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国贸易顺差虚假程度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简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货币政策论文,中国论文,其对论文,虚假论文,贸易顺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近年我国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表1给出了1992年到2007年我国出口、进口、贸易顺差、贸易总额及其相应的年增长率。表1显示贸易顺差从1992到2004年的12年间波动性很大,特别是从1998年到2004年的六年中贸易顺差先从435.0亿美元逐步下降到了2004年的320.9亿美元,六年年均下降4.9%;而后从2004年到2005年,贸易顺差飞增了217.9%到1020.0亿美元,首次超过千亿美元大关;2005年到2007年贸易顺差年增长率又分别达到74.0%和47.6%。
详细分析表1中贸易顺差和贸易总额数据,我们还可以发现从1992年到2004年的12年间贸易顺差年均增长率为18.2%,比同期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17.6%仅高出0.7%;从1998年到2004年的6年间贸易顺差年均下降4.9%,比同期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23.6%低28.5%;然而从2004年到2007年的3年间,贸易顺差年均增长率为101.4%,比同期贸易年均增长率23.5%(与1998年到2004年的年均增长率23.6%几乎没有变化)高出三倍多!内需不足、国内企业生产率提升、国内机制不够完善等因素都很难从2004年到2005年一年内发生巨大变化,从而难以解释2004年到2007年贸易顺差超过100%的年均增长率。
所以,从2004年到2007年三年贸易顺差超常性飞速增长确实成了难以解释和理解的问题。我们只有找到合理解释该三年贸易顺差超常增长的原因,才能找到准确把握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有效控制流动性的有效方法,因为贸易顺差对近年中国流动性过剩、货币政策、投资等皆有巨大影响。
二、制造虚假贸易的实际操作
1.出口高开发票
在真实贸易中,出口高开发票可以容易地使多于货物真实价值的资金通过经常项目流入。例如,货物真实价值为100美元,发票如果开出150美元,那么额外50美元就可流入。这样贸易的实物流就与相应的资金流发生很大的差异,后者显著高于前者,超额部分实际上就是投机性资金的流入部分。此类差额在中国近年来相当严重,一个主要省市一年的资金流就可比物流超过两百亿美元。
2.虚假贸易
2002年以前人民币有预期贬值的时候,贸易公司可以通过晚收汇来获得汇率收益;反之,当2002年人民币有升值预期时,可以通过早收汇来获得收益,甚至于虚假贸易。比如说两个关联方,订立一份根本不会执行的合同,然后境外公司通过预付款付进一笔美元,然后等到90天后或合同里订立的失效日期,双方说由于某种原因合同无法执行。那么境内企业需要退还预付的款项。那么原来进入的资金就又退出去了。至于增值部分,可以有种种名目。比如说未履行合同的罚款、服务费、咨询费以及专利费等等。通过这些名目流出去,从而实现资本增值。
3.在加工贸易中的实际例子
中国目前加工贸易仍旧占总贸易额的很大比例。在加工贸易中,贸易形态已经进化得非常高级。委托方往往不再提供原料,而是由加工方自己采购。正常的支付内容是委托方支付原料价格以及相关劳动成本。但是根据贸易公司的经验,有很多名目的双方支付是海关无法核实其合理性的。比如说电子行业有个做法叫买低(Buy Down),加工企业按照委托方的合同价格进口了一批集成电路,比如每件10美元,总共进口100万件,在生产过程中,用掉了40万件,这部分会反映在出口成品中。然后新的合同价格开始执行,比如每件8美元。可是由于加工企业手中已经有原来高价买入的库存,委托方需要付给加工企业一笔钱使库存能反映正确价格(10-8)×(100-40)=120万美元。这是一个正常的操作,可是如果有些人用它来操作款项的流动,海关是难以核实合理性的。
