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柞市镇洪堰中学 421116
摘要:初中数学学科同其他的学科相比,其逻辑性、抽象性、思维性等都比较强,并且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的更新,使得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发生了转变,变得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授理论知识,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也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基于此,文章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猜想思维的培养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猜想思维;培养
引言:新课改不断推行的形势下,为初中数学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是同时,也为教师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带来了新的挑战。猜想思维是数学学习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能力,这一能力的养成能够有效的作用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所以,在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想思维,并且提升其思维能力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对于各个中小学校的教育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虽然很多的中小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其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都在不断的发展以及创新,但是很多的初中依然存在那种填鸭式的教育,教师讲,学生被动的接收,死记硬背。学习的氛围也比较的枯燥,在这种学习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得不到提升,同时,猜想思维能力也比较差。题海战术也是很多的教师所惯用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的成绩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较好的提升,但是其对于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却差强人意,容易禁锢初中生的思维,其想象力和猜想能力都得不到发挥。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一直具备一种渴望求知的探究心理,这样学生才能够对于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活学活用,不能仅仅将学到的知识停留在书本上。虽然目前很多的学校都对自身学校的教育教学进行了改革,但是还是难免出现一些学校的改革流于形式的想象,很多中学的教师仅仅是丰富了教学模式,但是教学的目标和内容都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同时,学生的猜想思维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和提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猜想思维的策略
(一)保护学生的好问心
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进一步的说明了喜欢问问题以及拥有一颗好问心的重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一味的死学而不能提出问题,继而进行思考的话,这样对于知识的学习也是非常的肤浅的。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思考,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这样才能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思维才能够变得更活跃。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的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问问题的行为正在减少,具体的原因有: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开始重视自身的言谈并且不太愿意毫无保留的暴露自身对于问题的看法。其次是很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缺乏信息,最后就是班里的学习氛围,师生之间还是一个不平等的状态,很多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还比较远。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保护学生的好问心,对于喜欢问问题的同学,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鼓励更多的学生大胆的提问,大胆的问问题,遇到不会问题大胆的说出来,一起解决,敢于提问,对于猜想思维的培养就迈出了一大步。
(二)鼓励学生敢于猜想
传统的课堂中,多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学习的时候都是被动的,学习的好奇心也得不到发展,想象力也受到限制。这种学习现状造就了很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受到限制,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习惯了听老师的话。同时,也害怕自己说错了,受到嘲笑和指责,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的积极指导,鼓励学生敢于进行猜想,不管其猜想是否正确,教师都应该是持有一个鼓励的态度,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都应该是从实际出发,从基础的知识入手的,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想。并且从细微之处,有意识的来培养学生的猜想思维,培养他们养成一个喜欢猜想的习惯。
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猜想机会,由于初中数学的学习有较多的知识点需要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一些新的知识都是一个未知的状态,教师也可以运用这一点,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例如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时候,可以先画出三角形,然后请同学们观察并猜想其特点,以及各个内角之间的关系。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观察特点之后,在再根据图形探究定义,以此为基础,提出关于“内角”方面的猜想。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证实,得出结论。
(三)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猜想思维的条件
实践证明,过于重视纪律和规范同时缺乏一个自由和开放的学习氛围且过于强调标准答案,对于学生来说,不利于其猜想思维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狭隘且容易受限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因循守旧且墨守成规,这都是错误的教学方法所导致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构建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师生共同努力,创造有一个良好且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助于猜想思维的养成。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教材,来为学生创设这个氛围。
例如我们在学习教材中的一些定理和结论的时候,要积极的引导,鼓励学生主动观察、分析、归纳,从而猜想出一般的结论进行证明。例如割线定理。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先不直接的给出定理,可以复习与之相关联的相交弦定理,再提出问题:若是两条弦在园内不相交而它们的延长线相交于圆外一点,那么结论会怎样。这时就可以鼓励学生来进行猜想和分析,然后再来验证。猜想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于学生的思路以及行为进行充分的肯定,使得学生获得成就感,并且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以及提高猜想思维。
(四)扎实的学习基础是培养学生猜想思维的基础
系统的知识结构以及丰富的学习经验和技巧,才是初中生进行数学猜想思维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础。有了这些基础,学生在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才能够有清晰的思路、敏捷的反应,在较短的时间内也能够迅速的回忆出同这些问题相关的概念、公式、定理以及集体方法和技巧。所以,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打好学习基础,主动构建知识结构。
例如,在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时候,学生的脑海中应该立刻浮现出相关的定理:等角对等边、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等等概念,然后看那一条概念同题目相吻合,在这个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发展,也培养了其猜想思维。
结语:综上所述,新时期的教育,更加重视对于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若是能够养成主动猜想的思维,并且根据猜想的结果进行论证,那么就能够从根本上来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养成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素养的养成,提高数学学习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柴丽娟.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39.
[2]汤久妹.基于学生经验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5):104-105.
[3]王良凤.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一)[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论文作者:周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思维论文; 学生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教师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