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网络改造工程已完成

一期网络改造工程已完成

一、一期网改工程全部竣工(论文文献综述)

罗梦婕[1](2020)在《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复合化设计研究》文中认为早期的科技产业园多将产业聚集作为为主要功能,忽视了自身与城市空间的互动发展,产城分离的发展方式导致了诸多问题。产城融合理念为产业与城市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国内科技产业园纷纷在此理念导向下进行转型升级。科技产业园开始承担起除了产业活动以外的多项职能与使命,呈现出复合化发展的趋势。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对产城融合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科技产业园自身的复杂性,很多园区存在着孤立封闭、功能配置失衡及空间形态单一等问题,针对性研究亟待展开。本文此为切入点,回应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本文从产城融合与复合化设计两个关键点出发,通过调研访谈、比较分析、理论与实践结合等方法,总结了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的现状问题,引入理论构建了科技产业园复合化设计的原则和目标,从城市、园区规划两个层面展开复合化设计研究。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对研究对象的规模、建设时间进行限定,并确定研究框架。第二部分为现状问题分析与理论平台构建,分析国内外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历程与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的特征,通过实地调研总结出科技产业园存在的主要问题,引入理论构建复合化设计的原则和目标。第三部分旨在解决问题,根据设计原则与目标,分别从城市和园区规划两个层面对复合化设计进行分层构建。第四部分为设计总结与实践运用,将前文的设计研究进行总结,并将研究结论运用到实践项目中,说明研究结论在具体设计中的可行性。最后总结研究成果并进行研究展望。本文在基础研究方面,构建了科技产业园复合化设计的原则和目标。在设计研究方面,通过从城市、园区规划两个层面对科技产业园的复合化设计展开研究:指出科技产业园需要结合城市的规划布局来进行复合设计,形成联动发展的产城关系;指出园区内部需要通过多功能的合理配置、多流线的合理组织、多空间的复合设计,形成多样、开放、交流、弹性的园区。希望本文所提出的研究成果对今后科技产业园的转型发展有所助益。

李霞[2](2019)在《国有企业公共责任研究 ——以国网鄂州供电公司为例》文中认为国有企业的独特地位决定了国有企业承担公共责任意义重大。从近年国有企业履行公共责任的总体情况来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走在国有企业的前列,它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它提供公共产品电力,公共责任履行得比较好,具有典型性和可借鉴性。国有企业公共责任包括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道德责任。国网鄂州供电公司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下属的分公司,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实证分析法,运用公共产品理论、政府失灵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剖析国网鄂州供电公司履行公共责任现状,发现存在社会服务投入偏少、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力、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存在、侵犯员工合法权益现象仍有的问题,查究其原因为国网鄂州供电公司公共责任意识不强、履行公共责任的制度建设滞后、政府监管缺位。通过增强国网鄂州供电公司公共责任意识,提高国网鄂州公司履行公共责任的内部治理水平,强化政府对国网鄂州供电公司履行公共责任的监管,可有效提升国网鄂州供电公司履行公共责任能力。国网鄂州供电公司作为具有区位优势的典型供电公司为目前的国有企业公共责任实践提供研究上的借鉴。

王明旭[3](2016)在《乡镇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管理研究 ——以胶州石家花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老百姓们对电的需求日益增高,稳定可靠的供电质量已然成为影响居民日常生产、生活的关键环节。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农村居民的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同时,提升农村的用电安全,必须加快进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本文主要通过在日常工作中所发现的在现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规范、标准不统一,人财物没有有效整合,前期规划与实际现场不符合,配电变压器布局不合理,存在的安全风险高,施工质量不达标,甚至产生重复性投资等浪费现象,结合对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统筹、工程施工前期的规划、工程进度调配、物料的配送流程以及工艺质量管控等各方面的重要性,提出应该针对乡镇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的整改运作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特别是通过该项分析和研究能有效解决在设计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规划不合理等这些突出问题,并通过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这一民生工程,彻底解决农村电网传输中存在的低电压、卡脖子的现象,保证农村居民能用上安全电、放心电,同时也为今后的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的实施及管理明确了目标和方向,对整个改造过程中的控制管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靳福东[4](2011)在《通州区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的后评价研究》文中提出农村电网是农村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的社会影响十分广泛,宏观经济效益明显。论文在经过充分调研,全面总结各区农村电网改造的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的后评价从社会评价、技术评价、财务评价三方面进行论述,建立了农村电网改造后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了多目标评价,最后得到评价结果并结合通州区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前后的状况对进一步的改造提出了建议。本文在深入的案例研究中证明,所提出的后评价方法是实用的、可行的。