4.秘密商业合同
跨国公司还可以利用商业秘密的合同价格来操作款项流动乃至于逃税,也是很惯常的做法。大的外国电信生产商都在香港或新加坡设立海外采购中心,使元器件的价格虚高来掩盖资本外流,降低国内企业营业利润,逃税,或者汇出汇率收益。例如一个集成电路的国际市场价格是10美元,将单据通过香港,虚增到20美元,这样一来国内的关联企业就可以把各种名目来的钱通过虚高的价格逃出去;相反如一个集成电路的国际市场价格是20美元,同样将单据通过香港,虚降到10美元,这样一来国内的关联企业就可以把各种名目来的钱通过虚降的价格流进国内。
三、数学分析模型
各种关于虚假贸易的报道不少,相关的评论更多,但是对此问题的系统研究却鲜有发表,特别是建立在数据模型基础上的研究就更少见。在上文对近年来中国贸易顺差存在的问题和虚假贸易操作进行简单介绍之后,我们从本节开始专门用数学模型来判断和分析近年来中国贸易虚假成分的程度及其构成。
1.出口与进口比例及净出口占贸易比例介绍
利用表1中贸易的主要数值,我们可以容易地算出1992年到2007年每年出口与进口比例k,净出口占总贸易比例,相应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2001年到2004年由于贸易顺差变化较小,出口与进口比例也较小,4年平均比例为1.079;2003年和2004年出口与进口比例平均值也仅为1.059。
表2也显示贸易顺差占贸易总额比例正好是与出口与进口比例k的简单函数(k-1)/(k+1)相等,这点可容易地进行数学证明。
2.虚假贸易顺差模型假设
假设某年名义出口和进口额分别为a和b亿美元,相应的真实出口和进口额为)x和y亿美元,那么该年虚假贸易总额或者贸易顺差虚假额bb为
(a-x)+(y-b)=(a-b)-(x-y)=bb,或者
x-y=a-b-bb。(1)
由于表1和表2显示2001年到2004年贸易顺差变化很小,特别是从2002年到2004年贸易顺差两年累计仅仅增长了5.6%,所以2003年和2004年贸易顺差中虚假成分较低,或者说该两年真实出口与真实进口比例与相应的名义出口与名义进口比例接近。所以我们假设2005年到2007年真实出口与真实进口比例与2003年和2004年名义出口与名义进口比例平均值相同(我们下文还会详细讨论该比例),即
x/y=ka。(2)
由于给定某年出口/进口比例k就等同于给定当年贸易顺差占贸易额比例(k-1)/(k+1),我们如上假设真实出口与进口比例确定等同于假设该年真实贸易顺差占真实贸易额比例确定。
3.模型求解
假设每年虚假贸易额度bb已知,我们可以容易地从如上(1)和(2)联合求解得到x和y如下(请见附录关于相关证明):
x=ka*(a-b-bb)/(ka-1),和(3a)
y=(a-b-bb)/(ka-1)。(3b)
4.虚假贸易顺差合理范围
如上(3a)和(3b)中如果年虚假贸易额度bb已知,那么我们就可以容易地知道当年真实的出口和真实的进口了,但是年虚假贸易额度bb正好是我们需要知道的目标变量。该模型最核心的地方是两个已知的不等式,即名义出口高于真实出口a>x(众多报道和上文指出的抬高出口价格从而名义出口不会低于真实出口)和名义进口低于真实进口b<y(压低进口价格少支付出去实际上也同样可以达到资金流入的目的,所以名义进口不会高于真实进口)。利用(3a)和(3b)的结果我们联合解两个不等式a>x和b<y,我们可以推导出虚假贸易额度bb的范围如下(请见附录二关于相关证明):
a/ka-b<bb<a-b*ka。(4)
如上不等式(4)给出的结果非常简单,每年的名义出口和进口a和b我们都知道,只要知道相应的真实出口与真实进口比例ka,我们就可容易地计算出该年的虚假贸易顺差的范围。我们在下文专门利用如上结果来分析2005年到2007年中国贸易顺差的虚假程度范围,每年真实出口和真实进口,以及虚假贸易顺差中通过抬高出口价格和压低进口价格所占的比例等。
四、2005年到2007年中国贸易顺差虚假范围分析
本节利用上文理论模型的结果来分别分析2005年到2007年中国出口顺差虚假范围,为我们下文进一步分析出口和进口的虚假程度做好准备。
1.利用不同时间段内出口/进口比例平均值计算2005年到2007年中国贸易顺差的虚假范围
