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部学说的一条主线。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价值”认识的基本逻辑,是准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价值理论的钥匙和敲门砖。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价值”认识的基本逻辑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客观动态意义上的哲学逻辑;二是作为有用性意义上的评价逻辑;三是基于关系意义上的本源逻辑;四是实现社会主义意义上的实践逻辑;五是立足人民性意义上的本质逻辑。
【关键词】马克思 恩格斯 价值 逻辑
马克思恩格斯一生的理论贡献是彪炳史册的,其中最为突出的贡献莫过于提出一整套科学而系统的社会主义学说。毫不夸张地说,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学说改变了资本主义时代,也开创了社会主义时代。纵观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学说,一条非常重要的主线将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社会主义学说有机地贯穿衔接起来,这条主线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理论回答了社会主义学说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明确了社会主义学说总的原则和基本方向。因此,价值理论在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中地位极其重要,说是“基石”也不为过。马克思恩格斯对价值认识的逻辑思路是非常清晰而鲜明的,从理论逻辑上如此,从实践逻辑上同样如此。要想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理论,关键是深入地剖析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价值”认识的基本逻辑。
降雨水样在空旷地使用3个塑料槽收集;穿透雨水样采用林内布设3个雨水收集槽的方法收集,放置时水槽上覆盖一层纱网防止枯枝落叶进入;根据样地每木检尺结果,选择有代表性的落叶松和白桦各3株,使用塑料软管分别螺旋状缠绕于树干的方法收集树干径流水样[4],落叶松开裂树皮要削刮平整;取原状枯落物平铺于用纱布包裹的3个塑料盆上收集枯落物渗透水水样,为增加收集量,塑料盆摆放在林窗位置;坡面径流水样利用坡面径流场收集。以上收集的同类水样混合在一起测量总量。取样时间为2017年7月13日、7月26日、8 月12日,3次采集水样进行分析。
一、价值的哲学逻辑:客观的动态的发展范畴
马克思恩格斯对价值的认识是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的方法论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哲学逻辑在诠释价值的客观性和动态性方面尤为突出和鲜明。纵观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著述,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坚持价值的客观性,从不把价值看作是一个单一的静态的范畴,而是在理论和实践动态发展中不断加深对价值的认识。
恒载、活载对于大部分公路简支箱梁桥来说是需要主要考虑的荷载,研究预应力简支箱梁在这两种荷载下的剪力滞效应是相当有必要的。本文将箱梁的自重和等效的车轮集中力加上,得到不同的预应力度下的剪力滞系数沿跨径的纵向分布。本小节所有横向坐标表示的都是桥梁纵向位置坐标,分别取预应力度为1(跨中截面底板无拉应力)和0.5(部分预应力结构),得到如图9所示。
1.实在的客体才有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坚持价值范畴的唯物属性,认为价值范畴不是人们的主观想象,也不是人们虚构的观念的东西,而是实在的客观存在,明确肯定了价值的物质属性。马克思对“价值”的认识可以说是与其唯物主义观同步开始的。早在1840年的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在论证世界的物质性时使用了“价值”范畴,并且明确了“价值”的物质性,“同时作为唯一实在的客体,它本身具有价值和意义”[1]。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分析德谟克利特哲学时,认为尽管人们通过主观认识世界,但是世界并没有因为主观的认识而失去其客观的现实性,并且进一步指出,正是因为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决定了世界的价值性,即客观存在的世界具有价值。也就是说,马克思是在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基础上进而论证了世界的价值性。不难看出,马克思认识价值的客观性逻辑首先是肯定事物的客观性,然后再论证其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价值性。马克思在界定价值时,非常重视克服价值的唯心主义倾向,明确地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2]。通过这段话,已经可以明显地看出,马克思提出价值学说从一开始就坚持了价值的唯物属性,通过批判唯心主义在哲学高度上来论证价值的物质性。马克思关于价值范畴的唯物属性认识与其整个社会主义学说在逻辑上是一致的,都坚持唯物属性原则。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把价值和现实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地统一起来,将价值从客观实在物中抽象出来。这是马克思恩格斯认识价值的关键切入点,是马克思恩格斯价值学说成就的重要体现,为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学说开辟了一条重要的路径。