刘春伶[5](2008)在《农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的后期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农村电网是农村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1998年开始的全国性大规模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已经完成,开展此类项目的社会效益后评价更具必要性和实用性。本文在详尽研究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农网建设和改造项目的特殊性,客观公正的评价己经完成的农网建设和改造项目对农网投资与运营者带来的经济效益,分析影响经济效益的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从而找出提高农网建设和改造项目经济效益的方法和有效手段,为未来新项目的决策和提高完善投资决策管理水平提出建议,同时也为后评价项目实施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从而达到提高投资收益的目的。

朱登军[6](2008)在《禹州农网改造项目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启动,是为加强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而农网改造项目后评价对改进和完善项目决策水平,提高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客观科学评价农网改造项目的成效,总结农网改造工作经验,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发挥投资效益,以便为下一步电网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已经成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急迫而又崭新的课题。本文首先对项目后评价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介绍,包括项目后评价所包含的具体内容、评价方法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其次按照项目后评价的具体内容结合禹州农网改造实例,建立农网改造后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后评价模型,对禹州农网改造项目从项目过程、电网供电能力、财务后评价、国民经济后评价等多角度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与成功度方法对禹州电网项目改造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我国的电网改造项目进行了总结,为我国农村电网改造项目的后评价与未来的管理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郑燕[7](2007)在《电力投资项目后评价研究及应用》文中提出基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越来越重视投资项目的后评价研究及应用。电力行业的后评价,近几年才开始初步研究,公认的成果尚不多见。本文试图从研究后评价的方法体系入手,对电力投资项目的后评价问题作些探讨,并结合实际进行例证研究,以便为决策部门提供可能的参考。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第一章:回顾国内外投资项目后评价的开展状况及研究水平,针对现有问题,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第二章:对项目后评价的指标和指标体系展开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第三章:从电网项目和电源项目两类投资项目入手,对电力投资项目专项后评价的四个方面展开分析。第四章:总结归纳综合后评价的理论、方法及模型,探讨综合后评价的合理性问题。第五章:对实际的电力投资项目进行后评价,旨在检验本文研究后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第六章:总结全文,归纳创新点,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论文主要有以下创新点:1、从认识论和价值论的角度探讨了电力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本质和特征。2、在研究电力投资项目后评价中常规预测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适应的趋势预测模型。3、建立指标权重模型时,对层次分析法提出了改进,并结合改进AHP和熵权法提出一种变结构权重模型。4、首次将梯度理论引入到项目评价中来,提出用梯度理论的思想指导评价指标的选取和权重的设置。5、通过研究专项后评价与综合后评价的相关问题,建立了电力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方法体系。6、对实际的电力投资项目进行完整的后评价,包括指标体系的建立、权重设置、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罗辉[8](2006)在《南水北调改善南四湖水流水质特性及湖滨带控污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在总结分析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南水北调山东段情况,把山东境内的重要调蓄湖泊南四湖作为研究对象做深入分析。将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与南四湖水生态特性紧密联系,运用调水理论、水文水资源理论、水动力学理论和生态学理论,从水因子的生态作用机理入手,分析研究了调水前后南四湖水流水质特性变化,研究南四湖人工湿地的作用规律、合理布局及湖滨带水质安全防控技术。形成了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污染特点,比较系统、有效、可靠和经济的水质综合保障体系,对指导整个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治污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成果如下: 将水生植物对水流影响的阻力项引入到水深平均二维水动力计算模型,对南四湖在调水后流向改变时各种运行工况下的平面流动分布情况进行了模拟,解决了南四湖输水工程设计中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其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南四湖输水工程的设计决策,指导了辅助工程的规划设计,也为调水后湖区的运行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分析研究了调水前后南四湖污染物浓度场的分布规律和各河流入湖口污染(带)混合区范围及分布特征,预测了南四湖区域加大治污力度后环湖各区域污染物的削减量,模拟了输出南四湖的水质达标情况,对湖内水环境功能进行了分区,为合理制定南四湖流域与湖区的污染治理实施方案,以及河流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和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对影响南四湖生态环境的光、温度、土壤、水和人为干扰几类主要生态因子,建立了由“因素集U、评价集V、模糊关系R”构成的三元体(U,V,R)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为研究进入湖泊的污染物自净规律,根据南水北调东线治污方案,在南四湖周边河流入湖口处建造了人工湿地进行试验研究。该试验研究利用现场试验的方法探讨了芦苇、蒲草及湿地生态对按达标排放的水体中COD、BOD5、总氮(TN)、总磷(TP)等污染物成份的降解作用。以试验结果为计算参数,结合南四湖的自然地理、环境水文、水力学、气象、污水排放等条件,并根据南四湖二维流场、浓度场数值模拟成果资料,进一步研究在南四湖种植芦苇、蒲草湿地布置的原则、位置、宽度、面积及其对污染物的降解效果等,分析湿地系统的各项主要设计参数和未来调水入湖污染物的降解规律,从而为整个东线工程水质污染综合治理方案的落实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张志强[9](2005)在《城乡电网改造项目进度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赤峰地区城乡电网改造项目投资大、项目多、施工复杂、工期紧等问题,论文应用现代项目管理的基础理论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城乡电网改造项目进度管理问题。 论文首先通过对现代项目管理基础理论和发展现状的研究,阐述了其在电力企业应用的必要性。其次通过分析城乡电网改造项目状况,指出了加强城乡电网改造项目进度管理的必要性,并结合案例进行了论述。 论文就城乡电网改造中所遇到的关于影响项目进度的各种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城市电网改造、农网改造及县城城网改造项目在具体实施中所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和方案,为正在进行的农网改造工程和县城城网改造工程实现目标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论文研究结论对赤峰供电公司的工程项目管理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覃杰光[10](2003)在《加快农村二期网改10kV及以下工程进度之我见》文中研究表明 一、前言 二期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已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实施并即将结束。但是,一些地方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指10kV及以下工程,下同)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群众工作做得不够深入,组织施工与管理不够严密,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户表工作不彻底等原因,造成网改工程滞后,功效不高且常出现半拉子工程(如只架设部分线路再无法施工、户表工程没法实施)等不良现象。针对这些情况,笔者依据自己参与灵山县一、二期网改工程的组织与管理实践的积累,就如何加快农村二期网改进度提出一些看法,以期共同探讨。

