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远程教育理论研究与主要成果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研究论文,远程教育论文,成果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尽管远程教育在19世纪中叶就已经存在,但对于远程教育的理论分析和系统研究直到二十世纪50和60年代才在西方国家开始出现。其中,对远程教育理论的早期研究作出了较大独立贡献的有美国学者蔡尔得(Childs)和查理斯·魏德迈(Wedemever,Charles A),以及瑞典学者博瑞·霍姆伯格(Holmberg,Borje)。同时,德国杜宾根(Tübinger)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的一群学者——爱尔兰学者德斯蒙德·基更(Keegan,Desmond)称之为“杜宾根小组”——对远程教育作为一门学科的确立做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杜宾根小组的杰出代表是奥托·彼得斯(Peters,Otto)。彼得斯在60和70年代的研究工作及其成果使他成为远程教育理论的重要奠基者。到了80年代,英国开放大学开始进入其第二个十年的发展,在理论研究方面产生了众多成果。国际远程教育协会(ICDE)以基更为主任的学术委员会在这一时期,为推动国际远程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也作出了一定的积极贡献。英国开放大学的教育技术研究所、德国哈根远程教学大学的远程教育研究所、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和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的远程教育中心开始成为这一时期国际远程教育理论研究的中心。与此同时,英国的《开放学习》、美国的《美国远程教育》、加拿大的《加拿大远距离教育》、澳大利亚的《远程教育》和德国的《远程教育研究论丛》等杂志成为了国际远程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发表的主要阵地。
本文综述国际远程教育界自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发表的主要理论研究成果及其代表人物。
西沃特等主编:《远程教育:国际视野》收录的理论学说(1983)
英国学者西沃特(Sewart,David)、爱尔兰学者基更和瑞典学者霍姆伯格在1983年联合主编并出版了远程教育理论发展史上影响深远的论著《远程教育:国际视野》。三位主编选录了二十世纪70年代及80年代初国际远程教育界一流学者发表的并具有标志意义的论文,其中部分论文是从其他语言翻译成英文第一次发表。
全书划分为八个部分:远程教育的概念;远程教育的理论;远程教育与社会:基本原理;学生及其进步;媒体选择:新通信技术;课程开发;学生支助服务;经济学。每一部分由一篇导言和三篇论文组成。从全书的结构可以看出:前两部分论述远程教育的概念和理论,即远程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后六部分则分别论述远程教育各分支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可以说,该书是在80年代初远程教育主要理论研究成果及形成的基础理论体系的一部集大成,其中收录的众多理论学说对后世的远程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以下是该书收录的远程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学说的一个列项:
远程教育的一种综合理论(A theory for distance education)希拉里·佩拉顿(Perraton,Hilary),第34-45页。原载1981年的Prospects杂志,Ⅺ(1):13-24。
论独立学习理论(On a theory of independent study)迈克尔·穆尔(Moore,Michael),第68-94页。原发表于1977年(ZIFF Papiere 16.Hagen:Fern-Universitat)
远程教学与工业生产:比较诠释纲要(Distance teaching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a comparative interpretation in outline)奥托·彼得斯,第95-113页。这是彼得斯首次用英文发表他最初在1967年用德文发表的《远程教育工业化理论》的学术精华。
远程教育中有指导的教学会谈(Guided didactic conversation in distance education)霍姆伯格,第114-122页。最初发表于1960年。
学习社会中的后门就学(Back door learning in the learning society)魏德迈,第128-140页。这是魏德迈在1981年发表的专著《后门就学》的一个摘要。
交互和独立:取得适当均衡(Interaction and independence:getting the mixture right)约翰·丹尼尔(Daniel,John)和玛奎斯(Marquis,Clement),第339-359页。原载于1979年英国开放大学的《远程教学》杂志,14:29-44。
基更:《远程教育基础》中对远程教育理论体系进行的概括(1986,1990)
