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分析论文_罗琼

重庆市巫溪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重庆 405800

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分娩的产妇400例进行研究,根据新生儿护理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200例,对照组以传统护理模式处理,研究组则采取母婴同室共同参与式护理。观察记录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新生儿能力评分、母亲角色适应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产妇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产妇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护理新生儿能力评分与母亲角色适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同室共同参与式对新生儿进行护理,可以明显改善焦虑、抑郁症状,促使她们更好地适应母亲角色,并提高护理新生儿能力,值得借鉴。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母婴同室;共同参与式

传统新生儿护理以母婴分离、封闭式集中护理为主,随着母婴同室建立,逐渐转变为开放性护理干预。为了进一步探讨母婴同室共同参与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我院展开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分娩的产妇400例进行研究,纳入时间2013年5月~2016年5月。纳入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根据新生儿护理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200例,对照组以传统护理模式处理,年龄27.5±1.6岁(20~39岁);初产妇142例、经产妇58例;剖宫产110例、自然分娩90例。研究组则采取母婴同室共同参与式护理,年龄27.8±1.3岁(20~38岁);初产妇138例、经产妇62例;剖宫产113例、自然分娩87例。在前述一般资料上两组产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干预,护理人员独立完成新生儿体温、体重及呼吸观察,以及尿布更换、沐浴、臀部与脐部护理、喂养等,所有护理操作均未邀请产妇或其家属参与。研究组则采取母婴同室共同参与式护理干预,指导产妇或其家属完成新生儿体温、体重及呼吸观察,指导他们学会更换尿布、新生儿沐浴,以及脐部与臀部护理等。护理人员经床边讲解、发放资料等方式充分将新生儿知识普及给产妇或其家属,尤其要叮嘱他们护理操作要点,通过健康教育促使他们尽快掌握。在整个护理操作期间,产妇与家属都开放,护理人员耐心解释回答他们的问题,及时消除顾虑与紧张。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新生儿能力评分、母亲角色适应情况,并对比分析。

1.4 评价标准

1.4.1 焦虑、抑郁[1]:按照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测评,总分100分,临界值50分,评分越高则表明焦虑、抑郁越明显。

1.4.2 护理新生儿能力[2]:包括更换尿布、新生儿沐浴、脐部与臀部护理、穿衣、新生儿生理知识了解及哺乳等,总分100分,评分越高则能力越好。

1.4.3 母亲角色适应程度[3]:母亲角色认识度高,哺乳与护理技术掌握良好,且母乳分泌充足,母婴关系良好为适应;反之,为不适应。

1.5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予以卡方(χ2)检验,而计量资料则用均数()表示,予以t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两组产妇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产妇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护理新生儿能力评分比较

研究组产妇护理新生儿能力评分为87.54±5.29分,对照组则为77.36±6.17分,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3 母亲角色适应程度比较

研究组母亲角色适应181例、不适应19例,适应率为90.50%,对照组适应160例、不适应40例,适应率为80.00%,研究组适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我院分娩的初产妇较多,因大部分产妇初为人物,缺乏相应经验与护理知识,对新生儿不知如何进行日常护理,且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为此产妇对新生儿会有过度紧张情绪。如何缓解产妇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促使她们尽快掌握新生儿护理方法,成为护理研究热点。随着近几年我院母婴同室建立,传统新生儿集中式护理逐渐转变为开放式护理,取得了不错效果。共计入选对象4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按照传统护理处理,研究组则采取母婴同室共同参与式护理,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后产妇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护理新生儿评分与母亲角色适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母婴同室共同参与式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满足产妇产后自我护理需求,而且可经护理人员耐心辅导与帮助,完成对新生儿的护理与照顾。相比传统护理干预而言,这种新型护理模式科学性更高,主动性更强,使得产妇对新生儿护理能力明显提高,可促进她们日后更好地适应母亲角色,不失为一种先进的新生儿护理模式[4]。此外,通过这种护理模式,可以缓解产后负面情绪,便于她们对自身角色有新的认知,做好母亲角色。综上,母婴同室共同参与式对新生儿进行护理,可以明显改善焦虑、抑郁症状,促使她们更好地适应母亲角色,并提高护理新生儿能力,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詹园园.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9):845-846.

[2] 王燕萍,艾学云.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4):468-470.

[3] 谢映梅.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对母婴同室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1):4-6.

[4] 翟晓绪.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婴儿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信息,2015,16(40):230-230,231.

论文作者:罗琼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7

标签:;  ;  ;  ;  ;  ;  ;  ;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分析论文_罗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