二、一期网改工程全部竣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期网改工程全部竣工(论文提纲范文)

(1)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复合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解析
        1.2.1 研究对象界定
        1.2.2 相关概念解析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关于产城融合的研究
        1.3.2 关于科技产业园的研究
        1.3.3 现有研究总结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历程与相关理论
    2.1 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历程
        2.1.1 国外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历程
        2.1.2 国内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历程
    2.2 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特征分析
        2.2.1 产城融合理念的特征解读
        2.2.2 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的特征
    2.3 相关理论分析
        2.3.1 共生理论
        2.3.2 紧凑城市理论
        2.3.3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的现状问题与设计目标
    3.1 国内科技产业园的现状问题
        3.1.1 调研对象选取与框架确立
        3.1.2 园区孤立封闭,与城市融合度较低
        3.1.3 功能配置失衡,难以满足产业发展
        3.1.4 街道形象单一,缺乏活力与特色
        3.1.5 空间形态单一,忽视人文关怀
    3.2 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复合化的必要性
        3.2.1 城市土地复合利用的要求
        3.2.2 园区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
        3.2.3 中小企业群体发展的要求
        3.2.4 人群多样化多层次的要求
    3.3 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的复合化设计原则
        3.3.1 整体协同原则
        3.3.2 多样混合原则
        3.3.3 高效可达原则
        3.3.4 弹性适应原则
    3.4 基于现状问题的科技产业园复合化设计目标
        3.4.1 园区与城市的融合互动:促进资源共享
        3.4.2 功能配置的复合化:满足多样需求
        3.4.3 交通组织的复合化:增加街道活力
        3.4.4 空间组织的复合化:关注人性体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与城市的融合互动设计
    4.1 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与城市互动的构建基础
        4.1.1 从产城分离转向产城融合的园城关系
        4.1.2 科技产业园作为城市产业空间更新的组成部分
        4.1.3 科技产业园作为城市交通空间体系的组成部分
        4.1.4 科技产业园作为城市社区生活的综合服务配套
    4.2 科技产业园回归城市的选址互动
        4.2.1 科技产业园的选址分析
        4.2.2 科技产业园回归城市的方式
        4.2.3 科技产业园的选址策略
    4.3 科技产业园与城市交通的整合衔接
        4.3.1 使用人群的交通行为特征分析
        4.3.2 与城市交通站点的衔接分析
        4.3.3 与城市道路网络的整合设计
        4.3.4 与未来地铁站点的预接设计
    4.4 科技产业园与周边地块的融合共享
        4.4.1 科技产业园周边用地类型分析
        4.4.2 沿园区边界布置共享设施
        4.4.3 园区的适度开放与分区管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内部规划的复合化设计
    5.1 科技产业园内部规划要素分析
        5.1.1 由单一产业园区转向综合型园区的规划布局
        5.1.2 科技产业园的功能要素分析
        5.1.3 科技产业园的内部交通要素分析
        5.1.4 科技产业园的空间要素分析
    5.2 科技产业园功能配置的复合化设计
        5.2.1 适应多种产业活动的产业功能配置
        5.2.2 构建宜业宜居园区的生活服务功能配置
        5.2.3 形成创新软环境的产业服务功能配置
        5.2.4 促进各类功能有机融合的多维复合
    5.3 科技产业园内部交通组织的复合化设计
        5.3.1 高效分流的动态交通组织
        5.3.2 高效复合的静态交通布局
        5.3.3 整合多种功能的交通空间
    5.4 科技产业园空间组织的复合化设计
        5.4.1 适应不同规模企业的复合型产业空间
        5.4.2 适应人群多样使用的复合型服务空间
        5.4.3 适应人群交往行为的复合型开放空间
        5.4.4 复合未来发展需求的分期开发模式
        5.4.5 复合文化要素的整体空间环境营造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复合化设计实践
    6.1 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复合化策略总结
        6.1.1 科技产业园与城市的融合互动策略总结
        6.1.2 科技产业园内部规划的复合化策略总结
    6.2 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项目设计实践
        6.2.1 项目概况及场地环境
        6.2.2 园区与城市融合互动的设计策略应用
        6.2.3 园区内部规划的复合化设计策略应用
    6.3 科技产业园复合化设计实践应用的反思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科技产业园访谈录
附录三 案例汇总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国有企业公共责任研究 ——以国网鄂州供电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路线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国有企业
        2.1.2 公共责任
        2.1.3 国有企业公共责任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政府失灵理论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3 国网鄂州供电公司履行公共责任的必要性与内容现状
    3.1 国网鄂州供电公司履行公共责任的必要性
    3.2 国有企业公共责任的内容
        3.2.1 政治责任
        3.2.2 经济责任
        3.2.3 社会责任
        3.2.4 环境责任
        3.2.5 道德责任
    3.3 国网鄂州供电公司履行公共责任现状
        3.3.1 国网鄂州供电公司简介
        3.3.2 国网鄂州供电公司履行政治责任
        3.3.3 国网鄂州供电公司履行经济责任
        3.3.4 国网鄂州供电公司履行社会责任
        3.3.5 国网鄂州供电公司履行环境责任
        3.3.6 国网鄂州供电公司履行道德责任
4 国网鄂州供电公司履行公共责任现存问题及产生原因
    4.1 国网鄂州供电公司履行公共责任现存问题
        4.1.1 社会服务投入偏少
        4.1.2 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力
        4.1.3 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存在
        4.1.4 侵犯员工合法权益现象仍有
    4.2 国网鄂州供电公司履行公共责任现存问题产生原因
        4.2.1 公共责任意识不强
        4.2.2 履行公共责任制度建设滞后
        4.2.3 政府监管缺位
5 国网鄂州供电公司提高履行公共责任能力的对策
    5.1 提升国网鄂州供电公司的公共责任意识
        5.1.1 增强公共责任意识
        5.1.2 加强公共责任意识教育
        5.1.3 推进公共责任企业文化建设
    5.2 提高国网鄂州供电公司履行公共责任的内部治理水平
        5.2.1 完善国网鄂州供电公司公共责任治理体系
    5.3 强化政府对国网鄂州供电公司履行公共责任的监管
        5.3.1 准确定位政府监管职能
        5.3.2 加大政府立法执法力度
        5.3.3 充分利用社会监督力量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科研成果
致谢