表2显示2003年和2004年的出口/进口比例分别为1.062和1.057,相对稳定,平均值为ka=1.0594,同时这两年的净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0%和2.8%,亦相对稳定,平均值为2.9%。将ka=1.0594,a=7619.5和b=6599.5亿美元代入双不等式(4)我们可以计算出2005年中国贸易顺差中的虚假成分在592.5到627.7亿美元之间,也就是说2005年102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中58.1%到61.5%是虚假贸易;如果我们用表2中2002年到2004年的出口与进口比例的平均值ka=1.074,a=7619.5和b=6599.5代入如上(4)的不等式可以计算出2005年中国贸易顺差中的虚假成分在495.1~531.7亿美元之间,也就是说2005年102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中48.5%~52.1%是虚假贸易;同样我们还可以用表3中2001年到2004年出口与进口比例的平均值ka=1.079,a=9690.8和b=7916.1代入如上(4)的不等式我们可以计算出2005年中国贸易顺差中的虚假成分在464.5~501.0亿美元之间,也就是说2005年中国贸易顺差1020亿美元中有45.5%~49.1%之间是虚假贸易。用同样的办法我们可以分别计算出2006年和2007年中国贸易顺差中的虚假程度。表3给出了相应的结果。
2.利用不同时间段内总出口/总进口比例计算2005年到2007年中国贸易顺差的虚假范围
表3给出了利用2001年到2004年不同年份出口/进口比例平均值计算出来的2005年到2007年中国贸易顺差中的虚假程度。由于不同年份贸易虚假成分唯一取决于相应的真实出口/进口比例,我们可以将2001年到2004年不同时间段内总出口/总进口(即各年度数据相加的总出口/相加总进口)比例当作真实出口/进口比例,并计算出2005年到2007年相应的虚假贸易范围,表4给出了相应的结果。
表3和表4分别给出了利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方法计算出的2001年到2004年的出口/进口比例及相应的2005年到2007年6个虚假贸易的区间。该两表显示计算真实出口/进口所选时间段越长,相应的虚假范围就越小。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2001年到2004年的4年间,出口年增长率与进口年增长率都相差很小,所以该段内名义出口与进口比例当作真实比例比较合适,而2000年及其之前的数据相差过大。
尽管分析近年来中国虚假贸易的研究很少,渣打银行的王志浩(2006)利用环亚经济中国贸易伙伴的进口额和中国的出口额数据得出2005年中国贸易顺差1020亿美元中有670亿美元为非贸易资金流入,也就是说2005年中国贸易顺差1020亿美元的65.7%为虚假贸易。显然王志浩的2005年670亿美元虚假贸易的结论比我们表3和表4中2005年最高的虚假贸易范围上限分别高出42.3亿和40.0亿美元,分别占该年名义贸易顺差的4.1%和3.9%。由于表3和表4显示如果用2001年到2004的贸易数据作为基准,2005年虚假贸易的上限会更低,所以王2005年的虚假贸易结果过高。
3.2005年到2007年中国贸易顺差的合理的虚假范围
表3和表4中给出了6个虚假贸易的可能区间范围。那么哪个是合理的贸易虚假范围呢?我们应该有一个合理标准才能决定哪个为合理的虚假范围。根据表3和表4给出的虚假贸易顺差范围,我们可以容易地计算出相应的真实贸易顺差范围,进而算出真实贸易顺差年增长率。比较这些真实的贸易顺差增长率与表1给出的名义贸易增长率我们可以容易地看出哪组数据最合理。表5给出了表3和表4中6种组合相应的计算结果。
