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十里乡初级中学 726400
摘 要:语文教学要充分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美,教学的过程就是感受美的过程。
关键词:语文 教学 感受 生活
以往那种满堂灌式的语文课堂,剥夺了课堂的自由与快乐,使学生不能充分地享受生活、感受生活,让生动快乐的语文课堂成了一潭死水。语文课不仅要学生读懂课文,而且要领会课文的美,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享受生活,以开放式教学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语文教学的快乐。就此,我谈点自己的做法。
一、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品尝美的过程
语文内容丰富,人物形象生动,会将学生深深地感染,使他们陶醉其中,或享受美丽的风光,或与文中的人物进行情感交流,在思考中让美在他们心中流淌,这就是语文的魅力。语文课堂的任务,就是充分地传授美,让学生尽情地感受生活的滋味,并由此激发出学习热情。
例如学习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我不光是让学生读课本、背诵课文,更重要的是领着学生们去感受美好春景,去感受春风的和煦,春雨的绵绵,春花的烂漫,劳动者的快感。最好是领着学生走进春天的田野,走进每一个景点,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文章描写的内容,让学生亲身体会朱自清描绘的真、细、甜、美。读春草、春花、桃花,读春雨,读那个迎春场景,体会美的细节;看农民在春雨下种作的那种忘我,感受劳动的快乐。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内容融为一体,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感悟。
二、课堂教学过程是美升华的过程
课文中的美需要升华,老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课文时,要抓住细节,在读中去提升美、深化美,让学生在品味课文的过程中提高认知水平。
冰心的《纸船》是首短诗,可读了它后,得到的感受就不是那么短了,让人能读到比课文多得多的东西,勾起对母亲的思念,让你读完了还觉得没有读完,它对母亲的思念充满着忧伤,对母亲的爱细腻而甜蜜,让你能想起母亲好多好多。如果我们只简单地去读它,不去升华,那《纸船》中的美,就领会不了,深化不了。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把《纸船》的内容形象化,把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变成美丽的画面,让学生看着图片朗读,去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情,再让学生想想许多母亲的故事,效果比读课文就好得多,《纸船》的那种美就升华了,我们对母亲的感受就更深一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紫藤萝瀑布》一文,把藤萝花儿写得形象生动,其中隐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欢悦。它将作者的心境从一个侧面表现出来,以花来作衬托,是种含蓄的美,需要我们鉴赏。在课堂上,边展示藤萝花的镜头,把作者的心境通过画面影射出来,就具有诗情画意了,教学的过程就有了美的灵性。如果这样上完课文,学生一定会对《紫藤萝瀑布》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体会出更高的美来。
三、教学过程是感知人情美的过程
语文课本里处处体现了人情的温暖和亲情的关爱。鲁迅在《故乡》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你休息两天,去拜望亲戚本家一回,我们便可以走了。”“是的。”“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于是,就回忆起他与闰土少年时在一起的往事,把那种友情表现得清甜如水。可以说,《故乡》为何那么感人,最突出的就是有一股人情味。“啊!闰土哥,——你来了?”他站住了,脸上现出喜欢和悲凉的神情;动着最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老爷!……”我几乎打了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和闰土两人深厚的感情通过上边的一段表现得淋漓尽致。一切均在沉默中。
《孔乙己》一课中,孔乙己的腿被人打断了,人们见了他不同情,反而嘲笑他。这种缺少爱心的做法,令人心寒。我们在上这些课文时,一方面,要对旧社会下层民众的麻木性加以批判。另一方面,要选择一些社会上关爱他人的典型事例或图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有爱心。让他们学会做人,懂得关心他人。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四、教学过程是回味美的过程
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回味美的过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那美的荷塘、美的月光,还有那淡淡的忧愁,都是在欣赏时感受到的。月光静静地流淌着,映照着绿色的荷塘,像远处楼上飘来的渺茫的歌声。荷塘下是静静的流水,清澈而悠闲。品尝后才知其中的滋味。“床前明月光,凝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果没有游子独自思亲的背景,是品不出那种诗味的。老师要抓住意境的特殊美感来授课,对学生理解课文大有益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把自己的愁以及对友人的思念,通过月亮实现了寄予,把诗人在远方月下思友的情景充分表现出来。让我们会体现出“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
阅读语文课文,实际也是美的再创造过程,这种美需要欣赏,在老师的讲解中把美传授,在学生学习中把美品尝。良好的审美活动,可以快乐学生的身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之得到不断发展。
论文作者:王米青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7月总第1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8
标签:课文论文; 学生论文; 过程论文; 纸船论文; 母亲论文; 春雨论文; 荷塘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7月总第19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