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年检报告分析_发行量论文

2008年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年检报告分析_发行量论文

稳字当头 发展为先——2008年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年检审核报告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年检论文,为先论文,单位论文,电子出版物论文,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五组数据

迄今,全国电子出版单位已达235家,按照从属图书出版社的电子出版单位、音像电子出版社、独立的电子出版社的分类,分别为152家、57家、26家。

一、资产总计

220家电子出版单位,2007年总资产达到111.727亿元。在这些单位中,财务能够独立核算的电子出版单位有149家,占67.7%,2007年资产总计达20.166亿元,即每家电子出版单位平均资产约为1353.4万元。其中,资产在千万元以上的有43家,占28.86%;资产在500万元~1000万元之间的有28家,占18.79%;资产在100万元~600万元之间的有48家,占32.22%;资产在100万元以下的有30家,占20.13%。

二、出版品种

2006年电子出版物出版品种总数为9037种,其中,参加年检的电子出版单位出版电子出版物8441种,每家电子出版单位平均年出版品种约为38种。非电子出版单位通过专项报批出版的电子出版物596种。电子出版单位中,出版品种在200种以上的有8家,出版品种在100~200种之间的有13家,出版品种在50~100种之间的有23家,出版品种在50种以下的有176家。

2007年电子出版物出版品种总数为8815种,其中,参加年检的电子出版单位出版电子出版物8342种,每家电子出版单位平均年出版品种约为38种。非电子出版单位通过专项报批出版的电子出版物473种。电子出版单位中,出版品种在200种以上的有6家,出版品种在100~200种之间的有16家,出版品种在50~100种之间的有29家,出版品种在50种以下的有169家。

1.品种结构

2006年,220家电子出版单位出版的8441种电子出版选题中,教育类为6893种,占总数的81.66%;文艺类611种,占总数的7.24%;社科类514种,占总数的6.09%;科技类423种,占总数的5.01%。其中,教育类选题中,教学教辅类选题3620种,计算机教学类选题1685种。

2007年220家电子出版单位出版的8342种电子出版选题中,教育类为6397种,占总数的76.68%;科技类811种,占总数的9.72%;社科类587种,占总数的7.04%;文艺类547种,占总数的6.56%。其中,教育类选题中,教学教辅类选题3915种,计算机教学类选题1649种。

2.书盘结合产品

2006、2007年电子出版单位的出版品种中,书盘结合的电子出版物品种分别为4643种、5363种,分别占当年电子出版物出版品种总数比例为:55.06%、63.09%。

2006年,电子出版单位出版的书盘结合的教育类电子出版物产品4159种,社科类产品239种,科技类产品173种,文艺类产品72种,分别占当年书盘结合产品总数的89.57%、5.15%、3.73%、1.55%。

2007年,电子出版单位出版的书盘结合的教育类电子出版物产品4449种,社科类产品323种,科技类产品422种,文艺类产品69种,分别占当年书盘结合产品总数的84.53%、6.14%、8.02%、1.31%。

3.委托制作

2006、2007年出版品种中,由电子出版单位委托电子制作单位制作的产品的比例分别为:25.68%、21.87%。2006年以委托制作方式出版产品品种占全社年出版品种总数50%以上的单位有56家。2007年以委托制作方式出版产品品种占全社年出版品种总数50%以上的单位有52家,其中,独立的电子出版单位(含音像)有27家,图书出版社所属的电子出版单位25家。各约占合作出版单位总数的50%左右。

三、销售收入

2006年销售收入总计约为8.65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家电子出版单位的年销售收入约为393.24万元。年销售收入在千万元以上的有17家,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1000万元之间的18家,年销售收入在100万元~500万元之间的48家,年销售收入在50万元~100万元之间的27家,年销售收入在50万元以下的有110家。

2007年销售收入总计约为9.977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家电子出版单位的年销售收入约为453.48万元。年销售收入在千万元以上的有20家,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1000万元之间的22家,年销售收入在100万元~500万元之间的53家,年销售收入在50万元~100万元之间的26家,年销售收入在50万元以下的有99家。

四、发行量

2006年电子出版物的发行量约为1.26亿片;2007年电子出版物的发行量约为1.46亿片。

2006年,年发行量在百万片以上的有26家电子出版单位。电子出版单位中,有58家电子出版物品种平均发行量在1万片以上,有43家电子出版物品种平均发行量在5000~1万片,有60家电子出版物品种平均发行量在2000~5000片,有59家电子出版物品种平均发行量在2000片以下。

2007年,年发行量在百万片以上的有32家电子出版单位。电子出版单位中,有59家电子出版物品种平均发行量在1万片以上,有44家电子出版物品种平均发行量在5000~1万片,有58家电子出版物品种平均发行量在2000~5000片,有59家电子出版物品种平均发行量在2000片以下。

连续两年电子出版物品种平均发行量在2000片以下的有23家。

五、从业人员

截止到2007年底,上报有效年检材料的220家电子出版单位的总从业人员达到了2417人,平均每家出版单位从业人员约有11人。其中,中级以上的专业人员为2165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9.57%。

2008年的年检登记工作,新闻出版总署除了综合分析年检基本数据,还对电子出版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总结,为行业的发展指明了一定的方向,并为总署今后加大扶持和发展电子出版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五大态势

