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五华县河东镇万华小学 514400
《语文课程规范》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该当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今世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具有自力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自主获取、自觉摸索常识等多种能力的重任,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获取常识,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主渠道,是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课堂阅读的延续与扩展。 开展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根究常识的强烈情欲,丰富常识,开阔视阈,自小在他们心魄上播下刻意攀登科学高峰的胚珠。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不仅是现代语文教学的要求,并且对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摸索学生大量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势在必行。
一、激发读书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调动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从而增长知识。
1.课堂教学激趣。
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多介绍课文的作者资料、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学完课文有“意犹未尽”之感,产生课外阅读的愿望。要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给学生提供与课文相关的阅读书目、影视作品等,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如在学习《飞夺泸定桥》《丰碑》《金色的鱼钩》等课文后,布置学生观看电视连续剧《长征》,阅读有关长征的文章;学完《井阳冈》后,向学生推荐全本《水浒传》;学习《草船借箭》,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习《鲸》,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自然知识有关的科学普及读物等。同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切实远离那些低级趣味、庸俗书刊。
2.开展活动激趣。
在大量的课外阅读后,学生掌握了不少精妙词句,他们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定期举办读书交流活动,在活动中调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前三分钟的美文朗诵和每周一诗吟诵更是学生每天必做的功课之一。一系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课外阅读成果和个人才能的平台,使他们每个人都能品味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读书的无穷乐趣。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能成为孩子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3.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者是组织学生讲述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可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教给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虽然读了好文章,却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选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要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用速读法。
3.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三、拓宽阅读渠道,让学生多读书
1.班级阅读指导,开辟图书角。
为了填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储存安放在班里,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保管及开展借阅工作。可定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简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前提。
2.学校阅读指导,建好图书室。
要尽可能购置配备较多的图书资料品种,尤其要注意图书资料的及时更新,不断购进最新出版的社会形态上有影响的优秀书刊,从而满足学生的念书情欲,为学生开辟一条图书借阅的主渠道。这样可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产生一种无形的影响力,也是学校良好教育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总之,在组织课外阅读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环境,训练良好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长此以往,就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所有的孩子爱读书、有书读、会读书,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我们的目标。
论文作者:谢锡权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12月总第1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学生论文; 课外阅读论文; 兴趣论文; 图书论文; 课文论文; 方法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育学》2017年12月总第1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