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位论文网络传播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网络传播论文,学位论文,论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网络技术使图书馆的服务得以扩展,不再受物理空间和开馆时间的限制,读者通过网络在教室、办公室甚至宿舍里任何时候都可以得到图书馆的服务,这种服务方式的变化在给读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在高校图书馆,针对学位论文这种特殊文献的管理与开发就曾引起争议[1-3],焦点之一就是信息网络传播权问题,网络传播到底有没有风险?本文拟从《中国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方法》(以下简称《学位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10年2月26日第二次修订)(以下简称《著作权法》)[5]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6]等各项法律法规及高校图书馆职能角度,讨论学位论文校园网传播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探讨学位论文网络传播的意义与价值。
1 校园网内传播本校学位论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1.1 网上提交学位论文是呈缴制度的体现
学位论文属于灰色文献,即介于正式发行的白色文献与不公开出版并深具隐秘性的黑色文献之间,亦即没有正式列进书目和没有价格的、不通过正常渠道出版发行、且份数少、读者对象确定、流通范围有限的文献[7]。对于学位论文的管理,《学位条例》有如下规定:“已经通过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论文,应当交存学位授予单位图书馆1份”;后来又进一步要求:将博硕士学位论文按照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分别寄至国家科委科技情报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供各单位查阅使用。在没有网络条件支撑的传统管理模式下,读者可以在本校的图书馆查阅本校的纸本学位论文,可以到国务院学位办指定的情报研究所或国家图书馆(这些收藏单位编制文摘、提要等工具书)查阅外校的纸本学位论文。这是由不通过正常渠道出版发行的灰色文献特性所决定的,读者熟悉并适应这种以收藏为主、交流为辅的管理模式,认为这样学位论文版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殊不知,这种闭塞的管理结果就是作者的利益可能受到伤害却不自知。
网络环境下,《学位条例》中的“应当交存学位授予单位图书馆1份”便可以转换成提交电子版文档1份(交与其他单位的学位论文是否依然是纸本有待研究)。《学位条例》的要求实际上与国家的出版物呈缴制度,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完整地收集和保存全部出版物,要求所有出版者必须向指定的图书馆或出版主管机关呈缴一定份数的最新出版物的制度[8]相类似。所以说,学位论文的网上提交是呈缴制度的体现,不受著作权制约,所有通过答辩、获取学位的学生都应该通过校园网上传自己的电子版论文到图书馆。
1.2 校园网内传播学位论文是图书馆管理手段的进步
学位论文是高校重要的信息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体现着这所学校的学术水平,作为为高校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图书馆,对学位论文的开发与管理十分重视。在网络技术普遍应用的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下,学位论文管理也相应地进入了网络平台。读者不再到实体空间去查阅学位论文,而是通过校园网进行查阅,那么校园网上传播学位论文是否有侵权嫌疑呢?
首先,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指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表演或者录音录像制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表演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权利[6]。这个定义中的“公众”我们认定其范围应该是非常宽泛的,校园网是有限制的,仅对校内人员公开,因此,学位论文校园网上传播没有实质性触及“信息网络传播权”。
其次,《著作权法》(2010年2月26日第二次修订)开宗明义,其立法宗旨是在平衡著作权人与公众利益,鼓励传播与分享。《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七条也为图书馆合理使用提供了依据,高校图书馆在本校校园网面向本校师生提供学位论文的阅览服务,属于非商业性质的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传播,不触及法律法规所列举的违法行为。
另外,计算机安全技术上可以控制阅读行为,禁止任意复制、修改,或恶意下载等,从技术角度保证学位论文作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伤害。
所以,校园网内传播学位论文,使读者不受图书馆时间、地点的限制,更方便、更快捷地在校园网查阅本校的学位论文,是图书馆管理手段的进步,并没有彻底超越“读者对象确定,流通范围有限”的灰色文献特性,与传统管理模式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当然,校园网内传播学位论文要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网上提交是呈缴制度的要求,但校园网上传播则属于有限范围内的公开发表,因此必须得到学位论文的著作权(发表权/署名权)人,即提出学位申请者本人的授权。但由于学位论文是为获取学位而做、有导师指导、利用学校资源或从属科研项目等特殊性,学校要求学位论文作者与学校签署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协议,授予学校对学位论文的非独占使用权,属于正当要求。
