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与体育消费行为的研究--对万江地区6所高校156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_体育锻炼论文

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与体育消费行为的研究--对万江地区6所高校156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_体育锻炼论文

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与体育消费行为的研究——皖江地区6所普通高校1560人问卷探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消费行为论文,问卷论文,普通高校论文,体育锻炼论文,习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正面临着如何深化改革,以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养成体育锻炼习惯,进面增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认为,了解大学生的体育现状无疑是我们改革的立足点。从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到大学生个体体育行为的产生,锻炼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大学生的自身需求,锻炼氛围,教育因素,体育消费意识,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本文试图从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体育消费意识和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并作描述性分析,为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安徽皖江地区6所普通高校(安徽师范大学、华东冶金学院、安徽机电学院、皖南医学院、芜湖师专、马鞍山商专)1560名大学生,各校男生200名,女生60名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男1014、女318份,总有效回收率85.38%。(6校问卷分别于1998年10月——99年5月收回)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 本文数据由586/PC+数理统计软件进行累计繁数、交叉值等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自我对体育锻炼习惯的认知

习惯行为是人们在多次重复某一事物而逐渐变成自身需要的一种行为,它多在强制手段下被动形成,与人的主观意识,倾向,态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体育锻炼习惯,“是指主动、自觉地以体育运动为健身手段的一种有一定规律和经历的生活行为”[1]。 本文调查的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习惯的看法更多地是依据自我的兴趣和对体育的价值认识为判定标准,而对习惯的行为有所忽视或对行为表现尚无严格标准参考,亦认为有一定体育锻炼经历便是具备了体育锻炼习惯了。因此,1332份有效问卷中968份,占72.67%的学生认为自己已形成了体育锻炼习惯。

当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在何阶段形成体育锻炼习惯时,得出,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阶段主要是中小学阶段,并非是在大学阶段(见表1),这同建立体育兴趣阶段的调查是相吻合的(见表2)。 从行为学的角度讲,这正说明了“习惯的行为来自于兴趣的培养和积累”。同时也揭示了中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尽管属于一种强制性的教育行为,但它却十分“有效”的培养了多数学生的体育兴趣。然而,通过表3的调查, 并对其前三项相关系数分析r分别为0.82、0.86和0.82, 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从而了解到他们对中学时期的体育锻炼的认识,纯粹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取向和狭隘的兴趣建立,即“获得自由”、“玩”、“痛快”等,与体育锻炼习惯的要义相去甚远。可见,他们对中小学时期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是比较模糊,以致其“生长发育需要”、“获得健身手段”排序较后,这与他们自身接受教育的局限性、升学压力是有关联的。然而,值得欣慰的是他们有此认识足以磨炼出一两种体育特长(这也是我们自身的体会),足以支持其后接受大学体育教育的积极态度。

表1 您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阶段(%)

孩提阶段 小学阶段 中学阶段 大学阶段 无此习惯

7.93 24.42 43.54 12.90 11.21

6.09 32.84 32.90 14.41 13.76

P * *

* *

*

注:*=P<0.05,* *=P<0.01,以下相同

表2 您何时对体育产生了兴趣(%)

孩提阶段 小学阶段 中学阶段 大学阶段 无此习惯

5.72 28.60 53.21 10.56 1.91

5.62 41.25 37.89 7.40 7.84

P* ** *

表3 您在中小学时期喜欢体育课或运动是因为(排序)

向导性 生长性 获得健 其它

玩 痛快 获得自由 表现育需要 身手段

1

3 24 5 9 12

2

3 15 4 7 11

注:对前三项选择结果所做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分析结果r 分别为0.82、0.86和0.82。

