⅳ.身心健康(10-12) 86 28.216
5.2 3.10 3
(注:《学习适应性测验》包括12个内容量表和4个分量表。)
另外,从4个分量表的平均等级来看,“学习环境”、 “学习方法技术”略高于“身心健康”、“学习态度”。从4 个分量表的不良率来看,“学习态度”最高(占27.5%),其次是“身心健康”(占24.6%),“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技术”相对较低(分别占20%和21.6%)。由于有超过20%的学生在学习适应性某些因素方面发展不良,存在一定的适应困难,因此,教师不仅要对学习适应性总体发展水平下的学生加强个别指导,而且对学习适应性总体发展水平正常,但某些因素方面发展不良的学生也要加强个别指导,特别在学习态度、身心健康这两方面要重点给予指导与培养,以改变其学习适应不良状况。
(三)学习适应性的年级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表略),经F检验,初中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这6个年级的学生在12个内容量表和4 个分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平均得分差异,多达到显著或非常显著或极其显著的水平(P〈0.05或P〈0.01或P〈0.001),表3是初中生与高中生比较的结果。从表3我们可见,在12个内容量表上,除了“朋友关系”、“独立性”、“身心健康”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之外,初中生的平均得分极其明显地高于高中生(P〈0.05或P〈0.001), 在4个分量表及全量表上, 初中生的平均得分也极其明显地高于高中生(P〈0.001)。另外,表4也显示, 在学习适应性的等级分布上,初中生也明显优于高中生(P〈0.05)。可见, 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发展水平具有随年龄增长、年级升高而明显下降的趋势,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针对高中生学习适应性及各因素的发展明显滞后的现状,我们应加强对高中生的学习适应性指导,指导重点可在“学习热情”、“学习计划”、“听课方法”、“读书和笔记方法”、“记忆和思考方法”、“应试方法”、“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毅力”这些方面。总之,我们要帮助中学生不断改善学习适应性,使其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以较好地适应不断复杂深化的学习活动,倾向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表3 初高中生学习适应性测验平均得分的比较
量表 初中(N=156)
平均数() 标准差(S)
1.学习热情 13.60
2.88
2.学习计划 11.60
3.04
3.听课方法 12.37
3.06
4.读书和笔记方法
13.94
2.96
内 5.记忆和思考方法
12.97
3.27
容 6.应试方法 12.92
3.14
量 7.家庭环境 12.99
2.67
表 8.学校环境 13.78
3.08
9.朋友关系 14.28
2.62
10.独立性 13.18
2.22
11.毅力13.48
2.60
12.身心健康13.72
2.64
分 Ⅰ.学习态度(1-3)
37.63
7.92
量 Ⅱ.学习方法技术(4-6)
39.83
8.16
表 Ⅲ.学习环境(7-9)
41.05
6.56
Ⅳ.身心健康(10-12) 40.38
5.87
全量表(1-12)158.90 24.46
量表 高中(N=149) t检验
平均数() 标准差(S)
1.学习热情 12.54
2.473.44[***]
2.学习计划 9.87
3.075.13[***]
3.听课方法 11.17
2.833.56[***]
4.读书和笔记方法
12.61
2.774.04[***]
内 5.记忆和思考方法
11.70
2.783.65[***]
容 6.应试方法 10.95
2.765.81[***]
量 7.家庭环境 11.96
2.313.59[***]
表 8.学校环境 13.01
2.802.28[*]
9.朋友关系 14.04
2.240.87
10.独立性 13.07
2.360.40
11.毅力11.50
2.416.90[***]
12.身心健康13.55
2.690.57
分 Ⅰ.学习态度(1-3)
33.58
7.014.73[***]
量 Ⅱ.学习方法技术(4-6)
35.27
6.565.37[***]
表 Ⅲ.学习环境(7-9)
38.77
5.543.28[***]
Ⅳ.身心健康(10-12) 38.12
5.103.59[***]
全量表(1-12)
145.98 18.835.15[***]
(注:*P〈0.05,**P〈0.01,***P〈0.001)
表4 初高中生、男女生学习适应性等级分布状况的比较
组别 初中(N=156) 高中(N=149)
人数 %n% n%
1.差等 4
2.6 5
3.4
2.中下29 18.628 18.8
3.中等66 42.374 49.7
4.中上44 28.241 27.5
5.优等13
8.3 1
0.7
平均等级3.213.03
卡方检验x[2]=10.82
p<0.05
组别 男(N=166) 女(N=139)
人数 %n% n%
1.差等 6
3.6 3
2.2
2.中下36 21.721 15.1
