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
奥运会田径项目竞技格局动态演变和中国田径战略选择研究
——基于第23~31届奥运会田径成绩分析
张振华1,刘 成2
(1.山东威海经济开发区曲阜学校,山东 威海264205;2.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曲阜273100)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对第23~31届奥运会田径项目各洲际所获奖牌情况和中国代表团成绩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了解世界田径运动的竞技格局,归纳世界各洲际奖牌特征和中国田径项目竞技实力。结果表明,第23~31届奥运会五大洲夺牌实力从高到低排序为欧洲、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中国田径竞技能力正逐步由弱向强转变,但中国田径竞技实力处于世界田径中下游水平。建议中国队明确定位寻找差距,调整田径运动战略方向,优化田径项目结构,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训练方法,要保持优势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态势,突破弱势项目的束缚,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丰富多元化竞技项目。
关键词: 奥运会;田径项目;奖牌特征;竞技实力
奥运会作为展示世界竞技体育最高赛事,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奥运会田径项目取得的成绩,能够准确清晰的反映出该国和该地区在田径运动取得的成果以及对全世界奥林匹克运动所作出的贡献。纵观第23~31 届奥运会,田径项目优秀人才层出不穷,奖牌得主日异月疏,国家和地区之间奖牌分布瞬息万变,这表示世界田径运动竞技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分析第23~31届奥运会各洲际和中国代表团田径成绩,了解世界田径运动的竞技格局,正视中国与世界田径的差距,明确自己的定位,以期为中国田径队备战2020 年东京奥运会的战略布局和结构调整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有益的思路。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第23~31届奥运会田径项目竞技格局动态演变和中国田径战略选择为研究对象。
本研究将经过验证的含promoter-DGAT2-pCAMBIA1304的拟南芥阳性植株培育T2代后,选取幼苗、叶片、茎、花及果荚等组织器官进行GUS组织化学染色,以野生型拟南芥作为阴性对照。通过 GUS染色发现,野生型拟南芥没有被染色,而含 DGAT2 基因启动子的拟南芥叶、茎、花、果荚和种子均呈现蓝色(图6),说明克隆的DGAT2基因启动子能驱动报告基因GUS的表达,克隆到的启动子片段都具备转录活性,但在拟南芥不同器官中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差异。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知网查阅与本文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通过国家田联官网查找第23~31 届奥运会田径运动比赛成绩,为本文提供研究支撑。
由表5、图9可见,第23届奥运会前八名有7人,积分24分,其中男子18分,女子6分,男女得分点在快速力量项群的跳高、跳远和铅球项目上,男女积分相差较大。第24届奥运会前八名有4人,积分14分,均来自于女子项目,得分点在女子快速力量和耐力性项群项目,男子田径项目全军覆没,开始显现“阴盛阳衰”的迹象。第25 届中国田径队进入前八名和积分均创新高,前八名12 人,积分54 分,这主要是女子发挥出的竞技实力,积分48 分,男子状态低迷仅收获6 分。第26 届奥运会中国田径状态稍有下滑,但女子田径成绩实现质的飞跃,前八名8人,积分41 分,男子表现糟糕1 分未得铩羽而归。第27 届奥运会中国田径队处于新老队员交替的时期,后备力量缺少大赛经验,主力队员受制于年龄和体能的影响,中国田径队成绩表现惨淡,男子竞技力低迷的同时女子竞技力也出现雪崩式下降,前八名仅3 人,积分11 分。自第24~27 届奥运会中国男子田径项目进入低迷期,所有项目前三名无1人,进入前八名仅在第25届奥运会进入3人,说明中国田径男队出现后备人才断层的现象。第28 届奥运会中国田径队开始触底反弹,进入前八名上升为8人,积分33分,可喜的是男子项目出现转机,积分17分,女子项目发挥不理想积分16 分。第29 届奥运会中国田径队积极前进,进入前8名有9人,积分39分,女子项目重获新生,积分34分,男子项目重覆挫折,仅积5分。面对第29届奥运会中国队田径的困境,中国田径管理中心制定“1516突破行动计划”和推行“请进来、走出去计划”,不仅达到奥运会参赛标准的运动员增多,同时运动员的整体竞技实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2]。第30 届、31 届奥运会成绩陡然上升,男女项目双管齐下,第30届、31届奥运会进入前八名和积分分别为15 人、17 人和74 分、81 分,男子项目成绩强势回归分别积分28 分、39 分,女子项目保持高水平发挥,分别积分46 分、42 分。30、31届奥运会中国男子项目开始崛起,同时男女积分差距减少。
1.2.2 录像观察法
团结协会之余,省医院也不忘团结厂家销售部门,从敌人内部攻破。“对于设备厂商来说,没有销售就没有维修,因此要通过销售部门,给维修部门施加压力。”案例实施至今,已经有不少设备供应商销售部负责人主动向省医院索取维保条例更新后的招标文件,主动要求公司维保服务条例进行配套调整。
(1)采用三维N-S方程, 2阶Roe格式及有限体积计算方法. 得到的对称面流场结构与实验纹影照片符合较好, 在特定的纵向测量线上计算和实验的压力值进行了对比, 平板分离区内符合较好, 楔面上在再附线附近峰值位置有所偏差, 但是峰值大小基本一致. 表明数值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分离位置, 但对再附位置的模拟精度不足(风洞实验是否在再附区发生了转捩需要进一步探讨).