基更曾经担任国际远程教育协会(ICDE)理论研究组组长,对远程教育理论研究及其诠释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早在1980年澳大利亚《远程教育》杂志创刊号上,时任主编的基更发表了在国际远程教育界产生深远影响并被广泛认同的关于远程教育的六个要素的定义。他在1986年首版、1990年再版的《远程教育基础》专著中对远程教育的基础理论体系进行了概括。在该书第一篇“远程教育的概念”中,基更追溯了远程教育理论研究的历史,并进而论述了“远程教育”这一核心概念及其定义。在第二篇“远程教育的理论”中,基更提出:迄今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可以归纳为三类:
●自主和独立(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的理论。这些贡献主要来自上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早期,主要代表人物是鲁道夫·曼福德·德林(Delling,Rudolf Manfred)(前联邦德国),查理斯·魏德迈(美国)和迈克尔·穆尔(美国)(第4章)。
●工业化(industrialisation)的理论。奥托·彼得斯在前联邦德国的工作,包括整个60年代的比较研究和70年代早期的理论概括(第5章)。
●交互与通信(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的理论。比较当代的理念来自鲍尔耶·霍姆伯格(瑞典和前联邦德国),约翰·A·巴斯(Baath,John A)(瑞典),戴维·西沃特(英国),凯文·C·史密斯(Smith,Kevin C)(澳大利亚)和约翰·丹尼尔(加拿大)(第6章)。
在第三篇“综合”中,基更在论述远程教育的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他自己的“远程教与学活动再度整合”的理论。基更还引述了加拿大学者亨利(Henri)和凯依(Kaye)在1985年主编出版的法文著作《在家中接受教育:远程教育的教育学分析》中提出的远程教学功能重组的理论作为对其“再度整合”理论的印证。在该篇中,基更还提出了“远程教育系统的分类学(typology)”和“远程系统的规划(planning)”的理论体系。在第四篇“评估”中,基更对“远程教育经济学(economics)”以及“远程教育系统的评估(evaluation)”进行了理论概括。
霍姆伯格:《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对远程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1989,1995)
霍姆伯格被国际远程教育界公认为本领域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自1960年起,他就发表多种函授教育论著。在1977年,霍姆伯格发表了题名《远程教育:调查和文献》的专著。到80年代中期,他连续出版了专著《远程教育的现状和趋势》和《远程教育的成长和结构》,并于1986年在《加拿大远程教育杂志》第1卷第1期上发表了“远程教育学科”一文,于1987年出版《远程教育简明手册》一书。
霍姆伯格的专著《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distance education.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是其远程教育理论著述的集成之作,初版于1989年,1995年再版。该书第1、2章提供了远程教育的概览和背景,第3-8章及第10章分述了远程教育分支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包括:远程教育规划、课程开发的基本原理、远程教育课程的结构与媒体、学生与支助组织间的交互作用、远程教育组织与管理、远程教育的特殊应用、远程教育评估。
该书的第9章是对远程教育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霍姆伯格将他在1960年首次提出理论框架,在1982年和1983年提出接受实践检验,在1985年和1986年继续发展的“远程教育中有指导的教学会谈理论”或“远程教育的双向交互与通信理论”,最终在《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初版(1989年)和再版(1995年)中作了进一步的完善。(Holmberg,B.,1995:174)霍姆伯格从哲学认识论和科学理论规范的高度,诠释了他提出的远程教育理论的简要表述,关于远程学习、远程教学以及远程组织与管理的三组理论假说,及其理论体系的一致性、完备性和接受实践检验的可行性。最后,霍姆伯格在第11章中论述了远程教育学科建设问题。
基更等主编:《远程教育的理论原理》(1993)
基更等主编的《远程教育的理论原理》在1993年出版。基更在该书中分五篇分述了远程教育的理论原理:即教学原理、学术原理、分析原理、哲学原理和理论原理。其中在“学术原理”中,收录了阿曼德森(Amundsen,Cheryl)撰写的“远程教育的理论演进”一文。该文综述了当时有较大影响的远程教育基础理论学说:
●彼得斯的远程教育与工业生产的比较理论;
●穆尔的交互距离与学生自治的理论;
●霍姆伯格的有指导的教学会谈理论;
●基更的远程教与学活动再度整合的理论;
●加里森(Garrison)等人的通信与学生控制的理论;
●范迪(Verduin)和克拉克(Clark)的三维远程教育的理论。
劳瑞拉特:《反思大学教学》及其倡导的学习过程会话模型(1993,2003)