2.价值是社会必要劳动的凝结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价值范畴的物质性的论证,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将价值与人的劳动相联系。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劳动作为人和社会存在的实践基础,本身就是一种物质存在方式。马克思恩格斯在肯定劳动范畴的物质性前提下,通过劳动这个纽带将价值与人和社会结合在一起考察,并以此为切入口剖析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这是马克思恩格斯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关于价值学说的重要贡献。马克思提出的价值论,很多时候被称为劳动价值论,其原因在于马克思将价值与劳动紧紧联系起来,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并且是衡量和评价价值的尺度。恩格斯在和杜林论战时,深刻阐明了价值与劳动的关系,认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劳动扮演了生产产品和价值的双重功能,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始终是和劳动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劳动才赋予一定劳动产品的价值,“价值本身只不过是物化在某个物品中的、社会必要的人的劳动的表现”[3]。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价值是人的一般劳动凝结的思想符合其一贯坚持的唯物主义原则,其实质在于将价值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马克思恩格斯以劳动作为切入点论证价值范畴,认为价值是以商品的使用价值为基础的,然后从具体的使用价值抽象出人类的一般劳动。凝结了劳动的价值范畴反映的是劳动与人的关系,以劳动为视角解释价值范畴,实际上是坚持了价值的唯物属性。
俩人正撕扯着,“哥哥,快帮我包包。”何北捂着流血的额头走了过来,一特打眼的二十出头的女孩还搀着他的胳膊。
3.价值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范畴
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制度时,明确用政治经济学原理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价值的内涵。这就是,资本主义赖以存在的私有财产占有制度的运行方式是通过商品的交换活动来实现的,这种活动的中介,不是体现在形式和表象的商品交换关系,而是这种商品交换关系的抽象,即价值。“进行交换活动的人的中介运动,不是社会的、人的运动,不是人的关系,它是私有财产对私有财产的抽象的关系,而这种抽象的关系是价值。”[12]从这个论述中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价值是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联系的范畴,是私有财产关系的抽象。这是马克思阐述的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是基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视角,在考察了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关系后,得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在这里,马克思将价值关系定位在抽象层面上,不是从表象上可以感知,也不是从表面可以具体把握的。从抽象的关系角度定位和把握价值,是马克思认识价值内涵的一个独特视角,不仅从根本上把价值与其他的社会关系区别开来,也明确地与使用价值区别开来。除此之外,马克思也肯定了价值关系的存在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产生的特殊关系,是在商品交换关系以及私有财产制度产生之后的必然产物,“在价值中已经包含着私有财产的外化这一规定”[13]。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关系催生了价值的产生,而价值也成了批判和揭露资本主义的关键所在。
二、价值的评价逻辑:事物的有用性范畴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著述中,对价值内涵的阐述,有两个特点非常明显:一个是在严格学术边界前提下对价值进行界定和规范,形成独具自己学说特点的价值内涵认识;另一个是遵循学界已有的关于价值内涵的界定同时融入自己的学术理解,形成既符合学界又符合自己学说实际需要的一般性价值认识。从第二个特点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对“价值”内涵的认识符合价值一般的和通行意义上的规定,就是事物的有用性范畴,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形成对价值的专门和特定认识前比较多地运用的价值内涵。
1.价值表现为科学性和批判性
马克思在早期使用价值一词时,是对当时学界已有价值范畴的遵循和运用,这其中就包括价值作为科学性和批判性内涵的运用。“任何一个民族,……它也不能解脱迷信的枷锁;无论关于自己,还是关于神,它都没有形成有价值的、真正的概念。”[5]这段话非常清晰地表达了马克思对价值内涵的认识是在科学性层面上阐释的。马克思在批判宗教和迷信时,谈到了由于受宗教和迷信的压抑和束缚,人无法形成对于世界科学的认识,价值不仅体现不出来,也根本实现不了。马克思是在批判以宗教和迷信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价值思想,这时马克思已经开始展露其唯物主义的思想萌芽。可以说,这是马克思在向唯心主义发出批判的号角,也是在为自己的新哲学进行奠基。早期的马克思在阐述价值思想时,其着眼点不是构建自己独有的价值体系,而是运用当时已有的价值概念作为手段实现自己的价值批判。尽管马克思阐述的是对已有的价值内涵的认识,但是在这个价值认识中渗透了自己深刻的哲学思想,是关于价值内涵的深层次的认识。从马克思的这段论述中,也可以看出马克思阐述价值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这就是批判。马克思的价值思想的形成和开端就是从批判起源的,这就使得马克思的价值学说具有浓厚的批判色彩,这一特点贯穿于马克思价值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价值表现为个人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实践在社会主义价值实现中的决定性作用,认为无产阶级的实践才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的唯一途径,通过实践把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变成现实才是马克思恩格斯价值学说的真谛。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批判一切旧思想和理论缺乏实践的局限性,还在自己的价值学说中坚决避免出现空想倾向。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只有通过实践能够实现的价值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否则就是空想,“我思想中存在的事物永远不会变为现实中的事物,因而它也就只能具有想像中的事物的价值,也就是只有想像的价值”[15]。