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榆树市保寿中心小学 130432
“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这是高尔基的一句名言,此言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并提出了达到这个目的的途径。由此可见传授知识并不是教育的全部,而养成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及所应有的态度以及为社会培养有道德的人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
如何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有强烈的爱憎分明的人呢?那就要从孩子的特点、家长老师言行表率等方面做起,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
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加强学生的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环境建设,树立榜样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环境,父母的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闪现在孩子的眼中。因此加强孩子的初始教育,父母绝不是旁观者,家庭也绝不是任由各种泛滥的港湾。
父母与孩子,互为镜子。如果把教育说成一种陪伴,那么孩子和老师、孩子和家长也是互为陪伴者。孩子需要成长,而教育者包括家长更需要先成长一步。一个人的成熟,不是因为他的年龄,而是因为他的经历。
在教育的历程中,我们与孩子,拥有的是共同的经历,当孩子一岁时,我们做父母的年龄,也是一岁,因此,孩子长大的过程,也是一个爸爸妈妈长大的过程。因此,我们希望孩子修炼的,也正是我们要去修炼的。
反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我们投机主义地面对生活时,便很难教会孩子执着与坚持。一位农民父亲或许教不会孩子知识,但他却用自己的修行,教会了孩子勤恳,所以说,教育是从教育者的自身修为开始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锻炼孩子身体力行,有针对性说服教育,引导励志
现阶段的孩子与八十年代前的孩子相比,个性强,独立能力差,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为弥补这一缺陷,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孩子的自身特点出发,让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使之有所经历,提高社会或集体担当能力。真正使孩子们意识到,为了完成某项任务,需要团队合作,甚至有时还要面对“吃力不讨好”的委屈以及同学们的谴责,培养孩子自我“找苦”的大胆精神,以提升自我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看到通过不断努力,将压力转换为动力的实际效果,以其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培养了孩子开拓自我、挖掘个人潜力,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了一个积极进取的良好人生习惯。与此同时,我们要适时注意研究他们的特点,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强化训练,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让他们在生动形象的活动中去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三、表扬奖励和批评惩罚相结合,重在持之以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 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另外“习惯成自然”需要时间,要有耐性,要严中有爱,奖惩分明。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无论是政府、企业、军队、团体,奖与罚都是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若没有奖惩制度,组织就无法生存,无论这个组织有多少人,干多、干少、 干好、干坏都一视同仁,人们自然会缺少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因为没有动力和约束。同理,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褒奖,也离不开必要的惩戒。奖惩分明才能够真正促进孩子健康发展,奖惩分明换个说法就是恩威并用,但也不要走极端。
一是避免过去那种家长要决定什么事情,不会同孩子商量,不管孩子愿不愿意,高不高兴都要无条件执行的情况。
二是一味地去表扬和鼓励,孩子可能会无法面对失败,抗挫折能力低。而是提倡人性化教育,家长与孩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涉及孩子的问题,要征得孩子的同意,孩子与父母可像朋友一样交流,并且对于缺点和错误给以清醒的提出来,进行理性化的批评和教育。
总之,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应该从基础抓起,抓住关键时期的点滴,运用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行为训练和心理素质训练,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来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论文作者:王笑言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7月总第1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1
标签:孩子论文; 家长论文; 目的论文; 父母论文; 奖惩论文; 的人论文; 这是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7月总第19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