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增强大学生反腐败意识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要性论文,意识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从它产生的时候开始,就与权力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寄生于权力之中。它的一些表现形式: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无不与权力有关。这似乎与大学生并没有什么瓜葛,大学生只是正在求学的学子,他们手中没有掌握什么权力,不可能腐败。但是,从长远来看,青年是国家的未来,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当他们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若干年后都可能成为社会主义中国各项工作和建设岗位上的骨干力量,毫无疑问将拥有各种权力。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如何,他们拒腐防变的能力怎样,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命运。
当前,反腐败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方针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要取得反腐败斗争的彻底胜利,必须从治本上下功夫。治本要有超前性,要增强反腐败意识。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抓住这段时期开展教育,增强他们反腐败的意识,提高他们防腐拒变的能力,对他们的成长将大有益处。
一、腐败意识与反腐败意识
腐败与反腐败是一对矛盾,它存在于社会生活中,腐败意识与反腐败意识也是一对矛盾,它存在于人的思想中。腐败意识与反腐败意识与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密切相关,在一个权力拥有者由正常稳定的心理向腐败心理转化并实施其腐败行为的过程中,腐败意识与反腐败意识会发生激烈的斗争,斗争的结果将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
腐败意识的产生与一个人不合理的需要有关。对于需要,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及其它东西”。[1]如果人的生活需要得不到满足,那么人的生命就不能得到维持,而没有了人的生命,其它一切需要也就毫无意义了。人的存在不容置疑地证明了需要的存在,不承认自身的需要,对个体来说也许是自觉或不自觉的虚伪,而对一个民族来说,则意味着人性的扭曲,社会的病态。腐败意识则走上了另一个极端,无限地夸大了需要,特别是金钱、食物、财富、性欲等生理需要。这种需要脱离了客观现实,忽视了需要既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又受不同时间、空间及个人在社会中地位影响的限制,把个人需要凌驾于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之上,是一种不合理的需要。这种需要的不合理性导致了腐败意识的产生。一旦与权力结合在一起,就很容易利用权力实施腐败行为。
反腐败意识则是不甘于被腐败意识所侵蚀,行动上坚决抵制腐败行为的心理过程。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的动机理论》一文中阐述的需要层次论,从低到高列举了五种层次的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归纳起来是两类需要,即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反腐败意识强调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的统一。认为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两者是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互为条件和目的。物质需要是基础,它给人以生存的血肉,也是外在的东西,永远只能从外部使人得到满足;精神需要是主导,它给人的生存的灵魂,是内在的东西,从内部使人得到充实。有了精神需要的主导,就能使人对物质需要持正确的态度,从而正确把握社会尺度,不至于被眼花缭乱的“物欲”所淹没。反腐败意识时刻提醒当权者抵制各种不合理的物质需要的腐蚀与侵袭,在各种诱惑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生活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具有丰富的知识,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敏锐的思想,才能提高自己全面发展的水平,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人生。
当今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地位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原有的社会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受到了来自金钱的猛烈冲击,社会对个人地位的评价,不再以单纯的职务、职业等政治因素为主要依据,而是把收入和财产的多少作为举足轻重的因素甚至被列为首要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手中掌权的人原有正确的立场、观念、理想、追求在其较低下的经济地位因素的冲击下发生了根本变化,需要结构发生了变化,不合理的需要被无限扩大,腐败意识大大增强,反腐败意识削弱,把“为人民服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抛置脑后,一门心思采取非法手段谋取自己的经济利益和物质需要,从而导致了种种腐败行为。
二、当前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根据有关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项指标及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习惯,我国许多学者把青年期定为14、15岁到27、28岁,其中又可划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不同阶段。我国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学生,年龄一般处在17、18岁到22、23岁之间,正处于青年中期。处在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其生理发展有些方面虽然还继续有所增长,但基本上已经成熟。而从其心理发展来说,却未见得也达到真正完全成熟的水平,其中那些成熟的方面表现出各方面积极特点,那些没有达到真正成熟的方面就有可能表现出消极特点。他们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具有勇往直前的气魄;抽象逻辑思维高度发展,智力水平已接近或达到“高峰”,接受知识能力强,情感丰富强烈而不稳定,自我意识的发展出现新的矛盾和斗争。这一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我们不能否认当今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但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
社会是一所大的学校,学校是一个小的社会。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极为密切。大学生对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坏极为关心,他们对权力腐败、道德堕落、金钱至上的现象,一方面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和腐蚀,甚至使他们中的一些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扭曲变形。表现在政治和业务,知识和金钱、贡献与索取,义与利之间的价值取向上,明显向后者倾斜。情况并不容乐观。表现为:
1.理想的低层次与模糊性
