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率先建设上海浦东知识经济主导区的思考_知识经济论文

关于率先建设上海浦东知识经济主导区的思考_知识经济论文

在上海浦东率先创建知识经济先行区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在上海论文,浦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同志对于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预见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当今世界正处在从传统的工业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飞跃的历史转折点上,开展这一命题的研究不仅具有着极为深远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国各特区如何迎接挑战、抓住机遇,阔步走在全球知识经济浪潮的前列也有着巨大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谨依据邓小平理论的指引,并以上海浦东开发实践为例,对该领域进行初浅的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一、“现代科学技术正经历伟大革命”的理论预告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来临

就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的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正如邓小平同志所预见的那样,知识经济的曙光出现在世纪之交的地平线上,知识经济的浪潮冲击着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及地区。早在70年代末,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之时,邓小平同志就以他无比深邃的洞察力,高瞻远瞩地指出:“现代科学技术正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注: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87页。)这场革命对于世界经济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将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近30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生产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注: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87页。)基于以上的分析,他作出了科学的预见:“下一个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注: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79页。)

那末,什么是这一人类社会经济形态“新的飞跃”最为本质的特征呢?邓小平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本质特征作出了精辟的界定。知识经济的科学内涵就在于作为高新科学技术结晶的“知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中最活跃的生产要素,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劳动者成为这一时代的创造者。他指出:“我们常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里讲的人,是指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注: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88页。)列宁多次强调指出:“工人一分钟也不会忘记自己需要知识的力量。没有知识,工人就无法自卫;有了知识,工人就有了力量。这个真理在今天更加显出它的重要性。”(注: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04页。)

作为当代高科技发展集中成果的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这种知识是包括人类发明和发现的所有知识,其中最主要的范畴包括高新技术、管理和行为知识科学,它是比原材料、资本、劳动力、汇率更重要的生产力发展因素。知识经济是与人类传统经济形态即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全新概念,是重塑全球经济的“一场伟大的革命”。

邓小平同志在对知识经济形态的必然来临作出预见的同时,还进一步描绘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系列特点:

1.知识经济形态具有多方位宽领域的全球普遍性

“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注: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87页。)世界许多国家对科学发展趋势的研究几乎得出相同的结论,即在今后30年左右的时间内,全世界的科学技术将会有重大突破,从而导致一场新的产业革命,经济发展模式也将从单纯谋求数量增长转向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不仅发达国家,就连现在总体技术水平较差的发展中国家也可以通过知识经济的发展实现飞跃,带动整个经济和生活跃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比如,“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注: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75页。)因此对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注: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75页。)

2.知识经济时代将会崛起一批崭新的知识型产业

“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一系列新兴的工业,如高分子合成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宇航工业、激光工业等,都是建立在新兴科学基础上的。”(注: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87页。)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地推动着经济结构变革,导致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工业逐渐被以知识为基础的技术密集型现代制造业及新兴的知识型服务产业所取代,其结果使社会经济、产业活动中科学技术成分不断增加,而非科学技术含量日益减少。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从主要追求占有厂房、设备和劳动力转化为着重追求占有更多的科学技术与争夺人才。

3.知识经济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与产品附加值出现飞跃

“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注: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87页。)如果说传统的工业经济是以物质生产为主的话,那么知识经济就是把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知识和信息资源,用人脑的延伸功能部分代替了人力成本,使产品的知识含量和高附加值与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知识密集型产品的比例大大增加。产品中的科技含量使附加价值急速上升,如5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代表性产品是钢铁,平均每公斤产品的附加价值不到0.3美元,60-70年代的代表性产品是汽车,每公斤附加值不超过10美元,80年代的代表性产品是微机,每公斤附加值达到100多美元;而今高新技术的代表性产品首推电脑软件,它的价值无法以重量来进行衡量。

4.知识经济发展会使人类物质生产的面貌焕然一新

“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说明: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突破,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当代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注: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87页。)在这些巨变之中,社会物质生产开始全面迈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在传统的工业经济中,GDP的增长是与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同步增长的;知识经济在保持GDP持续增长时,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原材料都持续下降。知识用于节约能源,各种减少消耗的措施应运而生。再如知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尊重,“我们的科学家、教授、工程师走到工厂,走到地方,到处都受欢迎,到处都请你们谈战略,谈远景,谈规划。科学技术专家这样广泛地参加经济、社会决策活动,是我国几千年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注: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08页。)

在对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进行剖析之后,邓小平同志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务必要把握住这一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过去把自己封闭起来,自我孤立,这对社会主义有什么好处呢?历史在前进,我们却停滞不前,就落后了。”(注: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74页。)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揭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动力