因此,高校图书馆非营利的、有IP控制的、有配套的版权保护系统的、旨在分享学术研究成果的学位论文网络传播是合理、可行的。
2 学位论文网络传播对作者权益的保护作用
2.1 网络传播使学位论文的灰色属性渐渐变白
通常作者最担心的是自己学位论文还没有正式发表,在网络上传播容易被别人剽窃后抢先发表。从作者的担心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也是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尽快发表,得到广泛传播的,但往往只认同刊登到期刊上或是由出版社出版,即只有当自己的论文在期刊上发表或由出版社出版成书,才被认定为研究成果。然而在飞速发展的数字时代,网络出版已逐渐兴起,20世纪90年代末,在国外学术界、出版界和图书情报界兴起的OA(Open Access)运动作为一种新型的学术出版模式现在已渐成气候,OA宗旨在于利用网络条件实现科学研究成果的广泛共享[9]。它倡导“消除获取知识障碍,减少科学传播的费用,保存科学成果,加速科学传播与交流”[10]。目前,这种出版模式在国外已得到学术界、出版界的普遍认可与接受。另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涌现出更多的网络学术出版模式,如研究者与学术研究团体建立的学术网站、学者的个人博客等[11]。有人断言“网络已经成为一种媒介”[12],还有人将自己的博客称为“自媒体”[13]。虽然,网络学术出版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无论是传播速度还是传播范围,传统出版都是无法与之相比的。网络传播使正式出版的边界开始渐渐模糊,学位论文的灰色特性开始变白,让所有人见证真正的作者,这才是切实达到了杜绝剽窃、保护著者权利的目的。
另一方面,过去作为未公开发表的学位论文,一般不作为参考文献[14],其价值不能充分体现,作者的劳动成果自然得不到承认。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学位论文管理模式的不断更新,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难以获得的学位论文开始变得相对容易,学术界、出版界开始普遍接受学位论文可以引为正式参考文献的做法[15],有些学术期刊不仅明确学位论文可以引为正式参考文献,还进一步要求详细注明其论文级别[16]。网络传播在使学位论文由灰变白的同时,它的免费且易获取性使学术价值高的学位论文有更多的机会成为别人的参考文献,从而使作者的知名度得到提高,并获得一定的学术荣誉,这是对作者权利的另一种保护形式。
2.2 网络传播主张尊重版权与知识共享并重
数字革命和互联网技术使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产生变化,知识共享理念得到提倡。免费的百科全书Wikipedia、自由开放软件源代码、开放获取运动、哈佛耶鲁等著名大学各学科门类公开课的网络传播等正是知识共享理念结出的丰硕成果。但是知识共享不等于可以随意侵犯版权,网络传播不是没有版权的传播,而是主张知识共享与尊重版权并重。
为实现知识共享与尊重版权并重,计算机法、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专家尝试采用许可授权协议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些授权协议中,比较普及的是creative commons协议(简称cc协议),国内译名为“知识共享协议”[17]。它把传统版权声明方式“保留所有权”(All Rights Reserved)改良为“保留部分权利”(Some Rights Reserved)模式,协议提供多种方式的新版权保护措施,允许作者自由选择,如“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等,这种协议与著作权保护并不冲突,只是“保留所有权”使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无法得到最广泛传播,从而无法实现其最大利用价值;而“保留部分权利”使广泛传播作者作品的行为得到鼓励,从而加速作者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滞后)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
举一个不很贴切的例子:《山楂树之恋》这部电影,改编自小说《山楂树之恋》,小说出自一个网络作家之手,她一开始在一个文学网站上贴出自己的作品,并不受出版社或编辑部审稿的制约和限制,当点击量相当大(关注度较高)后,出版社/书商主动出面联系网络作家出版该作品,然后就有了影视媒体申请作家授予改编权,经济利益开始显现出来。这个例子说明,作者不必担心自己的研究成果放到网上会对自己的经济利益产生负面影响。
况且,在学术领域里,研究人员发表成果的目的更多地不是为了经济报酬,而是希望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传播研究成果,取得同行的认可和提高自己的学术地位[18]。网络传播正迎合了研究人员的这种非营利的信息传播动机和利用需求,就目前比较成熟的网络传播模式而言,OA出版为所有研究者和网络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免费、开放的研究环境,开创了一种新的、高效的交流模式,构筑出世界性的学术信息共享空间[19]。对于研究者,它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研究成果的价值,有利于拓宽研究者的研究范围,增加合作或跨领域研究的机会;对于使用者,它可以让其免费快捷地获取科研信息、方便通畅地交流互动。这种以互惠互利、共同提高为目的的网络传播模式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总之,网络传播在尊重版权基础上提倡共享,在共享的基础上使作者获益。作为具有独创性研究成果的学位论文,其网络传播必将由校园网走向更广泛的公共空间。
3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学位条例》、《著作权法》(2010年2月26日第二次修订)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各项法律法规及高校图书馆职能的相关内容,笔者认为网上提交学位论文是呈缴制度的体现,校园网内传播学位论文是图书馆管理手段的进步,学位论文校园网传播是合理、可行的,学位论文网络传播是对作者利益的一种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