2.1.1 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各洲际奖牌归属分析
一辆上牌已3年的丰田柯斯达,只行驶了8 695km。平时车辆放置车库中,只有执行任务或领导出行才用车,而且一直在部队内部加油站加油,行驶的路况也都是以高速和环路为主,基本不堵车。最近,该车怠速状态下,发动机转速在600~1100r/min之间来回波动,而且伴随有明显的抖动。
1.2.3 数理统计法
根据田麦久教授运动训练学的依据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项目理论,田径运动属体能主导类运动,依田径项目的表现形式和特征不同,又可将体能主导类项目分为快速力量性、速度性和耐力性三个亚类。同时男子十项全能和女子七项全能包含体能主导类三个亚类的项目,所以将男子十项全能和女子七项全能归为体能主导类综合类项目[1]。
2 结果与分析
2.1 田径项目洲际奖牌归属分析
运用EXCEL 2007软件程序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三)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人微,数型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数学知识的内化和深化,把一些呆板的无法言表的内容有抽象变为直观,图文并茂,声像具备,形象生动,有利于提要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本案中,对于探究为任意角,公式都成立,其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这时我应用几何画板展示公式动态相等过程,使内容直观化、具体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有序的观察方法和空间想象能力。
认真观看第23~31届奥运会田径项目的预决赛录像,记录统计好每个项目前八名及奖牌获得者的具体信息。
2.1.2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各洲际奖牌归属分析
表1 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各洲际奖牌归属
图1 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各洲际男子奖牌动态
图2 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各洲际女子奖牌动态
在奥运会田径项目中,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包括一切短距离的竞速运动项目,如短跑和跨栏跑等,此项群比赛成绩的获得取决于参赛选手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和对手的竞技能力。由表1、图1、图2可见,美洲在此项群一骑绝尘,21 世纪前由美国独占霸主地位,21 世纪后,牙买加队的强势崛起更加奠定了美洲在田径速度性项群的优势地位。9届奥运会,美洲共夺牌244 块,男子夺牌131 枚,奖牌动态曲线呈现稳定发展趋势,除第29届奥运会夺得18枚奖牌外,其它时期都稳定在13~16枚之间,上下变化幅度不大。女子夺牌113块,夺牌曲线呈现深“V”型,第23~24 届奥运会出现断崖式下降,但第24 届以后,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欧洲在此项群共夺牌133枚,男子夺牌56枚,女子77枚,但欧洲在此项群的竞技实力由于美洲牙买加队的崛起,优势不复存在,男子、女子项目在第24届达到顶峰后,以后各届整体呈下降趋势,男子在第30届时夺牌数为0,欧洲在此项群的优势难敌美洲的冲击,已完全被压制。非洲在此项群中位于第三,共夺牌25 枚,男子夺牌17 枚,女子8 枚,奖牌动态曲线波动幅度明显,说明非洲在此项群的竞技实力发挥不稳定。大洋洲和亚洲分列此项群第四、第五,大洋洲在9届奥运会共夺牌5枚,全为女子项目,在此项群女子比男子优势明显。亚洲在此项群中长期处于劣势状态,奖牌动态曲线没有显著性变化,但男子短跨和4×100m 接力在近几届奥运会表现不俗,第28届奥运会刘翔夺得110m 栏金牌,31 届奥运会日本队和中国队分列第二名和第四名,说明亚洲男子在速度性项群有进步的趋势。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竞技项目在奥运会田径项目中占据重要地位,包括中长距离和超长距离的竞走和跑的项目,本项目成绩的取得除自身体能水平所发挥的竞技能力外,在同道或者场地外竞赛中对手竞技能力的发挥及观众的影响较大,所以此项群成绩的取得更兼顾主观比赛条件和客观比赛条件的影响。由表2、图3、图4可见,非洲运动员依靠自身先天条件的绝对优势,在奥运会中凭借耐力性项群矗立于世界田坛,耐力性项群成为非洲奥运会夺牌的优势项目。第23~31 届奥运会,非洲共夺牌154 枚,男子101 枚,女子53 枚,男子夺牌曲线呈宽阔且上下起伏的“M”型,从第23~27 届呈持续上涨的趋势,特别第27 届~29 届表现扎眼,但第29 届后美洲和亚洲在此项群的异军突起,非洲在此项群的竞技实力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非洲女子耐力项群夺牌曲线从第24届呈上涨趋势,逐渐形成垄断的状态,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欧洲此项群位列第二名,共夺牌141枚,男子71枚,女子70枚。