2.2 影响大学阶段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该阶段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是什么?对该问题的深入调查,无疑,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保持并强化其已形成的体育锻炼习惯亦十分必要。通过调查(见表4),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体育意识;②体育知识与锻炼方法;③锻炼氛围;④体育特长。尤以体育意识,体育知识与锻炼方法影响为大,此点男女意向的成份无显著差异。这同时表明,大学生在认识能力上已从盲目走向了理性,即已不满足于将中学时期以“玩”等视为自己已拥有体育锻炼习惯。他们从主体意识上需要体育成为一门系统、完整、综合的学科,从而希望高校体育教育能够增强自己的体育意识、掌握更好的体育知识与锻炼方法,等等,这在表5的调查中进一步地表征了这一点。

表4

您对大学期间影响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认识(%)

体育

锻炼

设施

体育知识与 体育 运动 学习

意识

氛围

条件

锻炼方法特长 伙伴 负担

男 22.10 19.14

10.11 20.30

15.90 10.03 2.42

女 18.00 15.11

12.17 21.16

16.32 14.20 3.04

P* * *

*

表5 您对大学期间体育课或体育锻炼的

(非生物)作用认识(%)

掌握知识与 培养体育 发展 培养各 培养欣无作

锻炼方法生活方式 个性 种能力 赏力

男 34.10

20.9217.30 16.76

10.92 0

女 36.34

18.5011.10 16.45

17.61

0

P *

*

* ** *

注:培养各种能力——拼搏进取、思维、适应、应变和交际。

表5显示, 除发展个性和培养欣赏力这两项作用在男女之间存在差异外,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平均有35.22 %的大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开设的体育课或体育锻炼应具有获得知识与锻炼方法的显著作用,有19.17 %的大学生认为从中应能培养一种体育生活方式(这亦是拥有体育观念意识的选择),契合于表4的因素认识。 这正说明大学生在指出影响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的同时,亦已暗示了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理想条件。毫不夸张地说,大学生对影响因素选择到什么程度,也就对高校体育作用期望到什么程度。可以说大学阶段的体育课和体育锻炼中的意识引导、施教方法、氛围制造和设施功能失误的地方,正是建立并形成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大显身手的地方。

2.3 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

2.3.1 体育消费意识

经济收入制约着人们的消费水平。大学生的经济收入,从广义上应理解为学生家庭按月供给的汇款。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的物质生活进入小康水平者逐年梯增,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校园体育活动具有指令型机制的特点,大学生将体育完全作为学校的公益性来看待,“学校花钱,我锻炼”这种观念长期存在于学生们的头脑里。随着市场经济对高校校园健身观念的撞击,传统的校园体育管理活动方法和单一的无经济性体育活动方式,已被多元体育活动中的有偿性或“俱乐部”形式逐渐相替代。但调查表明,这一存在于我国高校层面上的具有经济性的体育事物,在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意识上尚有较大差距。即14.25 %的大学生“愿意个人花钱于兴趣健身项目的学习”,51.26 %的大学生受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认为“校园余暇健身活动应该完全是公益性的由学校投资和组织”,20.06%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应提供无偿服务”,14.43%的大学生认为“应该由个人和学校共同投资”。“个人花钱于兴趣健身项目的学习”这种体育消费观念,如同“花钱买健身”的大众体育那样,仍然步履维艰。当然,与大众体育不同的是,制约于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他们的经济收入(见表6)。

表6 大学生的收入与学期体育消费比率(%)

家庭每 150元 151-

261-

351-

451-

600元

月寄钱 以下

260元 350元 450元 600元 以上

男 17.55 38.06 30.50 7.34

4.48

2.07

女 11.80 35.96 29.46 14.11 8.67

0

P * * * *

* *

一学期体 15元

16-31-51-101元

育消费约 以下

30元

50元

100元

以上

男 62.40 30.05 7.55

00

女 74.96 23.00 2.04

00

P * * * *

* *

大学生在回答参加一项或多项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时,每学期能够消费15元以下的男生为62.40%,女生为74.96%;能够消费16-30元之间的男生为30.05%,女生为23.00%;只有7.55%的男生、2.04%的女生能够消费31-50元。总之,从表5可以看出,学期体育消费在15 元-30元是各种收入学生都较能接受的范围。

