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职教教材建设与管理,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教论文,教育改革论文,进一步加强论文,更好地论文,教材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取得了很大成绩。在教材的宏观管理方面,建立了“两级规划”的管理制度,明确了中央和地方的职责,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在教材的编写、出版方面,引入了竞争机制,实行“一纲多本”,出版了一大批适应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的新教材;在教材的质量认证方面,建立了“两级审定”的制度,促进了教材质量的不断提高;在教材的发行方面,打破了教材发行渠道单一的局面,建立了职业教育教材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形成了多渠道发行职业教育教材的新格局,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呈现出健康发展的新局面。但是,由于职业教育教材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现阶段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因此,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与管理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特别是适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方面还存着不足。如在教材开发、编写、出版方面,机制不够灵活,教材创新和多样化不够;在教材发行方面,存在“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现象,地方保护比较严重;在教材准入、选用管理方面,制度不够健全,监管不到位;在教材使用反馈和评价方面,缺少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机制,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过程中,在实施《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进程中逐步加以解决。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管理的经验,结合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今后一个时期的职教教材建设与管理,必须按照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的新要求,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改变管理方式,探索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世贸规则相适应的教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职教教材管理制度不断创新,促进教材建设全面发展。
一、建立和完善“两级规划、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教材管理体制
职业教育涉及专业面广,课程门类多,教材建设任务重,完全依靠国家开发编写出版,不仅不能满足多样化的教学需要,而且也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实际。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差异较大,经济、教育、科技等发展不平衡,过分强调课程、教材的整齐划一,不利于发展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搞好教材建设,需要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作用,特别是鼓励地方和行业开发、编写有特色的专业教材,鼓励职业学校开发编写有特色的校本教材,不断地丰富教材的品种和形式,更大程度地满足职业教育教学与培训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的职业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的要求,在教材建设与管理方面,应逐步建立和完善“两级规划、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教材管理体制。
教育部作为国家主管教育的管理部门,负有对全国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和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责任。教育部应重点做好制定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工作的方针、政策,开发研制课程标准,制定国家教材建设规划,组织教材审定和推荐;监管教材市场,保障教材的有效供给,维护学生利益;规范教材选用;组织开展教材研究,组织教材评价和实施教材精品战略;筹措教材建设经费;推动教材的国际交流等工作。省级教育管理部门负有统筹本地区职业教育教材发展的责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本地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工作的方针、政策;组织编写地方规划教材;开展教材审定;指导和监管教材选用;组织开展教材研究;组织教材评价;筹措教材建设经费等。行业和企业可以发挥专业优势,为专业课程教材的开发,编写和出版提供业务指导和咨询服务。职业学校除了积极参与国家和省级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的教材编写工作外,可以在开发编写有特色的校本教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实行教材分类管理,推动教材开发、编写、出版逐步走向社会化,实现教材多样化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材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一般分为德育课程类教材、文化基础课程类教材和专业课程类教材。由于这三类教材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它们的重要程度和社会影响也有所区别。根据职业教育特点,从我国现阶段国情出发,对三类教材实行分类管理,不仅有利于各类教材的发展,而且也是克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有效措施。
德育课程类教材(仅限必修课),因其与政治形势联系紧密,涉及意识形态问题,对体现国家意志的要求比较高,宜实行“国定制、一纲多本”的管理模式。即该类教材应由国家按照统一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组织编写出版,提供给全国职业学校选用。
文化基础课程类教材(限主要课程),因其对基本教育质量有重大影响,宜实行“审定制、一纲多本”的管理模式。即国家和地方可以按照国家制定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组织编写出版具有不同风格和特点的文化基础课程教材。其中,全国通用的文化基础课程教材应由国家统一组织编写,地方可根据实际需要编写区域性使用的文化基础课程教材。所有供职业学校使用的主要文化基础课程教材,都应当通过国家审定。
专业课程类教材因其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宜实行“推荐制、多纲多本”的管理模式。即地方和行业部门可以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区域经济、行业发展的实际要求,从地方和行业的特点出发,组织开发和编写具有地方或行业特色的教材,推荐给本地区、本行业的职业学校选用,其中优秀的可由教育部推荐给全国职业学校选用。职业学校也可根据实际需要,编写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三、引入竞争机制,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搞好教材建设
职业教育教材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现阶段虽不能完全放开,走向市场,但也不能继续那种完全由行政审批的管理方式。改进教材管理的方式,改变现行的规划教材申报、立项及管理办法,既是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客观需要。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建设必须打破开发、编写、出版、发行等方面的垄断局面。只有通过公平的竞争,让更多的编写者和出版者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才能凝聚社会力量,共同搞好教材建设。除国家规定的必修德育课程教材和全国通用文化基础课程教材,以及某些教学急需或需要较大经费投入的专业课程教材由国家负责规划外,地方和行业可以根据需要制定本地区、本行业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规划,加强新兴专业课程教材、培训教材,改革实验教材和有特色的教材建设。鼓励职业学校和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开发编写教材或讲义。非规划教材(即自编教材)的出版实行属地审定原则。