从运动员夺牌曲线可知,男子夺牌曲线上下波动幅度较大,竞赛成绩时好时坏,表现出很强的不稳定性;女子项目从第24 届开始逐渐下降,受非洲女子强势掠夺,第31 届欧洲女子仅收获1 枚奖牌,欧洲男子女子耐力性项群整体竞技实力下降。美洲位列耐力性项群第三名,共夺牌38枚,男子25枚,女子13枚,男子竞技实力强于女子。从夺牌动态曲线来看,男女在此项目的夺牌变化整体呈现“U”型,男女项目多次出现奖牌零收获的尴尬局面,在31届男女在该项群的成绩均有改观。亚洲位列耐力项群的第四位,共夺牌28 枚,男子8 枚,女子20 枚,女子竞技实力强于男子,分析夺牌动态曲线,男女夺牌动态曲线上下波动明显振幅较大,女子从第25 届开始发展,在竞走和中长跑上均有突破,每届都有1~4块奖牌的收获;男子在28届运动会开始出现能力较强的运动员,中国在竞走项目开始发展并成为亚洲该项群主要夺牌点,截至第31 届,亚洲在耐力项目夺牌数超越欧洲,成为耐力项群的第二位。大洋洲位于耐力性项群的第五位,共夺牌6 块,男子占据全部,夺牌动态曲线趋于平稳,从第28届开始每年都会收获一枚奖牌,在第31届收获3枚,整体呈现实力弱,发展势头较小。
表2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各洲际奖归属
图3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各洲际男子动态
图4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各洲际女子动态
2.1.3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各洲际奖牌归属分析
奥运会田径项目中,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项群竞赛项目主要是田赛项目,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强的爆发力,包括跳跃和投掷等项目。由表3、图5、图6可见,在快速力量项群欧洲具有绝对实力,竞争力远强于其它洲际。9 届奥运会共夺牌250 枚,男子124 枚,女子126 枚,每届奥运会均收获大量奖牌。欧洲男女夺牌动态曲线呈马鞍状,第23~27 届波浪式发展,在第27 届奥运会时迅速达到顶峰,随后出现断崖式下降,女子在第28 届后基本保持稳定,但是男子自第27届后整体竞技实力下降明显,并出现不可阻截式下滑。美洲在快速力量项群夺牌数位列第二名,共夺牌97枚,男子64枚,女子33枚,从美洲夺牌动态曲线分析,男子整体呈现“W”型,第23~25 届呈深“V”型,在第25 届奥运会,俄罗斯等欧洲此项群强国没参加的情况下,美洲男子在跳高、跳远等项目上取得奖牌,并在第25届奥运会快速力量性项群夺牌数量达到顶峰,但这也只是昙花一现,第25届后男子该项群竞技实力持续缓慢下降,在31届出现转机;女子快速力量夺牌曲线呈现宽阔的“V”型,从第26 届开始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亚洲位于此项群的第三名,共夺牌19枚,男子9枚,女子10枚,男女夺牌动态曲线波动幅度大,震荡明显,表明亚洲快速力量性项群发展稳定性弱,不是一个持续稳定且优势明显的项群,但从第29届后亚洲开始在快速力量性项群上展露头角,第30、31 届夺牌数量开始增加,优势项目稳定,这得益于以中国、卡塔尔、日本等国家在跳高、跳远、铁饼、链球等项目的突破。非洲快速力量项群竞技能力发展较弱,共夺牌15 块,男子7 块,女子8 块,第23~26 届之前未获一枚奖牌,第27届之后出现亮点,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是发展不稳定。大洋洲位列此项群的第五位,共夺牌11 块,男子5 块,女子6 块,男子夺牌动态曲线波动幅度小,实力发展均衡,女子在第31 届取得较大进步,获得两枚奖牌。
表3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各洲际奖牌归属
图5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各洲际男子奖牌动态
图6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各洲际女子奖牌动态
2.1.4 体能主导类全能项目各洲际奖牌归属分析
第23~31 届奥运会中国田径各届奥运会总积分、男子积分、女子积分整体呈现波浪式增进,上下起伏明显,25~27 届各届积分整体下滑,第28~31 届奥运会除男子在第29届有成绩下滑趋势外,其他阶段各届积分呈高速增长的趋势。总体看来,中国田径运动开始发展,竞技能力不断提高,竞赛项目不断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田径成绩开始从量向质转变,中国田径竞争力整体水平的提高,实现中国田径由弱到强的改变[3]。但男子还处于较差的阶段,第30~31 届奥运周期中以苏炳添为代表的短跨项目竞技能力的提高,突破了中国田径的固有得分项目,但中国男子田径要想矗立在世界强国之林,必须在保证耐力性项群为代表的竞走等优势项目继续保持的同时,发展潜优势项目,尽快突破速度性项群发展的瓶颈,并且大力培养快速力量性项群投掷类和耐力性项群中长跑等后备人才。从第23-31 届奥运会得分来看,女子田径队参赛状态决定中国田径队的命运,但从第27届奥运会中国女子田径队折戟分析,女子田径队存在后备人才培养的弊端,耐力性项群中长跑优势项目发挥不稳定,同时项目发展单一,速度性项群的竞技水平从没有在奥运会的舞台展露头角,与同层级田径竞技水平的国家形成鲜明的对比。纵观女子田径强势崛起,需要提高优势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性,恢复中长跑项目的竞技力,积极挖掘潜优势项目的竞技人才,使女子田径项目向多元化方向发展。[4]