(3)乡镇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管理研究 ——以胶州石家花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乡镇农村电网
        2.1.2 农村电网升级改造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项目管理
        2.2.2 风险管理
        2.2.3 预警机制
        2.2.4 组织机构
第三章 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项目国内外经验借鉴
    3.1 国外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经验教训
        3.1.1 美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经验教训
        3.1.2 欧洲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经验教训
    3.2 国内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经验教训
        3.2.1 北京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经验教训
        3.2.2 上海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经验教训
第四章 乡镇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的现状与过程管理
    4.1 乡镇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项目的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
        4.1.1 现状分析
        4.1.2 影响因素
        4.1.3 风险的识别
    4.2 乡镇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过程管理
        4.2.1 乡镇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流程
        4.2.2 乡镇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计划
        4.2.3 乡镇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组织
        4.2.4 乡镇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过程控制
        4.2.5 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中低压项目管理建设总流程图
        4.2.6 乡镇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竣工验收
        4.2.7 乡镇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绩效考核
第五章 案例研究:胶西石家花园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项目研究
    5.1 胶西石家花园村电网升级改造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
        5.1.1 现状分析
        5.1.2 影响因素
        5.1.3 存在的问题
    5.2 石家花园村电网升级改造过程管理
        5.2.1 农村电网改造计划
        5.2.2 农村电网改造组织
        5.2.3 农村电网改造过程控制
        5.2.4 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成效
    5.3 石家花园村电网升级改造过程改进办法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通州区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的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2 选题的意义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项目后评价的研究动态及其主要内容
    2.1 项目后评价的研究动态
    2.2 项目后评价的涵义
    2.3 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
    2.4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章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的社会评价
    3.1 社会评价的含义
    3.2 农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原则及其方法思路的确定
    3.3 社会评价的指标体系
    3.4 社会评价辅助方法—逻辑框架分析法
第四章 农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的技术评价
    4.1 农网改造项目技术评估指标体系
    4.2 指标权重研究
第五章 农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的财务评价
    5.1 财务评价的基本概念
    5.2 项目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5.3 农网建设与改造项目财务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5.4 农网建设与改造项目基础数据采集与处理
第六章 通州区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的后评价研究结论
    6.1 通州区农村用电情况及网改情况介绍
    6.2 评价数据资料的获取
    6.3 通州区网改后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5)农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的后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2 选题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基本框架
第二章 项目后评价的研究动态及其主要内容
    2.1 项目后评价的研究动态
        2.1.1 国外研究动态
        2.1.2 国内研究动态
    2.2 项目后评价的涵义
    2.3 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
