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疗效论文_卢志红,王孟杰,邱小芩,蒙绪宁

卢志红 王孟杰 邱小芩 蒙绪宁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 广西 南宁 530021)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4.07-2015.07期间进行介入治疗的74例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计算机取样法进行平均分组,一组37例患者采取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作为对照组;一组37例患者在介入治疗的同时加用替罗非班治疗作为试验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电图 ST 段回落及血流情况。结果:心肌梗死溶栓(英简TIMI)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血流3级比率91.89%(34/37)远远高于对照组的67.57%(25/37),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用于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能有效促进疗效的提高,且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治疗中继续推广、应用。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0-0148-02

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先进的有效手段,介入治疗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恢复冠脉的血流[1],避免或降低梗死心肌的发生,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理症状。以往研究报道中,抗血小板治疗在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替罗非班是糖蛋白 IIb/IIIa 的一种受体拮抗剂,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现择取我院2014.07—2015.07期间进行介入治疗的74例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一步观察替罗非班的作用效果,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2014.07—2015.07期间进行介入治疗的74例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计算机取样法进行平均分组。试验组37例患者中,16例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年龄范围46-74岁,平均年龄(59.08±4.26)岁。其中,合并高血压者5例,合并糖尿病者2例,合并高血脂症者2例。对照组37例患者中,17例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年龄范围48~77岁,平均年龄(59.37±4.77)岁。其中,合并高血压者5例,合并糖尿病者2例,合并高血脂症者2例。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上述资料进行处理,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研究可比性明显。

1.2 方法

对照组:37例患者采取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加强心肌酶谱检查及心电图监测,介入术治疗前,应用适当剂量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药物。通过 Sedingger 法穿刺的患者,选择右侧桡动脉,由穿刺鞘管直接推注2000 U的肝素。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追加适当剂量的肝素[2]。介入术治疗后,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皮下注射,连续注射7天。根据患者的肾功能、年龄以及心功能等状况选择适宜的造影剂。

试验组:37例患者在介入治疗的同时加用替罗非班治疗。介入术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完全相同。在冠脉造影明确病变血管后,现使用替罗非班治疗,然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在指引导管下,给予替罗非班,剂量为10ml,经冠脉缓慢输注,再应用替罗非班进行静脉滴注,维持治疗,滴注时间为36小时,开始30分钟的滴注速度为0.4 ?g/kg·min,逐渐改为0.1?g/kg·min。

1.3 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介入术治疗后的 TIMI血流分级及7天后 ST 段回落情况,并注意患者是否出血,做好相应指标的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 对试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试验的计数数据,可用百分比(%)表示,以卡方X2进行检验。如果P值小于0.5,表明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心肌梗死溶栓(英简TIMI)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血流3级比率91.89%(34/37)远远高于对照组的67.57%(25/37),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试验组37例患者中,7天ST段完全回落者30例,约为91.08%;出血者3例,约为8.11%。对照组37例患者中,7天ST段完全回落者23例,约为62.16%;出血者5例,约为13.51%。两组患者在出血、7天 ST 段完全回落方面比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对比分析表[n(%)]

3.讨论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是临床治疗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常用手段,介入治疗的疗效理想,可在很短时间内提高患者的心肌供血,纠正患者的病理症状。但是,在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过程中,常会发生无复流或慢血流的现象,对介入治疗的疗效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以往文献报道认为,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微栓塞是该病的病理机制。替罗非班是机体血小板糖蛋白 IIb/IIIa 的一种受体拮抗剂,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进而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3],抗血小板的作用较强。同时,该药对血管内皮功能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可以缓解微血管痉挛症状,增强血管的供血。本次试验结果可见,试验组患者的血流3级比率91.89%远远高于对照组的67.57%;并且,试验组中91.08%的患者在治疗7天后 ST 段完全回落,而对照组仅有62.16%的患者 ST 段完全回落,差异尤为显著。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替罗非班用于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能有效促进疗效的提高,且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治疗中继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姜玉蓉,曾秋棠,杨俊,等.替罗非班在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2,26(5):358-359.

[2]雷力成,彭建军,杨诺.小剂量替罗非班在伴肾功能不全的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4,9(1):141-143.

[3]徐立,杨新春.替罗非班在急性 S T 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2,28(4):542-543.

基金项目编号:广西科技厅课题 桂科攻1298003-3-7

论文作者:卢志红,王孟杰,邱小芩,蒙绪宁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  ;  ;  ;  ;  ;  ;  ;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疗效论文_卢志红,王孟杰,邱小芩,蒙绪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