表4 体能主导类全能项目各洲际奖牌归属分析
图7 体能主导类全能项目各洲际男子奖牌动态
图8 体能主导类全能项目各洲际女子奖牌动态
2.2 中国田径运动发展情况分析
奥运会是集合全世界最优秀运动员进行比拼的运动盛事,能够在最终比赛的前八名占有一席之地,说明运动员具备该项目在世界竞技舞台的绝对实力。根据国际田联积分规则,单人项目第1~8 名依次赋值9、7、6、5、4、3、2、1分,接力项目翻倍,分析第23~31届奥运会中国田径队进入前八名的情况以及中国田径队9 届奥运的总积分及男女积分变化,探究中国田径队男女竞技能力的发展变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
在图8中,取仿真结果中活塞泄漏间隙为0.2mm,时间t=2s时曲线上的活塞运动速度值0.003 739 7m/s,并将此速度及泄漏间隙值0.2mm代人之前所求的考虑泄漏量的速度表达式(4)中,计算出泄漏量的值为0.012 319L/min,与图7中外加负载为3 520N仿真得出的0.012 300 2L/min基本一致,证明理论推导所得出公式的合理性。
表5 中国田径队前八名人数及积分
奥运会男女全能项目共设立六枚奖牌。男女全能项目包含了体能主导类的速度性、耐力性、快速力量性项群三个亚类,全能项目成绩的取得源于体能主导类项群三个亚类的竞技实力。根据表4、图7、图8 可见,欧洲占据全能项目的绝大部分的奖牌,9 届奥运会共夺牌37 枚,男子18 枚,女子19 枚,纵观欧洲男女全能项目奖牌动态曲线,基本呈现高竞技能力的“一”字型平稳状态,多次出项男女包揽全部奖牌的情况,并且一直保持高超而稳定的竞技能力,这不仅说明全能项目是欧洲的优势项目,更凸显欧洲田径项目竞技实力基础深厚,各个项目竞技实力发展均衡。美洲全能项目排名第二,共夺牌13 枚,男子8 枚,女子5 枚,分析男女全能项目奖牌动态曲线可知,美洲全能项目奖牌动态曲线发展平稳,在每届奥运会全能项目奖牌介于0~2枚之间,虽然夺牌数量难于与欧洲比较,但是作为唯一能与欧洲全能竞技实力连续对抗的大洲,证明了美洲的田径竞技实力。此外,亚洲和大洋洲只有一块全能项目奖牌,非洲在全能项目上颗粒无收,这也客观反映了亚洲、非洲、大洋洲田径的竞技实力基础薄弱,项目竞技实力发展不均衡的特点。
妇科共有30名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范围20~35岁,平均(27.5±5.4)岁,工作时间1~14年,平均(7.5±1.9)年,学历在本科以上20人(66.6%)、专科5人(16.7%)、中专5人(16.7%),其中副主任护师3人,护士主管10人,护师及护士共17人。
图9 中国田径队积分动态变化曲线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第23~31届奥运会五大洲夺牌实力从高到低排序为欧洲、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速度性项群美洲伴随牙买加队的崛起夺牌数傲视群雄;耐力性项群非洲具有先天优势,成为耐力项群夺牌的精锐之师;全能性项目、快速力量性项群欧洲独占优势,夺牌数遥遥领先。
3.1.2 第23~31 届奥运会,中国队进入前八名人数和历届奥运会积分整体呈上升趋势,表明中国田径竞技能力正逐步由弱向强转变,同时男女田径竞技能力在奥运会舞台上表现的差距正逐步缩小。
3.1.3 中国田径竞技实力处于世界田径中下游水平。中国男子田径竞技实力较低,女子田径竞技实力水平中等,发展模式单一;中国田径竞技比较优势项群为耐力性项群,比较潜优势项群为快速力量项群,比较弱势项目在速度性项群。
3.2 建议
3.2.1 中国队田径成绩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但始终无法立足于世界田径强国之林。认清当前世界田径运动的发展格局,明确自己的定位,寻找与世界强国的差距,调整田径运动战略方向,优化田径项目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3.2.2 第23~31 届奥运会周期中,田径管理中心的“119”田径振兴工程和“1516 突破行动计划”以及“请进来、走出去”原则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今后应鼓励中国田径项目的教练和科研团队以及运动员到田径竞技水平领先的国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训练方法,掌握项目特点和致胜规律的精髓,根据本国田径运动发展的实际和运动员的特点,合理运用到运动训练实践中。