英国学者黛安娜·劳瑞拉特(Laurillard,Diana)在1993年初版、2003年再版了其专著《反思大学教学》(Rethinking university teaching)。该书在过去的10多年中在国际远程教育界为读者产生极大兴趣并被广泛引用。劳瑞拉特将对教学技术的讨论转向学习技术,指出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媒介和促进学习。该专著的核心是在归纳各类教学实例的基础上抽象得出以教与学活动之间的多重双向交互为特征的“学习过程的会话模型(Conversational Framework)”。劳瑞拉特进而应用会话模型分析研究了学习过程中各类学习技术和教学媒体的交互特征:
●表述(Narrative)媒体:讲课、印刷教材、视听防料、电视、录像、数字多功能光盘;
●交互(Interactive)媒体:超媒体、强化超媒体、网络资源、交互电视;
●可调(Adaptive)媒体:模拟仿真、虚拟环境、辅导、模拟辅导、教育游戏;
●通信(Commnnicative)媒体:计算机会议、数字文档讨论环境、音频会议、视频会议、学生协作;
●制作(Productive)媒体:微观世界、协作微观世界、建模。
●针对每种主要学习技术和教学媒体均给出了学习过程的会话模型分析图解。该书还在课程开发和院校运行层次讨论了学习技术的应用问题。劳瑞拉特的著述对理解和解决远程教育中的核心课题——远程教与学过程中的交互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贝茨:远程教育技术与媒体的系列专著(1995,2000,2001)
贝茨(Bates,Tony)的研究专长是远程教育技术与媒体。他从英国开放大学转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开放学习共同体(OLA:Open Learning Agency)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技术和远程与继续教育研究所。他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远程教育技术和媒体的专著,主要包括《技术、开放学习与远程教育》(1995)、《把握技术变革:高等院校领导的战略》(2000)和《教会大学教师应用技术》(2001)等。贝茨指出:为了满足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要,也为了在一个日益复杂的社会中终身学习的需要,中学后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必须进行重大变革。最新的技术发展为应用开放与远程学习对教育和培训进行革新提供了机遇。那些能够驾驭电子通信和计算机技术并使之满足劳动力教育和培训需要的国家将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的领袖。其间,如何应用技术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成本效益依然是关注的焦点之一。贝茨在《技术、开放学习与远程教育》中为指导教学媒体的选择和组合提供了一个取名“行动纲领”的ACTIONS的实际决策模型:
●Access(可获得性):这种特定的技术对学习者的可获得性如何?
●Costs(成本):这种技术的成本结构如何?
●Teaching functions(教学功能):这种技术的最佳教学应用是什么?
●Interactivity and user-friendliness(交互性和对用户友好):这种技术的应用是否容易?
●Organisational issues(组织问题):组织需要做出哪些相应的变革?
●Novelty(创新):这种技术有多少创新?
●Speed(速度):应用这种技术开发更新课程有多快?
应用“行动纲领”模型,贝茨分析了各种技术媒体的优势和弱点,并对每种技术的成本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并由此展望了21世纪基于技术的开放学习与远程教育的前景。
丹尼尔:《巨型大学与知识媒体:高等教育的技术战略》(1996)
丹尼尔在1996年出版了《巨型大学与知识媒体:高等教育的技术战略》(Mega-universities and Knowledge Media:Technology Strategies for Higher Education)的专著。该书的特色是应用珀特(Porter,Michael)的“价值链”学说来论证高等教育的技术战略,对各国大学在21世纪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信息和学习社会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书有两章专门讨论了巨型大学(第3章)和“远程教育基础”(第4章)。丹尼尔曾长期担任英国开放大学副校长职务,后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管教育的助理总干事,现任加拿大英联邦学习共同体(COL:Commonwealth of Learning)的主席。他对作为20世纪下半叶的远程教学大学主流代表的巨型大学做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述,并进而对远程教育从历史学、技术学、教育学和经济学的多学科角度进行了阐述。
穆尔和凯斯利:《远程教育:系统观》论远程教育的理论基础(1996)
在1996年,穆尔和凯斯利(Kearsley,Greg)在《远程教育:系统观》(Distance education:A systems view)的第10章就专门论述了“远程教育的理论基础”(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Distance Education)。穆尔和凯斯利在评述远程教育理论的早期发展史时——
●援引了德国杜宾根大学学者群和霍姆伯格的研究工作及其成果的重要性;
●讨论了彼得斯的远程教育的工业化理论和魏德迈的独立学习的理论;
