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头瓶无棉塞栽培猴头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罐头瓶论文,猴头菇论文,无棉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猴头菇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有“山珍”之美誉,并且有较好的药用价值。猴头菇的栽培前景可观,栽培方法以瓶栽、袋栽、椴木栽培为主。以玉米芯为原料,罐头瓶为容器栽培,采用塑料膜封口取代棉塞,操作简便,灭菌彻底,成品率高,且栽培容器易得,可重复使用,成本低。
一、原料配方。以玉米芯为主料,选择色正、无污染的玉米芯,用筛片孔径为1.2厘米的粉碎机粉碎至花生粒大小的颗粒。配方:(1)玉米芯83%,玉米面15%,过磷酸钙1%,豆粕(或豆饼粉)1%;(2)玉米芯83%,麦麸15%,石膏1%,磷酸二氢钾1%。
二、拌料装瓶。按上述配方称取原料,料水比为1:2,边浇水边翻堆4~5次,拌匀,ph值自然即可。拌好料后焖1小时,多余水分自行沥出。罐头瓶以750毫升为好, 500毫升亦可。装瓶装至瓶肩处,要求捣实。擦净瓶口和瓶体,用0.04厘米厚的聚丙烯膜(高压灭菌用)盖严,套上胶圈。
三、灭菌接种。常压灭菌在 100℃下保持8~10小时,高压灭菌在0.12~0.15兆帕下维持2小时。取出冷却,料温降至30℃以下时,移入无菌箱或无菌室内接种。
四、养菌。接种后罐头瓶在 25~30笔下培养,环境要求清洁、干燥、避光。25~30天菌丝即可长满瓶。
五、出菇管理。菌丝长满瓶后,温度降至15~25℃,增加散射光和加强通风,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刺激形成菇蕾。5天后,在瓶口边缘处形成原基。在靠近瓶口1.5厘米有原基处,用直径1厘米的带尖的木棍刺个小孔或用刀片割成“十”字形或“V”字形小口,注意不要伤到原基。几天后便有原基凸出盖膜形成菇蕾。此时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5%~90%,采用喷雾和地面洒水法调节湿度,每天喷3~5次(勿喷在子实体上)。
六、采收。子实体成熟时,颜色洁白,菌刺长约1厘米,布满菇体表面并下垂,瓶体或盖膜上有少量浅白色孢子弹射痕迹时即可采收。采收后用透明胶带封好孔,但不要太严。10~15天后,又有原基层形成,再揭开出菇。每瓶可产猴头菇 50~100克。
联系电话:0451-55199094
标签:猴头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