3.2.3 中国要继续保持田径运动的发展势头,要保持优势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培养潜优势项目的竞技人才,突破弱势项目的束缚,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丰富多元化竞技项目。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2] 杨 军,吴亚东,王燕珍.从第28 届奥运会田径比赛透视我国田径训练的问题和发展方向[J].中国体育科技,2005(3):43-46.
[3] 姚晓敏.中国田径队竞技成绩分析[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8.
[4] 于润生.第31届夏季奥运会中国田径项目备战方向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5,34(3):61-66.
A study on the competitive pattern dynamic evolution of athletics in Olympic Games and strategy option of Chinese athletics——based on analysis of athletics performance in the 23rd~31st Olympic Games
ZHANG Zhenhua1, LIU Cheng2
(1.Qufu School of Weihai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a,Weihai 264205,Shandong,China;2.Qufu Normal University,Qufu 273100,Shandong,China)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 video observatuio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number of medals got by different continents and Chinese medals change law of athletics from 23rd to 31st Olympic Games to realize the competitive pattern of universal athletics and summarize med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continents and competitive strength of Chinese athlet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trength for winning medals from high to low ranking for Europe, America, Africa, Asia and Oceania,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of Chinese athletics is getting stronger but its strength is lower than average of universal athletics level. F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of Chinese athletics, this paper suggests Chinese team to find out gap with other teams, adjust athletic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perfect athletics structure, study advanced management experience and training methods, keep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items and break restrictions of unadvanced items,strengthen cultivation of reserves,enrich multiple competitive items.
Key words: Olympic Games;athletics;medal characteristic;competitive strength
中图分类号: G8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204(2019)06-0059-07
收稿日期: 2019-06-11;
修回日期: 2019-11-01
基金项目: 山东省体育社会规化重点理论和现实问题协同创新研究专项(课题项目编号:18CCXJ21)
作者简介: 张振华(1994-),男,二级教师,研究方向:足球教学与训练。
通讯作者: 刘 成(1969-),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标签:奥运会论文; 田径项目论文; 奖牌特征论文; 竞技实力论文; 山东威海经济开发区曲阜学校论文; 曲阜师范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