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县石门镇中心小学,陕西 商洛 726102)
摘要:“以人为本”是社会不断进步的产物,要求在经济、社会、政治以及文化等各个领域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核心的目标。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这一理念也开始被有效应用于各门学科的教学活动当中,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展开教学,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为深入挖掘小学生的特点、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教学效果等奠定基础。因此,积极加强“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教学;教学管理;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分析
在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工作过程当中要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观念就是注重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学生作为教学的根本,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从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当中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探究。班主任作为教学管理当中的先锋,要及时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动向,并且利用切实的管理手法来进行教学引导,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以人为本”理念对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影响
第一,对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于强化小学教学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合理应用“以人为本”理念,能够有效转变传统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理念与模式,能够突出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于强化小学教育水平、实现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合理应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将学生以及教师作为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主体,相关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可以从学生和教师的心理、情感等角度出发制定管理措施,努力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小学教学水平等都具有促进作用。
3学校中进行以人为本管理的途径
3.1明确学校管理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小学管理中,要实现对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应用,就需要明确管理的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对学生进行科学管理,完善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传统管理模式中的无序情况,激发教师的管理积极性,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在小学管理活动中,管理者们不应该仅是学生的控制者,还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积极对学生进行管理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自我反思,不断寻找自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实施改革,促进学校管理制度的不断发展。同时,管理者也要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在管理过程中积极听取学生的想法和意见,还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等方式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对学校的管理制定进行讨论分析,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2以人为中心设计班级管理机制
学校在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和环境制度时,班主任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基础。比如创造环境机制时,班级应该注重桌椅摆放距离、桌椅高度、教室墙壁的装饰风格、班级奖励物品的摆放,应该结合学生的喜好进行摆放,符合小学生的审美和生理基础,保障环境设置的科学性,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教师进行班级管理机制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规律,班级管理机制不能超出学生的心理范围。同时班主任还应该尊重学生的思维特点,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这个时期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该避免使用抽象的文字说明,应该多用通俗易懂的管理方法,才能实现高效管理。
3.3以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一堂成功的课教学中,教师要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进行挖掘,用趣味性极高的内容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小学教师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从而优化教学效果。例如,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有顽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了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学生对体育活动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去学习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特别是在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兴趣更为重要。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教学时,笔者让学生从游戏活动中学习体育知识。如在教学掷垒球时,先做示范,再讲解动作要领和技巧,然后,让学生跟着做模仿练习,再进行个别展示,最后,分组练习。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轻松学到体育知识。随后,设计了比赛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达到锻炼体育技能的目的,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我通过引导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其刻苦锻炼的精神。
3.4合理运用分组合作学习模式体现“以生为本”教学理念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极大地推动了各个学段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优化及革新,比如“翻转课堂”“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游戏教学法”以及“分学合作学习”等全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为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也应充分依据教学内容、学生能力特点以及教学具体情况,合理地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数学知识的思考、探讨、协作、学习和掌握,真正地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小学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依据学生特点和能力将学生合理地分成不同的小组,并给学生设置具有合作探究性的问题或任务,最终达成学习目标。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自主阅读、分析以及探讨等完成相应任务,并在形成质疑、提出质疑和解决质疑的过程中深刻地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切实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则可将更多精力放到学生普遍提出的问题上,对学生展开更加针对性的指导教学,从而极大地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
3.5尊重学生性格特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由于小学生性格特点较为活泼,注意力不够集中,而且生活环境不一样,所以学习水平也参差不齐。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积极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能够以自身的特长来进行发展和提升。教师也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采用分层次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注重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进行拓展和提升。教师也要建立起相应的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在评价的过程当中,以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具体表现和学习成绩来进行综合考量,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并且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且积极的进行提升和拓展。
4结束语
小学教育在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对学生学习及生活习惯的养成,思维方式的构建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当下的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观念越来越重要,将“以人为本”的观念贯彻到小学教育管理中,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的管理水平,更能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学校管理者在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时,一定要牢记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保证“以人为本”在小学教育管理中所发挥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参考文献
[1]缪东志.论小学“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5:38.
[2]李艳霞,刘晓丽.探讨小学“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6,34:1+3.
[3]方刚.“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及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2018,01:26+28.
论文作者:杨鹏飞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学生论文; 以人为本论文; 小学论文; 教师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理念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