        2.3.1 后评价的内容范围
        2.3.2 后评价的基本内容
        2.3.3 项目后评价的方法
    2.4 农网建设与改造项目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章 农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的社会评价
    3.1 社会评价的定位
    3.2 社会评价的思路
    3.3 社会评价的指标体系
        3.3.1 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3.3.2 社会评价指标内涵界定
        3.3.3 社会评价指标的计算说明
        3.3.4 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3.3.5 定量指标的计算
        3.3.5.1 有无对比法
        3.3.5.2 隶属函数
        3.3.6 定性指标的计算
        3.3.7 模糊综合评价
        3.3.7.1 模糊综合评价的一般形式
        3.3.7.2 对评价结果的分析
        3.3.8 定量综合评价的适用条件
    3.4 社会评价辅助方法——逻辑框架分析法
第四章 农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的技术评价
    4.1 农网改造项目技术评价指标体系
        4.1.1 技术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
        4.1.2 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1.2.1 农网动态性能的技术评价指标
        4.1.2.2 农网静态性能的技术评价指标
        4.1.3 技术评价指标的含义
    4.2 指标权重研究
        4.2.1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
        4.2.1.1 层次分析法
        4.2.1.2 主成分分析法
        4.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4.3 综合模糊评价方法
        4.3.1 综合模糊评价方法框架
        4.3.2 单因素模糊评价
        4.3.2.1 模糊集合的概念
        4.3.2.2 单因素模糊隶属函数模型
        4.3.2.3 单因素模糊评价得分的计算
        4.3.3 各指标模糊评价模型的确定
第五章 农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的财务评价
    5.1 财务评价的基本概念
    5.2 项目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5.2.1 财务评价的盈利能力指标
        5.2.2 财务评价的偿债能力指标
    5.3 农网建设与改造项目财务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5.4 农网建设与改造项目基础数据采集
        5.4.1 农网数据收集与处理的有关原则
        5.4.2 农网基本参数处理方法
第六章 研究结论、局限及其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取得的成绩
        6.1.2 存在的不足
    6.2 论文的局限性
    6.3 对今后农网建设与发展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6)禹州农网改造项目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所做工作及意义
第二章 电网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与方法
    2.1 电网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内容
    2.2 项目后评估的常用方法
    2.3 模糊综合评价
    2.4 评价方法应用注意的问题
第三章 禹州农网改造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1 禹州农网改造项目概况
    3.2 禹州农网改造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第四章 禹州农网改造项目实施过程后评估
    4.1 评价时点的选取
    4.2 评价指标体系
        4.2.1 项目前期筹备及决策情况
        4.2.2 项目实施准备工作情况
        4.2.3 项目建设实施情况
        4.2.4 项目运行情况
    4.3 结论
第五章 禹州农网改造技术性能评估
    5.1 大电网简介
    5.2 110kV 电网现状评估
        5.2.1 110kV变电站情况
        5.2.2 110kV线路情况
        5.2.3 110kV电网运行分析
    5.3 35kV 电网现状评估
        5.3.1 35kV变电站情况
        5.3.2 35kV线路概况
        5.3.3 35kV电网运行分析
    5.4 高压设备投运年限分析
        5.4.1 变压器投运年限分析
        5.4.2 高压线路投运年限分析
    5.5 禹州电网正常运行方式分析
        5.5.1 基础数据分析
        5.5.2 潮流分析
    5.6 中压配电网技术评估
        5.6.1 中压配电网概况
        5.6.2 中压出线间隔统计
        5.6.3 中压馈线分析
        5.6.4 中压配变装设情况分析
        5.6.5 中压开关装设情况统计
        5.6.6 中压配网主要运行指标
        5.6.7 配变负载率情况分析
        5.6.8 线路最大电压降
    5.7 技术评估总结
        5.7.1 35kV及以上电网存在问题
        5.7.2 中压电网存在问题
        5.7.3 电网数据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 禹州电网改造项目财务后评价与国民经济后评价
    6.1 禹州电网改造项目财务后评价
        6.1.1 盈利能力分析
        6.1.2 偿债能力分析
    6.2 禹州电网改造项目国民经济后评价
        6.2.1 国民经济评价
        6.2.2 社会评价
        6.2.3 项目持续性评价
第七章 禹州电网改造项目综合评价
    7.1 模糊综合评价
        7.1.1 分析计算
        7.1.2 综合评价的结论
    7.2 项目总体成功度评价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附图1 禹州电网正常运行方式潮流图

