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效益农业——富乡裕民的必然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杨月圆[1](2007)在《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比重过大,据估算,现有农村剩余劳动力超过1.6亿。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城乡分割的现象存在已久,且各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千差万别,不同地区农村劳动力及其转移具有自身特点。吉林省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大省,域内人口中农业人口所占比例较高,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省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将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到非农产业,也是实现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吉林省剩余劳动力的形成、现状以及制约因素,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先进理论和模型,并采用系统分析、比较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论文在引言中阐述了农村劳动力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概念,揭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背景和现实意义。第二部分,通过论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原因和形成历程,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特征和现状,进而阐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大意义。第三部分,对国外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先进理论进行分析,对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理论、乔根森模式、托达罗理论以及国外其他相关理论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第四部分,在对国内外有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分析。第五部分,通过对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结合历史数据和近年来吉林省政府的政策,提出了制约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转移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吉林省的经济结构,列举了吉林省延边州和榆树市光明乡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区域特点,提出了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工作目标、指导思想。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并得出本文结论:吉林省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技能水平以及政府的政策扶持等因素,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实现农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的有效转移,是促进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与腾飞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最后对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出政策和对策建议。
张博[2](2002)在《党旗红处绿满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F 编者按:$E$T德惠市在深化“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和党建工作新要求,着眼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不断创新党建和经济建设相结合的最佳载体,在乡、镇、村引导、组
李宁源,王玮琳[3](2000)在《发展效益农业——富乡裕民的必然选择》文中认为 近年来,吉林省双辽市桂花乡党委和政府以富乡裕民为己任,以改变乡域经济薄弱状况为主攻方向,加大工作力度,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发扬努力拼搏的工作精神,组织、带领和引导广大农民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加快了全乡传统低效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化升级,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使广大农民尝到了发展效益农业的甜
高光祖[4](1994)在《谈新形势下农村财政工作的对策》文中研究说明
张必胜[5](1993)在《农民教育的时效性》文中研究说明 教育工作应纳入效益为中心的轨道。教育效益的产生及其高低是受时间因素的制约的,特定的教学内容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区限内实施才能产生最佳效果。一、对时效性的认识农民教育不仅具有一般成人教育的实用性、实效性、直接性、速成性等基本特点,而且具有配合性、业余性、季节性、灵活性等个性特点。讲求办学的时效性,正是体现了农民教育的本质特点和特
董志国,刘英贤[6](1989)在《监测反馈系统在县级《总体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文中认为吉林省靖宇县委、县政府为了更好地实施《总体规划》,充实和加强了监测反馈系统,成立了规划实施指导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它是县政府的常设机构,负责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监测反馈,通过反馈集中信息,根据市场与系统的动态变化,及时提出修正的优化方案,使规划的实施过程处在经常性的反馈调整状态,保证了规划沿着既定轨道健康运行。
二、发展效益农业——富乡裕民的必然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展效益农业——富乡裕民的必然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理论、特征及重大意义 |
(一)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 |
(二)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特征及现状分析 |
(三) 国外学者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的相关理论 |
(四) 制约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 |
(五)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意义 |
二、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
(一) 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
(二) 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
三、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 |
(一) 吉林省延边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 |
(二) 吉林省榆树市光明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 |
四、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和具体对策 |
(一) 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总体思路 |
(二) 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工作目标 |
(三) 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发展效益农业——富乡裕民的必然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 杨月圆. 东北师范大学, 2007(05)
- [2]党旗红处绿满园[N]. 张博. 吉林日报, 2002
- [3]发展效益农业——富乡裕民的必然选择[J]. 李宁源,王玮琳. 农村天地, 2000(01)
- [4]谈新形势下农村财政工作的对策[J]. 高光祖. 吉林财政研究, 1994(05)
- [5]农民教育的时效性[J]. 张必胜. 成人教育, 1993(Z1)
- [6]监测反馈系统在县级《总体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J]. 董志国,刘英贤.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1989(03)
标签:农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