从马克思恩格斯这段论述,不难看出,价值是与实践相联系的范畴,脱离实践的价值只是想象中的价值,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也是根本实现不了的价值。因此,在提出社会主义价值的同时,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和强调实践,主张通过实践,尤其是革命实践实现社会主义价值。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学说之前,为了划清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尤其有必要澄清与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边界,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明确提到真正的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将社会主义立足于无产阶级的实践,肯定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强调无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主义革命实践并且明确表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当家做主。
3.价值是评价事物的尺度
马克思恩格斯价值学说不仅包含学理层面,同样包含评价层面,用价值来评价各种现象的本质、原因及发展趋势是价值内涵认识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方面。价值评价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价值体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恩格斯的很多重要的观点都可以从价值评价学说中得到诠释。可以说,作为判断分析衡量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发展趋势的重要方式,价值评价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价值学说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早期的马克思就敏感地意识到了价值评价在批判资本主义方面的重要意义,认为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是资本主义一切罪恶的根源,而且可以通过价值来评价,“衡量这一内容的尺度就是衡量罪行的尺度。对于财产来说,这种尺度就是它的价值”[7]。随着马克思价值学说的逐渐完善,尤其是真正形成其商品价值思想后,这一批判性的价值评价思想就更为鲜明和突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通过交换价值将一切精神或者物质的东西变成可交换的东西,而这些现象和行为是可以通过价值来评价的。在马克思眼中,通过价值评价出来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罪恶。不得不说,马克思通过价值评价思想,表达了他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强烈不满以及对资本主义灭亡趋势的基本判断。不难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基于私人占有关系提出的价值评价思想,体现出了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本质的基本判断,也体现了对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
4)由长园深瑞的厂家技术人员对#2接地变保护装置的“控制插件”进行更换,更换后通过拉开控制电源的方式模拟控回断线,发现告警信号仍不能复归。后又将更换前的控制插件换回至装置中,并进行就地手动分合开关、保护传动开关、防跳功能试验,以及后台远方分合开关,一切正常。
三、价值的本源逻辑:关系范畴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价值思想带有浓厚鲜明的人民性,首先在于他们的人民立场。马克思恩格斯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们革命的依靠力量是人民,他们奋斗的目的也是为了人民。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理论总的指向非常清晰,就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学说也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谋求解放的指导思想。“他是科学上的革命家,是运用科学的革命家,他登上了科学的最高峰,是为了从那里走向人民,使科学成为人民的共同财富”[17]。马克思如此,恩格斯同样如此。这一清晰的人民立场既鲜明地体现在他们的价值学说中,同样鲜明体现在他们的社会主义学说之中。不可否认,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立场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与他们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分不开,但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立场更多来源于对科学的态度。正是从科学出发,无论从批判资本主义价值方面,还是论证社会主义价值方面,马克思恩格斯价值学说的人民立场以浓厚的科学性为前提。