(7)电力投资项目后评价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电力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概念、特征及研究意义
        1.2.1 项目后评价的内涵
        1.2.2 电力投资项目的特点
        1.2.3 电力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本质及特点
        1.2.4 论文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
    1.3 投资项目后评价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项目后评价的发展
        1.3.2 国外项目后评价的研究成果
        1.3.3 我国项目后评价的发展
        1.3.4 我国项目后评价的研究成果
        1.3.5 我国电力行业项目后评价的发展
    1.4 现有后评价方法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第二章 电力投资项目后评价指标及指标体系的研究
    2.1 指标和指标体系的基本理论
        2.1.1 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
        2.1.2 指标体系在项目后评价中的地位
        2.1.3 电力投资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
        2.1.4 后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2.2 后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
        2.2.1 指标的检验内容
        2.2.2 定量指标的筛选
        2.2.3 定性指标的计算与合成
    2.3 指标的预处理
        2.3.1 指标的无量纲化
        2.3.2 指标的预测
    2.4 指标权值的确定
        2.4.1 传统赋权法及比较分析
        2.4.2 优化权重模型的建立
    2.5 梯度理论在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2.5.1 梯度理论在选择指标时的应用
        2.5.2 梯度理论在设置指标权重中的应用
    2.6 本章小节
第三章 电力投资项目专项后评价
    3.1 电力投资项目技术后评价
        3.1.1 电源投资项目的技术评价
        3.1.2 电网投资项目的技术评价
    3.2 电力投资项目财务后评价
        3.2.1 电力投资项目财务评价的发展
        3.2.2 电力投资项目财务后评价的常用指标
        3.2.3 财务评价分析表
        3.2.4 敏感性分析
        3.2.5 电力行业财务后评价的特殊性
    3.3 电力投资项目国民经济评价
        3.3.1 国民经济评价的特点
        3.3.2 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的比较
        3.3.3 电力投资项目进行国民经济评价的必要性
        3.3.4 电力投资项目进行国民经济评价的费用与效益
        3.3.5 国民经济评价的主要指标
    3.4 电力投资项目影响后评价
        3.4.1 社会影响后评价
        3.4.2 环境影响后评价
        3.4.3 可持续性后评价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电力投资项目综合后评价
    4.1 电力投资项目综合后评价的概念及过程
    4.2 电力投资项目综合后评价的分类
    4.3 电力投资项目综合后评价方法的评析
        4.3.1 方法介绍
        4.3.2 方法评述
    4.4 综合评价的合理性
        4.4.1 “综合”的合理性问题
        4.4.2 不设单一指标综合后评价的框架与方法
        4.4.3 设置单一指标综合后评价框架与方法
        4.4.4 综合评价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4.5 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4.5.1 综合方法的几种模型
        4.5.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4.5.3 模糊综合评价中隶属函数的确定
    4.6 本章小节
第五章 电力投资项目后评价案例分析
    5.1 项目背景与概况
    5.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2.1 农网建设项目的特点
        5.2.2 指标体系模块的确定
        5.2.3 单项评价模块的定位
        5.2.4 综合后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5.2.5 关于国民经济评价的说明
    5.3 权重的设置
        5.3.1 主观权重的确定
        5.3.2 客观权重的确定
        5.3.3 组合权重的确定
    5.4 综合后评价模型的建立
        5.4.1 评价标准的确定模型
        5.4.2 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后评价方法
        5.4.3 后评价模型与方法
    5.5 河北徐水评价实例
        5.5.1 网改的状况
        5.5.2 评价结论及说明
        5.5.3 总结与建议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的总结
    6.2 课题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详细摘要

