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急诊科 361022
摘要:目的:急诊集束化治疗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6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急诊集束化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收缩压等指标结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收缩压四项生化指标结果分别是(17.08±1.10)次/分钟、(97.99±13.12)%(94.30±10.42)mmhg、(124.38±12.20)mmhg,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相应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急诊集束化治疗方式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诊集束化;急性心力衰竭;心肺功能;影响;研究
下面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6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治疗方式与急诊集束化治疗方式,分组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4年01月~2015年0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每组各33例。其中男35例,女31例。治疗组,年龄42岁到88岁之间,平均年龄(69.92±7.34)岁。对照组,年龄42岁到88岁之间,平均年龄(69.63±7.33)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主要是患者住院开始后,根据临床症状以及检测结果对其进行综合评估,进一步对患者进行利尿、扩充血管、强心等各个方面的治疗措施实施[1]。
治疗组采用急诊集束化治疗方式,在基础治疗过程中,进一步开展急诊集束化治疗过程,要求在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之内达到控制目标,早期目标性收缩压控制,通常要求在两小时内患者的血压达到一定的标准状态,其中收缩压达到110mmhg-140mmhg之间[2],平均动脉压力大于75mmhg,除此之外,还有患者的尿量、中心静脉压等各项指标都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标准范围内。
在氧疗过程中,两小时的目标脉搏血氧饱和度需要达到95.0%及其以上,同时给予患者鼻饲管吸氧大约20分钟左右,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必须要低于90.0%[3],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开展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过程,通过面罩进行正压通气治疗过程实施,无创模式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方式联合压力支持治疗方式,然后慢慢调节其速度,逐渐增大,直到达到适合的治疗通气指数,吸氧浓度通常控制在40.0%到50.0%之间,潮气量需要控制在每千克6毫升到每千克8毫升之间,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以及治疗工作开展情况来进行有效的调整[4]。
心率失常后,需要对一些心动过缓患者实施起搏治疗过程,对于一些其他病症的患者,比如冠状动脉介入指征患者,需要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5]。当然有的患者的血糖也相对较高,与此同时还需要做好相应的降血糖工作,保证实现对患者胰岛素的强化治疗过程,进一步控制血糖水平,避免高血糖和低血糖任何一种不良症状出现,保证患者的良好康复。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收缩压四项生化指标结果都发生了明显改变,前后对应组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收缩压四项生化指标结果分别是(17.08±1.10)次/分钟、(97.99±13.12)%(94.30±10.42)mmhg、(124.38±12.20)mmhg,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相应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3.讨论
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综合病征,对其发病特点研究,发现此类疾病的病情非常危急,发病也非常突然,在临床中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呼吸出现严重困难,当前已经逐渐成为了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的一类重要疾病,这类疾病的病死率、住院率都明显较高[6],因此临床中需要制定完善的治疗和护理计划,保证医护工作的高效率开展,提升治疗效果。
通过开展急诊集束化治疗过程,改善了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使得患者的心脏负荷明显减轻,进一步减少急性肺淤血症状出现,达到了有效改善心衰患者心肺功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盛燚,陈涵泳,方春春等.急诊集束化治疗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5):4118-4120.
[2]汤斌,王曙光.探讨急诊集束化治疗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4,(19):97-98.
[3]张娙.集束化治疗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1):2532-2533.
[4]张帆,张东霞,张保丽等.急诊集束化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J].卫生职业教育,2015,(10):147-148.
[5]盛燚,陈涵泳,吴龙川等.急诊集束化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1):1787-1788.
[6]吴强,陈晓英.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9):2389-2390.
论文作者:谭秀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8
标签:患者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急诊论文; 收缩压论文; 饱和度论文; 氧分压论文; 心肺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