规划教材的招标实行两级制,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分别对各自规划的教材进行招标、评标和推荐。规划教材的招标对象主要应是具备相应资质的出版单位及职教教研机构。招标工作要规范、透明,严禁违规操作。
规划教材实行项目管理。把出版单位作为项目管理者,有利于组织编写队伍、保证编写进度、筹措启动经费、开展教材宣传和培训等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四、加强教材质量认证和课堂准入管理,完善两级审定制度
教材审定是保证教材出版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保证教材体现国家意志、贯彻教育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材开发、编写、出版社会化必须以规范的审定为前提,没有科学的审定制度,教材的出版秩序和质量将无法保证。
按照国家和省两级规划、两级审定的要求,中央和省级教育管理部门要分别建立职业教育教材审定机构。中央教材审定机构主要负责审定国家规划教材和跨地区发行的地方教材以及教育部推荐的教材,同时负责发布全国职业教育教学用书目录信息;地方教材审定机构主要负责审定地方规划教材和属地内的自编教材,同时负责发布地方职业教育教学用书补充目录信息。地方发布的教学用书补充目录信息应与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教学用书目录信息做到互不重复。两级目录信息要做到同时发送到有关职业学校,使广大教师能够直接见到完整的教学用书目录信息,确保全面了解教材出版情况,为学校选用教材提供方便。
教材审定机构作为政府授权的专家组织,根据有关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审定原则,独立开展教材的评价、审定工作,并对审定的结果承担责任。
五、规范教材选用的行为和程序,建立以学校为主体的教材选用制度
建立健全公开、规范、科学的教材选用机制,是提高教材质量的重要措施。随着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教学制度不断改革,教材的选用主体应由教育管理部门逐步转移到职业学校。教材选用权下放,不仅有利于职业学校从实际出发,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及时灵活地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使教材更切合学校的教学实际,而且对于防止教材选用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职业学校应成立由学校领导、专业教师、行业专家、教研人员组成的教材选用委员会,负责本校的教材选用工作。除国家规定必选的教材外,学校使用的教材均应由教材选用委员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校的实际需要,公开、民主、科学地在全国和地方两级教学用书目录内选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方式,指定教材版本,影响学校选用教材的多样性和公正性。学校应建立教材选用制度,制定相应的选用工作程序,以便接受群众监督。学校订购教材一定要走合法渠道,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选用教材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坚决杜绝劣质教材进入课堂。
六、加强职业教育教材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保障教材的有效供给
教材信息服务是沟通教材出版和学校选用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课前到书和提供优质教学资源的重要措施。长期以来,由于受职业教育办学形式灵活多样,特别是课程门类多,教材单位品种发行量小、发行成本高、效益差等因素制约,职业教育教材信息服务网络发展一直比较缓慢。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教材信息服务网络投入使用后,至今仍处在不断完善之中。目前,仍有相当多的职业教育教材信息服务机构还是依附于教育管理部门,有的甚至还不是一个独立的经营单位。相当一部分单位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服务能力不强,规模较小,效益较差。根据十六大提出的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转换角色,转变职能,从教材发行的参与者当中脱身出来,改革管理方式,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推动职业教育教材信息服务工作走向企业化、市场化。职业教育教材信息服务机构也要自觉地转变经营方式,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具备条件的,应逐步向股份制企业转变。所有职教教材信息服务机构都应努力通过改革、改制,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加快发展步伐,力求做大做强,以便更好地为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保障职业教育教材的有效供给。
七、建立职业教育教材的反馈、评价机制,实施教材精品战略
精品教材不完全是“编”出来的,更重要的是“用”出来的、“改”出来的和“评”出来的。应积极建立和完善职教教材的反馈、评价机制,努力实现教材评价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有机结合,使评价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开展职业教育教材的评价活动是促进教材研究、推进教材建设、提高教材质量的有效途径。要充分发挥评价工作对指导教材规划、编写、修订,引导学校选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首先,要遵循教材建设的规律和职业教育的特点,制定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指标体系,规范教材的评价标准和程序,为广泛开展职业教育教材的评价活动奠定基础。其次,要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教育教材信息反馈渠道,沟通教材管理者、编写者、出版者和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为教材编写、修订、出版、使用、评优提供信息支持。第三,建立教材社会监督机制,通过刊物或网站等媒体定期发布教材测评信息,对劣质教材及各种违规行为进行曝光,增强教材编写者、出版者、使用者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第四,实施教材精品战略,定期开展精品教材评审、推荐活动,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影响,推动教材不断创新。
八、加强职业教育教材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推动教材立法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政府职能的转变,特别是《行政许可法》的实施,要求政府部门必须依法行政,依法规范教材的编写、审定、出版、发行和选用,依法监管教材市场,使职业教育教材管理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大力加强职业教育教材管理的法制建设,尽早制定并颁布有关教材的法律、法规十分必要。综观世界发达国家特别是职业教育先进国家,在有关教材的编写、出版、发行、审定、选用和供应等方面,大都制定有比较完备的法律、法规。如美国有《教材出版法》;日本、韩国等对初等和中等学校教科书的编写、修订、选用、出版与发行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德国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都是由地方立法,只有职业教育是由国家立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加入WTO之后,我国的教材建设与发展,更应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规范,使教材的研究、编写、修订、评价、审定、出版、发行和选用等纳入法制化轨道,并逐步建立起公平、公正、合理的竞争机制,推动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