1.价值是世界与人的深层次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够构建伟大的符合理论和实践发展需要的价值体系,就在于他们真正地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科学的方法论要求马克思恩格斯认识价值不能停留在表面,而应该透过价值现象探究价值本质。“世界和人类关系也不能只从最表面的假象的角度去看;必须认识到,这种观点是不适于用来判断事物的价值的。”[9]马克思认为,认清事物的价值必须突破世界和人关系的假象,不能受世界和人关系表面的迷雾干扰,马克思的这一思想非常重要,实际上就是在根本上突破唯心主义哲学的束缚,对于理解和把握价值内涵指明了基本的哲学方向。在哲学层面,价值不是脱离人存在的孤立的哲学范畴,价值归根结底还是存在于人与世界的关系中,是一种关系范畴。从人与世界关系来认识和判断价值的内涵,是马克思恩格斯基于科学方法论提出的基本原则。马克思这一观点,是从关系角度揭示价值的哲学本质,即将价值看作是一种世界与人的关系。通过马克思这段关于价值内涵的阐述,可以看出,从关系的角度出发研究价值成为马克思一如既往坚持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和构建价值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实现社会主义提供理论指导,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价值学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这一基本认知形成系统的关于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目标,简单来说,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真正价值,“胡乱思考‘真正价值’的一切社会糊涂虫的显著特征,就在于他们想象,在目前的社会中,工人没有获得他的劳动的全部‘价值’,而社会主义的使命就是要矫正这种情况”[14]。尽管这段论述体现的是恩格斯批判空想社会主义对于社会主义价值实现的“胡乱思考”,也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对于价值理解的偏差,但是不得不说,空想社会主义者同样也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那就是社会主义是真正价值得以实现的理想社会形态。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理论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价值理论有着本质的不同,区别在于空想社会主义没有将价值目标的实现立足于实践,而仅仅是止步于“想象”。马克思恩格斯更多地关注的是自己的价值理论对于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实现。这一立足于科学认识基础上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必然会在实践中遭遇来自不同立场价值理论的冲击甚至是挑战,而且这种来自理论上的挑战会伴随着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价值目标提出到实现的始终。这也是为什么马克思恩格斯很多价值理论都是在论战中提出并逐渐完善的。
2.价值内涵源于满足关系
随着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和运用价值范畴的逐渐深入,价值学说在理论研究和论战方面的地位和重要性越发地凸显,对价值内涵进行学术性的梳理和总结显得十分必要,尤其是要廓清价值内涵的“源”是什么,“‘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因而,这也是‘价值’的种概念”[10]。马克思以批判的视角论证资产阶级学者关于价值概念认识的偏差,认为其混淆了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关于价值内涵的认识,把价值看作是人与外界物的关系范畴,实际上就是对价值是关系范畴的总结性的阐述,在学术上肯定了价值内涵的源。这一价值内涵的认识,不仅肯定了其价值内涵一般性的方面,而且为厘清不同类别的价值内涵之间的联系指明了方向。马克思将价值引入政治经济学领域,提出了商品价值理论,并赋予了价值新的更加明确的含义,标志着马克思价值学说完全成熟。肯定马克思在经济领域的价值内涵不等于否定其他领域的价值内涵,除了论证商品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在其他领域也多次使用了价值一词,这些不同时期和场合出现的价值范畴与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范畴有着很大的不同。在马克思提出并构建了严格系统的商品价值体系后,在学术上厘清马克思恩格斯著述中不同价值内涵之间的联系,就显得非常必要。马克思恩格斯在经济学领域之外使用的价值概念也应该予以肯定,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把马克思的价值孤立于经济学领域的“商品价值”上,就会产生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混乱。
3.在资本主义社会价值是剥削关系的集中体现
与历史上的任何剥削有着显著的不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具有很强的欺骗性,是一种被表面看似没有剥削的经济社会关系所遮蔽的剥削。被资本主义的表面公平所迷惑,无产阶级无法准确找到自己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定位。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是马克思恩格斯极为艰巨而关键的理论任务,这个任务是在价值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著作中,关于价值的论述,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学说占了较大的篇幅,而且以“剩余价值”为代表的价值学说在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体系中也独树一帜,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地位。不仅如此,“剩余价值学说”也成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学说有别于其他社会主义学说的关键。基于此,很多时候学界所称谓的马克思恩格斯价值理论,也大多是指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理论。马克思将价值作为切入点,一步一步地、一层一层地剥掉遮盖资本主义剥削的外衣,得出资本主义一切的剥削关系和剥削关系的一切都隐藏在价值之中的重要结论。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价值是各种剥削关系的高度凝结,只要科学揭示价值的实质,就揭开了剥削的秘密,就等于是把资本主义剥削关系赤裸裸地呈现出来,“对资产者来说,只有一种关系——剥削关系——才具有独立自在的意义;……这种利益的物质表现就是金钱,它代表一切事物,人们和社会关系的价值”[11]。从马克思的这段表述,不难看出,正因为价值是资本主义特有的剥削关系的集中体现,以至于资本主义制度背景下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打上了浓厚的金钱烙印,并且通过价值这个纽带,把各种事物纳入资本主义剥削关系范畴之下。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反复强调的那样,价值不是价值本身,价值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凝结,脱离了社会关系,价值无法存在。
