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观察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运用丙泊酚+舒芬太尼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67例,均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84例、对照组83例,对照组予以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支持,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舒芬太尼麻醉支持,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镇痛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呼吸恢复、拔管时间、呼叫睁眼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副反应对比,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h、6h、12h等三个不同时间段,观察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研究证实,在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中,对患者应用丙泊酚+舒芬太尼麻醉,镇痛效果更为显著,且麻醉恢复时间短,药物副反应少,安全性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子宫肌瘤;腹腔镜;丙泊酚;舒芬太尼;瑞芬太尼
子宫肌瘤是临床常见良性肿瘤之一,其多发于已婚女性群体,主要表现为经期缩短、经期延长、继发性贫血、月经量增多等,对患者生活质量、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中对该病症治疗包括: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近年来,随着国内医学技术、医疗水平的提高,传统开腹手术逐渐被腹腔镜微创技术所替代;其具有术后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成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案[2]。即便是微创手术,也隶属侵入性操作,术后疼痛是无可避免的,且术后同样存在各类并发症风险。术中良好的麻醉,对帮助手术顺利完成,减少术中不适等至关重要[3]。但临床麻醉镇痛药物种类众多,对药物的选择临床仍存在诸多争议。鉴于此,本研究筛选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84例子宫肌瘤患者做观察对象,探究丙泊酚+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筛选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7例子宫肌瘤患者,经B超检查、临床诊断确诊;所有入选者均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抽签方式将167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84例年龄32~55岁,平均年龄(41.8±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4]:I级51例、II级33例。对照组83例年龄30~56岁,平均年龄(40.9±6.3)岁,ASA分级:I级53例、II级30例。入选患者均确诊,且自愿参与研究;排除长期使用镇痛药物者,合并心肝肾肺部等脏器功能障碍者,有精神病或药物滥用史者,近期使用过镇静剂、止吐剂药物者。对比两组患者资料(P>0.05)研究有可比性。
1.2方法
入院后,均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前常规禁食、禁饮;麻醉前30分钟肌内注射0.5mg阿托品。进入手术室内,建立静脉通路,予以3min吸氧后,进行麻醉诱导,将0.6mg/kg罗库溴铵、0.4mg/kg咪达唑仑、2.5mg/kg丙泊酚静脉注入。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0.25μg/kg.min瑞芬太尼+7mg/kg.h丙泊酚维持麻醉,于手术结束前5min停止用药。观察组给予7mg/kg.h丙泊酚+0.07ug/kg.min舒芬太尼静脉输入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5min停止用药。术后注意对两组患者意识状态、呼吸等严密观察,患者意识清醒、呼吸恢复后拔出气管导管。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观察两组患者手术镇痛效果,评定标准:优:经麻醉后,术中患者未出现任何不适、疼痛感,麻醉良好,且患者肌松恢复良好。良:麻醉支持后,手术操作中患者出现轻微不适、疼痛感,需辅助其他镇痛药物,才可进行手术操作。差:经麻醉后,术中患者存在明显不适、疼痛感,镇痛效果不理想,需更换麻醉方式。患者镇痛优良率=(优+良)/总人数*100%。
统计患者手术治疗完成后,呼叫睁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等指标;并观察麻醉用药后,出现的副反应情况,包括:腹胀、恶心、呕吐、尿潴留、头晕等。
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对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1、6、12h)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评分采用0~4级评分法,10分表示剧烈疼痛,0分为无疼痛,评分越高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镇痛效果
据表1数据显示,观察组84例患者术中镇痛优良率96.43%、显然高于对照组73.49%,两组各指标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
2.2两组麻醉恢复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84例患者术后呼叫睁眼、呼吸恢复、拔管等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各指标,组间数据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详见表2。
2.3麻醉副反应情况
统计分析,两组不同方案麻醉后,观察组术后副反应发生率5.95%、低于对照组18.07%,组间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VAS评分
数据对比,术后1h、6h、12h等三个不同时间段,观察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3讨论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良性肿瘤疾病,其多发于35岁左右女性;其发病因素多样,可能与雌激素、局部生长因子、人体肌层细胞突变等存在相关性[5]。且该病症早期无明显症状,起病隐匿,导致早期未及时接受治疗,可造成不孕、性生活不协调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6]。
