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的断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证券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于中国证券市场自去年以来的调整变化如何看待,不仅关系到对证券市场运行轨迹如何评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对证券市场明天的轨道如何铺设、进而对于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如何引导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里,笔者仅简要提出三点拙见。
一、证券市场调整的实质
自去年以来我国证券市场的调整迥异于以往任何一次,它不再是一种市场指数意义上表层的波动,而是市场运行主体与市场运行规则内在的深刻变革。
本次调整的实质与最终指向:就市场运行主体而言,是要实现证券市场三大主体(融资者、投资者、中介机构)主导者的产权结构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化,即实现由单一的国有产权为主体向以多元的国有、合资、民营产权并重的转换。
就市场运行规则而论,是要实现市场运行规则由以市场投机为主向以市场投资为主的转换。而且,市场运行规则的转换结果将有赖于市场运行主体转换的结果。
二、证券市场调整的断裂
虽然应当认为,本次证券市场调整的实质与目标取向是市场内在客观运行规律决定的,是任何外在因素包括人们的主观意志无法扭转的。然而,我们不得不意识到的是:本次证券市场调整的进程,从其启动之初经历了短暂的时间后,到目前为止差不多已处于停滞状态。而且,笔者预期,如果相关的市场条件近期无有改变,这种停滞会持续相当时期。也就是说,中国证券市场本次这种根本性的调整与变革现已处于断裂带或称断裂期!
证券市场调整与变革的断裂就是证券市场成长的断裂,也就是证券市场发展的断裂!或者干脆可简称为证券市场的断裂!
证券市场断裂的原因何在?——新的市场主体缺位!
三、新市场主体缺位
已如上述,变革之后证券市场新的主体架构应当是国有、合资、民营三位一体、共同鼎立。然现实是合资、特别是民营主体缺位。民营主体缺位,一是差不多没有位,二是很难赶到位。
所谓差不多没有位:含义之一,民营企业多处于中小规模。现主板发行市场实行的“通道制”,在企业素质差异不是特别显著的情况下,上市机会显然是为大型企业准备的。含义之二,创业板这一主要为民营企业服务的市场类型,至今仍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
所谓很难赶到位,第一层意思是指:多年来的环境所至,民营企业大部分生长缓慢,离目前证券市场条件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近期他们无法在瞬间走完一个成熟企业应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路程。第二层意思也是作者想重点指出的是:就今天的社会现实而言,无论是从理念上看,还是从体制中找,总体而言,制约民营企业成长的瓶颈因素并未消除。这就意味着,民营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得不到一个正常、平等的制度与资本生长环境。从而也就意味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论民营企业自身如何努力,也很难成长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主导者之一。
中国证券市场变革中,传统的市场主体渐已退出,新的市场主体却远不能成熟,市场主体对接失衡,证券市场的断裂甚至长期断裂怎么可能避免!
需要清醒地意识到的是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中国证券市场变革新的市场主体制缺位,事实上就是中国经济变革新的市场主体缺位!中国资本市场变革与发展的断裂,事实上就是中国经济变革与发展的断裂!
中国证券市场变革中新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缺位,表明在民营企业成长中存在着极大的障碍,遇到了极强的瓶颈。民营企业成长的主要瓶颈,本质地讲,并不在于证券市场或者说融资渠道,而是关于其成长的社会理念与政策环境。如果政策环境能够转变,民营企业成长的融资环境就会相应转变。民营企业主体缺位的问题也会相应转变。
标签:证券市场中介机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