4.价值是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关系的抽象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视野中,价值不仅具有唯物属性,还具有动态发展属性。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人、不同的学科体系对价值的认识有着很大的不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价值范畴的认识辐射面非常大,没有将价值局限在一个有限的领域内进行研究和考察,而是随着认知和实践的发展而随之拓展。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价值内涵的认识几乎渗透到他们学说的所有领域。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研究到哪儿,价值认识就指向哪儿。当然,这不等于说,马克思恩格斯在阐述价值范畴时没有明确的内涵和边界,而是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价值内涵认识的动态发展特征。这一认识,在恩格斯对“定义”的阐述可见一斑,“定义对于科学来说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它们总是不充分的。唯一真实的定义是事物本身的发展,而这已不再是定义了”[4]。恩格斯遵循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原则认识价值的内涵,站在科学认识的角度认为价值是一个动态发展范畴,包含的内容和可伸展的区间特别的深和广,任何具体的定义只会束缚和局限对这个范畴的认识。对价值定义的这一认识,不仅体现了恩格斯坚持科学的态度,更是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学说是建立在科学方法论基础上的。当然,不拘泥于给事物下定义,不等于马克思恩格斯否定或者忽视定义。在特定的研究领域内,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对价值进行了必要的界定。马克思恩格斯将价值范畴置于动态发展的逻辑之中进行考察,突出表现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下多次明确界定价值的内涵。不得不说,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著述中,就某一概念多次下定义的情况是比较罕见的,而且这些概念的定义前后差别又比较明显,就更为罕见了,甚至可以说绝无仅有。当然,这不能说马克思恩格斯在价值范畴研究上前后不一致甚至矛盾,只能说,这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价值时一贯坚持的方法论逻辑,价值不是静态的范畴,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范畴。
四、价值的实践逻辑:实现社会主义
强调理论的出发点着眼于“改变”世界的实践,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学说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特征。马克思恩格斯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很好地贯彻了这一实践逻辑,关于价值的认识从来都不是以价值本身为目的,而是为了阐述社会主义实践主张,强调根据社会主义运动理论和实践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运用价值范畴。这种实践性不仅表现在马克思恩格斯价值学说所主张的实践目标和手段上,也在体现在价值理论阐述和提出的过程中。
1.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
在借鉴的基础上,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教学方式既应当区别于医学生教学方式,也应当区别于专科医生培养模式。新型教学模式的实践在全科医生培训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微课教学,模拟医学教学。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逐渐盛行[2]。但该模式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中尚无深入研究。本文结合本单位全科医生培训基地经验,探讨全科医生线上“微课”+线下“模拟医学教学”培训教学方法。
2.作为价值追求的社会主义必须在实践中实现
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个人价值被提升到一个极高的位置。马克思没有否认价值作为个人价值存在的事实,但是,马克思对价值的概念认识又有了新的变化,重点考察了价值实现问题,并且创造性地将价值作为批判旧社会的一个切入点。马克思非常重视个人价值,认为个人价值必须得到尊重,而且也需要真正实现。但是,在马克思眼中,个人价值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对于广大无产阶级而言实际上就是一句空话。“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里,正是由于国家的缘故,‘我’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也就是说,不能表现自己的‘才能’。”[6]在这段论述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施蒂纳关于国家的错误观点,同时也批判了施蒂纳关于“价值”实现的极端倾向。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价值的考察不能只从目标角度考虑,还应该重点考虑价值的实现问题,不能实现的价值只是一句空话。马克思恩格斯的这段论述也包含了对资本主义条件下个人价值实现问题的批判,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严重阻碍和束缚了无产阶级个人价值的实现,而这个价值不是别的,正是无产阶级对于自身解放的追求。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资本主义批判立场出发,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制约和影响无产阶级的创造性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主义制度在制约包含资产阶级在内的人的价值实现的同时,也毫无异议地阻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步。这就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社会主义学说提供了理论支撑,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必须打破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3.价值是社会主义实践的判断标准