表5显示除利用2003年和2004年数据的两种情况Ⅰ和Ⅳ外,其他四种情况都不够合理,因为2005年相应的真实贸易顺差比2004年的增长率超过相应的贸易增长率20%~50%,2005年真实贸易顺差出现过大的跳跃,显然不合理;而第Ⅰ中ka=1.0594时,表3给出的虚假贸易下、上限592.5亿和627.7亿美元,相应的真实贸易顺差对2004年贸易顺差的增长率分别为22.2%和33.2%,分别比2004年到2005年贸易总额年增长率23.1%低0.9%和高10.1%,平均增长率比2004年到2005年贸易总额年增长率23.1%仅高出4.6%。另外第Ⅳ种情况也相应较为合理,这里不再重复。我们在下文计算出真实出口、真实进口等数据后还会再进一步分析表5中I和Ⅳ的合理性。我们下文计算2005年到2007年真实出口、真实进口、真实贸易及其相应的增长率时会从另外一个方面进一步证实如上推论的合理性。
五、真实进出口、膨胀出口、压低进口等变量之间的关系
我们上文分析了2005年到2007年之间三年贸易顺差虚假的范围。如公式(3a)和(3b)显示,只要知道虚假贸易的数值和范围,就可以容易地计算出相应的真实出口和真实进口的数值和范围。计算出了2005年到2007年每年的真实出口、真实进口等相关数据,我们对这三年贸易的虚假程度就有了更具体的认识。下文分别计算2005年到2007年三年的相关数据。
1.2005年真实进、出口等变量之间的关系
利用表4中的第1种情况,2005年相应的虚假顺差范围是594.8亿~630.0亿美元,利用公式(3a)和(3b),可以计算出2005年真实贸易顺差、真实出口、真实进口、抬高出口的虚假贸易顺差、压低进口的虚假贸易顺差及相应的年增长率,结果放入表6中。
从表6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2005年名义出口包含了0~10.6%的虚假成分;名义出口缩小了0~10.6%的份额;通过抬高价格扩大出口而产生的虚假顺差占整个虚假顺差的51.4%(取表中中值);通过压低进口而产生的虚假顺差占整个虚假顺差的48.6%(取表中中值)。如果我们取虚假顺差的中间值612.4亿美元,那么真实出口比2004年增长了23.1%,比名义的年增长率28.4%下调了5.3%;同时真实进口被压低了5.3%,相应的真实进口比2004年增长了22.9%,比名义的年增长率17.6%合理上调了5.3%;相应的真实进出口贸易总额比2004年增长了23.0%,比相应的名义的年增长率23.2%合理下调了0.2%。由于出口被人为地抬高了,同时进口被人为地压低了,进出口同时调整后总真实贸易变化较小。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表6给出的2005年真实贸易顺差390.0亿到425.2亿美元,比2004年真实贸易顺差的增长率在21.5%~32.5%之间,其中间增长率为27.7%,比从2004年到2005年真实出口增长率23.1%高出4.9%,比相应的真实贸易年增长率23.0%高出4.0%,显示剔除虚假贸易顺差后,真实贸易顺差的增长率与出口和贸易增长相当,结果更加合理。
2.2006年和2007年真实进、出口等变量之间的关系
利用与2005年相同的方法计算出2006年和2007年相应真实贸易顺差、真实出口、真实进口、抬高出口的虚假贸易顺差、压低进口的虚假贸易顺差及相应的年增长率,结果放入表7和表8中。对表7和表8的解释与表6类似。
3.2006年和2007年虚假贸易范围的进一步探讨
仔细观察和比较表6、表7和表8,我们发现表7和表8中当虚假顺差较低或较高时,名义出口膨胀程度和名义进口压缩程度出现了不合理的负数,而表6却没有类似的情况发生。之所以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表6给出的2005年的增长率相对的2004年的数据是已知而且固定的,而表7和表8中给出的增长率是我们用前一年计算的中间值。当虚假贸易顺差较低和较高时名义出口膨胀程度和名义进口压缩程度出现了不合理负数的原因是相应的虚假贸易顺差的下限过低,同时上限过高。找出了问题的原因所在,我们就可以将2006年和2007年虚假贸易顺差范围进一步缩小从而使表7和表8中名义出口膨胀程度和名义进口压缩程度不再出现不合理的负数。
根据如上思路并参考表7的制作程序,我们可以得到当2006年虚假贸易顺差范围在1256.2亿~1285.7亿美元之间时(也即2006年虚假贸易顺差在该年名义贸易顺差70.8%~72.5%之间时),表7中名义出口膨胀程度和名义进口压缩程度将不会出现负数,数值在0.0%~7.2%之间,也就是说,2006年出口膨胀和进口压低的合理程度在0到7.2%之间。利用同样的方法,当2007年虚假贸易顺差在1986.2亿~2011.1亿美元之间时(也即2007年虚假贸易顺差在该年名义贸易顺差75.8%~76.8%之间时),表8中名义出口膨胀程度和名义进口压缩程度将不会出现负数,而且在0.0%~4.9%之间,也就是说2007年出口膨胀和进口压低的合理程度在0~4.9%之间。这样,2006年和2007年的虚假贸易顺差范围得以进一步缩小。
