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问题分析及对策论文_卢维杰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问题分析及对策论文_卢维杰

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红旗中学 卢维杰 51909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德育教育成为了初中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工作,但是实际的教学中,很多班主任在方式方法上比较欠缺,使德育教育没有有效开展,学生的接受程度低,受到的影响小。因此,就需要初中班主任重视德育教育工作与班级管理工作的结合,制定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方式,促进中学生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现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工作对策,希望可以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问题;对策

前言:在初中的学习教育中,班主任负责着学生的学习和班级生活管理,而且也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工作。这对于初中班主任来说,在工作量上就比较大,而且由于中学生的思想较为敏感,所以德育工作的开展方式应该采用柔性的教育更多一些,避免学生出现抵触情绪。但是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还存在着重理论、方式旧、脱离实际、忽视家庭教育的问题,制约了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中学生在德育工作的进行中较为被动,降低了德育工作的有效性,需要初中班主任有效改正。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问题

(一)重理论轻实践

在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教师将德育教育作为了重点,但是没有将德育工作渗透到日常管理当中。学生在此情况下,没有得到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的提升,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初中班主任将德育教育的思想落实到班级管理工作,而不是单纯作为一种理论指导方向。德育教育没有落实到班级管理当中,学生就得不到有效的德育教育,德育工作的开展也就失去了意义[1]。

(二)德育工作的开展方式过于陈旧

很多初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上还是以强行灌输为主,在方式上采用朗读,观看的方式,学生在这种被动的情况下,根本对于其中的德育内容没有有效理解,所以在接受和吸收程度上就会比较低,不能形成自主认识。而且,这种陈旧的开展方式中,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中学生不爱参与,德育工作的效果不好。

(三)忽视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初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普遍存在忽视初中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况,不仅没有起到德育教育的效果,反而引发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增加了教育的难度,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上较为敏感,而且自尊心比较重,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针对学生的问题,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肯定会让学生无法接受,增加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学生的问题也没有有效的解决。

(四)缺少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德育工作的开展使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且依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需要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德育工作开展环境,但是班主任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只重视了在校教育,缺少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学生有可能受到两种思想的培养,降低德育工作开展的效率和效果。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需要实行家校共育,使学生得到长期稳定的德育教育,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下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对策

(一)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首先需要重视德育,认识到德育工作可以让学生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并且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态度,从而提高学习成绩。而在开展过程中,需要渗透到班级管理当中,不能只是作为理论而束之高阁,要让德育教育的思想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树立优良品质。

(二)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新型德育工作

社会在发展,教育也在进步,初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的开展方式上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保证德育工作的与时俱进,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主动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接受理解的主动性。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式,班主任可以通过网络为学生推送实时的德育内容,让学生进行讨论理解和交流,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进行德育内容了解的兴趣,还拓展了德育工作开展的空间,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吸收,提高德育的有效性。运用信息技术的德育工作更具实际效果,因为采用的都是当下流行或者正在发生的事件,学生的体会更真实,接受的程度也会更高[3]。

(三)尊重学生,让德育工作有效实施

新课改的实施下,不仅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在德育工作中也需要尊重学生,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考虑学生的自尊心。特别是初中生,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德育进行考虑了学生的自尊心,那么学生在受到德育教育的时候,也就更愿意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从而便于发现学生的问题根源,做出针对性的教育,改正学生的缺点。比如有学生之间发生了打架的情况,班主任首先要做的是找学生谈心,而不是批评教育,找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交谈可以找到打架的核心点,并做出德育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帮助学生改正,这样也就提高了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四)实行家校共育

家庭教育是德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初中班主任需要实行家校共育,与家长一起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首先利用家长会的机会,为家长介绍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方向,让家长了解和认识,达成共识,然后在日常的工作中,针对于学生呈现的问题和态度与家长做出沟通,使学生可以收到统一的德育思想,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践教学效果。

结论:总之,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不能只作为一种理论,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落实到班级的管理工作当中,使学生可以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而在实施对策上需要改变存在的问题,将德育教育的开展与教学改革,学生特点有机结合,利用科技教学的优势,加强家校共育,使学生获得环境上的影响,从而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孔维权.提升初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方略[J].才智,2019(07):66.

[2]薛小平.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强化策略[J].名师在线,2018(29):54-55.

[3]舒国莲.基于课程改革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8(14):90+92.

论文作者:卢维杰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问题分析及对策论文_卢维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