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践与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温州论文,经济增长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
“温州模式”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大潮中颇具影响的一种经济发展形式。它以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巨大的发展活力证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正确性。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以来,温州的决策者们面对经济体制转型期的新特点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机遇,又在积极思考和运筹帷幄。不知您是否听到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进军号角,不知您是否已把思路调整到适当的座标位置,如果还没有的话,请读一下这篇文章吧。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温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温州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
温州率先进行了市场取向改革,经过10多年的发展探索,初步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私营和股份合作经济发展较快的所有制格局,靠初具规模的市场经济和市场规律的推动,靠发达的信息网络和民间资本积累的支撑,靠灵活的经营机制,明晰化的产权制度和畅通的产销渠道,靠星罗棋布的小城镇群体聚集了一批产业群和人才,推动了温州经济的快速增长。1987年至199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由13.31 亿元增加到400亿元,工业总产值由11.12亿元增加到700亿元,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由6.3亿元增加到200亿元,财政收入由1.35亿元增加到2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由113.5元增加到2594元。这些主要的经济指标均翻了 5至6番,全市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为两个带有根本意义的转变奠定了基础,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
但是,由于温州发展起步于家庭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曾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企业组织结构比较散,经济规模比较小,产品技术含量比较低;二是市场经济初始阶段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具体表现在一些地方存在的假冒骗、偷漏税、脏乱差等现象,这些问题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温州经济和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而且也有损于温州改革开放的形象。
经济增长方式是与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的。改革开放初期,温州人多地少,交通不便,科学技术不发达,在国家没有大的投资情况下,靠大量资金、物资、劳动的投入,形成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千家万户办工业,千军万马闯市场,迅速发展了以家庭工业,专业市场和小城镇“三位一体”的温州经济。这种粗放型、速度型的发展路子传统经济体制下,国企不活,温州人捷足先登,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发展了经济,壮大了自己,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功不可没,可以说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逾越的。
然而,现在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全球看,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空前的开放机会,温州也面临着国际市场的竞争。从国内看,沿海地区外向拓展、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中西部地区加工工业崛起,使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随着全国全方位的开放和全国统一市场逐步形成,温州区域性经济优势和乡镇企业的市场、成本、价格、政策等优势在逐步弱化。小商品、大市场的优势掩盖着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小投入、高产出的优势掩盖着的小规模与大风险的矛盾;小交通、大流通的优势掩盖着大流动和小交通的矛盾正在逐步暴露,在生产、建设和流通等多个领域,资源消耗多、资金周转慢、经济效益低的问题相当突出。一些地方急功近利,继续把资金投向建设周期短、见效快的加工业,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这种以外延扩大再生产,粗放经营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当前经济生活中许多矛盾和问题的症结所在,是不可取的,也是难以为继的。
今后温州经济发展能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关键取决于市场经济行为的规范,取决于增长方式的转变,取决于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要充分认识实行经济增长由主要是依靠量的扩张向主要依靠质的提高的战略大转移,是温州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对此必须要有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在更高层次上解放思想,象江泽民同志所说的“必须更新发展思路”,树立市场经济新的发展观,逐步做到在经营方式上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温州原来小商品专业市场信息量大、辐射区域广的特点,在指导生产、引导消费、联结系统上形成大循环、大流通的新优势;在扩大再生产上,由外延为主向内涵为主转变,使温州原来一乡一品的产业经济特点,在更大跨度和更高层次上形成产业规模经济的新优势;在管理手段上,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现代化管理转变,使温州原来靠能人管理的特点,在现代经济运行上,形成结构高度化、组织集团化、管理现代化的新优势;在生产方式上,由前店后厂作坊式生产向工作小区转移,使温州原来靠小城镇聚集资金、人才、技术的特点,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形成辐射能力强、关联程度高的区域经济的新优势;在生产要素上,由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变,使温州原来机制灵活的特点,在实施科教兴市中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新优势。
温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办法和途径的探索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外延到内涵的飞跃过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注意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重组区域优势,是加快这一转变过程的关键。温州抓住了这个关键,1993年下半年市委、市政府不失时机地提出了第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量的扩展转到主要依靠质的提高上来,推进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大转变。从温州这几年的实践探索来看,要实现这个战略大转变,从温州这几年的实践探索来看,要实现这个战略大转变,其主要的办法和途径是:
1.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深化改革,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体制基础。企业是发展经济的主体,企业搞不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是一句空话。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是温州二次创业的重要任务。针对温州实际,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规范股份合作企业,搞活搞好各类企业。采取“因企制宜”、“一企一策”的办法,把改制、改造、改组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重点抓好“四个一批”:即组建企业集团,壮大一批;按《公司法》运行,发展规范一批;推进资 产合理流动,重组一批;吸收内外资联合运营资产,租赁、嫁接一批。通过这些办法,促进各类企业向股份合作制、集团化、外向型发展。同时,配套推进各项改革,进一步培育和规范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搞好党政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使经济增长置于合理的体制保障之下。
2.以提高经济质量为重点,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强大的推动力。温州在二次创业中,确定了“质量立市”的发展战略,实施了“358”质量系统工程,决心通过3年、5年、8年的分阶段努力,使温州主要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全省、全国平均水平,进而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经过近3年的努力, 质量立市的第一期目标已经实现,全市重点考核的工业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出口商品商检合格率、产品质量抽检平均合格率,都高于浙江省的平均水平。但是,要全面提高温州产业层次、产品档次和企业素质,任务还相当艰巨。实现温州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最终还得靠科技和教育。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优先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要增加科技投入,强化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使科技进步因素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要依靠科技,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特别要促进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发展后劲。要采取大社会办大教育的办法,增加教育的投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育体系,大力加强基础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通过多渠道培养大量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类专业人才,真正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以带动产业优化和升级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开辟新的途径。市场经济是国际化经济。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国际化步伐,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途径,也是温州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来抓。进一步调整温州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形成以温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市区为中心,五个开放县(市)和56个重点工业卫星镇为依托,山区海岛全面开放开发的新格局,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接受国际资本和产业的转移,争取更多的国际财团、海外大企业来温州投资,并注意引导外资主要投向基础产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的嫁接改造等等,以此带动温州产业的优化和升级。进一步引进和培养一批开放型的经济人才,尽快建立一支熟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业务和国际法规的德才兼备的专业队伍。进一步搞好各类开放区建设,使其成为全市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基地和窗口,加速实现温州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
