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度近视视功能正常患者是否需要常戴镜临床观察论文_齐祥坤,刘岩,杨积文,王贺

爱尔眼科集团营口爱尔眼科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 辽宁营口 115100

摘要:目的:通过对低度近视且视功能正常患者常戴镜与不常戴状态下一年后的屈光状态,探究低度近视眼功能正常患者是否需要常戴眼镜,为临床戴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门诊8-13岁<-2.00D低度近视且视功能正常患者155人,按常戴与不常戴分实验组72人与对照组83人进行前瞻性观察一年,进行精确验光,对比一年间两组患者屈光增长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近视度数一年平均增长了-1.03±0.26D,实验组患者一年平均增长了-0.75±0.2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0.05),结论:低度近视视功能正常患者应根据情况适当配戴合适的眼镜,这样有助于减缓屈光增长速度,对近视矫正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低度近视;眼镜;矫正;临床

现如今,青少年近视现象越来越普遍,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后,青少年儿童近视的年龄段不断降低,发病率不断增高。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已经成为第二大青少年近视率国家,青少年近视现象必须要引起社会和家长的重视[1]。但是目前一些家长和学生认为,若视功能正常,低度的近视无需经常戴眼镜,对近视配镜的问题有一定的错误认识。为了能够进一步研究低度近视视功能正常患者是否需要常戴眼镜,笔者以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来我院视光门诊验光的155例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调查研究,研究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来我院视光门诊验光的8-13岁的低度近视且视功能正常的患者155人,按照经常戴眼镜和不经常戴眼镜的划分标准,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视功能检查。其中实验组72人,平均年龄为8.7岁,平均屈光度为-0.73±0.24D,平均NRA值为+2.25±0.17D,平均PRA值为-2.75±0.21D;对照组83人,平均年龄为9.2岁,平均屈光度为-0.71±0.27D,平均NRA值为+2.23±0.15D,平均PRA值为-2.65±0.23D。这155人均为在校中小学生,所有人的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程度、用眼情况以及其他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在2013年3月进行医学验光,并在2014年3月再次进行医学验光,对比两次验光的结果,分析戴镜与否对低度近视患者近视屈光度增长的影响情况,并对视功能进行检查。所进行的精确验光主要包括以下七点内容:

第一,根据患者的病史对其进行全身的一般性检查,并进行眼底、裂隙灯、眼位的常规检查。第二,对患者进行检影验光检查,第三,对患者进行眼压检查和曲率检查,第四,在患者还未散瞳前,对患者进行常规电脑验光之后,利用综合验光仪再次进行检查。第五,让患者分六次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每1ml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中含5mg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和5mg托吡卡胺,每次1滴,每次间隔时间为5分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睫状肌处于麻痹状态。6次滴眼后,让患者休息半小时后再进行电脑验光。前后两次的电脑验光应采用同一台电脑验光仪,为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率,本次验光共进行5次,取平均值。第六,对患者进行综合验光,第一次最佳矫正视力度数(MPMVA),进行红绿测试,交叉柱镜验证散光及轴位;第二次MPMVA,进行红绿试验;两眼平衡度;然后双眼再进行一次MPMVA。第七,将患者的配镜处方记录好,待患者的瞳孔恢复之后,再让其试戴眼镜,从而确定最终合适自己的眼镜。要求患者过半年之后再次复查,若眼睛屈光度有所变化,应当及时更换眼镜,以保证矫正效果。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x±s)表示,采用SAS9.O1软件处理,进行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对照组的患者在这一年中不经常戴眼镜,该组患者的近视度数一年平均增长了-1.03±0.26D,而实验组的患者在这一年中经常按照要求正确戴眼镜,该组患者的近视度数一年平均增长了-0.75±0.2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0.05),详情见表1。

从视功能检查的结果来看,对照组患者的平均NRA值为+2.21±0.14D,平均PRA值为-2.63±0.19D,NRA/PRA值轻度下降。实验组患者平均NRA值为+2.25±0.16D,平均PRA值为-2.75±0.20D;NRA/PRA值基本不变,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医学验光时,应进行内、外眼常规检查,排除眼病。对于13岁以下患者,由于调节力很强,另外在表达上带有一定的模糊性,故给予睫状肌麻痹。调节麻痹后验光更准确,可得到准确屈光数据,综合验光仪集多种检查于一体,它能检查球镜屈光度,还能正确检查散光度数和散光轴向,此外对眼位、调节以及双眼视功能可作出正确判断,提高了屈光检查的工作效率,有助于医生更科学的指导患者正确戴镜。另外,青少年有可能会出现假性近视,采用散瞳验光,必要时用lOg/L阿托品散瞳验光,使睫状肌充分麻痹,消除假性近视,使全部屈光异常显示出来,所测的度数较准确。最后电脑客观验光,取得参考数据。

8-13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眼球同样也处于关键的发育阶段。但也正处于学习任务较为紧张的时期,用眼过度或用眼不当,都可能会造成近视。再加上当前电子产品较为普遍,青少年普遍喜欢玩电脑和手机,长期对这些电子产品,也会影响视力,形成近视。在青少年低度近视时,应当到正规门诊接受电脑验光,并根据眼光结果决定是否需要配戴眼镜。然而目前有关青少年学生低度近视戴镜与否的问题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有研究显示,对于未戴镜学生近视的增长要较戴镜者快,因真性近视发生后,未戴镜学生视网膜成像不清,故容易加重近视的发展,对此应向近视儿童家长沟通解释,使他们走出近视后不愿戴眼镜矫正的误区[2]。对学生低度近视配戴是否采用足矫或稍欠矫的问题,各人看法尚不一致,主要是由于青少年人调节力较强,看近易用调节,促使近视度增加,故有人认为欠矫适宜[3]。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低度近视视功能正常患者也应该根据情况正确配戴合适的眼镜,这有助于减缓青少年近视程度的发展。

当然,青少年学生近视的防治是很复杂的问题,除正确配戴矫正眼镜外,还应当格外重视视功能、用眼卫生,提高教育素质,注意休息、营养和体育锻炼等措施,这是一个多方面合作的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长与学生个人共同努力,建立保健视力卡、定期观察才能及时调整眼镜度数,确保矫正视力效果,或能稳定近视度数,防止或减缓近视度数的发展[4]。

参考文献:

[1]刘文兰;王莉;杨扬;刘珍;框架眼镜配戴方式对低度近视患者视功能影响[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3):22-23

[2]王远;黄韵洁,低度近视戴镜足矫与欠矫对近视发展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2年(6):45-47

[3]周静;杨积文,低度近视戴镜与否对近视发展程度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1(3):68-69

[4] 夏琼;过玉蓉,两种配镜方法在控制青少年低度近视中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技杂志,2011(7):98-99

论文作者:齐祥坤,刘岩,杨积文,王贺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8

标签:;  ;  ;  ;  ;  ;  ;  ;  

低度近视视功能正常患者是否需要常戴镜临床观察论文_齐祥坤,刘岩,杨积文,王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