4.2005年到2007年虚假贸易顺差小结
总结上节和本节关于虚假贸易的结果,可得出2005年贸易顺差中有58.3%[6]~61.8%为虚假成分;2006年贸易顺差虚假成分在70.8%~72.5%之间;2007年的贸易顺差虚假成分在75.8%~76.8%之间。我们下文第八节分析虚假贸易对中国近年货币发行的实证结果还会从另外一个方面进一步证实如上推论的合理性。
六、虚假贸易产生的主要动因
我们在第二节介绍的虚假贸易的几种通常做法都与人民币升值预期密切相关,我们在本节进一步讨论和论证虚假贸易与人民币升值的关系。
2005年中国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方案的实施,境外人民币升值期望逐步增大,2005年到2007年境外人民币升值预期(境外一年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相对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平均从 4.5%上升到了6.1%)。人民币升值期望的增大是外币投机性资金流入中国的重要动因。
1.2005年汇率改革前后月均净出口变化
证明汇改之后人民币升值预期是虚假贸易产生的主要动因的一个简单方法是,观察汇改前后中国月度贸易顺差显著变化。从2002年到2004年,中国月度平均贸易顺差分别仅为25.2、21.2和27.4亿美元,而2005年到2007年相应的月均贸易顺差猛增到了84.7、148.0和218.3。如果我们以人民币汇改作为分界点,2002年到2005年上半年每半年月均贸易顺差仅在22亿美元到66亿美元之间,而2005年后半年月均贸易顺差首次超过百亿美元大关,达到102.6亿美元,虽然2006年上半年略微下降到了101.8亿美元,但之后持续上升到2007年下半年的248.8亿美元,明显显示2005年7月的汇改对名义贸易顺差影响巨大。
2.回归方法证明人民币升值对贸易顺差的影响
我们用2002年1月到2007年12月境外一年期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与相应的即期汇率差额、前月的一年期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与相应的即期汇率差额和前月的月度贸易顺差作为自变量,当月月度顺差作为因变量进行简单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中国贸易顺差近年来确实在境外人民币升值的推动下快速增长。此结果也再次证明2005年7月汇改之后人民币升值期望是虚假贸易顺差产生的主要动因。
七、虚假贸易对中国近年货币发行的影响简析
2007年12月11日,周小川行长在《财经》年会上作题为“从紧货币政策”的演讲中坦言,2007年是央行对冲外汇占款力度最大的一年。贸易顺差确实对中国近年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成为流动性过剩的主因。在分析了近年贸易虚假程度及其操作办法和形成主因后,我们简单分析虚假贸易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1.贸易顺差与货币发行量近年来的关系及虚假贸易的影响
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2002年到2007年中国每月底货币存量数据和该段时间内中国月度贸易顺差数据及人民币兑美元月均汇率,我们可以容易地将每月贸易顺差折换成人民币。通过简单计算,2002年到2004年,年度净出口换汇总额占货币(M[,1])增量分别仅为22.2%、16.0%和22.3%,三年平均比例为20.2%;但是从2005年到2007年该比例分别增长到了73.7%、75.2%和75.0%,三年平均比例高达74.7%,比2002年到2004年的平均比例高出54.5%,说明2005年到2007年三年以来中国货币发行增额四分之三左右是名义净出口换汇所致。