对于未来社会主义状态和特征的描述是一项非常艰难的理论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的描述更多是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得出的结论,更加强调在原则上规定和评价社会主义,实际上就是价值评价。从价值角度来思考和评价未来社会主义的状态和特征,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学说的根本方面,是在实践层面上描述和规范社会主义,即用价值标准来评价社会主义实践是非成败,“我们的学者在第94页上谈到一种社会主义的价值理论,从而按照已知的范例设想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应当成为未来社会的分配标准”[16]。这段话出自恩格斯批判资产阶级学者关于“价值”的论战文章,尽管是针对资产阶级学者关于“价值”观点谬误的批判,但是这里出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一个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理论,一个是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不得不说,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成了资产阶级学者用来攻击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路径。无论资产阶级学者是出于怎样的目的,但他确实是在无意中指明了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历史地位。时至今日,在社会主义实践中,马克思所提出的价值思想确实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基本评价原则,并被社会主义实践证明。因此说,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理论不仅是社会主义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实践的价值评价标准。
五、价值的本质逻辑:人民性范畴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价值的认识是融合在他们的整个社会主义学说之中的,之所以将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学说称之为社会主义价值学说,从本质上说,就是因为他们价值学说的人民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对价值学说的每一个具体领域进行论述时,均渗透和体现他们的人民性思想。价值的人民性是马克思恩格斯价值内涵认识的总的和本质的逻辑。
1.浓厚鲜明的人民立场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价值学说的突出贡献不是创造价值范畴,而是在于创造性地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角度出发赋予了价值范畴新的内涵,将价值学说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破解资本主义剥削秘密和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的思想武器。这也直接导致了资产阶级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价值学说的攻击,甚至有的资产阶级学者认为马克思没有明确研究价值,试图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建构的价值理论。“这个不幸的人看不到,即使我的书中根本没有论‘价值’的一章,我对现实关系所做的分析仍然会包含有对实在的价值关系的论证和说明。”[8]这里传达出了马克思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认识原则,即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不仅如此,在马克思看来,现实关系是价值的本源层面,现实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价值是一个开放性的包容性的范畴。
2.人民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主体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不仅要回答由谁来承担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而且还要回答未来社会主义社会谁来做主人。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学说给出了明确的回答。马克思提出的全部价值理论的最终指向就是人民群众要成为没有阶级剥削的新社会——社会主义的主人翁。人民群众理应也必须是社会主义的主人是马克思恩格斯价值理论最终要论证完成的关键,也是马克思恩格斯价值理论最终得以立足的关键。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立场出发,明确提出劳动人民的主人翁地位是由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决定的,“这就是全部现代社会的经济制度:工人阶级是生产全部价值的唯一的阶级”[19]。从马克思的这段论述,不难看出,准确地把握和定位人民在价值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理解人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地位和作用的关键。在价值理论上,肯定人民的历史地位并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是定位人民作为社会主义主人的基础和前提。作为创造资本主义全部价值的唯一社会力量,应该也必须成为未来新社会的主人,这是由人民群众的价值地位决定的。
