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苓 张英 张继祥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 3017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老年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采用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营养状况、厌食行为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选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为常规肿瘤治疗方案患者,观察组患者为常规肿瘤治疗联合营养支持治疗方案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营养状况、厌食行为及癌因性疲乏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较为优异(P>0.05)。结论:在老年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采用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质量,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厌食行为及癌因性疲乏。
关键词:老年终末期恶性肿瘤;营养支持治疗;营养状况;厌食行为
恶性肿瘤是我国临床疾病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种,其致死率已经超过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死率,根据临床文献表明,我国每年恶性肿瘤死亡例数已经超过130万人。恶性肿瘤疾病一般发病较为隐密,在早期常未表现出典型性症状,患者一旦确诊已经是晚期,极大的影响治疗效果[1]。而恶性肿瘤患者由于身体疾病原因常出现厌食、营养不良以及癌因性疲乏等症状,在临床治疗中营养支持治疗较为重要。本次研究对本院80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老年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析,探究营养支持治疗的应用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本院80例老年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研究时间:2016年1月-2017年1月。分组方式:按照患者疾病类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为常规肿瘤治疗方案患者,观察组患者为常规肿瘤治疗联合营养支持治疗方案患者。基本资料:对照组患者年龄为65-82岁,年龄均值为(71.1±2.3)岁;观察组患者年龄为66-71岁,年龄均值为(73.2±2.1)岁。两组患者从一般资料方面分析,差异不构成统计学标准(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主要是生活治疗、恢复治疗、药物治疗等。
观察组患者采用营养支持治疗治疗,首先为患者制定营养目标,患者必须达到正常热量要求,如果患者出现厌食、胃肠道功能损坏等患者应当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给予患者口服或者鼻饲的方式摄入营养液。营养液的热量应当控制在4kJ/ml到8kJ/ml之间,营养液的温度应当与患者体温保持一致。若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无法满足机体需要则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给予维生素、电解质、葡萄糖等营养液,采用外周或中央静脉输入的方式进行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肿瘤治疗方案,方法略。
1.3观察标准
①营养状况(BMI、TSF)、②厌食行为(ALB、PA、厌食评分)、③癌因性疲乏(情感疲乏、认知疲乏、生理疲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x2检验。当P<0.05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营养状况
2.3癌因性疲乏
3.讨论
恶性肿瘤疾病患者的肿瘤组织在体内导致患者代谢异常,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等症状[2]。另外由于患者体内的葡萄糖被酵解,患者体内葡萄糖大量流失,导致患者产热效率低,进而引发恶性病质[3]。另外患者肿瘤组织内的蛋白质合成会显著减少,而氨基酸分解变弱,患者肿瘤细胞的生长旺盛,降低了患者蛋白质水平。最终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在临床治疗中,营养维持治疗主要从维生素、电解质、葡萄糖、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出发,为患者进行营养维持,按照患者不同情况采用肠内营养维持与肠外营养维持等方式,维持患者营养,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厌食症状[4]。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营养状况、厌食行为及癌因性疲乏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较为优异(P>0.05)。
综上,在老年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采用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质量,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厌食行为及癌因性疲乏。
参考文献:
[1]车晓玲,翁美玲,邹燕等.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厌食行为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6):1430-1432.
[2]薛丹凤,李湘红,李大鹏等.营养支持治疗对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J].西部医学,2016,28(9):1282-1285.
[3]王洪敏.营养支持在终末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12):67.
[4]薛丹凤,李湘红,赵相军等.肠内营养粉安素对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和糖脂代谢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6,25(7):11-12,13.
论文作者:张苓,张英,张继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1
标签:患者论文; 营养论文; 恶性肿瘤论文; 疲乏论文; 状况论文; 年终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