在对知识经济时代诸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又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著名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从而揭示了知识经济得以形成和发展的首要成因和根本动力。

邓小平同志首先从对当代社会生产力出现空前巨大发展最主要原因作出了精僻的分析。他指出:“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注: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87页。)

然后,邓小平同志又进一步阐明了马克思学说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本观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注: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88页。)

邓小平同志在这里所阐述的原理是马克思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髓之一。马克思在他的一系列经典著作中依据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变革的客观态势,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同价值转化为资本时的情形一样,在资本的进一步发展中,我们看到:一方面,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注: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下册第221页。)

作为一种知识形态,科学技术何以会成为生产力呢?马克思认为,关键在于“每一项(科学)发明,都成了(技术)新的发明或生产方法的新的改进的基础”,于是“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而科学反过来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即所谓职能。……科学获得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成为致富的手段”。(注:引自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206页。)比如,“自然界没有创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纱锭精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或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器官的自然物质……是物化的知识力量。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化为直接的生产力,从而社会生产过程的条件本身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照这种智力得到制造。”(注: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下册第220页。)

这就是说,作为一般知识形态的科学一旦转化为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物化为其劳动工具时,它即随同劳动力和劳动工具一道直接进入生产过程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恩格斯在总结了马克思在该领域中的基本观点后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注:引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177页。)

自从人类经济从传统的工业经济形态向知识经济形态转进以来,知识作为一种生产投入的作用越来重要。知识投入可以代替物质投入,从而达到节约物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知识的生产率日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家公司竞争的决定因素。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远远高于传统的生产要素,并对新世界中人类社会经济增长的趋势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对各类高新科技知识的借鉴、引进与创新成为一国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

邓小平同志正是依据当代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新格局与历史性趋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开创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光辉命题。他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和胆识,明确提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注: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74页。)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与贡献。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对于知识经济时代所作的科学预见及分析,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及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于全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快慢也将取决于能否同当代高新科学技术、尤其是知识经济相结合。社会主义与科学技术有着天然的联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在吸收当时包括自然科学重大发现和最新成就在内的人类最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前苏联东欧剧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这些国家在新科技革命面前,没有很好地把握时机,运用新科技成果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能说不是一条重要原因。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及知识经济的科学预测启示我们,我国的四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在新世纪中的兴衰成败在一定意义上将取决于能否同当代高新科技尤其是知识经济相结合。在当今世界的总体格局中,无论科技水平,还是综合国力,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处于领先地位,而且这一态势在短期内不会得到根本改变。在这场历史性的竞争中,社会主义只有同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紧密结合,只有尽快跨入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并后来居上。“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实现人类的希望离不开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离不开科学,维护世界和平也离不开科学。”(注: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83页。)

三、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推动上海浦东知识经济产业的形成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我们带来的不光是飞跃的机遇,更是严峻的挑战。科技发展的速度和知识更新的速度都在不断加快,从技术革命到产业革命的周期,以及技术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则在不断缩短,没有奋起直追的紧迫感,想在国际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稳脚跟绝无可能。因此“机遇本身就意味着挑战,挑战之中也孕育着机遇”。

在跨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实现适当的发展速度,不能只在眼前的事务里面打圈子,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拿出具体措施”。(注: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55页。)按照邓小平同志科学预见的启示着力推进知识经济创新就是跨世纪的战略举措之一。作为我国世纪之交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之一,上海浦东新区努力向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特区看齐,在实践进程中采取了以下几项具体措施:

1.优先制订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科技发展计划

在当今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中,许多国家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不能持续地以科技实力赢得优势,就无法在21世纪知识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他们都根据新技术革命的发展态势,竭尽全力规划部署科技发展战略,有的还成立由最高领导人挂帅的科技发展委员会,由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三方面专家组成专门班子,调整科技与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对技术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战略意义的超前技术,实行重点扶持政策,抢占发展高科技的制高点。“世界上一些国家都在制订高科技发展计划,中国也制订了高科技发展计划。”(注: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79页。)上海浦东新区依照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的总体部署,作出了在全国率先创建“知识经济先行区”的规划,明确了高新技术开发的主攻方向、财力投入及21世纪初及2020年在高新科技开发体制创新、产业升级、GDP贡献值、人才培训等方面要达到的目标,并已将其全力付诸实施。

