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园林设计与植物配置论文_曾淑华

浅谈生态园林设计与植物配置论文_曾淑华

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容里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528300

摘要:随着我国建设“绿色城市”的进程不断加快,许多城市都把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作为其发展重点。城市绿化不仅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更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城市风貌与城市的经济繁荣。而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生态园林能否发挥其被赋予的调节生态、优化环境的使命。本文从生态园林设计与植物配置原则出发,探讨生态园林设计与植物配置的手法与策略。

关键词: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

风景园林设计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所发挥出来的作用日益重要,在将城市建筑与风景园林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同时,也体现出了“养生”、“生态”、“休闲”、“人文”于一体的现代园林化城市理念,而植物配置与规划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又极为关键,既可体现城市美学价值,又可表现风景园林的观赏价值。本文就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进行探讨。

1生态园林设计与植物配置原则

1.1艺术性原则

生态园林不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不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在植物景观配置中,应遵循统一、调和、均衡、韵律四大基本原则,其原则指明了植物配置的艺术要领。植物景观设计中,植物的树形、色彩、线条、质感、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同时注意植物问的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的原则,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

1.2均衡性原则

所谓均衡性是指在进行植物搭配时,需要注意对植物的体温、色彩、质地以及枝叶进行均衡搭配,在搭配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反差过大的情况,但也不可出现平淡无奇的情况。这就需要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周围环境,并采用相对自然、具备规则性的方式体现出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搭配中错落有致的规则感。例如,在公园、风景区等自然环境中通常采用自然式的均衡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又被视为统一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植物配置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植物的质地、比例、线条,从其中的差异和变化之中总结出植物的多样性特征,并为其设立统一的前提。

1.3 韵律性原则

韵律是指事物整齐而有规律的视觉美感。在实际的植物配置中,如果植物两边的道路非常宽阔,行道树可以选择同一品种以同等间距或不等间距放置,并在中间穿插一些不同品种的植被,如小灌木或灌木球等,给人整齐划一的感觉,这可以愉悦身心,缓解压力,陶冶情操。

1.4季相性原则

配置植物时需避开雷同、造作或者单调,最好塑造“春夏秋冬各有景,而且四景各不同”,例如春天“繁花似锦”、夏天则“绿树成阴”、秋天则“叶色异样”、冬天则“银装素裹”。景观,这样的景观能够让游人感觉走进了大自然一样。依照 4 个季节的特点,选用每个季节有特点的树种,例如早春选用桃花、迎春等,晚春则选用棣棠、玫瑰等。初夏选用紫薇、木槿等。秋天选用红枫、枫香以及山里红等。冬天选用梅花、桧柏、油松等。四个季节的配置效果应当遵循“四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理念。

2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2.1对比和衬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

2.2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石楠、臭椿: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榆树、合欢。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巾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冈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2.3起伏和韵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2.4层次和背景。景观设计最怕的是单调感,所以,在园林中可以多利用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配合,不同花期和花色的植物可以配置在一起,使整个景观更加饱满。背景树通常要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组成一片绿色的屏障,色调宜深,最好与前景有较大的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

3生态园林设计与植物配置策略

3.1根据设计的生态园林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安排

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孤植单株树孤立种植,孤植树在园林中,一是作为园林中独立的庇荫树,也作观赏用。二是单纯为了构图艺术上需要。

主要显示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和给人的美感。

3.2依据生态美学及园林艺术合理配置植物

植物生长的群落是指不同植物通过种类的选择、结构的布置、层次的安排等形成的一定规模内植物生长的整体状态。为了保证植物群落的协调性和稳定性,不同植物的布置不能简单从美观性价值考虑,而忽视了环境本身的特点与植物生长需求之间的契合性。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从城市园林本身的生长环境出发,从原有的植物群落特点出发,根据生态美学的基本原理,利用园林技术合理配置园林植物,根据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气候条件、环境因素、土壤条件等自然特点,并依据园林设计的美观性、环保型要求科学配置,从而促进植物形成符合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的人工植物群落。

3.3遵循“互惠共生”原则,促使植物之间的协调生长

不同的植物配置在一起,需要考虑植物间的互惠共生,促使植物协调生长。比如说,桑、核桃、雪松、桦木、云杉等物种跟菌根具有“共生”性。黑接骨木的分泌物对云杉根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白蜡与皂荚也能相互促进生长时。但是需要注意,松树、苹果树不宜跟松树、白桦、云杉等种植在一起。部分植物则不利于在同一个环境内生存,这些植物可能会对资源和养分进行竞争,也可能会影响到植物之间的配种等。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以互惠共生为原则,要选择具有共生关系或者互利关系的植物配置在一个空间范围内。

3.4园林设计突出当地的地方特色

城市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突出地方特色。不同城市之间所具有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等都有差别,城市园林设计中也要根据特色性要求配置园林内的植物。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城市可以以乡土树木为主,同时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特征,提高植物配置的品味,同时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空气污染程度、土壤特点等合理设置植物,突出城市的地方性特点。

3.5加强病虫害防治

园林建设中最怕的就是病虫害。因此,管理人员要加强病虫害管理。对生态园林植物群落中爆发的病虫害.避免或尽量不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药剂,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也可以采用生物学方法对绿地进行生态维护。

4结语

生态园林设计是一门交叉的学科,它涉及到众多的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需要美学和生态学的支撑,它并不是指各种植物的简单堆积,而是蕴含了很多学问,既要有返璞归真的效果,又要体现出各种生态群落科学的艺术气息。生态园林绿地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日益恶化的环境,为市中的人类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工作的环境,实现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展,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方永华.浅谈园林植物的配置艺术[J].浙江园林,2017(04):68-70.

[2]范媛媛.园林植物配置的技巧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7,37(10):213.

[3]朱薇.从生态适应性探讨城市园林植物的配置[J].现代园艺,2017(02):155.

论文作者:曾淑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  ;  ;  ;  ;  ;  ;  ;  

浅谈生态园林设计与植物配置论文_曾淑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