贸易顺差换汇对中国货币发行确实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根据表4我们对2005年到2007年贸易顺差虚假成分的分析结果,如果我们用2005年到2007年贸易顺差虚假程度范围的中间比例,那么该三年货币增量中分别有44.2%、53.9%和57.2%为虚假贸易所致。剔除这些虚假份额,相应的真实贸易顺差占货币增量的比例分别为28.7%、23.0%和19.5%,三年真实贸易顺差占货币增量平均比例为23.7%,比2002年到2004年三年相应的平均比例20.2%仅高出3.5%。这些结果表明剔除2005年到2007年虚假贸易的影响后,真实贸易顺差对货币增幅的影响程度与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之前的2002年到2004年相当。这些结果也为我们上文虚假贸易的分析结果的合理性提供了另外的依据。
2.回归分析
利用2002年1月到2007年12月的月度贸易顺差和相应月度货币发行量(M[,0]、N[,1]和M[,2])数据,可分析得到月度贸易顺差对货币发行量的影响。简单回归分析显示,从2002年1月到2004年12月,月度贸易顺差对基础货币(M[,0])、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的回归有效系数(R2)分别为6.6%、6.6%和4.5%,相应的F统计数值仅为2.40、2.40和1.60,显示该三年贸易顺差对中国货币发行影响甚微;而2005年1月到2007年12月,月度贸易顺差对基础货币、货币和广义货币的回归有效系数分别为47.4%、74.3%和72.7%,相应的F统计数值也高达30.66、98.44和90.46,显示该三年贸易顺差对中国货币和广义货币影响非常显著。2005-2007年的回归结果与如上贸易顺差在该三年占货币增额比例的结果相当一致。
3.央票发行与贸易顺差的关系
近年来央行票据成为央行吸纳市场流动性的主要方法。数据显示,央行票据的发行实际上主要是吸取贸易换汇带来的流动性。2002年到2006年贸易顺差折合成人民币为2.97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06年末票据托管总本金额3.17万亿元人民币的93.7%,比2004年和2005年的相应的比例63.4%和69.8%分别高出30.3%和23.9%以上。2007年贸易顺差折合人民币1.988万亿元人民币,而年底票据托管总额为3.659万亿元人民币,该相应比例进一步上升到了135.5%。
本节我们分析中国贸易顺差近年来占货币增额的比例及其对货币发行的影响显示,名义贸易顺差确实为近三年来货币增幅主要成分,相应的虚假贸易占货币增额平均比例超过50%。然而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通过发行票据吸纳这些过多的流动性。
八、相关政策建议
在我们上文对近年来中国虚假贸易产生的方式、操作、模型及相应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虚假贸易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也进行了简单分析。在这些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两个政策建议。
1.健全外贸资金流监管
近年来中国贸易货物流与相应的资金流有显著的差别,为境外投机性资金流入中国留下了可以利用的渠道。有些城市某年资金流比相应的货物流高出数百亿美元的幅度。中国目前的进出口申报体系存在严重问题,系统存在国际收支错申报、统计数据质量不高,造成物流与资金流数据严重偏差,使境外投机性资金流入有了可乘之机。所以改变目前数据基础薄弱、数据的采集和质量在较大程度上受制于申报主体的随意性的被动局面,构建经常项目加工贸易核销和监测系统,通过加工贸易物流和资金流数据的采集,建立自由的日常数据监测平台,切实提高对贸易的监测水平。
2.尽快建立统一境内外币清算体系