(8)南水北调改善南四湖水流水质特性及湖滨带控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山东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1.1.2 调水对水生态影响的科学问题
    1.2 国内外调水研究进展
        1.2.1 国外流域调水工程
        1.2.2 国内调水工程及其研究
        1.2.3 跨流域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1.3 生态环境需水理论
        1.3.1 水因子的生态机理
        1.3.2 几个基本概念
        1.3.3 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理论
    1.4 跨流域调水理论
        1.4.1 水资源承载能力
        1.4.2 调水理论
    1.5 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6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南四湖生态特性
    2.1 南水北调工程概况
    2.2 南四湖流域概况
        2.2.1 南四湖在南水北调东线调水中的地位
        2.2.2 南四湖流域特性
        2.2.3 南四湖几何特性
    2.3 南四湖流域污染现状
    2.4 南四湖水生动植物特性
        2.4.1 南四湖水生植物特性
        2.4.2 南四湖水生动物特性
    2.5 调水前后南四湖生态特性变化
        2.5.1 调水前南四湖生态特性
        2.5.2 调水后南四湖生态特性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入湖水体改善南四湖水流水质特性研究
    3.1 研究思路
    3.2 南四湖二维水流流场数值模拟分析
        3.2.1 南四湖生态和环境特性
        3.2.2 模型描述
        3.2.3 模型参数率定
        3.2.4 模型验证和参数选取分析
        3.2.5 流场预测成果比较
        3.2.6 结论
    3.3 南四湖二维水质浓度场数值模拟分析
        3.3.1 建立数学模型
        3.3.2 研究思路和水力计算条件与浓度计算参数
        3.3.3 浓度场数值模拟计算及成果分析
        3.3.4 结论
    3.4 南四湖水质模型评价
        3.4.1 南四湖生态环境主要响应因子
        3.4.2 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入湖污染物控制技术研究
    4.1 南四湖入湖污染物控制技术
    4.2 南四湖人工湿地处理型式选择
    4.3 人工湿地减污原理
        4.3.1 人工湿地中各种因子及其作用
        4.3.2 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机理
    4.4 南四湖人工湿地试验系统设计
    4.5 湿地底泥中污染物沉积与释放机理
    4.6 试验数据及其结果分析
        4.6.1 试验环境
        4.6.2 COD的去除
        4.6.3 BOD_5的去除
        5.6.4 总磷(TP)的去除
        4.6.5 总氮(TN)的去除
    4.7 南四湖人工湿地控污面积计算
        4.7.1 人工湿地控污面积估算
        4.7.2 人工湿地布置原则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南四湖湖滨带水质安全防控措施研究
    5.1 南四湖入湖污染物构成及缘由
        5.1.1 入湖主要污染物构成分析
        5.1.2 缘由分析
    5.2 湖滨带入湖污染物整治措施
        5.2.1 农业面污染源控制措施
        5.2.2 湖滨和湖面区域面源污染控制
        5.2.3 截污导流工程及污水资源化措施
        5.2.4 入湖口及湖滨带生态工程建设
    5.3 水质安全控制流程及目标可达性分析
        5.3.1 水质安全控制流程
        5.3.2 水质目标可达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及参考资料】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承担研究课题】