一、近年来,随着出版改革不断深入,国内电子出版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年检数据显示,2007年出版品种数虽然比2006年有所下降,但销售收入仍有11.5%的较明显的增长;2007年资产总计在千万元以上的独立的电子(音像)出版单位达到43家,与2003年相比,增加了26家;与2003年相比,2007年电子出版物销售收入达9.977亿元,而2003年仅有5.79亿元,四年间销售收入增长了72.3%。

以上数据说明,近年来,电子出版单位增强改革意识,适应市场、开拓市场的能力不断增强。无论产业规模,还是单位的实力与质量效益,都有了进一步提升。

二、产生了一批发展态势良好的电子出版单位。

出版集团所属的电子出版单位发展较好,2006、2007年销售收入在千万元以上的单位中,有50%以上是集团所属单位。

教育类电子出版单位大多出版经营情况仍较好,2006、2007年销售收入在千万元以上的单位中,教育或以出版教育类选题为主营业务的单位占50%以上比例。

不断有电子出版单位以异军突起之态迅速发展起来,如本次年检发现辽宁电子出版社、东方音像电子出版社、北京银冠电子出版有限公司和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发展迅速,年销售额均突破千万元。从资产总计、年销售收入、出版品种等方面看,年检数据显示,近年来,实力明显提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的单位达到了15家。

三、电子出版业出版秩序总体良好。

音像领域比较普遍的低俗包装、名称、内容的问题,本次年检中通过审查出版物品种数据库及抽审样品,未发现此类问题(这与电子出版物受众大多具有一定知识层次有关)。根据各省局年检报告,未发现出版渲染暴力等内容的问题,通过审查出版物品种数据库,也基本未发现类似问题嫌疑。电子出版工作中,重大选题备案的情况较好,通过审查出版物品种数据库,两年中出版重大题材33种,未履行重大选题备案的也只有两个品种。

四、电子出版单位企业化程度及市场化程度均较高。

在自收自支、缴纳所得税、对员工实行三险一金(或五险一金)等三方面与企业等同的电子出版单位137家,占参加年检的电子出版单位总数的62.2%,其中,图书出版社所属的电子出版单位81家,独立的电子出版单位(含音像)56家。137家单位中,中央部委所属单位38家。

资产能够进行独立核算的单位有149家,依赖于图书出版社的单位所占的比例仅30%左右,说明电子出版单位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

五、社科类选题出版呈现良好态势。

两年中,出版了一批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迎接党的十七大题材的主旋律出版物。

与2006年相比,2007年出版的主旋律产品质量明显提高,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取得了较好的销售业绩。比如,《画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三个画说”系列产品,很短时间内销出2.3万套6.9万片CD-ROM光盘;《做文明之星——知荣辱、树新风学生读体》销出1万余片CD-ROM光盘。

当然,与新兴的网络出版行业快速发展来比,电子出版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行业自身受资金、人才、市场环境、行业理论建设水平等条件限制,此外,网络出版成为热点,使得资金、人才、市场流向朝网络出版业转移,也对电子出版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二是与电子出版业发展相关的IT业发展近年来见缓,上世纪90年代末电子出版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已过,软件技术、软件产品更新速度减慢,对电子出版业影响较大。比如年检数据显示,近年来,计算机教学教辅类电子出版物光盘销售量明显滑坡,重要原因是软件功能更新、升级速度变慢,导致消费者对计算机教学教辅类光盘购买欲降低。因此,若对电子出版业发展速度期望过高,也是背离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两个问题

一、国内电子出版业规模不大、基础盖、底子薄的情况没有根本改变。

2006年,在出版品种与发行量两个指标上,电子出版单位出版的电子出版物仅分别约占图书的3.6%、1.97%;分别约占音像的25%、27.3%。

电子出版领域尚未形成图书、报刊、音像制品那样系统正规的发行渠道,发行渠道不畅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国内电子出版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导致产品进入市场困堆、发行成本上扬,发行利润低。年检数据显示,连续两年电子出版物品种平均发行量在2000片以下的有23家。124家单位连续两年每种电子出版物平均毛利在1万元以下。

电子出版单位规模小、基础差,与培育发展大型出版企业的出版改革要求还相差很远。

二、出版资源不足,创新能力不强

与2006年相比,电子出版物出版品种不增反降,综观近5年来,出版品种增势缓慢。

选题重复现象比较严重,计算机教学类选题重复的问题尤为突出,例如:2006年,计算机教学类选题达1685种,其中,Photoshop教学类选题225种,3ds max教学类选题183种;2007年,计算机教学类选题1649种,其中,Photoshop教学类选题285种,3ds max教学类选题155种。

年检材料显示,社科、文艺、科技及综合类电子出版单位大多没有形成明显的出版特色,出版的品种杂乱无章,缺乏特色,没有品牌产品,这也是许多电子出版单位经营一般或不好的原因之一。

以上现象反映出电子出版单位的选题策划能力、创新能力均还不够强。

近些年来,电子出版业虽然已经过了发展的黄金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但在各级管理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各电子出版单位的努力下,总体上还是在呈现着平缓发展的态势。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为使电子出版业今后继续有良好的发展态势,新闻出版总署将会继续加大对电子出版行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与科学引导。

标签:;  

2008年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年检报告分析_发行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