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来我国国情认识的深化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20多年来我国国情认识的深化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二十年来我们对国情认识不断深化的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二十论文,国情论文,年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自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就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至今已有四十余年了。这四十余年中。前一半时间.我们主要是在折腾中走过来的,得到的主要是深刻的教训;后一半时间,我们主要是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走过来的。得到的主要是国家翻天覆地的的变化。差异之大,原因众多,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对国情认识的正确与否。前一半时间的深刻教训,是我们误识国情所致,后一半时间的翻天覆地变化,缘于,我们对国情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

后一半时间,我们正确认识国情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一、提出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我们正确认识国情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取得很大成绩,没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甚至制约厂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束缚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综合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这时,人们在思考:这是不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在这种思考中,邓小平是一位伟大的先驱者和代表者。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后尖锐地提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消楚这个问题。”〔1〕基于这种思考。邓小平提出了许多有关社会主义的思想.主要有:

1、用社会主义的目标来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存在着许多模糊甚至错误的观点。比如在所有制问题上。以为“一大二公三纯”便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在运行机制上,以为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是对立的:在分配问题上,实行平均主义,以为社会主义要同步富裕,等等。为了从根本上纠正这些错误观念,邓小平指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

2.确立了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过去,我们在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时。往往用抽象的原则和思想模式作标准,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或者只适合于某种特定历史条件下厂的东西。被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而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却被当作“资本文义复辟”加以反对。这类问题。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三中全会后的一段时间里仍然存在着。对此.邓小平尖锐地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左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

3.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论断。他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体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4〕“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要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5〕

邓小平的这些思想引导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开始了正确的认识。这是我们在正确认识国情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十五大致予了高度评价。

二、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我们正确认识国情过程中的一次深化

当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时,我们对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什么阶段这一问题又进行了思考。

把社会主义社会再划分为阶段,这是过去未曾明确的一个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只是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但这为我们把社会主义社会再划分出初级阶段提供了理论依据。

列宁也没有对社会主义社会作出具体的阶段划分.但是他在阐述俄国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时,有两点值得我们重视。第一,他为,经济落伍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具有长期性和阶段性。“我们刚刚迈出了最初几步。我们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过渡到社会主义还要经过多少阶段。”“我们还没有超出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初几个阶段。”二,提出了若干个带有“阶段”含义的概念,如“发达社会主义”、“完全的社会主义””“完备的社会主义”、“完整的社会主义”等。这些概念对们划分社会主义阶段起了一定定启蒙用。

毛泽东曾孕育过社会主义可划分为若干阶段的思想。1959年2月,他在一次讲活中话指出:“所谓农业机械化、电器化器国家工业化等等还是第一阶段,以后还会有第二、第三个提高的阶段,才能完成社会主义建设,1959年底1960年初,他在谈前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但是,这些思想没有形成一个理论,在此之后,他再也没有阐述过。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开始对社主义进行分析,逐渐后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文中指出: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是底子薄,二是人口多、耕地少,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同年9月,叶剑英在庆祝建国3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必然要有一个初级到高级的过程。”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幼年时期。”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式提出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的论断。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着重从物质文明不发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两方面来加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商品经济不发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经济特征。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提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87年10月,中共召开了十三大,把前几年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的认识较为系统地概括和总结为五个方面。这是对马克恩主义的一个伟大贡献。“在党的纲领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这在马克恩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7〕

三、中共十五大把初级阶段状况概括为九个方面,是我们对国情认识的再一次深化

自1987年中共十三大以来,我们通过对初级阶段理论的十年实践.对我国初级阶段状况有了更深的了解.形成了一些更深的认识。中共十五大把它总结和概括为九个方面。与中共十三大比较,十五大对初级阶段状况认识的深化具体体现在如下四方面:

1.概括更全面。中共十三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状况概括为五个方面,十五大则具体剖析为九个方面,其中,“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等方面是十三大未曾论述到的。

2.提出的奋斗目标更具体、更明确。如中共十三大提出,要把我们这个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产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的工业国”,而中共十五大则更进一步提为把它”逐步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把“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工业化国家”的具体内涵,使我们的奋斗目标更具体了。又如,中共十五大提“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比中共十三大笼统地提“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中共十五大把文化体制单独作为一个问题阐述)要具体得多,目标更明确。

3.中共十五大对“初级阶段”有了一个基本时间界定。我国理论界和领袖人物曾对“初级阶段”的时间界定作过阐述,但作为中共正式文献、中共十五大则是首次。中共十三大是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十五大则具体界定为“这样的历史过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1.中共十五大提出了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共十三人制定了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十五大则依据十年的实践,依据对国情的进一步认识,提出了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经济、政治、文化三大内容的基本纲领。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说,党的十三大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结论,并对初级阶段理论作了系统阐述,进而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那么,中共十五大则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出更深刻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为一个比较完备的科学理论。

总之,中共十五大在初级阶段理论方面,不论从其广度、深度还是从其体系来看,都是在中共十三大基础上的又一次深化。

注释:

〔1〕〔2〕〔3〕〔5〕《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6页.第373页.第372页.第63页。

〔4〕《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28页。

〔6〕《列宁全集》第34卷,第44页、46页。

〔7〕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标签:;  ;  ;  

20多年来我国国情认识的深化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