2.加快组建高技术领域现代制造产业集团军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因此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注: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7页。)依据这一指示精神,上海浦东开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培育电子信息、现代生物与医药、先进机电一体化三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同时用高科技武装家电、石化和钢铁等传统支柱产业。如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以"909"、贝尔、西门子、英特尔等特大型项目为龙头,以信息港建设为契机,重点发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式程控交换机、计算机及软件;在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方面,以罗氏、美敦力、史克、奈科明等著名企业为依,形成基因工程药物、抗感染药物、抗癌药物;在机电一体化方面,要以SGM轿车等特大型项目为主体,重点发展中高档轿车汽油发动机控制系统,尽快建成国内最大的中高档轿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与此同时还学习与参照深圳特区1997年颁布的鼓励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结合上海浦东区的实际情况,制订了相应的激励措施,积极推进浦东高科技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高科技环保产业的培育和建设,扶植高科技企业集团和民营科技企业。到去年底为止,浦东高新科技制造业贡献值已占45%以上。

3.勇于促进知识型国际服务经济与服务贸易创新

作为知识型经济的首要增长点之一,国际服务经济、服务贸易方兴未艾,各种创新形式层出不穷。江泽民总书记最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注:引自人民日报1998年2月14日,江泽民总书记参观“数字化产业最新成果小型展览”。)其中也包括服务经济领域的创新。它是指以提供各类知识服务为主要标的与交易对象的软产业与无形贸易。浦东开发以来,率先实现与国际服务贸易惯例的全方位接轨,有步骤地开放WTO及GATS框架下包括通读、咨询、商务、投资、金融、人文、运输、旅游、法律等各类国际服务经济领域;进行了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与中外合资外贸公司的先行试点,着重对知识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投资服务、人文服务几项主导功能进行了探索与开拓;试行开辟保税运输通道,将高新科技知识融入国际海运、保税仓储及浦东国际机场临空服务;在涉外律师、会计事务所等领域内取得了零的突破;充分发挥了浦东作为宋庆龄、黄炎培、张闻天等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上不少知名人士出生地或居住地的人文优势内拓外扩了特色旅游。虽然上述几个领域中的创新探索才刚刚起步,但已取得了一定实际效果,对GDP的贡献值在1995-1997三年间翻了近两番。

4.大力推进特色高新科技园区及R&D开发研制中心建设

知识经济的到来对各国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我国要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必须抢占下一世纪世界新技术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现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一日千里,中国不能安于落后,必须从一开始就参与这个领域的发展。”(注: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79页。)“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越高越新,我们就越高兴。不只我们高兴,人民高兴,国家高兴。”(注: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8页。)浦东新区地域内近几年来已初步形成了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核心的,“一区多园”高起点多层次的新科技开发体系;加快了智力、技术和资金向高科技产业园区的集聚,促进教育、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把它们建成新区高科技研制开发及成果产业化的主要载体。张江高科技园区要基本建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生物医药和计算机软件产业基地,集中政策、财力、物力、人力、技术,改善园区内孵化基地和高科技一条街的软、硬件配套环境,以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安全评介中心、摩尔根、国际生命科学中心等机构进区落户为契机,大力引进研究开发机构和头脑型公司,形成高科技大项目和民营科技企业的群体集聚效应,重点推进现代生物与医药、计算机软件两大领域的高技术。同时金桥出口加工区进一步强化高科技产业生产功能开发,强化跨国公司最为集中的集聚效应,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着重高科技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科技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等。

5.培育一流的高新科技研究与知识市场开发人才

知识经济是知识在社会财富创造中起主导作用的经济,它的核心和推动力是掌握了现代科技知识的人。“大家知道,生产力的基本因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科学技术同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什么关系呢?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注: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40页。)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经济、生产活动中“简单劳动成分”减少,“技术创新成分”增加。因而优化劳动力尤其是优化生产第一线的劳动力,将成为21世纪进军国际市场成败的关键。浦东开发从一开始就按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注: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40页。)的精神,向深圳、珠海等特区学习,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魄,以最快的速度组建了浦东地域内的“高级人才交流中心”和“归国留学生创业中心”,面向全国和世界成功引进了数千名急需的高新科技研究、管理与市场开发领域的中外顶尖人才;同时,更注重通过各种方式培养自己的学科带头人和高级研究开发人才,从而可望在下一世纪初建成称雄亚太地区的“人才高地”,为上海浦东“知识经济先行区”的创建奠定扎实基础。

亚太经合组织全体成员国已决定2001年的APEC会议将在中国召开,这为我国经济特区及上海浦东新区率先探索中国特色的国际知识经济创新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历史性的机遇。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号召:要“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鼓励这些地区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前面,发挥对全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我们一定要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有所作为,力争在世纪之交形成特区知识经济产业。

标签:;  ;  ;  ;  ;  ;  

关于率先建设上海浦东知识经济主导区的思考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