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隧道游离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重度肛周湿疹临床研究论文_邹伟聪

邹伟聪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外科 510000

【摘 要】目的 探讨重度肛周湿疹采取中药熏洗结合皮下隧道游离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70 例于2012 年9 月至2013年9 月期间我院接收的重度肛周湿疹患者,将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分别采取复方利多卡因凝胶加地塞米松和中药熏洗结合皮下隧道游离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半年内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要低(P<0.05)。结论 重度肛周湿疹采取中药熏洗结合皮下隧道游离术治疗,疗效可靠,短期内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疗效;皮下隧道游离术;重度肛周湿疹;中药熏洗【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8-128-01

肛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肛周皮肤病,病变常位于肛门口及周围皮肤,以反复瘙痒,易于渗出,多形性皮损为特征。该病病程较长,临床治愈困难[1]。近年来,我院对部分重度肛周湿疹患者采取中药熏洗结合皮下隧道游离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具体见以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70 例于2012 年9 月至2013 年9 月期间我院接收的重度肛周湿疹患者,均符合重度肛周湿疹诊断标准,患者自觉肛周瘙痒,夜间或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后更甚,专科检查显示肛缘皮肤潮湿,呈局限性浸润肥厚,灰白色或棕红色,表面粗糙,可发生辐射状皲裂,覆以少许糠秕样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排除标准:肿瘤患者或有糖尿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合并有肛裂、肛瘘等肛周疾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组内均有35 例患者。实验组中,女15 例,男20 例,年龄18-66 岁,平均年龄(42.5±6.3)岁,病程6 个月-6 年,平均病程(2.5±1.2)年,对照组中,女16 例,男19 例,年龄19-65 岁,平均年龄(42.6±6.1)岁,病程3 个月-6 年,平均病程(2.6±1.1)年。两组重度肛周湿疹患者在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上基本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实验组在鞍麻下,取截石位,常规消毒肛周皮肤,铺无菌单,在肛门6 点、12 点处各作一皮肤切口,长度为1.5cm,用弯止血钳从肛门6 点切口进入皮下,紧靠皮下顺时针钝性分离,至12 点切口穿出,作一隧道,将弯止血钳张开,在退钳的同时进行皮下组织分离,根据湿疹病变情况确定分离区域,在对侧皮肤用以上方法进行分离,用4 号丝线间断缝合前后切口,游离的皮下用橡皮条引流,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术后第一天自拟方开始熏洗坐浴,药方为:苦参30g,百部20g,当归12g,紫草9g,蛇床子30g,白鲜皮20g,苍术12g,艾叶9g,土茯苓30g,花椒12g,地肤子20g。将药方置于盛有2500ml冷水的砂锅中,稍微浸泡后,先武火后文火煎30min,将药汁滤出,再加入2500ml 冷水火煎取汁,取前后两次煎汁混合后进行熏洗,早晚各一次,先熏10-15min,后坐浴5-10min,连续治疗7d。对照组每日坐浴后,给予20g 复方利多卡因凝胶加5 片地塞米松,捣碎调匀涂抹于肛周瘙痒处,轻柔使其充分吸收,早晚使用,连续使用7d。

1.3 疗效标准(1)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治愈:瘙痒症状消失,肛门皮损完全消退,皮疹消失;显效:瘙痒症状明显减轻,肛门皮损消退≥70%;有效:瘙痒症状减轻,31%≤肛门皮损消退≤69%,无效:瘙痒症状未改善或加重,肛门皮损消退≤30%或未改变。本文将治愈、显效、有效归纳为临床有效。

1.4 数据处理方法采用SPASS15.0 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以P<0.05,具有统计意义,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以卡方检验。

2.结果2.1 疗效对比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临床有效率显著要高(P<0.05),具体见下表2.2 复发情况对比半年后随访,实验组2 例(5.71%)复发,对照组6 例(17.14%)复发,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肛周湿疹是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由变态反应、神经功能障碍、疾病因素及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复杂的内外激发因素引起,而老年人肛门闭合不严密,肛管静息压显著降低,更易罹患肛周湿疹。目前现代医学多用内服抗组织胺药、外用糖皮质激素为主治疗,外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等诸多不良反应,停药后病情易反复,抗组胺类药物在大多数情况仅能缓解瘙痒,减少刺激,并不能完全拮抗体内的炎症介质,无法控制疾病的进展。

肛周湿疹在祖国医学中称为“血风疮、风湿疹”等,中医认为本病是风、燥、湿、热之邪阻于肌肤,多因过食辛辣炙之品,损伤脾胃,湿热内蕴;或因久居潮湿之处,湿邪外侵。湿与热下注于肛门周围肌肤,致肛周局部肌肤增粗、增厚,局部瘙痒渗出,皲裂疼痛。中药药理学指出,许多中药成分均具有免疫调节、抗炎、改善微循环、解热等药理活性。本研究使用的中药方中地肤子有祛风利湿灭菌之效,白鲜皮清热解毒止痒,艾叶温通经脉,百部杀虫止痒,祛风燥湿,当归具有活血补血作用,苍术有清热燥湿之效,紫草除燥润肤,凉血活血,花椒有麻醉止痛功效,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止痒,清热燥湿的目的。现代药理学表明,苦参主要成分为苦参碱,能够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的组织水肿、渗出,对Ⅰ型变态反应具有免疫抑制性,对巨噬细胞、T、B 淋巴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另外蛇床子中的挥发油具有止痛、收敛等作用。中药坐浴熏洗的给药方式,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有利于药物的有效吸收,以达到活血消肿止痛的目的。同时本研究采用皮下隧道游离术,通过阻断皮内神经末梢感受器的传导,而避免患者频繁搔抓肛周局部组织,使其得到静息与修复。经研究发现,治疗后,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复半年内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要低(P<0.05),说明中药熏洗结合皮下隧道游离术的这一治疗方案疗效显著,短期内不易复发,与文献报道一致[3]。

综上所述,重度肛周湿疹采取中药熏洗结合皮下隧道游离术治疗,疗效可靠,短期内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 曹林峰.点状电灼配合亚甲蓝混合液局部封闭及中药熏洗治疗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14,20(5):352-353.[2] 王艳芝,季红,刘爱玲等.复方芍倍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肛周湿疹60 例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1):32-33.[3] 毛龙飞.亚甲蓝局部封闭加中药熏洗坐浴治疗肛周湿疹90 例[J].江苏中医药,2010,42(12):43-44.

论文作者:邹伟聪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9

标签:;  ;  ;  ;  ;  ;  ;  ;  

皮下隧道游离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重度肛周湿疹临床研究论文_邹伟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