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_聂红兵

教师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_聂红兵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潘南小学 255000

在素质教育工作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而搞好学生素质教育,首先应该使素质教育工作者——教师心理健康。过度的工作压力给教师造成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不容忽视,成为目前影响素质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主要因素。因此,减轻教师工作压力、维护教师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前提

学校是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主要场所,而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及主导者。要有身心健康的学生,就必须先有身心健康的教师。

1.教师是素质教育过程的决定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学生素质教育溶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惟有身心健康的教师才能愉快胜任这日复一日的大量而复杂的教学工作。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把学生的素质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中,由教师通过教学或其他活动来影响学生,最后才有可能达到素质教育工作的目标。

2.教师是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关键人物。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而且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是学生社会化的主要媒介,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态,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

二、过度的压力特别是工作压力是影响教育主导者——教师的主要因素

1.学校领导者和行政人员的工作作风。一些学校的领导者和行政人员缺乏民主作风,专断独行,对教师不尊重,以为教师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动不动以“扣考核分”、“落聘”、“下岗”相威胁,这使教师心情不舒畅,敢怒不敢言。

2.班级竞争。各种“评比、达标”形式主义的风气之下,班级之间进行拼死的竞争。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教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有实际的困难;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甚至出勤、卫生等情况都与教师的评级甚至上岗挂钩,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会使教师感到极大的压力。

3.人际关系。竞争使教师的群体出现了许多矛盾,比如实绩考评互相打分;还会形成各种利益小集团,使人际关系更加复杂和恶化。

4.教学能力。有些教师长期得不到进修,某些学校领导对教师学历进修尤其不支持,片面认为对教师上学只对个人有好处,不但不给出学费,而且在时间上也不给与。当客观要求有所改变时,有些教师便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时不容易转换过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时间压力。教师们几乎整天在工作,没有弹性,尤其是小学教师,“一个萝卜一个坑”,完全被限制在学校里。

6.学生的不良行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城市化的生活以及信息过剩和社会不良风气的污染都使学生的偏差行为越来越多,性质越来越严重,教师教育有效性降低,甚至连常规都很难维持,教师的理想和现实差距很大,从而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7.家长“望子成龙”的高期待。现代社会中,家长都很重视子女的教育,独生子的家长更是如此。尤其是那些由于经历坎坷而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家长,更是把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望子成龙”心切,而且往往将子女学习的成败完全归于教师的责任。这些家长对子女不现实的高期待成为教师的巨大压力。

过度的压力对教师造成了严重后果:对某市15所小学的554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58.46%的教师在工作中烦恼多于快乐;28.57%的教师在工作中经常感到苦恼;33.63%的教师在校内很少同别人交流,55.98%的教师经常患病或有慢性病。过度的工作压力给教师造成的严重后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情绪方面。面对压力个体主要出现的是负面的情绪反应,如心情不好、压抑、忧郁、焦虑、疲劳、神经质、紧张、愤怒、暴躁、沮丧、倦怠等,这些都是情绪性的衰竭症状。处于这种状态下使教师表现为低工作动机、低工作欲望,无法再关心学生甚至不想见学生,对工作不满意,甚至自尊心下降。

(2)认知方面。过大的压力影响着个体的智力功能,个体的认知能力会有所降低,知觉变得狭窄,思维刻板僵化,判断力和决策力降低。此时,教师表现为健忘,失去认知兴趣,处理问题简单机械。

三、加强教师心理的维护

1.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面对压力主动解决。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提高角色转换的能力,避免冲突,可以减少压力。要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困难面前调动自己的能力来应付各种压力,而不要怨天尤人。

2.建立和运用社会支持系统。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改善与领导的关系和同事关系,而且要打破封闭在学校范围内的生活方式,广泛接触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学习松弛技术、改善环境、养成健康生活的习惯等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

3.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应非常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在教师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制定教师心理保健措施,为学校配备心理保健工作者。一所学校,校长起着关键的作用。校长要提高教师心理保障的意识,发扬民主,关心教师,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有效的、有张有弛的工作秩序,营造和谐健康的群体氛围,开展有益的休闲和娱乐活动等。

论文作者:聂红兵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8月总第2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4

标签:;  ;  ;  ;  ;  ;  ;  ;  

教师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_聂红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