三是创新培训机制。要制定美术人才培养长远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建立常态化的培训制度。要高度重视专业培训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拓展培训空间,创新培训手段,形成抓重点、分层次、多渠道、有特色的美术人才培训工作体系。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将高等艺术教育与在职培训紧密结合,通过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定向培养、在职进修培训以及选派到高层次画院研习访学等方式,进一步提高青年画家专业水平。要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发挥艺术名家“传帮带”作用,高质量办好各种美术人才培训班和高级研修班。
3.人民是社会主义的主人
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需要提供系统的科学的理论指导,这个任务历史地落到了马克思恩格斯肩上。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方式就是消灭和推翻旧有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而建立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于人民群众而言,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价值诉求。马克思恩格斯从价值出发,深刻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而发现这个秘密的突破口就是科学解答“资本”的秘密,“这种对劳动人民的痛苦的、可怕的剥夺,——这就是资本的来源和起源”[18]。从这段论述可以看出,马克思运用价值学说来阐述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同时也论证了劳动人民肩负社会主义革命主体重任的必然性。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作为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对立的集中产物,蕴含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剥削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实践中的革命主体地位,是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来论证的。在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的承载者,而资本主义制度站在了科学和人民群众的对立面,这就决定了人民群众必须承担社会主义革命的主体使命。
注释
[1][2][5][7][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页;第288页;第449页;第247页;第165~166页。
[3][4][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218页;第667页;第336页。
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对人子宫内膜样癌Ishikawa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刘俊江)(7):652
[6][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36页;第480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40页。
[10][17][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406页;第378页;第430页。
[12][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0页;第30页。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62页。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554~555页。
其次,从家长的角度来探寻原因。个别家长爱子心切,希望随时掌握孩子在校的情况,经常在群里不定时地询问孩子的动态,并期待老师在第一时间给予满意答案,不管老师是否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或者管理学生。极少数家长还会在午休时、深夜里在班级群里向老师了解情况,根本不考虑老师辛苦教学了一天,也需要休息。此外,“杠精”“戏精”“点赞党”都可能在班级群里出现,使老师发布的一些重要信息、家长的重要意见与建议被刷掉,给老师和其他家长带来困扰。有些家长还因为较劲、比拼、刷屏产生矛盾,加之网络交流主要靠打字,语气语调、语言情景的缺失更容易产生误会,造成不必要的冲突,而后发展为语言暴力,甚至还会延伸到线下。
二是实施组织优化方略,推进水资源一体化管理。鉴于水资源的流动性、循环性和基础性等特征,将隔断的水连接起来,推进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基于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完善流域一体化管理;按照统筹城乡、以城带乡的要求,积极推进城乡供水统筹管理。加强水管理部门内部、水管理部门同环保、城建等部门的协调,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管理的一体化水平,从短期来看,推进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机构;从长期看,建立资源环境一体化管理机构,从根本上改变水资源管理分散和割裂的局面,改善水资源的总体功能。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42页。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47(2019)06-0013-08
【DOI】10.19632/j.cnki.11-3953/a.2019.06.002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及其当代启示研究》(项目编号:17BKS154)、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项目编号:GBB1318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为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红旗渠干部学院教研部教师)
责任编辑 赵 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