4.以发展海洋经济为重点,实施“海上温州”战略,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开拓新的领域。海洋已成为21世纪国际竞争的“新高地”,开发海洋经济已成为跨世纪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温州地处东南沿海,拥有海洋国土面积1.1万平方公里,与温州陆域面积一样大,而且海岸线绵长,渔、港、景、油等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在温州的二次创业中,在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温州要全面实施建设“海上温州”战略,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领域。建设“海上温州”战略的重点是“建立以港口海运、海洋水产、临海型工业,海洋旅游和内外贸易为主体的海洋产业体系”;组织实施“双六十工程”(即“九五”期末全市渔业产量要达到60万吨,渔业产值要达到60亿元),大力发展渔业;加快实施围海工程,向大海要地;加快温州深水港口建设,使温州港成为周边和内陆腹地的出海通道;积极配合国家搞好东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设油田后方服务基地和生化工业基地。建设“海上温州”,有利于从根本上实现温州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战略性转变,有利于加快温州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战略性转变,有利于加快温州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5.以水电路通讯为重点,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蓄坚实的后劲。世界发达国家和我国先进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事实证明,只有基础设施超前发展,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可见,加快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素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温州原来基础设施十分落后,严重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近几年,全市下了很大的决心,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为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在二次创业中,温州要实施“828”工程, 通过8年时间的努力,投资370多亿元,在本世纪末建成28项关系温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骨干工程,使之形成与现代都市和国家级交通枢纽相适应的基础设施网络。“九五”期间,将是温州历史上建设项目最多、工程量最大、资金投入最大的时期,为确保工程的建设,必须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得益”的原则,拓宽投资渠道,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民间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动员全社会力量来搞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是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紧密相联的历史过程。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不仅涉及到经济,而且涉及到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和各个领域。因此,我们不仅要用经济的办法和途径,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要从领导作风、思想观念、政策导向等方面,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要营造良好的领导环境。实行经济发展的重点由量的增长为主转变为质的提高为主的战略大转移,我们的领导作风、思想方式、工作方法都必须与之相适应。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坚持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为指导,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实现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的战略转变,提高驾驭全局能力和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要加强对经济工作的组织协调,着眼于长远发展,着力于发展质量,选准几个事关全局、带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问题,集中领导主要精力切实抓好,突破重点,推动全局。要切实转变领导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经济建设第一线,认真总结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强对工作的具体指导,加强督促检查。要树立新的政绩观,制订与两个带有根本性转变相适应、相配套的经济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既不能简单地从产值、速度、规模去看干部政绩,也不能简单地以某个时期上交利税多少去论英雄。应全面地考核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应从生产要素配置效益、结构优化效益、规模经济效益、科技进步效益等,全面分析考核一个地方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水平和政绩。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克服短期行为,在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方面走出一条新路来,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领导上和组织上的保证。
2.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宣传舆论在指导思想上也要来一个转变,正确把握经济工作宣传的舆论导向,更好地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服务,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宣传舆论阵地,组织发表一批有份量的文章,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阐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经济管理部门、经济研究机构和企业界人士,应就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展开讨论,进一步深化对发展的认识,寓发展以新的内涵;通过宣传推广一批典型经验,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树立示范样板。通过宣传舆论的导向作用,教育人们树立新的发展观,增强质量意识、效益意识、科技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等等,把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到优化结构、依靠科学、加强管理、外向发展、提高效益上来。
3.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一级党委和政府的角度来看,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导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来温州在这方面是有体会的。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量的扩张转到质的提高上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扶持发展强镇、强村、强企业的政策,扶持发展名牌产品和优势产业的政策,扶持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政策等等。这些政策对促进全市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目前,全市已经形成了一批年工业产值超10亿元的经济强镇、超亿元的经济强村和超亿元的明星企业,出现了一批年成交额在10亿元以上的商品市场,创建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大、经济效益好的名牌产品,有力地促进了温州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实践证明,运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手段和政策功能,发挥其全局性、战略性、方向性的重要作用,弥补市场经济自发性、盲目性缺陷,是党委和政府对经济工作实行有效领导的关键环节。
4.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必须坚持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好人口、环境、资源的问题,这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撑点。要切实控制人口的增长,努力提高人口的素质。要把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强化政府环境保护工作职能。要合理科学地利用和发展资源,努力保持生态平衡。其次要注意搞好经济发展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的协调,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各项事业,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再次要全面加强全方位的社会管理,大力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加强市场管理、城市管理、文化管理、产品质量管理等等,下决心解决“脏乱差”、“假冒骗”、“黄赌毒”等社会突出问题。继续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保持社会稳定。进一步深入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水平,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标签: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温州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温州交通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温州中心论文; 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