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地理课堂教学导入的几种尝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种论文,课堂教学论文,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初中地理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具有生活性和实践性。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锻炼了分析基本地理现象的能力,体验学习地理知识的整体过程,才能将学到的地理知识适当地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地理知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学习“对自身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势必要求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要实现由知识中心向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转变,让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从传统接受性的学习方式转变到开放式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完成这个转变呢?
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好学心理,一旦他们对某一知识内容产生学习兴趣,就会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就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就会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用生动诱人的多种方式导入新课,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新课学习上来,学生主动进入学习角色,为整堂课的和谐自然开展奠定了基础。
一、音乐动画欣赏
例如,在“各具特色的高原”一节教学时,可以四首分别描述我国四大高原的歌曲及音乐,配上flash动画开始:
(1)歌曲《青藏高原》,高昂宽阔的曲调会给人以地势高而宽广的感觉,歌词中同时也唱出了相关于青藏高原地形特征——“喔!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相连……”。
(2)《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同时,flash动画中展现内蒙古高原美丽的草原景色。
(3)歌曲《黄土高坡》flash动画播放时,展现黄土高原地区的风土人情、地貌景观。
(4)歌曲《小河淌水》,河水清澈见底,缓缓流淌,少男少女的动听委婉的歌声在云贵高原的山间回荡。
在要求学生听音乐的同时,感受想象音乐和歌词中描写的高原的景色及高原的地形特征,并力求联系音乐和歌词,说说听到的歌曲分别表述的是什么高原,该高原有什么自然特征。
二、地理景观介绍
例如,在“世界气候类型”一节教学时,可以展示世界各地不同的地理景观(如热带沙漠景观、热带雨林景观、南极地区景观,甚至于用学生生活着的城市的景观等)导入新课,让学生从中发现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气候特征,思考为什么世界上各个地区会有不同的气候类型。
三、历史故事叙述
例如,在“巴西”一节教学时,引用巴西国名的由来一则历史小故事,导入教学。
1500年,葡萄牙航海家奉王室之命率船队远航印度途中,因受风浪影响偏离航向,到达今巴西东海岸,登上这块原来“不知名”的陆地,便在这里竖立一块刻有葡萄牙王室徽章的十字架,并命名韦拉克鲁斯,意思是“真正的十字架”,以后泛称为“圣十字架地”,宣布归葡萄牙所有。后来葡萄牙又派探险队多次来此地勘察,发现海岸附近有一种纹路细蜜、色泽鲜艳、坚固耐用的树木。可以制精巧的家具和提取宝贵的染料,这种染料原为白色,但空气中暴露后即变红色,因此便借用东方一种相似的树——红木的名字,称为“巴西”(葡语braza意即红木),其后巴西便演变为国名。
四、新闻报道
例如,在“台湾省”一节教学时,从热点新闻《台湾渔民捍卫渔权》、《大陆台湾捍卫钓鱼岛》介绍开始。
2004年3月24日,7名登岛保钓中国民间人士被日海上保安厅人员扣留。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25日召见日本驻华使馆临时代办原田亲仁,再次就日方非法扣留中国登钓鱼岛公民事件提出严正交涉。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这些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我们对日方非法阻拦中国公民登钓鱼岛并强行将中方登岛人员扣留表示强烈抗议,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和中国公民人权的严重侵犯,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不能接受。中国政府和中国领导人十分关心被非法扣留的中国公民的安全。中方要求日方一定要确保他们的绝对安全,不得采取任何伤害他们人格尊严和权利的行为。
再如,“南极洲”一节教学时,可由热点新闻《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凯旋》引出新课学习内容。
2006年3月26日,载着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144名勇士的“雪龙号”顺利凯旋!“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在航行131天、2200余海里、经受了极地恶劣环境考验后,已经停靠在长江口锚地接受边检。此次考察科考人员共收集陨石5354块,其中包括我国科学家发现的第一块月球陨石,并绘出了格罗夫山地区的准确地图。
通过南极考察新闻的报道,指导学生了解南极考察主要是考察南极地区,启发学生探讨南极地区、南极洲、南极等地理名称表示范围的异同,为学习《南极地区》作好铺垫。
五、巧用地图
例如,在“南美洲”一节课开始时,同时展示给学生两幅大陆轮廓相似的地图(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教师以风趣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区分这两个大洲大陆轮廓的差异,如“形容南美洲的大陆轮廓像倒挂在赤道上的大火腿,非洲的大陆轮廓像梯形加三角形)等,从而导入对南美洲地理位置的认识和内容的学习。
六、设疑激趣
例如,在“新加坡”一节教学时,先以新加坡某位领导的话为引言:
新加坡是一个没有连绵的矿山,没有茂密的森林,没有一望无际的稻田,全国境内只有几条小河,也没有多少鱼虾可以捕捞,甚至连每天的饮用水都要靠邻国供应的“得天不厚”,简直是“一无所有”的国家。
然后,启发学生思考:新加坡资源贫乏但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上的新兴工业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范例?
这样的教学导入,能及时点击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于启发学生产生质疑,引导学生自觉进入自主探究的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