(9)城乡电网改造项目进度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必要性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途径
2 相关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项目管理
        2.1.2 项目计划
        2.1.3 项目进度控制与管理
    2.2 国际项目管理的研究发展现状
    2.3 中国项目管理的研究发展现状
3 城乡电网改造项目实施的背景和目标
    3.1 我国城乡电网改造前后的状况和目标
    3.2 赤峰电网状况
    3.3 赤峰城乡电网改造目标
4 城乡电网改造项目计划和进度控制
    4.1 电力项目控制与管理模式
        4.1.1 电力项目计划管理
        4.1.2 电力项目计划工作流程
    4.2 网改项目实施中的进度控制与管理
        4.2.1 项目进度控制
        4.2.2 建立三级计划进度管理体系
        4.2.3 三级计划进度管理体系的贯彻途径
        4.2.4 三级计划进度管理体系的工作流程
        4.2.5 项目进度动态监测
    4.3 计划、统计和信息管理
        4.3.1 计划、统计报表的编制与传递
        4.3.2 信息管理
        4.3.3 竣工资料的管理
5 乌丹-热水送电线路工程的进度控制与管理
    5.1 工程概况
    5.2 项目施工组织管理
        5.2.1 建立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5.2.2 项目进度计划和网络计划图的编制
        5.2.3 施工前进度控制
        5.2.4 施工过程中进度控制
        5.2.5 施工后进度控制
        5.2.6 项目进度计划的检查与评价
    5.3 工程进度拖延原因分析
        5.3.1 项目计划变更的影响
        5.3.2 物资供应方面的影响
        5.3.3 建设场地占用出现的干扰
        5.3.4 地质资料不准确的影响
        5.3.5 突发事件的影响
    5.4 解决项目进度拖延的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四、一期网改工程全部竣工(论文参考文献)

  • [1]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复合化设计研究[D]. 罗梦婕.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2]国有企业公共责任研究 ——以国网鄂州供电公司为例[D]. 李霞. 三峡大学, 2019(06)
  • [3]乡镇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管理研究 ——以胶州石家花园为例[D]. 王明旭. 青岛大学, 2016(04)
  • [4]通州区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的后评价研究[D]. 靳福东. 南华大学, 2011(01)
  • [5]农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的后期评价[D]. 刘春伶.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8(02)
  • [6]禹州农网改造项目后评价研究[D]. 朱登军.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8(02)
  • [7]电力投资项目后评价研究及应用[D]. 郑燕.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7(02)
  • [8]南水北调改善南四湖水流水质特性及湖滨带控污技术研究[D]. 罗辉. 河海大学, 2006(08)
  • [9]城乡电网改造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 张志强. 大连理工大学, 2005(01)
  • [10]加快农村二期网改10kV及以下工程进度之我见[J]. 覃杰光. 广西电业, 2003(10)

标签:;  ;  ;  ;  ;  

一期网络改造工程已完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