国际收支平衡表最大的问题是经常项目差额与贸易比例近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偏差。该变化的主要问题可能是由于外汇收支与进出口相背离(李永盛、梁中、姚建敏著(2007))。产生这种背离的原因众多,但是统一的境内外币清算体系缺位,从而外汇管理局办理清算只能采用差额清算,尚未能做到逐笔清算(黄晓云,2006),为虚假贸易等各种非法操作留下了空间。所以,尽快建立统一的境内外币清算体系对中国加强外汇清算监管、杜绝非法资金流入非常重要。
九、总结
人民币升值直接导致境外投机性资金通过虚假贸易和非贸易渠道流入中国,进而导致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再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中国投资的冲动和股票、房地产价格的高速上升,资产价格高速增长又通过财富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中国物价的上升。所以,境外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贸易顺差是当前中国金融和经济问题的主因之一。我们只有充分认识这些主因,找到相应的应对措施,才能从本原上解决当前经济和金融系统面临的问题。
本文建立了一个分析近年来中国贸易顺差虚假成分的简单模型。通过模型对中国贸易的虚假成分剔除之后,中国2005年以来的贸易顺差增长与相应的出口和贸易增长相一致,而且三年年度贸易换汇占货币增幅比例也回到了与2002年到2004年相当的水平,显示该模型的合理性,从而较为满意地解释了2005年以来贸易顺差高速猛增之谜。该模型简单而且容易操作,本文只是分析了贸易总体情况,实际上该模型还可以容易地用来分析中国不同贸易方式、不同产品类型、不同企业类型、不同区域、不同贸易伙伴或伙伴组合的贸易虚假成分。我们用该模型分析了这些不同分类的数据并找出了相应的虚假贸易成分,但是结果超出了本文的范围,这里不宜多述。
因为没有一个可以直接参考的指数来直接找到答案,判断和估算中国这样大的一个仍然处于继续深化改革的经济体的贸易虚假程度确实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对如此复杂的问题没有一定的模型作为分析的基础,很难想象找到较有依据结果的可能性。我们利用其他数据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中国近年来虚假贸易的程度,但是这些内容超出了本文的范围。我们的分析仅仅代表该领域初步的探讨,相信还有更为合理、有效的模型。我们殷切地希望其他学者也能积极探讨该问题,从而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和验证该问题,进而为能尽快减轻或有效杜绝虚假贸易找到具体可行的办法。
附录:
公式(3)和结果(4)的证明
首先证明x/y=k,那么(x-y)/y=k-1,而且(x+y)/y=k+1。将这两个等式左右两边同时相除法我们就得到(x-y)/(x+y)=(k-1)/(k+1)。所以,如果出口进口比例给定,那么净出口与贸易总额比例也就给定,而且等于出口/进口比例减1与加1的比例。同样,如果净出口与贸易总额比例给定,那么相应的出口/进口比例也给定,而且可以容易地计算出来。这里不再重复。证明该等式的目的是证明假设出口/进口比例确定与净出口与贸易总额比例给定等同。
将x/y=k,即x=k★y,带入(1)我们可以容易地得到
(k-1)★y=a-b-bb,或者y=(a-b-bb)/(k-1),
相应我们得到
x=k★(a-b-bb)/(k-1)。
将如上x的结果带入不等式a>x,我们得到a>k★(a-b-bb)/(k-1)。
如果k>1,给如上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k-1并化简,我们得到a/k-b<bb。用同样的方法解另外一个不等式b<y我们可以得到bb<a-k★b。所以我们得到(4)的结果。上下限的算术平均值和几何平均值分别为(k+1)(a/k-b)/2和。如果k<1,那么(4)将变成a-k★b<bb<a/k-b。上下限的几何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