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坚持公有制主体问题的再认识_非公有制经济论文

对坚持公有制主体问题的再认识_非公有制经济论文

对坚持公有制为主体问题的再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再认论文,公有制论文,为主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和主张。但对于如何认识和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问题,长期以来理论界没有停止过争论。如过去曾经存在“数量论”、“素质论”、“主导论”、“控股论”之争,眼下又出现了“资金形态论”、“五层次论”等说法。我们认为,这些观点虽各有各的道理,但都有失偏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等方面。”据此,我们认为,“公有制为主体”应有以下几方面的涵义:

第一,“公有制为主体”既是数量概念,也是质量概念。

所谓“主体”,首先是个数比概念,即在总体中的相对数量概念。因此,“公有制为主体”就是指公有制经济成分在多种经济成分的总和中,占有数量方面的优势。按照人们对“比例”方面数量优势的通常理解,只要是在总数中占50%以上,就表明了这个数在量上的优势。而我国目前无论以什么指标为衡量标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这两种公有制经济成分之和均占整个国民经济的80%以上,即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即使按现在的统计口径计算,到2000年,公有制工业所占的比例也会高达70%,还是绝对的主体。可见,从其发展态势看,只要不人为地推行私有化政策,真正把各种经济成分置于平等竞争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数量上是可以保证的。

同时,“主体”还应是一个质量概念,“公有制为主体”还应该体现在质量上。如果片面追求公有制成分的高比例,而忽视其质量问题,这样的公有制数量越多,对社会生产力的消极作用就越大,给国家背上的包袱也就越重。因此,与其追求公有制经济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不如在提高公有经济质量上下功夫,即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掌握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提高公有经济的管理水平,保证公有制经济有最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第二,“公有制为主体”不是微观概念,而是宏观概念。

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就全国经济整体而言的,并不是说每一个经济领域,每一个地区、每一个行业公有制都必须占主体地位。在我国现阶段,由于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之间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别很大,所以早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就正确地提出:“在不同的经济领域,不同的地区,各种所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应当允许有所不同”。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1)在生产现代化水平较高, 关系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特种产业、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大型骨干企业,一般都实行全民所有制,即国有经济占主体。(2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和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工业经济领域,公有制经济一般都占绝对优势。(3)在经济不太发达地区和农业经济领域,公有制经济大体上占主导地位,不一定占主体地位。即公有制经济对其经济的发展具有引导、带动、规范和决定的作用,而并不一定非要在其社会总资产中占50%以上的比例。(4)在贫困地区和小型工业企业, 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相对来说可以大一些,在个别地方和企业甚至可以大于公有制经济成分。总之,我们党所说的公有制为主体,绝不是要求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部门和行业公有制经济都占绝对优势,也不要限制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而是要求根据不同经济领域和不同地区的实际状况来确定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从全国经济总体上保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第三,“公有制为主体”并非是指国有经济占主体,“公有”和“国有”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

以往我们在认识上存在一个误区,以为公有即是国有。而事实上,“公有”是全社会共同直接占有全部生产资料,而不仅指国家占有的部分。这就是说,公有制经济并不一定非采取纯粹的国有经济形式不可,各种形式的集体所有制,包括股份合作制、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混合股份所有制、社会集团所有制等等,都可以看作是部分公有制。所以,我们不能把“公有制为主体”狭义地理解为国有经济为主体。否则,就会对公有制为主体的根本原则产生疑虑。

为了进一步深入理解“公有制为主体”的问题,我们还需要澄清下面两点认识:

其一,近年来,社会上不少人认为“国有不如集体,集体不如私营”、“国有经济是一种无人负责的经济”等。对此应如何认识,涉及到对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能否有信心的问题。的确,这些年来,有些问题确实在不少的国有企业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但这些绝不是国有经济的全貌,也不能代表国有经济的主要形象。而事实上,这些年来,经过改革后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首钢、宝钢、武钢、鞍钢、邯钢,以及黑龙江省的“三大动力”和大庆油田、吉林省的四家最大的国有企业(一汽、吉化、通钢、吉林油田)等都不仅不亏损,而且还是省内的利税大户。所以,对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应该有足够的信心。