3.中等73 44.067 48.2
4.中上44 26.541 29.5
5.优等 7
4.2 7
5.0
平均等级3.063.2
卡方检验x[2]=2.94
p>0.05
(四)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
表5则显示,在12个内容量表上,除“读书和记笔记方法”、 “朋友关系”两个方面男生的平均得分极其明显地比女生低外(P〈0.001),其余方面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另外,在4个分量表上, 除“学习方法技术”方面男生的平均得分明显低于女生外(p〈0.05), 其余3个方面也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从全量表来看, 男生的平均得分略低于女生,但两者的差异不显著。表4也显示, 在学习适应性的等级分布上,男女生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可见,男女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发展水平基本相同。因此,对男女中学生都要重视和加强学习适应性指导,但在指导“读书和笔记方法”及“朋友关系”时,教师可适当加强对男生的指导,以帮助男生掌握有效的读书方法和笔记方法,以及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适应能力。
表5 男、女生学习适应性测验平均得分的比较
量表 男(N=166)
平均数() 标准差(S)
1.学习热情 13.14
2.83
2.学习计划 10.52
3.18
3.听课方法 11.59
3.16
4.读书和笔记方法
12.72
3.11
内 5.记忆和思考方法
12.20
3.40
容 6.应试方法 11.83
3.20
量 7.家庭环境 12.40
2.64
表 8.学校环境 13.48
3.05
9.朋友关系 13.67
2.59
10.独立性 12.97
2.37
11.毅力12.59
2.83
12.身心健康13.70
2.67
分 Ⅰ.学习态度(1-3)
35.26
8.01
量 Ⅱ.学习方法技术(4-6)
36.74
8.32
表 Ⅲ.学习环境(7-9)
39.36
6.74
Ⅳ.身心健康(10-12) 39.27
6.05
全量表(1-12)150.81 24.38
量表 女(N=149)
t检验
平均数() 标准差(S)
1.学习热情 13.01
2.62 0.14
2.学习计划 11.09
3.16-1.56
3.听课方法 12.01
2.81-1.23
4.读书和笔记方法
13.97
2.57-3.86[***]
内 5.记忆和思考方法
12.54
2.70-0.98
容 6.应试方法 12,12
3.02-0.83
量 7.家庭环境 12.58
2.44-0.16
表 8.学校环境 13.32
2.88 0.45
9.朋友关系 14.76
2.10-3.97[***]
10.独立性 13.32
2.17-1.32
11.毅力12.42
2.53 0.56
12.身心健康13.56
2.66 0.47
分 Ⅰ.学习态度(1-3)
36.12
7.42-0.97
量 Ⅱ.学习方法技术(4-6)
38.63
6.90-2.14[*]
表 Ⅲ.学习环境(7-9)
40.63
5.38-1.84
Ⅳ.身心健康(10-12) 39.30
5.06-0.05
全量表(1-12)
154.71 20.63-1.49
(注:*p〈0.05,**p〈0.01,***p〈0.001)
表6 学习适应性及各因素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N=305)
分量表
Ⅰ.学习态度 Ⅱ.学习方法技术 Ⅲ.学习环境 Ⅳ.身心健康
学习成绩
0.19[**] 0.24[**]
0.16[**] 0.14[*]
全量表
学习成绩
0.24[**]
(注:*P〈0.05,**P〈0.01)
表7 305名学生学习适应性与学习成绩的交叉表
等级学习成绩
人数 百分比1.差等
2.中下3.中等
等级
n
%n
% n
%
1.差等 3 1.0
4
1.3
2
0.7
学 2.中下 9 3.0 12
3.9 19
6.2
习 3.中等 5 1.6 34 11.1 65 21.3
适 4.中上 2 0.7 14
4.6 34 11.1
应 5.优等 00
3
1.0
4
1.3
性 总计
19 6.2 67 22.0 124 40.7
平均等级2.32 3.03.15
卡方检验及 x[2]=40.57 p<0.001
列联相关系数
c=0.34 p<0.001
等级学习成绩
人数 百分比4.差等 5.中下 总计
等级
n%
n
% n%
1.差等 0 0 0 093.0
学 2.中下 15
4.9 2
0.7
57
18.7
习 3.中等 32 10.5 4
1.3 140
45.9
适 4.中上 30
9.8 5
1.6
85
27.9
应 5.优等 7
2.3 0 0
144.6
性 总计
84 27.5 11
3.6 305100
平均等级3.35 3.27
3.12
卡方检验及 x[2]=40.57 p<0.001
列联相关系数
c=0.34 p<0.001
等级 学习成绩
人数 百分比平均
等级
等级
1.差等 1.89
学 2.中下 2.81
习 3.中等 2.97
适 4.中上 3.26
应 5.优等 3.29
性 总计3.00
平均等级 /
卡方检验及 x[2]=40.57 p<0.001
列联相关系数
c=0.34 p<0.001
