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业计算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研究论文_曾崇杰

中职业计算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研究论文_曾崇杰

曾崇杰

四川省双流建设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当前,计算机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然而,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人员招聘人数已经缩减。主要原因是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各种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本文结合对计算机操作岗位人才需求的分析,提出了课堂教学、考试、学校活动等改革措施,探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途径,努力实现计算机专业教学和企业需求相连接。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几乎所有行业都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人才在招聘中更受企业的青睐。而大学院校培养的计算机人才多是面向编程类的技术型和研究型人才,对大部分企业来说并不适合。中职院校开设的计算机专业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正好填补了这些企业的需求。

1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1.1教学内容滞后,与市场需求脱节

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与计算机相关的知识更是不断更新,而中职学校采用的教材从编辑、审核、出版到发行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大部分教材的知识都落后于最新的知识,跟不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即使当前配置最为先进的计算机,几年过后也难以满足最新的软件运行需求。

1.2学生素质不高,学习热情低

当前国家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对农村和乡镇的学生免除了学费,虽然增加了生源,但也无形中降低了中职学生的素质水平。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原因更多是为了能名正言顺地玩电脑游戏,上计算机专业课的时候完全提不起兴趣,常常趁老师不注意偷偷玩游戏。一旦这种现象蔓延开来,一个班甚至整个专业的学风就会不断下降,这就加大了中职计算机教学的难度,降低了教学质量。

1.3校企合作不理想

很多学校为了能够培养企业所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在计算机专业设立企业专班,建立了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但很多校企合作仅仅流于表面,企业单纯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知名度,虽然在学校开设了专班,却没有派企业工程师进行授课,也没有成体系的学生培养计划,而是让企业专班的学生跟普通班学生学同样的内容。

2计算机专业教学活动紧密联系计算机岗位需求

根据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访谈和对合作企业的研究,发现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培养了岗位所需的初级和中级人才,只有教学活动才能密切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

2.1改革课程设置明确方向

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弱,学习习惯较差,专业课容易导致学生消化不良。改革传统课程,根据当今企业对中高级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设置课程,将工作知识渗透到教学中,采用课程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服务。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的男生普遍对硬件维护和网络建设感兴趣,而女生则主要对图像处理和办公自动化感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让学生在2到3年的学习时间学到技能,入学后的第二学期,根据中职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学生的兴趣,计算机应用技术可分为计算机硬件维护和计算机办公室2方向,当然,在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再根据社会需求继续细分,如:网页制作方向、网络艺术方向、网络维护方向等,在专业方向细分后,学生的就业方向更加明确,学习更有针对性。

2.2教学密切联系工作岗位需求注重培养学生工作能力

(1)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紧密联系

如果计算机实践教学内容与作工作岗位无缝连接,则必须根据工作过程确定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和排序,教材内容应反映专业岗位的内容,并将工作内容纳入一系列教学项目或案例。在授课之前,教师首先分析计算机工作要求分析,让学生了解课程对工作的重要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工作和生活中的计算机应用案例,如:电脑摄影工作室照片修复和美化,广告公司的产品包装设计,各种计算机故障等。

(2)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持续学习能力

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达到多种实践教学效果,课程内容被制作成视听材料,类似于"微课程"视频,引导文本指导学生参与独立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节省大量的时间,只需要对关键点和难点做一些提示和解释,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互动和讨论。这些视频也方便学生将来进行整合和审核,该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

(3)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良好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把一个工作案例看成一个或多个教学项目,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用一堂或几堂课逐步完成,这样,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以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设计主线被串联起来。教师授课过程中尽量淡化理论知识,随着项目实践过程的推进逐渐引导学生探索理论的内涵。通过实际项目应用,学生将明白每个知识点的学习目的;区别过去,教师在上面罗列知识点,学生在下面盲目地随从。实践证明,先实践后理论升华的教学方法容易被中职学生接受。

2.3丰富课外活动拓展校内实践岗位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事实上,中职学校本身就是一个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联系的单位,各部门的数据统计、文件录入和排版、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维护以及宣传栏图片等。根据各学校计算机部门的需要,拓展学校的计算机实习岗位,建立工作室或计算机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在专业化方面向更广泛,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教师可以借鉴合作企业的应用项目或选取一些毕业生工作中的案例,培养学生的业务技能。实践证明,计算机专业课外活动不仅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学习空间,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而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帮助学生成长为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3总结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必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 在了解企业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明确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方法,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有效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郑慧君.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软件开发人才培养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9):16-19.

[2]朱新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高职网络课程初探[J].科技世界,2013(22):14-98.

[3]米靖.现代职业教育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50-101.

论文作者:曾崇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  ;  ;  ;  ;  ;  ;  ;  

中职业计算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研究论文_曾崇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