●进一步阐述了穆尔自己提出并发展的远程教育的交互距离(由结构和对话两个要素组成)与学生自治的二维教育学理论。
此外,穆尔和凯斯利还综述了其他学者作出的远程教育理论贡献:
●基更对远程教育概念的定义;
●加里森等人的通信与学生控制的理论;
●萨巴(Saba,Farhad(Fred))的远程教育系统动力学(the system dynamics)理论;
●坎伯(Kember)的开放学习模式(open learning model)理论。
彼得斯:《远程教育中的学与教》对远程教育的理论诠释(1998)
彼得斯同样被国际远程教育界公认为本领域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如上所述,他在60和70年代的研究工作及其成果使他成为远程教育理论的重要开拓者。1998年出版、2000和2001年两次重印的《远程教育中的学与教》是彼得斯近期的集大成之作。彼得斯用该书的前五章(第1-127页)综述了他对远程教育的理论认识,这一理论诠释超出了他自己早期提出和发展的远程教育工业化理论,转而建立在对远程学与教的教育学分析基础上。这主要表现为魏德迈、穆尔、加里森、范迪和克拉克以及萨巴等人走过的路线,同时汲取了霍姆伯格、基更等人的理论分析理念。在第6章“数字信息与通信”中,彼得斯阐述了在数字时代基于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的新一代远程教育(虚拟学与教)的教育学理论基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远程教育系列丛书(2000,2001,200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出版了多种远程教育系列丛书,有法内斯(Fames,N.C.2000)主编的调查分析报告《信息社会的远程教育:政策、教育学与专业发展》、贝茨(2001)主编的《中学后教育与培训中应用电子学习的国家战略》、穆尔和泰特(Moore & Tait,2002)主编的专著《开放与远程学习:趋势、政策和战略》、穆尔(2002)主编的培训课程教材《远程教育中的信息通信技术》、佩拉顿等(2002)撰写的《教师教育指南:应用开放与远程学习——技术、课程设置、成本和评估》、凯夫隆(Khvilon,Evgueni,2002)主编的《教育中的信息通信技术:中小学与教师发展计划的课程设置》和《教师教育中的信息通信技术:规划指南》、热斯塔(Resta,Paul.2002)主编的会议文集《教师教育中对远程教育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趋势、政策和战略》等等。
其中,穆尔和泰特(2002)主编的《开放与远程学习:趋势、政策和战略》是该组织出版的远程教育众多论著中综述远程教育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体系的一本专著。从书名可知专著的主要定位是宏观理念。全书包括导言在内共7章。该书从第二章起依次讨论的是:全球变革对教育的挑战以及开放与远程学习的机遇;开放与远程学习的基本概念;开放与远程学习的最新发展趋势;互联网和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经济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如何倡导开放与远程学习。
丁兴富:《远程教育学》和《远程教育研究》尝试创建中国特色理论体系(2001,2002)
我国学者丁兴富的博士论文《中澳远程高等教育系统比较研究》,经基更推荐由德国哈根远程教学大学的远程教育研究所在1999年正式出版发行(ZIFF PAPIERE 112)。此后,丁兴富于2001年和2002年先后出版了《远程教育学》和《远程教育研究》两本专著。这两本专著的特点是:在广泛借鉴国际远程教育界学术研究成果的同时,努力总结和反映我国远程教育取得的实践和理论成就(包括作者20多年的探索成果),尝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学科结构和基础理论体系。以《远程教育研究》为例,该书的结构体现出作者构建中国特色远程教育理论体系的初步成果:
第一篇 远程教育的历史和发展
第1章 绪论:远程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远程教育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
第2章 世界远程教育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第3章 中国远程教育的历史发展和系统结构
第二篇 远程教育的学科理论基础
第4章 远程教育的基本概念:针对当前远程教育发展成长、向产业界和全社会扩展、并渗透到校园教育中革新和重塑传统教育的趋势,提出了广义(作为教育手段和方法)和狭义(作为教育方式和类型)远程教育、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的定义。同时对远程教育和开放学习这两个核心概念的定义、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作了剖析。
第5章 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提出了远程教育宏观理论、微观理论和哲学理论的划分,并综合了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各种理论学派进行建构和评价。
第三篇 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
第6章 远程教育系统分析、设计和决策
第7章 远程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和媒体教学