(五)学习适应性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从表6我们可看到,被调查的305名学生其学习适应性的等级水平与学习成绩的等级水平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两者的相关系数r=0.24,p〈0.01)。其中分量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技术”、“学习环境”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均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P〈0.01), 虽然“身心健康”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程度相对低些,但也达到显著的水平(P〈0.05)。表7更进一步表明,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发展水平与学习成绩水平是相辅相承的,两者存在着极其显著的依存关系(x[2]=40.57,P〈0.001),而且依存程度极其高(C=0.34 , P 〈0.001)。 例如学习适应性优等的学生,他们的平均学习成绩等级为3.29,而学习适应性差等的学生,他们的平均学习成绩等级只有1.89。另外,学习成绩优等的学生,他们的平均学习适应性等级为3.27,但是学习成绩差等的学生,他们的平均学习适应性等级只有2.32。可见,学习适应性及各因素(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技术、学习环境、身心健康)对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较高水平的学习适应性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成绩的重要保证。学习适应性水平低下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上不去或不断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要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就必须充分认识学习适应性对学习成绩的重要影响。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还要注意从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和环境因素着手,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学习适应性指导,以帮助学生长善救失,消除学习适应障碍,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学习潜力。大量教育实践已证明,对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性指导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大力开展学习适应性指导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当然,教师在开展学习适应性指导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学生之间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和个别差异以及每个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与特点,找出造成学生学习不良的真正原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论
1.目前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发展水平一般,平均等级达到中等,但学习适应性各因素的发展不平衡,其中“学习热情”、“听课方法”、“读书和笔记方法”、“记忆和思考方法”、“应试方法”、“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朋友关系”、“毅力”、“身心健康”方面的发展均达到中等水平,但“学习计划”和“独立性”方面的发展水平则偏低。
2.初中生的学习适应性发展水平明显高于高中生,且学习适应性等级分布状况也明显优于高中生。
3.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发展水平及等级分布状况,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4.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及各大因素(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技术、学习环境、身心健康)的发展水平对其学习成绩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技术,改善学校和家庭的学习环境,形成健康的身心状态,将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适应性水平,进而提高学习成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