其二,目前对公有制经济的总体发展速度慢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速度问题也应有一个正确认识。的确,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很快,城乡个体工业经济和其他类型的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平均每年分别以89.5%和48%的速度递增;而与此同时, 国有经济仅以6.9%的速度递增,集体工业经济的递增速度也仅为21.4%,从而导致了人们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担忧。我们认为,公有制经济的总体发展速度之所以慢于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统计方面的原因;二是公有制经济自身发展的原因。

从统计方面的原因来看,主要是由于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基数较小,所以,即使它只以比公有制经济小得多的规模增加,也会在增长速度上表现出比公有制经济高得多的统计结果。相反,由于公有制经济基数庞大,即便它以比非公有制经济大得多的规模变动,其增幅也会表现出慢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增长速度。所以,我们不能仅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增长速度方面的差异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增幅谁快谁慢。

从公有制经济自身发展的原因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1 )作为目前公有制经济中的主体部分的国有经济处于“负重”(债务负担重、社会负担重、冗员负担重)发展的状态;而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则处于“轻装”发展的状态。 (2)相当大的一部分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还承担着一部分指令性计划任务,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非公有制企业的经营机制,从一开始就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形成的,表现出了对市场经济极大的适应性。(3 )国家所有制经济是一种社会代理成本很高的经济类型。首先是所有权代理的成本很高。这表现在由于体制方面的问题,使国有经济代理者在获得较高社会地位的同时,也获得了从国有资产中受益的条件。我们可以从“老三公”(公费吃喝、公费购物、公费旅游)发展到“新三公”(公费出国、公费跳舞、公费炒股票、炒地、炒房产)来看这一点。其次是监督成本昂贵。国有经济由于其监督收益的非直接性,普通民众往往对监督缺乏直接动力,加之监督的信息收集成本过高,很难保障信息的精确性、及时性、有效性。所以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很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影响了公有制经济的总体发展速度。因此,从长期来看,必须解决大部分公有制企业“负重”发展和经营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问题,寻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搞活公有制经济,这样,才有利于公有制经济充满新的生机和活力。

第一,搞活公有制,必须要使公有制的资产形态成为价值型。以前我们讲公有制的存在,一般是从实物形态上讲的,一旦它从实物形态上消失或转化,就说它不属于公有制了。这是不正确的认识。我们知道,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一个生产者要获得自己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必须让渡他所创造的使用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握产品的价值量比把握产品的使用价值更为灵活,所以从价值形态上把握公有制企业的资产比从实物角度上把握更重要。在这个问题上,许多人有两个顾虑:一是大量的实物形态的公有资产在转为价值形态后,原来的实物形态的资产是否变成了私有资产;二是公有资产在转化为价值形态后难以管理,容易造成新的流失。实际上,只要在公有制资产转化为价值形态过程中,把住正确评估资产这一关,同时又在货币资本化了的公有资产再投资时做出科学的决策,公有制资产不仅不会流失,相反还能通过流动和投资实现增值。

其次,搞活公有制,还必须打破公有制的僵化静止状态。长期以来,我们的企业一旦成为国有企业就永远都是国有企业;全民所有制职工一旦进入国有企业也就永远成为全民所有制职工。这种僵化的体制给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难以克服的弊端,因此,必须打破这种局面。如可以允许公有制资产在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上相转换,也可给企业一定的转产、关并的自主权,使企业能根据自己的选择,改变企业物质存在的形式。

再次,搞活公有制,还应该使公有制内部成为多元型。如对公有制企业,可采取多方投资的办法。还可对现有全民所有制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除生产某些特殊产品和军工企业由国家独资经营以外,其余的公有企业都可以有个人股加入。这不仅可以搞活公有制,而且可以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还可以在公有制与非公有制之间进行诸如股权式、契约式的“杂交”,从而使公有制在更大范围内起支配作用,如此等等。

最后,搞活公有制,还必须把公有制企业置身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锻炼,而不能在国家的羽翼下,依靠国家给予的各种保护、优惠政策来实现(当然,少数确需国家保护的基础产业,如能源、交通等例外)。否则,不仅会人为地破坏市场经济法则,违背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而且也使公有制经济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使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其弊多多。

总之,搞活公有制,保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需要我们对许多问题重新认识并给以切实的解决。

标签:;  ;  ;  ;  ;  

对坚持公有制主体问题的再认识_非公有制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