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411200
【摘 要】目的:探讨血液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观察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住院的1362例患者外周血标本,1ml静脉血,放置到含乙二胺四乙酸二钾的试管内,行血液分析仪分析,与此同时推血片2张,干燥后染色,行血细胞形态观察。结果:成熟红细胞体积观察方面,血细胞形态检验与血液分析仪检验结果相同,幼红细胞差异不显著(P>0.05),血液分析仪无法检测到疟原虫。血液分析仪对淋巴细胞形态检测的准确性不够,正常淋巴细胞判读方面,两种检测得出结果一致。异型淋巴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两种检测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液分析仪无法鉴别幼稚淋巴细胞。结论:血液分析单独检测的结果与实际有一定的偏差,为提高检测准确率,应结合血细胞形态观察,提高临床疾病确诊率。
【关键词】血液分析仪;血细胞形态观察;临床诊断
随血液分析仪可为临床检验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检验效率,被逐渐推广使用,但血液分析仪检测只能提供数量指标、细胞大小、细胞间比例、细胞分布等信息,无法确切提供血细胞形态、质量的信息,因此,临床需用检测血细胞形态、质量的手段来提高疾病的确诊率。目前,在血液分析仪的使用中,联合使用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可对细胞外部变化、内部结构做出更为仔细的观察,利用异常细胞的鉴别,联合使用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是血液细胞分析仪观察不同血细胞形态学变化的“金标准”,是临床血液检验的重要项目。因此本文探讨了血液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观察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3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外周血标本进行研究,外科患者383例,内科患者496例,儿科患者483例。所有患者或患者家属均签署本文研究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会批准。
1.2检测方法
抽静脉血1ml,放置于含乙二胺四乙酸二钾的试管内并进行充分混匀,送检后使用血液分析仪分析,同时另一方面制作2张血片,干燥后染色实施血细胞形态观察。血细胞形态观察主要利用低倍镜、高倍镜下观察有核细胞,油镜下观察患者成熟红细胞形态,包括畸形红细胞、疟原虫、正常红细胞等,以《临床血液学与检验》中相关规定为血细胞形态的观察标准。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由SPSS19.0进行分析,( ±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c2检验,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1可见,利用血液分析仪与外周血红细胞形态学检验,成熟红细胞体积大小检验结果一致,幼红细胞检验差异不显著(c2=0.018,P>0.05),血液分析仪提示影红细胞,对于其他异型红细胞形态未有显示,血液分析仪检测不到血液寄生虫疟原虫。
3.讨论
血液分析仪对于血细胞形态、动态变化及质量反面的情况无法准确提供信息,故在临床诊断的使用中存在局限性及缺陷,而联合采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有效的提供此些信息,可清晰反映出患者血液中细胞数量、质量,可为临床小儿疾病、发热、疟疾、白血病等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因此,血液分析仪虽然提高了血液检验的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血细胞形态学涂片减压虽然较慢、效率偏低,但血液分析仪在目前不能替代血细胞形态学涂片检查,临床血液检验,针对异常血象应将血液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学涂片检验,提高疾病的确诊率。有报道表示[1],利用血液分析仪进行临床检验工作,由于仪器的局限性、细胞形态结构的复杂性,采用血液分析仪检验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因此,利用血液分析仪检验,若检验形态异常细胞,该检验只具有筛查功能,无法替代血细胞形态学涂片检验,也有报道表示[2],血细胞形态学涂片检验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从本文研究结果来看,利用血液分析仪与外周血红细胞形态学检验,成熟红细胞体积大小检验结果一致,血液分析仪检验血红细胞异常方面只提示影红细胞,对于其他异型红细胞形态未有显示。从淋巴细胞的检验结果来看,血液分析仪对淋巴细胞形态无法作出准确判断,对异型的淋巴细胞有提示作用,但无法鉴别幼稚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分型。有报道表示[3],血液分析仪对异型淋巴细胞形态识能力差,分类都显示单核细胞比值增高,无法对幼稚细胞、异型淋巴细胞、中毒颗粒等进行有效鉴别,而本文的结果与此相似。
此外,单纯依靠仪器检验,并不加以复查和分析,会导致错误报告的数量明显上升,误诊率上升,国外有多数观点认为[4~5],在实施血片复查时,实验室应有自行规定复查的条件,且有统一标准,同时要加强检验人员的培训、开展质量控制。这也说明国外对复查及分析的看重。因此应加强复查及分析,加强检验人员培训与质控,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制片、染色等受到影响,避免血细胞形态受到影响,保证检验指标的准确性。
总得来说,使用仪器检验通常只能对细胞的几项物理特性有检出作用,但无法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对于有异常血象的患者,应该联合采取细胞形态学检验,同时将此项措施纳入到检验科的质量控制环节中,降低临床漏诊、误诊率,提高临床确诊率。
参考文献:
[1]曹科,罗小娟,马东礼等.探讨标本保存时间对异型淋巴细胞形态学改变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5,(14):1959-1961.
[2]宋颖,王青,许蕾等.上海市2011年电子图谱细胞形态现场调查情况分析[J].检验医学,2013,28(6):522-526
[3]杨尖措.外周血涂片观察对漏检血液病诊断的意义[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1):134-135.
[4]周长华,张青,欧瑞明等.rhG-CSF对健康供者外周血粒细胞形态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0,31(6):761-762
[5]黄洁.观察血细胞形态学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认识[J].中国医学创新,2009,6(1):87-88
论文作者:胡云姣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1
标签:血细胞论文; 血液论文; 分析仪论文; 形态论文; 形态学论文; 红细胞论文; 淋巴细胞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