目前,临床中对子宫肌瘤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治疗、药物保守治疗。子宫肌瘤属于激素依赖性肿瘤疾病,因此,单纯药物治疗对缓解肌瘤生长具备良好效果,但无法根除肌瘤。针对肿瘤体积过大、数量较多患者,均选择外科手术根除治疗[7]。手术治疗以腹腔镜手术、传统开放手术为主,开放手术虽然具备丰富临床经验,但其创伤大、医源性损伤中,术后恢复缓慢、疼痛严重;此外,传统开放手术对子宫损伤严重,无法满足部分患者要求,临床应用价值有限。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微创理念推广、腹腔镜技术的完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被广泛医患青睐[8];同时,该术式在腹腔镜下可清晰探查子宫内部情况,发现子宫微小病变,提高手术肌瘤清除率;且该术式据创伤小、恢复快,有助于保留子宫,降低卵巢功能的影响,极大提高手术安全性[9]。另一方面,随着新医改的推行,临床对麻醉效果、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而术后不良反应、镇痛效果、早日苏醒等指标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因此,麻醉用药的选择成为临床研究热点[10]。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应用丙泊酚+舒芬太尼进行麻醉支持;其中丙泊酚是临床常用静脉麻药,属于短效静脉麻醉药物;其具有可连续输注、血药浓度降低快、血清清除率高、起效快等特点,多被运用于维持全身麻醉与诱导麻醉。患者静脉注入后,可于40s内散布全身产生睡眠状态,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7~98%;但该药物镇痛效果较弱,且对呼吸系统具有一定抑制效果,可使患者出现暂时性呼吸停止;此外,该药物对运动中枢抑制、外周血管扩张具有抑制作用,使用者可出现血压降低、心率变缓等,临床中多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11]。舒芬太尼属于强效、新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显著镇痛效果,且药物维持时间长,药性是芬太尼2倍,阵痛维持的5~10倍左右。同时该药物更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具备较高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患者用药后约1~2min可维持脑部供血平衡;且在肝脏内生物转化广泛,进而形成O-去甲基、N去烃基代谢产物,再仅通过肾脏排出;其具备容易代谢、消除快、见效快、术后苏醒早等优点,药物半衰期为3~7min[12]。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镇痛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而术后疼痛VAS评分、并发症、苏醒时间等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丙泊酚+舒芬太尼可起到良好协同作用,提高术中镇痛效果,且术后不良反应低,安全性高,缩短呼叫睁眼、呼吸恢复、拔管等时间,改善预后结果。
综上所述,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中,运用丙泊酚+舒芬太尼进行麻醉支持,可提高术中镇痛效果,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延长麻醉时间,促使患者快速苏醒,降低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袁蕾. 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效果[J]. 实用癌症杂志, 2016, 31(9):1490-1491.
[2]高超.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探究[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6, 3(5):65-66.
[3]刘振华.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药品评价, 2016, 13(15):55-58.
[4]杨洪. 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应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价值研究[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6, 3(8):132-133.
[5]王慧慧.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腹腔镜子宫肌瘤核除术患者的应用意义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11):73-74.
[6]汪增洲.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的影响[J]. 当代医学, 2018, v.24;No.493(14):165-167.
[7]张春宏. 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作用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 5(27):195-195.
[8]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镇痛、苏醒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7(2):59-62.
[9]安亚丽. 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24):4605-4605.
[10]饶孔. 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32):149-150.
[11]梁仁进. 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 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麻醉和恢复效果的影响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12):119-120.
[12]范晓龙. 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J]. 北方药学, 2017, 14(9):170-170.
论文作者:李玉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子宫肌瘤论文; 腹腔镜论文; 效果论文; 手术论文; 药物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