2.3.2 体育消费结构

体育消费结构,是一定体育意识和消费层面的具体反映。人们的体育消费结构可划分为直接性和间接性两部分。直接性体育消费结构的主要特征为经济上的投入。本课题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当中有58.62 %的人表现出了直接性的体育消费。其中以“买运动服装鞋袜”为最多,由于男生较之于女生喜欢力度大、技术性、对抗性强的锻炼形式作为自己的选择,故而在此项消费上经济投入为55.00%对28.14%,男女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又由于女生偏重于内心情感的体验,选择韵律感,美感较强的形式等特征在“参加健身健美辅导班、买体育明星画像”方面的经济投入,表现出了较之于男生更大的兴趣,见表7。

表7 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1经济投入)(%)

买运动服 去多功 参加健身健 买体育明 买体育无此项

装鞋袜能场馆 美辅导班星画像书刊开支

男 55.0018.93

11.00

6.25

3.70

5.12

女 28.1417.23

31.40 16.00

7.23

P * * * * * * *

调查还表明,当大学生,学期收入为1500元以下时,学生在体育消费中用于服装鞋袜的支出所占的比率较大。反之,当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时,体育消费中用来购买服装鞋袜的支出所占的比率亦下降,整个体育消费结构呈多层状。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当中有41.38%的人具有间接性的体育消费。 间接性体育消费结构的主要特征为情感上的投入,如有兴趣地通过某些媒介或实地来收视、观赏体育运动的人、事和物。通过表8,我们看到, 在这个结构态中,出现较大层次状的是“观赏班级性比赛”,女生在这里情感投入的消费热情远远高于男生。这与女性在认知类型上的“场域依赖性”[2]有着较大的联系。

表8 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2情感投入)(%)

电视

广播

报刊

书刊

观赏班级性比赛

男 27.21 31.59 28.00 5.347.86

女 26.36 23.86 25.71 4.6619.41

P * * * * *

3 思考与建议

3.1 整体上看, 尽管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习惯的概念认识比较模糊,但在对影响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选项和对体育课及体育锻炼应具有的作用认识上却有着较大的趋同性。这亦反映了他们对体育价值认识程度的提高,反映了他们要接受什么样的高校体育教育的内在心理倾向。从社会发展的视角而言,各地普通高校横向上虽因发展幅度不同、特点和要求不同,但体育教学实践和体育锻炼的具体性却有着诸多共性。建议,在科学地总结开展高校体育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组织高校体育的有关措施、制度和条件的改善,除需对教学方法、锻炼氛围、现有运动场地功能等等外在因素的研究和开发外,研究触角还应伸向学生的主观世界,来启迪其体育意识的内在动力,促动有利于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理性化兴趣,为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尽管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把健康需求转化为体育消费行为的桥梁。但,体育是一种较高层次的享受资料,只有大学生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较容易得到满足后,才愿意而且有能力花钱享用体育,并逐步建立体育是必要的消费的价值观。然而,“目前大多数家庭的消费开支95%仍用于吃穿用等基本物质生活上”[3], 这一作用于体育消费需求的底蕴因素,便是大学生体育消费隐在的、深层的制约力。因而,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大学生在体育消费中经济投入的流向将会很明朗——即以传统性、实用性为主。建议,在我国目前生产力尚不发达的状况下,大学生在校园中的体育消费需求,主流上应以公益性为主,既便是校内那些名为“经营性”的多功能场馆、健身房、辅导班、俱乐部等等,在利用市场手段考虑价格因素的同时,应时常与公益性服务相结合,这样,自发性的多种形式、多层次的体育消费结构才有可能展开和形成。

标签:;  ;  ;  ;  

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与体育消费行为的研究--对万江地区6所高校156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_体育锻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