第8章 远程教学、课程开发和资源建设
第9章 远程学习、远程学生和学习支助服务
第四篇 远程教育的管理和评估
第10章 远程教育管理和质量保证
第11章 远程教育经济学
第12章远程教育评估
该书长达10页的前言综述了远程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在中国的发展,附录收入了可供教学、学习及进一步研究参考的文献目录。
香港公开大学:“开放及遥距教育”课程列举八种远程教育理论学派(2002)
我国香港公开大学于2002年起开设“开放及遥距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其在已经开发的硕士研究生系列课程之一“开放及遥距教育:理论与模式”中,列举了八种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理论学派及其代表人物,见下表。
附图
资料来源:香港公开大学(2002)研究生课程(E821C)《开放及遥距教育:理论与模式》,单元三“开放及遥距教育的理论”表一“主要的遥距教育理论”,第3页。
穆尔主编:《远程教育手册》对时远程教育理论体系的最新集成(2003)
美国学者穆尔和安德森(Anderson)于2003年主编出版了《远程教育手册》。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远程教育文献中最新最全的集成,正好在西沃特、基更和霍姆伯格主编出版《远程教育:国际视野》的20年后。事实上,它并非关于远程教育最佳实践的书本或指导远程教育实践工作者的一本工作手册,而是一本提供了远程教育研究及迄今为止主要成果的最新文献的集成。从主编和作者的阵容以及全书的结构和内容可以看出本书的代表性和权威性。该书由穆尔撰写了4页长的序言和11页长的综述,随后全书分为7篇55章,每一章均由一名或数名知名学者担纲撰写。从该书的主体结构可以看出穆尔对远程教育理论体系的最新诠释:
注:外国人名翻译略作修正
第一篇:历史和理论基础(共9章)
第二篇:学习与学习者(共9章)
第三篇:设计与教学(共9章)
第四篇:政策、行政和各类(共11章)
第五篇:远程教育的不同对象(共8章)
第六章:远程教育经济学(共3章)
第七篇:国际展望(共6章)
张伟远主编:《国际论坛:现代教育的理念与实践》(2002-)
我国学者张伟远自2002年8月起在《中国远程教育》杂志上开设了“国际远教论坛”专栏,发表当代国际远程教育界知名学者有影响的论著的译文及评论,并将它们汇编成册连同英文原文一起出版,至今已经硕果累累。下面是已发表专栏文集的目录:
●丹尼尔:技术运用与远程教育:信息与通讯技术在教、学及管理中有效运用的原理之探讨
●泰勒:网上的教与学研究:积极者、旁观者和消极者
●麦基萨克(Mcisaac):开放远程教育研究与文化及社区建设
●埃文斯(Evens)和特里金莎(Tregenza):教育的国际化:澳大利亚和香港的教育机构联合办学的调查报告
●裴达伟(David Murphy):开放远程教育中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法内斯(Nicholas C Farnes):开放远程教育网上资源库开发的质量保证
●王政彦(Cheng-Yen Wang):影响成人远程学习者自律学习的心理与背景因素之分析
●郑仁星(Insung Jung):开放远程教育成本效益研究的现状及思考
●卡恩(Khan):发展中国家实现终身学习的障碍与策略
●杨家兴(Shia-Shing Yang):远程教育情境下的媒体选择与教学设计
●萨巴:远程教育研究的演变:来自美国的观点
●坎娃(Kanwar):亚洲地区妇女的远程教育之调查
●泰特:开放和远程教育中的学生学习支持之理念与模式
●辛娜敏(Shin,N):远程教育中互动的理念与派别
●拉玛纽健(Ramanuiam):开放和远程教育的沿革与发展:来自印度的经验
●克里德(Creed):远程师范教育的模式与实践
●布拉马旺(Brahmawong,C):泰国开放远程教育机构中的领导和管理
●霍姆伯格:远程教育的理论模式
●艾利(Ally,M):开放和远程教育中的员工培训与发展
●安南德(Annand,D):迈进远程教育的第五代——阿萨巴斯卡大学个案研究
●丘顿(Churdon,M):向网上学习的转变:教学和支持层面上的思考
●潘德(Panda,S):在国际背景下远程教育的规划与管理
●贝茨:网上学习:教学策略与技术运用
●约翰斯顿(Johnstone,S M):美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挑战及策略
●贾维斯(Jarvis,P):远程教育的教与学理论之探讨
●黄慈:台湾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葛利(Gourley,B):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鸿沟
●拉尔文(Louw,W)和桑尼克斯(Sonnekus,I):远程学习材料开发的基础之探讨
●亨利克·哈桑和卡尔·霍姆伯格(Hansson,H.& Holmberg.C.):瑞典远程教育的发展与模式
丁新等:远程教育国际名家研究(2004-)
我国学者丁新等人分别于1996年和1999年翻译出版了基更的专著《远距离教育基础》及其等人主编的论文集《远程离教育理论原理》。2000年,刑发国和李果红翻译出版了基更的专著《远程教育研究》。基更关于远程教育的论著(特别是《远距离教育基础》一书)的出版对我国远程教育理论研究产生了促进作用。
自2004年以来,丁新及其合作者在《中国电化教育》杂志连载发表“远程教育国际名家研究”,已先后发表关于丹尼尔、贝茨、泰勒、霍姆伯格、彼得斯、柯瑟林、基更、加里森(Garrison)、泰特、鲁姆勃尔、霍克里奇(Hawkridge)和魏德曼等人的专门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