请看这些残留在大学生课桌上的“伤痕文学”[2]:“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在教室,唯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不知道,我不知道,不知道读书为什么?不知道活着为什么?”理想的低层次与模糊性可见一斑。这在低年级与高年级的学生中表现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刚刚经过高考的激烈竞争,实现了上大学的奋斗目标,而一进入大学,往往找不到新的目标,感到无聊、空虚、迷惘。据调查[3],对“你的生活目标”一问,回答“处于调整期”的占46.5%,“没有目标”的占5.2%;“上大学的目的”一问,回答“为个人发展作铺垫”的占29.7%,“为了争取社会地位”的占21%,“为了找个好工作,免得待业”的占23.5%;“面对大学生活,你将采取什么态度”,有25.5%的学生回答“无所谓,顺其自然”。在高年级的学生中则表现为追求实惠,在“选择工作时,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一问中,经济收入放在第一位的大有人在,沿海发达地区、三资企业往往是毕业生们的重点选择对象。对有入党愿望的学生进行的调查中,我们看到,有的学生把入党作为自己在事业上获得成功,有所作为的附加因素;有的把入党作为虚荣心的满足;有的甚至把入党当作捞取政治资本、向组织讨价还价的筹码。一些大学生理想的低层次和模糊性,使他们陷入了个人自我的小天地,是一些学生学习上动力不足,政治上不求上进,生活上吃喝玩乐,心理上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2.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倾向有所抬头。
有些学生迷信金钱万能,把金钱看作幸福、荣誉的源泉和象征,把追求金钱视为人生的第一要义。有的学生说:“万般皆下品,唯有款爷高”、“黑道最清苦,黄道是乐土”,有的学生在毕业赠言中写道:“要做一个受人尊敬的富翁”、“要发财,只要能发财,什么方式都行”。有超过半数的青年大学生对“人应当及时行乐”的说法给予肯定。金钱的多少成为相当一些人衡量价值大小的尺度。
3.超前消费的倾向有所发展。
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受到社会上消费热潮的冲击,近几年来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大学生消费通常对自己的经济能力考虑得较少。一些学生摆阔气,讲虚荣、穿名牌、戴金银首饰等,一些学生则错误地把这些不正当的消费看作是一种快乐,一种派头,一种价值的体现。[4]一学生说,一学期要花300元;某男生宿舍7人有5人抽烟,每月花费40—150元;大学生喝酒非常普遍,有的学生一次竟花费100多元买两盎司"XO"进口名酒品尝。大学生作为一个消费阶层,大多数人的消费心理必然会超过其现实的收入水平和实现的承受能力,不正确的引导,必然会导致更多的畸形消费。
4.信奉“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合理利己主义。
合理利己主义在大学生中颇有市场,一些学生认为人都是自私的,把人与人的关系视为交换关系。有的同学公开申明,损人利己,太不道德,名声太臭;大公无私则可望不可及;最好是利己不损人,因此时时处处从“利己”出发,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对同学漠不关心,缺乏责任感,一旦集体与个人发生矛盾,或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或大吵大闹,不讲道理。
从以上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些大学生的需要层次结构中,有一些不合理的,脱离实际情况的需要,在精神需要与物质需要之间,更注重物质需要,而忽视了精神需要。这很容易导致腐败意识的产生,一旦他们拥有权力,就可能为了这些不合理的需要实施腐败行为。
三、对策
既然反腐败意识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密切相关,要增强青年大学生的反腐败意识,首先就要大力倡导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奉献精神及集体主义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新旧体制转换的今天,新旧思想冲突,各种利益矛盾不断出现,经济的多元结构,社会开放状态使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发生了变化。一些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讲为人民服务,讲奉献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标准太高”,“脱离实际”,是“空对空”,从而动摇了崇高的价值导向和价值追求。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大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困惑和迷茫,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完全是正常的。必须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倡导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应贯穿整个大学阶段。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其教育的侧重点也不同。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重点突出人的本质,人与社会及集体主义等问题;对二、三年级的学生要重点抓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学生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教育和疏导,帮助大学生提高认识分析问题以及自我教育的能力;对高年级的学生结合就业指导,重点进行为人民服务,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及个人之间的关系的教育,使他们明白劳动创造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其二,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与必要的组织纪律教育相结合。大学是一个整体,要维护这一整体的荣誉、利益、秩序,必须要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每个集体成员必须遵守,而且自觉地用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进行疏导教育,另一方面用严格的纪律来约束他们,既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又在实践中加以强化,使他们懂得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价值存在于集体价值中的道理。久而久之,使学生形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形成了自觉性。
其三,要反复阐明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及腐败行为的危害性,使大学生自觉抵制这些错误思潮的侵蚀。
正如一位伟人所说:“一个受物质支配的人,一个个人‘物欲’很强的人,一定是缺乏理想、趣味低级、精神生活很空虚的人,也是生活极为可悲的人。”在任何社会,精神需要的追求,都是高层次的追求,它反映了民族和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具有永久的价值,它决不会因搞市场经济体制而变得过时。一个脱离客观实际盲目追求个人利益、物质享受,追求金钱的人永远领略不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他们的要求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千方百计,甚至不惜以身试法去寻求满足。当他们一旦拥有权力,腐败意识就会转化为腐败行为的现实。而腐败行为不仅可以断送一个人的锦绣前程,破坏和睦幸福的家庭,也必然会危害国家、集体和社会的利益。腐败堕落者决不会有好下场。
反腐败斗争既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政治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增强大学生反腐败意识,是为大学生走上社会,接触权力提供必要的心理准备,时刻警惕与权力相寄生的腐败因素的侵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增强大学生的反腐败意识对反腐败斗争和贯彻高等院校的教育方针有着现实的意义。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2页
[2]王荣华主编《超越迷惘——大学生人生问题百思集》复旦大学出版社第56页
[3]董丁戈,丁刚《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现状及思考》《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3期
[4]杨义青,李新安《大学生中享乐主义倾响及对策》《高教理论战线》1994年第6期
标签:世界观论文; 人生观论文; 大学生论文; 个人价值观论文; 社会价值观论文; 大学生现状论文; 反腐论文; 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